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 吳鞠通醫案
  • 吳鞠通
  • 2556字
  • 2015-12-18 16:50:17

十一日 于前方去桂枝、廣皮,脈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 服妙應丸一錢。

丙戌正月十四日 《金匱》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術丸主之。茲雖不堅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脈洪大,洪大甚則喘發,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議用橘半枳術丸,脈小時用開水下,脈大時暫用石膏湯送下,喘發加杏仁,脈復小,不用石膏。

鵝眼小枳實(一斤) 茅山蒼(一斤,炒半枯) 廣皮炭(六兩) 姜半夏(十兩)神曲湯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夏日間服消暑丸亦可。

陳 四十六歲 病由瘧邪傷胃,土虛則水泛,以致喘而肢軟,正虛邪實,六脈俱結,且有塊痰,塞滯經脈隧道。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后治其虛。

杏泥 廣皮(三錢) 枳實(四錢) 云苓 姜半夏(六錢) 蘇子霜(二錢)甘瀾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 脊病,痹也。右腿偏軟,痿也。咳嗽而喘,支飲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誤用熟地等補塞隧道之故。脈洪。

生石膏末(一兩) 杏泥(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四錢) 片姜黃(三錢) 姜半夏(五錢) 廣皮炭(三錢) 茯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兩,加赤苓一兩,再二帖后加石膏一兩,青橘葉五錢。

二月初二日 痹夾痰飲,與開痹蠲飲法,現下痹解而飲未除,脈之洪大者減,病減者減其制。

姜半夏(五錢) 桂枝(五錢) 防己(三錢) 廣皮(三錢) 茯苓塊(六錢) 苡仁(五錢)小枳實(三錢) 青橘葉(三錢)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加小枳實(二錢) 廣皮(二錢) 滑石(六錢)初九日 加生石膏(一兩)

十一日 肝郁夾痰飲,咳嗽痰多,吐瘀。

旋復花(三錢) 姜半夏(六錢) 青皮(二錢) 廣皮炭(二錢) 栝蔞仁(二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歸橫須(二錢) 桃仁泥(二錢) 青橘葉(三錢)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 痰飲夾肝郁,吐出瘀血后,以兩和肝胃為主。

帶皮苓(八兩) 姜半夏(十兩) 香附(六兩) 廣郁金(二兩) 廣皮(五兩) 益智(四兩)生苡仁(八兩) 澤瀉(八兩)共為極細末,神曲水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錢,開水下。

二月初五日 暑濕行令,脈弦細,胃不開,渴而小便短,用渴者與豬苓湯法。

豬苓(五錢) 云苓塊(四錢) 澤瀉(五錢) 半夏(四錢) 滑石(六錢) 廣皮(三錢) 益智仁(錢半)煮三杯,三次服,胃開即止。

初六日 痰飲之質,冒暑欲嘔,六脈俱弦,雖渴甚,難用寒涼,與局方消暑丸法。

姜半夏(八錢) 云苓塊(八錢) 藿梗(二錢) 廣皮(三錢) 生甘草(二錢) 生姜汁(每杯沖三小匙)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減者減其制,減:半夏(四錢) 云苓(四錢)

十二日 腰以下腫,當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議渴者與豬苓湯例。

豬苓(八錢) 澤瀉(八錢) 飛滑石(一兩二錢) 云苓皮(六錢) 姜半夏(四錢)煮三杯,三次服,以渴減腫消為度。

十四日 脈沉細,胃不開,減,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滑石(六錢) 加藿梗(三錢)廣皮(三錢) 益智仁(三錢)

十六日 暑濕病退,小便已長,陽氣不振,與通補陽氣。

桂枝(三錢) 姜半夏(三錢) 茅術(二錢) 白蔻仁(一錢,研) 云苓塊(五錢) 生苡仁(五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頭脹胸悶,脈緩氣歉,暑必夾濕也。

半葉藿梗(三錢) 白蔻仁(錢半) 姜半夏(三錢) 云苓皮(五錢) 廣皮(三錢) 苡仁(五錢) 杏仁(三錢)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 小便濁,加:豬苓(四錢) 澤瀉(四錢)二十四日 暑月頭脹微痛,與清上焦。

藿香(三錢) 薄荷(一錢) 鮮荷葉(一張,去蒂)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 六脈陽微,暑濕之余,小便白濁,與分利法。

川萆 (五錢) 澤瀉(三錢) 云苓皮(五錢) 桂枝(三錢) 蒼術(三錢,炒) 益智仁(三錢) 豬苓(三錢) 生苡仁(五錢)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為度。

七月十九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錢) 姜半夏(五錢) 飛滑石(六錢) 豬苓(三錢) 木通(三錢) 澤瀉(三錢)苡仁(五錢) 桂枝(三錢) 杏泥(三錢)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濕熱為病,與苦辛淡法,小便已長,胃不甚開,與闔陽明。

姜半夏(六錢) 益智仁(三錢) 廣皮(三錢) 云苓皮(五錢) 苡仁(五錢) 生姜(三錢)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錢) 枳實(三錢)九月二十一日 痰飲喘咳脈弦,與小青龍法。

桂枝(三錢) 杏仁(四錢) 小枳實(三錢) 白芍(二錢,炒) 姜半夏(五錢) 五味子(二錢) 炙甘草(一錢) 廣皮(三錢) 干姜(二錢)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身熱者,外風未凈也。

姜半夏(六錢) 杏仁(三錢) 旋復花(三錢) 桂枝(三錢) 香附(三錢) 廣皮(二錢)小枳實(一錢) 姜汁(二匙) 黃芩炭(錢半) 青蒿(三錢) 苦葶藶(二錢)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熱退,去青蒿、黃芩炭、葶藶,加:杏仁(三錢)二帖。

二十七日 痰飲脅痛而喘咳,是謂懸飲。懸飲者,水在肝也,脈弦數。

姜半夏(六錢) 香附(三錢) 杏泥(三錢) 桂枝尖(三錢) 廣皮(二錢) 姜汁(三匙)旋復花(三錢) 蘇子霜(三錢) 降香末(三錢) 小枳實(三錢)服法如明。

十九日 病減者減其制,去:半夏(三錢) 枳實(一錢) 蘇子霜(一錢) 降香(一錢) 桂枝(一錢)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 痰飲,脈沉弦,有微喘之意,與小青龍去麻辛。

桂枝(四錢) 干姜(二錢) 云苓塊(三錢) 白芍(三錢) 五味子(錢半) 炙甘草(二錢)廣皮(三錢) 姜半夏(五錢) 小枳實(三錢)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 內飲招外風為病,喘咳,脈弦緩,雖頭痛惡寒,能大食,只有風而無寒,用小青龍去麻黃,減細辛,兼用桂枝湯啜稀粥令微汗法。

桂枝(一兩) 白芍(四錢,炒) 五味子(二錢) 細辛(五分) 炙甘草(三錢) 干姜(三錢) 姜半夏(五錢) 加廣皮(四錢) 枳實(四錢) 生姜(三錢) 大棗(二枚,去核)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后避風要緊。

初十日 脈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細,而畏冷,中陽虛也。去細辛。

加桂枝(四錢) 干姜(二錢) 小枳實(二錢)

十三日 于前方加:廣皮(二錢)十三日 脈雙弦,咳而嘔,胃咳也。

姜半夏(八錢) 云苓塊(一兩) 生姜(五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三錢)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 脈沉弦而緩,飲居右脅,嘔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惡寒,由厥陰內犯陽明,外犯太陽也。與逐脅下之飲法。

蘇子霜(三錢) 香附(三錢) 桂枝尖(三錢) 旋復花(三錢) 廣皮(三錢) 小枳實(二錢) 降香末(三錢) 青皮(二錢) 生姜(五錢) 姜半夏(五錢) 干姜(二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北票市| 辽宁省| 西盟| 陈巴尔虎旗| 云南省| 温泉县| 汾西县| 福海县| 阳新县| 杭州市| 额敏县| 兴业县| 偃师市| 正阳县| 石狮市| 贵德县| 马龙县| 金阳县| 廉江市| 太湖县| 花莲市| 永顺县| 运城市| 张家界市| 绍兴市| 吴川市| 庆阳市| 高碑店市| 泸西县| 嘉义市| 泗洪县| 上饶县| 称多县| 伊吾县| 洮南市| 济阳县| 夏津县| 平昌县| 临夏市|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