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方

  • 嘔吐門
  • (清)陳夢雷
  • 8949字
  • 2015-12-17 15:16:15

碧霞丹【《集驗方》】治吐逆不止。

北黃丹四兩,用米酢半斤煎干

右以炭火三秤,就銚內煅紅,令定為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酢湯下。

陰陽丸【《鄭氏小兒方》】治諸般吐逆。

硫黃半兩水銀一錢,研墨

右,姜汁糊丸小豆大,三歲三丸,冷水下。大人三四十丸。

赤石脂散【《千金翼方》】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原因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弱,不能消化飲食,飲食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

赤石脂一斤

右,搗篩服方寸匕,酒飲自任,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效,用此遂愈。

又方【《拔萃方》】治胃寒嘔惡,不能腐熟水谷,食即嘔吐。

人參丁香藿香各二錢半橘皮五錢生姜三片

右,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人參半夏湯【仲景,下同】治食入即吐。

人參一兩半夏一兩五錢生姜半斤

右,水一斗,以杓揚二百四十遍,取三升,入白蜜三合,煮一升半,分服。

小半夏湯一名生姜半夏湯。治支飲作嘔,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下憒憒無奈者。

半夏泡七次,一升生姜半斤

右,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服。

吳茱萸湯治嘔涎頭痛。

吳茱萸一升大棗二十枚生姜人參各一兩

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

清膈散【《衛生家寶方》】治胃熱吐食。

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調服。

半夏加茯苓湯【仲景】治嘔噦眩悸,谷不得下。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

右切,以水七升,煎一升半,分溫服之。

蔥白湯【《千金方》,下同】治冷熱膈液,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者。

蔥白二七莖桃葉一把真珠另研恒山烏頭甘草各半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酒各四升和煮,取三升,去滓,內珠末,每服一升,吐即止。桃葉一件枇杷葉。

椒姜湯治胸中積聚痰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

蜀椒三合桂心附子甘草各一兩橘皮桔梗茯苓各二兩半夏三兩姜汁七合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姜汁,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三劑住。若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湯,及進黃芪丸佳。一方不用甘草。

石膏湯一名瀉肺湯。治心熱實,欲吐不出,煩悶喘急,頭痛。

石膏一斤淡竹葉香豉各一升小麥地骨皮各五兩茯苓三兩梔子仁三七枚

右七味(口父)咀,先以水一斗五升,煮小麥、竹葉,取八升澄清,次下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又方治腹脹善噫,食則欲嘔,泄澼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聞人聲,忘誤,喉痹。

黃連一兩禹余糧二兩白朮干姜各三兩大麻子五兩桑白皮八兩大棗二十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半夏湯一名小茯苓湯。治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氣上。

半夏一升生姜一斤茯苓桂心各五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少氣加甘草二兩。

前胡湯冶寒熱嘔逆,少氣,心下堅聚彭亨,滿不得食,寒熱,消渴,補不足。

前胡生姜各三兩甘草(石卜)硝大黃別浸,各二兩芍藥茯苓麥門冬當歸半夏滑石石膏(艸舌)蔞根黃芩附子人參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四服。

又方治嘔吐,四肢痹冷,短氣腹熱,三焦不調。

前胡芎藭甘草當歸石膏人參桂心橘皮各二兩芍藥三兩半夏四兩生姜五兩大棗三十枚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下黃芩三兩,合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不用黃芩。

小麥湯治嘔吐不止。

小麥一升人參厚樸各四兩甘草一兩青竹茹二兩半生姜汁三合茯苓三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豬苓散治嘔而膈上寒。

豬苓茯苓白朮各三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飲服方寸匕,日三??收叨囡嬎?。

犀角人參飲子治嘔逆,胃氣虛邪,風熱,不下食,并皆治之。

犀角人參各二兩薤白五兩粟米一合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四升半,煮取一升七合,下米煮令米熟,分四服,去相七里久,進一服。

又方治春夏時行傷寒,寒傷于胃,胃冷變啘。

橘皮桂心葛根各二兩白茅根一升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盡更合。有熱去桂心。

又方治嘔噦。

人參一兩胡麻仁八合橘皮去白,一兩枇杷葉八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枇杷葉,取五升,下藥煮取三升,內麻仁,稍飲之。

又方治氣厥嘔噦不得息。

豉一升半夏八兩生姜二兩人參前胡桂心甘草各一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治前證。

大棗十五枚附子一枚橘皮二兩豉一升生姜甘草各一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橘皮湯治干嘔噦,若手足厥逆者。

橘皮四兩生姜半斤

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更合服之。

又方治傷寒后噦,干嘔不下食。

生蘆根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二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止,服三劑。

又方治前證。

通草橘皮各二兩粳米三合生蘆根一升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露宿圓治遇冷氣,心下結緊,嘔逆,寒食不消。又主傷寒,晨夜觸寒冷,惡氣。

附子烏頭桂心礜石各四兩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胡豆大,以酒服三丸,日二,加至十丸。藥耐寒冷,忌熱食近火,宜冷飲食。

半夏湯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滿,從胸達背痛,噯氣往來,嘔逆,飲食即吐,虛乏不足。

半夏一升生姜一斤桂心四兩甘草厚樸各二兩人參橘皮麥冬各三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腹痛加當歸二兩。

建中湯治五勞七傷,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食飲苦吐酸痰,吐泄少氣,目眩耳聾口焦,小便自利。

膠飴半斤黃芪干姜當歸各三兩人參半夏橘皮芍藥甘草各二兩附子一兩大棗十五枚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湯成,下膠飴烊沸,分四服。深師有桂心六兩,生姜一斤,無橘皮、干姜。

厚樸湯治上焦閉塞,干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

厚樸茯苓芎藭白朮元參各四兩桔梗附子人參橘皮各三兩生姜八兩吳茱萸八合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分為五服。

止嘔人參湯治下焦熱,氣逆不續,嘔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參葳蕤黃芩知母茯苓各三兩生蘆根梔子仁白朮炒橘皮各四兩石膏八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茱萸湯【仲景,下同】治嘔而胸滿者。

吳萸一升人參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四逆湯治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兩五錢甘草二兩,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附子粳米湯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附子一枚,炮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治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

澤瀉兩一分豬苓茯苓白朮各三分桂二分去皮

右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細辛半夏湯治支飲冒而嘔者。

茯苓四兩甘草細辛干姜各二兩五味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半夏瀉心湯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黃芩干姜人參甘草炙,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治干嘔而利者。

黃芩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小柴胡湯治嘔而發熱者。

柴胡半斤半夏半升黃芩人參生姜甘草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半夏湯治胃反嘔吐者。

半夏二升洗人參三兩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者。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茯苓澤瀉湯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茯苓半斤白朮三兩澤瀉生姜各四兩甘草桂枝各二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

半夏干姜散治干嘔吐逆,吐涎沫。

半夏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頓服之。

橘皮竹茹湯治噦逆者。

橘皮一斤生姜半斤竹茹二升甘草五兩大棗三十枚人參一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粉蜜湯治吐蛔。

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差即止。

烏梅圓治蛔厥吐蛔。

烏梅三百個細辛附子炮桂枝人參黃蘗各六兩干姜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川椒去汗,各四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作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養胃丹【《中藏經》】治脾胃不和,全不思食,中脘停寒,嘔逆惡心,臟寒泄利,腹痛腸鳴。常服溫中養胃散,即思食。

丁香一兩半人參三分甘草炙白豆蔻仁半夏曲各半兩干姜三兩,炮。干生姜尤佳

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溫湯化下,空心食前服之。或細嚼湯下,亦可。

丁香茱萸湯【東垣,下同】治胃虛嘔噦,吐逆,膈咽不通。

干生姜黃蘗各二分丁香炙甘草柴胡橘皮半夏各五分升麻七分吳茱萸草豆蔻黃芪人參各一錢蒼尤二錢當歸身一錢五分

右件銼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食前。忌冷物。

白朮湯一名茯苓半夏湯。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是風邪羈絆于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炒神曲二錢陳皮天麻各三錢白朮白茯苓麥蘗曲炒黃色半夏各五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之。

補肝湯一名柴胡半夏湯。治素有風證,不敢見風,眼濇頭痛,眼黑,胸中有痰,惡心兀兀欲吐,遇風便覺皮肉緊,手足難舉重物。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證乃減,再或遇風即復。

柴胡升麻槁本各五分白茯苓七分炒神曲蒼朮各一錢半夏二錢生姜十片

右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柤,稍熱服。

皂角化痰丸治勞風,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皂角木白皮酥炙白附子炮半夏湯洗七次南星炮白礬枯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一兩枳殼炒,二兩

右為細末,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后。

上二黃丸治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

黃芩二兩黃連酒浸,一兩甘草二錢升麻柴胡各三錢

右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送下,量所傷服之。一方加枳實麩炒去穰五錢。

丁香半夏丸【《濟生方》,下同】治宿寒在胃,嘔吐吞酸。

丁香不見火,一兩干姜炮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各二兩白朮一兩半

右為細末,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湯送下,食前。

大藿香散治憂愁思慮悲恐驚七情傷感,氣郁于中,變成嘔吐;或作寒熱,眩運痞滿,不進飲食。

藿香葉半夏曲白朮木香不見火,各一兩白茯苓人參桔梗銼炒枇杷葉拭去毛官桂不見火甘草炙,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旋覆花湯治中脘伏痰,吐逆眩運。

旋覆花去梗半夏湯泡七次陳皮去白干姜炮,各一兩甘草炙檳榔白朮土炒人參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竹茹湯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葛根三兩半夏湯炮七次,二兩甘草炙,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棗許,大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細細服,不拘時候。

玉浮丸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一切嘔吐;及久新翻胃,不問得病之由,皆可服之,真良方也。

人參白僵蠶炒去絲白朮干姜炮丁香肉豆蔻面裹煨橘紅白豆蔻仁麥蘗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南星炮檳榔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

右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生面一錢和勻,生姜自然汁搜和,丸如梧桐子大。入百沸湯煮令浮亟取出,每用淡姜湯吞下,不拘時候。病甚者,不過三服。惡熱藥者,去附子。大便秘者,去肉豆蔻。

胃丹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脾土,沖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痰逆惡心,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心腹絞痛,泄利不止,一切脾胃諸疾。

朱砂大塊不夾石者,五十兩人參縮砂仁肉豆蔻面裹煨紅豆蓽澄茄白豆蔻仁高良姜銼炒附子炮去皮臍藿香葉白朮厚樸姜汁炒丁香不見火五味子干姜炮胡椒益智仁橘紅麥冬草果仁各四兩

右將人參等二十味,各如法修制,銼如豆大,以銀鍋一口,用白沙蜜五斤,將藥一半,同蜜拌勻,入銀鍋內,以夾生絹袋盛貯朱砂,懸胎入銀鍋內,以桑柴火重湯煮四日四夜,換蜜五斤,入煎藥一半和勻,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凈,焙干入乳缽,用玉錘研,直候十分細,米粽為丸,如菉豆大,陰干,每服十粒,加至十五??招氖城?,用人參湯送下,棗湯亦得;嘔吐用淡姜湯送下。忌食豬羊血。

大半夏湯治嘔吐。

半夏陳皮茯苓各二錢半

右(口父)咀,水二盞,姜二錢半,煎八分,食后服。

沉香降氣湯治三焦痞滿,滯氣不宣,心腹痛滿,嘔吐痰沫,五噎五膈。

沉香木香丁香藿香葉人參甘草白朮各一兩肉豆蔻桂花檳榔陳皮砂仁川姜炮枳實

炒白檀各二兩青皮白茯苓白豆蔻

右,每服三錢,水煎,入鹽少許。

鹽煎散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沖胸脅,刺痛不已,及脾胃虛冷,嘔吐泄瀉,膀胱小腸氣,婦人血虛痛。

羌活砂仁甘草炙茯苓草果川芎肉豆蔻煨茴香蓽澄茄麥芽炒檳榔良姜油炒枳殼炒厚樸陳皮蒼朮各等分

右,用水煎,加鹽少許。

分氣紫蘇飲治脾胃不和,氣逆喘促,心下脹滿,嘔逆不食。

五味子桑白皮茯苓甘草炙草果腹皮陳皮桔梗各一斤紫蘇十五兩

右銼,每服四錢,水煎,姜三片,入鹽少許。

勻氣散治氣滯不勻,胸膈虛痞,宿食不梢,心腹刺痛,脹滿噎塞,嘔吐惡心,調脾胃,進飲食。

生姜沉香丁香檀香木香各一兩藿香甘草炙,各四兩砂仁白果仁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或水煎服。

快氣散治一切氣心腹脹痛,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

砂仁甘草炙香附生姜

右為末,鹽湯調下。

化氣湯治一切氣逆,胸膈噎塞,心脾卒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血氣。

沉香胡椒各一兩縮砂仁去殼桂心木香各二兩陳皮炒干姜炮莪朮炮青皮去穰炒茴香炒甘草丁香皮各四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下。婦人淡酢湯下。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后調助脾胃。

山藥白茯苓人參白朮各二斤蓮子砂仁白扁豆炒桔梗薏苡炒黃,各一斤甘草炙,三斤

右為末,每服二錢,煎棗湯調下。

丁香煮散【《良方》,下同】治脾胃虛冷,嘔吐不食。

丁香干姜炮川烏炮去臍甘草炙,各半錢紅豆去皮良姜炒青皮胡椒各一錢陳皮二錢益智去皮,三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三片,鹽一捻,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藿香半夏散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嘔吐噦逆。

藿香二錢半夏湯泡七次,炒黃色,三錢半丁香皮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七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丁附治中湯治胃寒停痰,嘔吐不已。

丁香青皮炒陳皮白朮煨人參各二錢附子炮甘草炙,各一錢干姜炮,半錢

右作一服,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一鍾,空心服。

沉香煎丸治嘔吐,除中滿痞氣,痰逆惡心,臟腑不調。

沉香硫黃別研水飛檳榔面裹煨胡椒沒藥別研丹砂別研水飛良姜丁香硇砂別研水飛熬青皮去白炒木香各一兩縮砂去皮巴豆去皮心膜,新瓦上壓去油,一分阿魏酢浸開,用白面和作餅,炙焦,別研為末吳茱萸陳久者,湯浸,取沉者炒,各半兩

右除別研藥外,余藥為細末,入別研藥研勻,煉蜜和丸如菉豆大,磁盒盛貯封。每服二丸,食前臨臥用溫生姜橘皮湯下,量人虛實大小加減。

丁香丸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大丁香半兩干姜肉桂各二錢木香胡椒藿香甘草炙,各三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菉豆大。焙干,時時干嚼,不必飲湯水,水入即愈吐。如覺痿弱,更加附子隨意。

大養胃湯治飲食傷脾,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下,二氣并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厚樸去皮生姜各二兩白朮山藥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黃芪枇杷葉刷去毛尖,姜汁炙甘草炙,各一兩肥棗三兩,同厚樸、生姜三味炒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驗榧毮?,米湯調下亦可。

十珍餅子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問久新皆治。

丁香沉香官桂去粗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湯洗焙干木香各半兩水銀結砂子舶茴香各七錢半夏湯洗七次,焙干,姜汁制,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捏作餅子。每服十餅,不拘時,生姜湯下,或化服亦得,量病加減。

助胃膏治嘔吐不食。

人參白朮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分丁香木香肉豆蔻煨草果仁各一錢半白豆蔻仁一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湯化下。

炮附子丸治胃脘有熱,胃中有寒,嘔吐不止。

附子炮去皮臍

右碾為細末,以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就濕以大黃末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姜湯送下。

加味二陳湯治胃熱嘔吐不已。

半夏湯炮七次陳皮各半兩白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半刮筀竹青四錢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啜服。

麥門冬湯療煩熱嘔逆,食下則出。

麥門冬青竹茹各三兩茅根生姜各五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

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如人行五里進一服,不吐利。忌海藻菘菜。

加味七氣湯治氣郁嘔吐。

半夏制二兩半人參厚樸制辣桂各一兩茯苓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加木香煎亦得。

小丁沉丸治干嘔和調胃氣。

丁香蘹香子炒,各半兩木香各半兩沉香縮砂仁白芷炒益智仁甘草炙橘紅焙生姜一斤,細切,入青鹽四兩,淹一宿,焙干,各一兩阿魏一分,用酢半升,熬成膏

右為細末,入阿魏膏拌勻,用酢煮面糊和丸如雞頭實大,研丹砂、麝香細末各少許,同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用姜鹽湯送下,空心服。

草豆蔻湯治干嘔和胃下氣。

草豆蔻去皮藿香枳殼去瓤麩炒白朮橘紅焙山蕷各半兩桂心丁香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二枚擘破,粟米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生姜丸治干嘔惡心,益津液,和胃氣。

生姜二斤,和皮切,以青皮三兩,同淹一宿,焙干甘草炙陳皮湯浸去白,焙干,各四兩香白芷縮砂仁去皮胡椒各一兩蓬朮炮,二兩

右為細末,以面糊和丸如小彈子大,用丹砂細末為衣。每服一丸,細嚼溫酒送下,食前服。

溫中白朮丸治胃寒嘔噦。

白朮炒,三兩半半夏二兩,制干姜一兩丁香半兩

右為細末,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生姜湯送下。

思食丸助脾胃,消飲食,止嘔逆。

烏梅肉五錢神曲炒麥蘗炒,各六錢人參干姜炮甘草炙,各二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用米飲湯送下。

參香枳朮丸開胃進食,止嘔吐。

人參木香各三錢枳實炒,一兩陳皮四錢白朮一兩半干生姜二錢半

右為細末,用荷葉包米煨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用米湯送下。

開胃丸【河間,下同】治干嘔氣逆不止。

半夏曲微炒,二兩人參一兩半白豆蔻去皮陳皮去白焙白朮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生姜汁同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時,用粥飲送下。

參粟湯治干嘔不下食。

人參一兩陳粟米一兩半生姜切碎,五兩半夏湯泡七次,去滑,四兩,用生姜同搗碎,焙干

右同入銀石鍋中,慢火焙,令焦黃,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微熱,空心服。

三圣散治噦逆不食。

半夏七枚,大者線穿,于井華水內浸,一日一換水,七日取出,焙干丁香四十九粒胡椒四錢

右為細末,大人用生姜湯調一字,小兒箸頭蘸生姜汁,后點藥少許口中,立愈。至甚者不過三服。

丁香附子散治脾胃虛弱,胸膈痞結,吐逆不止。

母丁香四十九個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附子一個

右用附子鉆孔四十九,以丁香刺上面填內,將生姜汁用文武火熬盡;又用大蘿卜一個,取一穴子,入附子又填內,將蘿卜蓋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燒,香熟為度,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干搗為細末。每服一錢,米湯一盞調下,日進三服。

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積為寒氣相假,故吐而痛,宜服之。

半夏曲代赭石縮砂仁各三錢烏梅去核丁香檳榔各二錢杏仁去皮尖沉香木香白朮各一錢陳皮五錢白豆蔻巴豆霜另研,各半錢

右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酢糊丸黍米大。每服五十丸,吐愈則止。治小兒食積吐食大妙。

五積丹治心腹痞滿,嘔吐不止,破積聚者。

皂莢一鋌,一尺二寸,燒留性,盆合土壅,勿令出煙巴豆十二個,白面一兩五錢,同炒令黃色為度

右為末,酢面糊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鹽湯下,食后加減。

桔梗湯治上焦氣熱上沖,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白朮一兩半桔梗橘紅枳實麩炒茯苓厚樸姜制炒香,各一兩半夏曲二兩

右口父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煎至七分,取清溫服,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食前服之。三服之后,氣漸下,吐漸止,然后用木香散加芍藥二兩、黃芪一兩半,每料中扣算加上件分兩,依前服之,病愈則已。如大便燥結,食不盡下,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為度。再服前藥補之。如大便復結,又依前再微下之。

木香散治氣逆嘔吐。

木香檳榔各等分

右為細末,煎服調服。

荊黃湯治暴吐者,上焦氣熱所沖也。經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火。脈洪而浮。

荊芥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二錢半大黃三錢

右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調檳榔散二錢,空心服。

檳榔散治氣逆嘔吐。

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半輕粉少許

右為細末,用前藥調服。如為丸亦可,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青鎮丸治上焦吐,頭發痛,有汗,脈弦。

柴胡二兩,去苗黃芩七錢半甘草人參半夏湯洗,各半兩青黛二錢半

右為細末,姜汁浸丸,生姜湯食后服。

白朮湯治胃中虛損,有痰而吐。

半夏曲半兩白朮木香甘草各二錢檳榔二錢半茯苓二錢

右六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生姜湯調下,食前服。吐而食脈弦者,肝盛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虛,

宜治風安胃之藥。

金花丸治痰食嘔吐。

半夏湯洗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

右為細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小兒另丸,生姜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以吐為度。羈絆于脾,故飲食自下。

附子丸治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

附子炮,五錢巴豆霜一錢砒一分

右同研極細,镕黃蠟為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冷水送下,利為度。后更服紫沉丸,常服,不令再閉。

白朮散治酒積嘔噦。

白朮茯苓去皮人參藿香葉各五錢炙甘草一兩半木香一分葛根一兩

右為末,白湯調下二錢。煩渴者,加滑石二兩。甚者加姜汁,續續飲之。

干姜芩連人參湯【《入門》,下同】治傷寒食入即吐。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各三錢

水煎溫服。

羌活附子湯治陰證寒厥嘔逆。

羌活一錢大附子半枚,炮茴香丁香干姜各一錢半

右水煎,入鹽一撮,熱服。

大橘皮湯治嘔逆胸滿,虛煩不安。

陳皮甘草各二錢人參五錢

右,姜七片,水煎服。

小橘皮湯治嘔而手足厥冷者。

陳皮五錢生姜一兩

右,水煎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临猗县| 陇西县| 调兵山市| 平顺县| 左贡县| 龙里县| 旌德县| 讷河市| 蓝山县| 施秉县| 苏尼特右旗| 漠河县| 天津市| 龙口市| 冷水江市| 丰原市| 连城县| 舒城县| 湘阴县| 库尔勒市| 新兴县| 台中县| 靖州| 图木舒克市| 延寿县| 通河县| 额敏县| 灯塔市| 德兴市| 滨海县| 横峰县| 清河县| 永登县| 那曲县| 台江县| 和龙市| 井陉县| 麟游县| 汨罗市|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