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方

  • 驚悸怔忡健忘門
  • (清)陳夢雷
  • 9837字
  • 2015-12-17 17:32:54

防風丸【《千金方》,下同】  補虛調中。治脈虛驚跳不定,乍來乍去,小腸腑寒。

防風 桂心 通草 茯神 遠志 麥門冬 甘草 人參 白石英各三兩

右九味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遠志湯 補心。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

大棗十二枚 遠志 干姜 白朮 桂心 黃芪 紫石各三兩 防風 當歸 人參 茯苓 甘草 芎藭 茯神 羌活各二兩 麥門冬 半夏各四兩 五味子二合

右十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補心湯 治心氣不足。其病苦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

紫石英 茯苓 人參 遠志 當歸 茯神 甘草 紫菀各二兩 麥冬一升 赤小豆三合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按深師無茯神,有桂。

大補心湯 治虛損不足,心氣弱悸,或時妄語,四肢損變氣力,顏色不榮。

黃芩 附子各一兩 甘草 干地黃 麥門冬 茯苓 桂心 阿膠各三兩 生姜六兩 半夏 遠志 石膏各四兩 飴糖一斤 大棗二十枚

右十四味,取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湯成下糖,分四服。

又方 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

遠志 蒲黃一本作菖蒲 人參 茯苓各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小定心湯 治虛羸,心氣驚弱,多魘。

茯苓四兩 桂心三兩 甘草 芍藥 干姜 遠志 人參各二兩 大棗十五枚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定心湯 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寐驚魘,志少不足。

人參 茯苓 茯神 遠志 石脂 龍骨 干姜 當歸 甘草 白朮 芍藥 桂心 紫菀 防風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荊瀝湯 治心虛,驚悸不定,羸瘦病。

荊瀝二升 茯神 白蘚皮各三兩 人參二兩 白銀十兩,以水一斗,煮取二升

右五味,三味(口父)咀,以荊瀝內銀汁中,煮取一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

大鎮心散 治心虛驚悸,夢寐恐畏。

紫石英 茯苓 防風 人參 甘草 澤瀉各八分 黃芪 秦艽 白朮 薯蕷 白蘞各六分 麥冬 當歸各五分 大豆卷 桔梗 柏子仁 桂 遠志 大黃 石膏各四分 蜀椒 芍藥 干姜 細辛各三分

右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二方寸匕,日三。一方,無紫石、茯苓、澤瀉、干姜,有大棗四分,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

小鎮心散 治心氣不足,虛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然驚者。

人參 遠志 白朮 附子 干地黃 桂心 黃芪 細辛 干姜 赤小豆 龍齒 防風 菖蒲各二兩 茯苓四兩

右十四味,治下篩,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鎮心丸 治男子婦人,虛損夢寐驚悸,或失精神,婦人赤白注瀉,或月水不利,風邪鬼疰,寒熱、往來,腹中積聚,憂恚結氣諸病。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蓯蓉 麥門冬 遠志 干地黃十二分 大黃 當歸 細辛 大豆卷 卷柏 干姜各五分防風 人參 澤瀉 秦艽 丹參各六分 石膏 芍藥 柏子仁各三分 烏頭 桂心 桔梗 甘草 薯蕷各十分 白蘞 鐵精 銀屑 前胡 牛黃各二分 白朮 半夏各四兩 (上庶下蟲)蟲十一枚 大棗五十枚

右三十五味為末,蜜棗和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本無大豆卷、大棗。

大鎮心丸 所治與前方大同,凡是心病,悉皆主之。

干地黃八分 牛黃五分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藭 人參 遠志 麥門冬 丹砂 紫石英 阿膠 甘草 大黃 銀屑 白蘞 當歸 干姜 防風各八分 桑螵蛸十一枚 杏仁 蜀椒各三分 柏子仁 澤瀉 大豆卷 茯苓 薯蕷 茯神 前胡 黃芪 鐵精各五分 大棗四十枚

右三十二味為末,白蜜棗和丸,酒服七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小鎮心丸 治心氣少弱,驚虛振悸,胸中逆氣,魘夢參錯,謬忘恍惚。

紫石英 朱砂 茯神 銀屑 雄黃 菖蒲 人參 桔梗 干姜 遠志 甘草 當歸 桂心各二分 防風 細辛 鐵精 防己各一兩

右十七味為末,蜜丸如大豆狀,飲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一方用茯苓二分,為十八味。

溫膽湯【《三因方》】  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遂致心驚膽攝,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

半夏湯洗 枳實 竹茹各一兩 甘草炙四錢 橘皮一錢半 茯苓七錢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熱服。一本有生姜四錢,無茯苓。一本有遠志。

十四友丸 補諸虛不足,益血,收斂心氣。治怔忡不寧,精神昏憒,睡臥不安。

龍齒二兩 柏子仁研 遠志酒蒸曬 當歸 棗仁炒 紫石英 熟地黃 白茯苓 茯神 人參 黃芪蜜炙 阿膠蛤粉炒 肉桂各一兩 辰砂另研,二錢五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棗湯送下。

平補鎮心丹【《局方》】  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崖谷。常服,安心腎,益榮衛。

酸棗仁炒,二錢半 車前子 白茯苓 麥門冬 五味子 茯神 桂心不見火,各一兩二錢半 龍齒 熟地黃酒蒸 天門冬 遠志甘草水煮 山藥姜汁制,各一兩半 人參 朱砂飛,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以前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溫酒任下。

平補鎮心丸 治前證。

熟地黃 生地黃 山藥 天門冬 麥門冬 柏子仁 茯神各四兩,一本七兩 辰砂另研為衣 桔梗各三兩 遠志甘草制,七兩 當歸四兩 石菖蒲節密者,十六兩 龍骨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吞下,溫酒亦得。漸加至五十丸。宜常服。

遠志丸 治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祥,登高涉險,神魂不安,心志恐怯。

遠志姜汁制 石菖蒲各五錢 茯苓 茯神 人參 龍齒各一兩

右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七十丸,食后臨臥熱水下。

琥珀養心丹 治心血虛,驚悸,夜臥不寧,或怔忡心跳者。

琥珀另研,二錢 龍齒煅另研,一兩 石菖蒲 遠志 黑豆 甘草同煮去骨 茯神 酸棗仁炒 人參各五錢 當歸 生地黃各七錢 朱砂飛 黃連各三錢 柏子仁五錢 牛黃另研,一錢

右為細末,將牛黃、朱砂、琥珀、龍齒研極細,以豬心血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燈心湯送下。

定志丸 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怯。

菖蒲炒 遠志各二兩 茯神 人參各三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米湯下。一方去茯神,名開心散,服二錢匕,無時。

寧志丸 治心虛,血少多驚。

人參 茯神 白茯苓 柏子仁 遠志酒浸焙 棗仁酒浸微炒 當歸 琥珀各半兩 石菖蒲 朱砂另研 乳香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九,食后,棗湯送下。

人參遠志丸 治心氣不安,驚悸恍惚。

人參 遠志 酸棗仁炒 黃芪各半兩 桔梗 官桂 丹砂各二錢半 天門冬 白茯苓 石菖蒲各七錢半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米湯下。

養心湯【《得效方》,下同】  治心虛血少,驚惕不寧。

甘草炙,五分 黃芪炙 茯神 茯苓 半夏曲 當歸 川芎各七分半 遠志姜汁焙 柏子仁 棗仁隔紙炒香 辣桂 五味子 人參各一錢

水二鍾,生姜五片,紅棗二枚,煎一鍾,食后溫服。加檳榔、赤茯苓,治停水怔悸。一本,有生地黃。

鐵精丸 治驚風恍惚,寢寐不安。

鐵精另研 龍齒研 犀角屑 麥門冬 人參 茯神 防風各一兩 石菖蒲 遠志各七錢半 生地黃一兩半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飲送下。

菖蒲丸 治前證。

石菖蒲 遠志 鐵粉研 朱砂飛,各一兩 金箔五十片 羚羊角屑,七錢半 防風七錢 白茯苓 人參各一兩半

右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粥湯下,不拘時候。

茯神丸 治心臟風虛,驚悸心忪,常多健忘。

茯神 人參 麥冬 黃芩 熟地黃 柏子仁 薏苡 犀角各一兩 龍齒研 鐵粉各一兩半 防風 黃芪各七錢半

右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粥飲下,無時。

人參丸 治心臟風虛,驚悸心忪,或因憂慮之后,時有恍惚,心神不安。

人參 熟地黃 龍齒各一兩研 茯神一兩半 白朮 甘草炙 麥門冬各半兩 防風七錢半 金箔 銀箔各五十片

右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時,粥飲送下。

茯苓甘草湯【仲景】  治心下停水忪悸。

茯苓 桂枝各三錢 生姜半兩 甘草二錢

水二盞,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茯苓飲子【《濟生方》,下同】  治痰飲畜于心胃,怔忡不已。

赤茯苓 半夏 茯神 麥冬 橘紅各一錢半 檳榔 沉香不見火 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一本無檳榔。

姜朮湯 治停飲怔忡。

白姜生 白朮 茯苓 半夏曲各一錢 辣桂 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姜三片,紅棗一枚,煎六分,不拘時服。

炙甘草湯 一名復脈湯,治脈結代,心動悸。

甘草一兩二錢一字 人參 阿膠各六錢二字 麻子仁 桂枝 麥門冬各一兩 生地黃一兩半

水酒各五升,生姜一兩,大棗十二枚,清酒二升三合,水二升七合,煮取二升,去渣,內阿膠烊盡,分三服。

益榮湯 治思慮過多,耗傷心血,心血既傷,神無所守,是以怔忡恍惚,善悲憂,少顏色,夜多不寐,小便或濁。

白芍藥 黃芪 人參 小草 茯神 棗仁炒 柏子仁炒 木香不見火 麥門冬 當歸酒浸 紫石英煅研 甘草炙,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服。一本無麥冬。

秘傳酸棗仁湯 治心腎水火不交,精血虛耗,痰飲內畜,怔忡恍惚,夜臥不安。

棗仁炒 遠志制 黃芪 白茯苓 當歸酒浸 蓮肉 人參 茯神各一兩 陳皮 炙草各半兩

右(口父)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以瓦器煎七分,日二服,臨臥一服。

葉氏鎮心爽神湯 治心腎不交,上盛下虛,心神恍惚,睡多驚悸,小便頻數,遺泄白濁。

石菖蒲半兩 甘草炙四錢 人參 酸棗仁炒 赤茯苓 當歸酒浸焙,各三錢 南星泡 陳皮 山藥 細辛 紫菀 半夏制 川芎 覆盆子 通草 麥冬 五味 柏子仁炒 枸杞各二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蜜一匙,煎五分,去滓,入麝香少許,再煮一二沸,溫服,不拘時。

俞居士選奇方 治心常忪悸,忘前失后。

白檀香 白茯苓 桂心各十二分 石菖蒲 天竺黃 熟地黃 蘇合香 犀角各四分 天門冬 遠志 人參各六分 甘草十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或米飲咽下。

參乳丸 治心氣不足,怔忡自汗。

人參一兩 乳香三錢另研 當歸二兩

右為細末研勻,山藥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棗湯送下。

龍齒丹 治心血虛寒,怔仲不已,痰多恍惚。

當歸酒浸 龍齒 遠志甘草水煮 棗仁炒研 官桂 琥珀 附子炮去皮臍,切作八片,姜汁浸 南星銼碎,姜汁浸一宿,各一兩 木香 沉香 紫石英煅酢淬 熟地黃酒蒸焙,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用棗湯送下。

靈砂寧志丸 治男婦大病后,損傷榮衛失血過多,精血虛損,心神恍惚,不得眠睡,飲食全減,肌體瘦弱。

辰砂二兩,不夾石者,夾絹袋盛,懸于銀石器內,用椒紅三兩,取井華水調椒入于器內,可八分,別用鍋子注水,置朱砂器在內,重湯煮令魚眼沸,三晝夜為度,取出辰砂水飛細 茯神 鹿茸燎去毛酥炙黃 黃芪蜜炙 白朮 人參各三兩 石菖蒲二兩

右為末,入辰砂研勻,棗肉和杵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

棗肉靈砂 專治虛人夜不得睡,夢中驚魘,自汗忪悸。

靈砂二錢,研 人參半錢 酸棗仁肉一錢

右為末,棗肉丸如菉豆大,臨臥棗湯吞五七粒

辰砂遠志丸 安神鎮心,消風化痰。

石菖蒲 遠志 人參 茯神 辰砂各半兩 川芎 山藥 鐵粉 半夏曲 麥門冬 細辛 天麻 南星炒黃 白附子生,各一兩

右為末,用生姜五兩,取汁,入水煎糊,丸如菉豆大,別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十粒,臨臥姜湯下。

心丹 治男婦心氣不足,神志不寧,一切心疾并治之。

朱砂五十兩 遠志甘草煮 人參 木鱉仁炒 熟地黃酒蒸焙 石菖蒲 當歸酒焙 麥門冬 黃芪 石蓮肉炒 茯神柏子仁 茯苓 益智仁各三兩 白朮五兩

右加人參等十四味,各如法修制,銼碎拌勻,次將朱砂滾和,以夾生絹袋盛貯,用麻線緊扎袋口,卻用瓦鍋一口,盛七分重,全銀罐一個于鍋內,入白蜜二十斤,將藥袋懸之中心,不令著底,使蜜浸過藥袋,以桑柴火燒令滾沸,勿使火歇,煮三日,蜜焦黑,再換蜜煮,候七日足,住火取出,淘去眾藥,洗凈朱砂,令干,入牛心內,仍用銀鍋于重湯內蒸。如湯干,復以熱水從鍋弦下添,候牛心蒸爛,取砂再換牛心,如前法蒸,凡七次,其砂已熟,即用沸水淘凈焙干,入乳缽,玉杵研至十分細,米粽為丸如豌豆大,陰干,每服二十丸,食后,參湯、棗湯、麥門冬湯任下。

補心神效丸【《百一選方》】  治前證。

黃芪蜜炙 茯神 人參 遠志各四兩 棗仁 柏子仁另研 五味子各二兩 朱砂一兩,另研 熟地黃三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溫酒任下。

八物定志丸 補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熱。

朱砂一錢 人參一兩半 菖蒲 遠志 茯苓 茯神各一兩 白朮 麥門冬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不拘時。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干,育養心神。

人參五錢 麥冬 天冬 當歸酒浸 柏子仁 五味子 棗仁各一兩 白茯苓 元參 丹參 桔梗 遠志各五錢 生地四兩 黃連酒炒,二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燈草竹葉煎湯下。一方有石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六味。

補心丹【《元珠》】  治血氣不足,驚悸健忘,又能安養心神,兼治五臟,無偏勝之弊,可以久服。

麥門冬二兩半 遠志甘草湯煮 石菖蒲 香附童便浸,各二兩 天門冬 (艸舌)蔞根 白朮 貝母 熟地黃 茯神 地骨皮各一兩半 人參 當歸 牛膝 黃芪各一兩 木通八錢

右為細末,大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或用酒或圓眼湯,吞下五十丸。

天地丸 治心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煩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黃赤,或生瘡瘍。

天門冬二兩 熟地黃九蒸九曬,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不拘時,用人參煎湯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仲景】  治膈間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兩,一本四兩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樂令黃芪湯【《千金方》,下同】  治虛勞少氣,智心淡冷,時驚惕,心中悸動,手腳逆冷,體常自汗,五臟六腑虛損,腸鳴風濕,榮衛不調,百病,補諸不足。

黃芪 人參 橘皮 當歸 桂心 細辛 前胡 芍藥 甘草 麥門冬 茯苓各一兩 生姜五兩 半夏二兩半 大棗二十枚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深師無橘皮、細辛、前胡、甘草、麥門冬,有烏頭三兩、蜀椒一兩、遠志二兩。《胡洽》:崔氏有蜀椒一兩、烏頭五枚,崔氏名樂令大黃芪湯。

內補散 治心傷善驚,妄怒無常。

干地黃 菟絲子 山茱萸 地麥各五兩 遠志 巴戟天各半兩 麥門冬 五味子 甘草 人參 蓯蓉 石斛 桂心 茯苓 附子各一兩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無所禁。

琥珀散 治虛勞,驚悸不安,五臟虛勞,上氣滿悶。

琥珀研一兩 通草十四分 蕪菁子 胡麻子 車前子 蛇床子 菟絲子 枸杞子 庵(艸閭)子 麥門冬各一升 松子 柏子 荏子各三升 橘皮 肉蓯蓉 松脂 牡蠣各四兩 桂心 石葦 石斛 滑石 茯苓 芎藭 人參 杜蘅 續斷 遠志 當歸 牛膝 丹皮各三兩

右三十味,各治下篩,合搗二千杵,盛以韋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用牛羊乳汁煎令熟。長服,令人強性,輕體益氣,消谷能食,耐寒暑,百病除,雖御十女,不勞損,令精實如膏。服后七十日,可得行房。久服老而更少,發白返黑,齒落重生。

竹瀝湯 治心實熱,驚夢喜笑,恐畏悸懼不安。

淡竹瀝 生地黃汁各一升 石膏八兩 芍藥 白朮 人參 梔子仁各三兩 赤石脂 紫菀 知母 茯神各二兩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十味,取二升七合,去滓,下竹瀝,更煎取三升。若須利,入芒硝二兩,去芍藥。分三服。

安心散 治心熱滿,煩悶驚恐。

白芍藥 遠志 宿姜二兩 茯苓 赤石脂 麥門冬 知母 紫菀 石膏各四十銖 桂心 麻黃 條黃芩各三十銖 萎蕤三十六銖 甘草十二銖 人參二十四銖

右十五味,治下篩為粗散,先以水五升,淡竹葉一升,煮取三升,去滓,煮散一方寸匕半,以絹裹,煮時動之,煎取八合為一服,日再。

棗仁湯 治大虛勞,夢泄精,莖核微弱,血氣枯竭,或醉飽傷于房室,驚惕忪悸,小腹里急。

棗仁二合 澤瀉 人參 芍藥 桂心各一兩 黃芪 甘草 茯苓 白龍骨 牡蠣各二兩 生姜三片 半夏一合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六兩。

小建中湯 治心中虛悸,咽干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戚,多臥少起,久者積年,輕者百日,漸致瘦削,五臟氣竭,則難可復振。

甘草二兩 桂心 生姜各三兩 芍藥六兩 膠飴一升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每服一升,日三,間三日復作一劑,后可與諸丸散。

茯神湯,治五邪氣入人體中,見鬼妄語,有所見聞,心悸跳動,恍惚不定。

茯神去木 人參 石菖蒲 白茯苓各三兩 赤小豆四十枚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歸脾湯 治思慮過多,勞心傷脾,健忘怔忡,煩躁不寐,短氣自汗,坐臥不安。

木香四分 人參 茯神 黃芪 遠志 白朮 當歸身各一錢 龍眼肉十個 炙甘草五分 棗仁八分,研

右,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朱雀丸 驚悸怔忡,此方主之。

白茯苓二兩 沉香五錢

二味為丸。

加減二陳湯 心若時跳時止,是痰因火動。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實 麥門冬 竹茹 炒黃連 炒山梔 人參 白朮 當歸 辰砂 烏梅 竹瀝

右,姜三片,棗一枚,水煎,調辰砂末服。

養血寧心湯

當歸一錢二分 白芍藥酒炒 梔子七分 黃芩 黃連各八分 棗仁 生地各一錢 遠志 麥冬各二錢

姜棗煎服。

壽星丸【《濟生方》,下同】  治因病驚憂,涎留心胞,精神不守,譫言妄語,不得安臥。

生天南星一斤 琥珀一兩,別研 朱砂飛二兩

右為細末和勻,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時候,用人參石菖蒲煎湯送下淡姜湯亦得。若心氣狂甚,入鐵艷粉一兩。

遠志飲子 治心勞虛寒,驚悸恍惚,多忘不安,夢寐驚魘。

遠志甘草煮 茯苓 桂心 人參 棗仁炒 黃芪 當歸酒浸,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茯神湯 治脈虛極,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驚悸不安。

茯神 人參 遠志 甘草煮 通草 麥門冬 黃芪 桔梗銼炒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大建中湯 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月真)脹,骨肉酸痛,短氣喘逆,痰多咳嗽,潮熱多汗,心下驚悸,腰背強痛,多臥少起。

黃芪蜜炙 附子炮去皮臍 鹿茸酒蒸 續斷 地骨皮 白芍藥 石斛 人參 當歸酒浸 川芎 小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心腎丸 治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心下煩熱,怔忡不安,或口干生瘡,目赤頭運,小便赤濁,五心煩熱,多渴引飲。但是精虛血少,不受峻補者,悉宜服之。

菟絲子淘酒蒸擂 麥門冬各二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鹽湯送下,熟水亦得。

茸朱丹 治心虛血少,神志不寧,驚惕恍惚,夜多異夢,睡臥不安。

鹿茸去毛酒蒸,一兩 朱砂半兩,水飛,蜜炒尤佳

右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炒酸棗仁煎湯送下,午前臨臥服之。

茸附湯 治精血俱虛,榮衛耗損,潮熱自汗,怔忡驚悸,肢體倦乏,但是一切虛弱之證,皆宜服之。

鹿茸去毛酒蒸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二白丸【《元戎》】  治痰涎為病患,以致癲癎狂妄驚悸等證。

白礬一兩 輕粉一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

右用生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可丸,入輕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湯下。小兒服如黍米大。

朱砂安神丸 治心神煩亂,怔忡不安,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有熱,若懊憹之狀,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而不安,宜從權衡法,以鎮陰火之浮行,以養上焦之元氣。

朱砂另研,水飛陰干 黃連各一錢 生地三分 當歸 炙甘草各半錢

右為末,酒浸蒸餅丸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津唾送下,食后。此緩治之理也。

黃連安神丸 外物卒驚,宜此以鎮之。

朱砂細研水飛 生地黃 當歸頭各一錢 黃連酒炒,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

右為極細末,蒸餅丸黃豆大,每服十丸,津下。

控涎丹 治驚則神出于舍,舍空涎入。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右為末,煮糊丸桐子大,臨臥,淡姜湯下七丸。

羌活勝濕湯 治臥而多驚,邪在少陽厥陰。

羌活 獨活 槁本 防風各一錢 川芎二分 蔓荊子三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食后服。

半夏麻黃丸 治心下悸。

半夏 麻黃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煉蜜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茯苓丸 治驚悸怔忡。

石菖蒲 辰砂 人參 遠志 茯苓 真鐵粉 茯神 南星牛膽制 半夏曲各等分

右為細末,生姜四兩,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桐子大,別用細末為衣干之,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夜臥生姜湯下。

桂枝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仲景,下同】  治傷寒火劫亡陽,驚狂起臥不安者。

桂枝 生姜切 蜀漆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牡蠣炒,五兩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

桂枝甘草湯 洽發汗后,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錢 甘草二錢

右二味,以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渣溫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治發汗后,臍下悸,欲作奔豚。

茯苓八錢 甘草炙,二錢 桂枝四錢 大棗二枚

右作二服,以甘爛水二鍾,先煮茯苓,減二分,納諸藥,煮取一盞,去滓溫服,日三。作甘爛水法:取水一斗許,置大盆中,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鎮心丹【《千金方》,下同】  治驚悸。

辰砂用黃松節酒浸 龍齒用遠志苗酢煮

右,只取辰砂、龍齒各等分為末,豬心血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以麥門冬葉、菉豆、燈心、白蜜水煎,豆熟為度,臨臥咽下。小兒磨化半丸,量歲數與之。

犀角湯 治傷寒后伏熱在心,怔忪驚悸,不得眠睡。

犀角屑 山梔各半兩 茵陳蒿七錢半 茯苓 芍藥 生地焙,各二兩 麥門冬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二片,竹葉三七片,同煎,食后服。

安神補心湯【《醫鑒》,下同】  治心虛驚悸怔忡。

當歸 生地黃 茯神 黃芩各一錢二分 川芎七分 白芍炒 白朮各一錢 棗仁炒 遠志甘草水泡,各八分 麥冬二錢 元參五分 甘草三分

一方去遠志、麥冬、黃芩、元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銼,一劑,水煎服。

參歸腰子 治心氣怔忡而自汗者,不過一二服即愈。

人參 當歸各五錢 豬腰子一個

右,先將腰子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半,細切,入二味藥,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藥汁送下。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渣,焙干為細末,山藥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

鎮心湯 治心慌立應。

當歸一錢二分 川芎 梔子仁炒,各七分 生地黃 片芩 白芍各八分 黃連六分 酸棗仁炒 遠志制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右,生姜煎服。

四物安神湯 治心中無血養,故作怔忡,兼服辰砂安神丸。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黃酒洗 熟地黃 人參 白朮 茯神 酸棗仁炒 黃連姜炒 梔子炒 麥門冬 竹茹 辰砂研末,臨服調入

右,烏梅一枚,棗二枚,炒米一撮,水煎,食遠服。

養血清火湯 治心慌神亂,煩躁不寧。

當歸 川芎各七分 白芍酒炒 生地黃酒洗 黃連酒炒 酸棗仁炒 麥門冬各一錢 片芩 梔子炒,各八分 遠志 辰砂各五分 甘草三分

右,生姜三片,水煎,入辰砂,溫服。

養血安神湯 治血虛火動驚悸者。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炒 陳皮 柏子仁炒 黃連酒炒,各五分 生地黃酒洗 茯神各一錢 白朮 酸棗仁炒,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右,水煎服。

安神鎮驚丸 治血虛心神不安,驚悸怔忡,不寐等證。

當歸酒洗 白芍煨 貝母 麥門冬 陳皮 朱砂水飛,各一兩 川芎 茯苓 遠志各七錢 酸棗仁炒 黃連姜汁炒,各五錢 甘草二錢 生地酒洗,一兩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棗湯送下。

溫膽湯 治痰火驚惕不眠。

人參 白朮 茯神 當歸酒洗 生地黃酒洗 酸棗仁炒 麥門冬 枳實麩炒 半夏姜汁炒 黃連酒炒 竹茹 山梔炒,各等分 甘草三分

右,姜一片,棗一枚,烏梅一個,竹瀝調辰砂末五分服。

金箔鎮心丸 治一切驚悸。

朱砂 琥珀 天竺黃各五錢 膽星一兩 牛黃 雄黃 珍珠各二錢 麝香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薄荷湯送下。心經有熱,加炒黃連、當歸、生地黃、人參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去雄黃、膽星、麝香。

聰明湯【《體仁匯編》】  治不善記而多忘者。

白茯神 遠志肉甘草水煮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右各三兩,制后共為極細末,每日用三五錢煎服,空心食后。服一日食八九次,或十余次。久久服著,能日誦千言。

孔圣枕中方 治健忘。

龜甲 龍骨 遠志 菖蒲

右四味等分,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令人大聰。一本食后水服。

茯神丸 治多忘,令人不忘。

石菖蒲二分 茯苓 茯神 人參各五分 遠志七分

右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后知,神良。

又方 治前證。

蓯蓉 續斷各二分 遠志 菖蒲 茯苓各三分

右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至老不忘。

八味散 治前證。

天冬六分 桂心 茯苓各一兩 干地黃四分 五味子 菖蒲 遠志 石葦各三分

右八味,治下篩,后食,或酒或水服方寸匕。三十日力倍,六十日氣力強,志意足。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語不覺,咽喉痛,舌本強,冷涎出一作汗出,善忘,恐走不定,婦人崩中,面色赤。

茯苓四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紫石英 人參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麥門冬三兩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讀書丸 治健忘,能除百病,日記萬言。

石菖蒲 菟絲子酒煮 遠志 地骨皮 生地 五味子 川芎各一兩

右為末,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臨臥白湯下。一本有人參、棗仁、當歸。

二丹丸 治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安神,外華腠理。

天門冬 熟地黃 丹參各一兩半 白茯神 麥門冬 甘草各一兩 遠志 人參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半兩研極細為衣,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風湯送下。一方有菖蒲五錢。

菖蒲益智丸 治善忘恍惚,破積聚,止痛,安神定志,聰明耳目。

菖蒲炒 遠志姜汁淹炒 牛膝酒浸 桔梗炒 人參各三兩七錢半 白茯苓一兩七錢半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桂心三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或米湯送下。

健忘丸 久服令人不忘,耳目聰明,身體輕健。

天門冬 遠志 白茯苓 熟地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日進二服。

大益智散 治心志不寧,語言健忘。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蓯蓉酒浸,各二兩 菟絲子酒浸 遠志各七錢半 蛇床子二錢半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后米飲調下,日進二服。忌食豬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正阳县| 常山县| 蚌埠市| 临猗县| 鹤庆县| 鞍山市| 上虞市| 江华| 开阳县| 天长市| 仁寿县| 鄂州市| 广东省| 鄂州市| 丽水市| 抚顺市| 台北县| 黔西县| 汕尾市| 金门县| 大庆市| 普宁市| 莱西市| 庆元县| 无极县| 丽江市| 胶州市| 玉田县| 阳信县| 繁峙县| 宣汉县| 靖江市| 和硕县| 抚州市| 边坝县| 铁力市| 治多县| 海盐县| 谷城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