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 仁術便覽
  • 張潔
  • 3310字
  • 2015-12-17 14:46:57

【益元散】

治暑濕泄瀉,及大人小兒痢疾,俱好。加紅曲丸,治紅痢。去紅曲,加干姜,姜汁丸,治嘔吐瀉泄似霍亂者。方見中暑門。

一方 治暴泄不止,小便不通。用車前子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其根搗汁服,止泄。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色,四肢困弱。

升麻 柴胡 防風 神曲 澤瀉 豬苓(各五錢) 蒼術(一兩) 陳皮 甘草 大麥芽面(各二錢) 上作十貼,水煎,飯后熱服。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姜煨三片,棗一枚煎,非腸鳴不用益智。

一方 加羌活、白術。

治年久脾泄方白術(一兩) 茯苓(八錢) 人參(三錢) 甘草(三錢) 木香(二錢) 蓮肉(四兩,去心微炒) 砂仁(二錢)上為末,以陳糯米一升,炒熟為末,拌勻,或蜜,或沙糖調服。雖年久,半料即愈。

一方 治泄。

白術 蒼術(各一錢二分) 赤茯苓(一錢半) 澤瀉 陳皮(各一錢) 豬苓 濃樸(各八分) 甘草 黃連(各五分) 半夏(一錢) 肉桂(三分) 腹痛加白芍,夏月加黃芩。

【參苓白術散】

治脾胃虛弱,泄瀉。

石蓮肉 薏苡仁 砂仁 桔梗(各半斤) 白扁豆(姜汁炒,十二兩) 白茯苓 人參 甘草(上為末,每服三錢,棗湯調下。

一方 治泄瀉。用五倍子為末,白湯調服。

又方 治水泄無度。干姜末、米粥調服二錢。

【柴苓湯】

治泄瀉發熱。

又方 治傷寒泄瀉者好。

天仙子 治腸滑久瀉不止。大人五分,小人二分,和面作焦餅服,極收澀。

【桂苓白術散】

治暑渴,濕熱吐瀉,轉筋腹痛。小兒亦可服。

官桂 白術 豬苓(各五錢) 茯苓 澤瀉(各一兩) 甘草(炙) 石膏 寒水石(各二兩) 滑石(四兩)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或新汲水或姜湯,俱可調服。

一方 治大小人泄瀉,及各色痢疾,風濕疼痛,俱可貼,亦貼咳嗽。

蒼術 防風 白芷 羌活 當歸 川芎 官桂 杏仁 苦參(各五錢)用真香油一斤四兩,炸上藥黃色,稱凈油一斤,入丹半斤,熬用。加乳香、沒藥各三錢,收用。

一方 治年老虛弱,少年久泄虛弱甚,宜服。亦止久痢。

肉豆蔻(煨) 白術(土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木香(二分) 訶子(煨,八分)上水二鐘煎。

又方蓮肉(焙) 山藥(炒) 芡實面 雞頭粉 白術(土炒)上為末,入沙糖,隨意干食。

封臍法 治大人小兒久瀉不止,及自汗不止,五倍子為末,入麝香少許,封于臍中。

痢疾

初得,元氣未虛,必推蕩之,此通因通用之法。脈沉小者,易治;大數者,難治。又脈滑大浮弦急死,沉細無害。

【小承氣湯】

治痢疾初發,積氣盛,腹痛難忍,或作脹悶,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窘迫之甚。

五日后氣虛,及年老衰弱者,不宜下。

大黃(三錢) 濃樸(二錢) 枳實(一錢五分)水煎,食前熱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加減胃苓湯】

治暴痢赤白相雜,腹痛里急后重。

濃樸 蒼術 澤瀉 茯苓 豬苓(各八分) 陳皮 甘草 白術 黃連(各一錢) 木香(三分) 檳榔(五分)上水二鐘,煎服。

一方 治赤痢。

生地 黃柏 芍藥 地榆 白術(各等分)上水煎。如腹痛加枳殼、濃樸。后重加滑石、木香、檳榔。熱疼甚加沒藥。

一方 治白痢。

蒼術 白術 神曲 茯苓 地榆 甘草(各等分)上水煎服。如腹痛加枳殼、濃樸。后重加木香、檳榔。

【升陽除濕湯】

加木香治痢如魚凍者,最效。見濕門。

【益元散】

治中暑毒痢,又治小兒痢效。

【參苓白術散】

治久痢及脾胃虛弱,不進飲食,或嘔吐泄瀉,開胃進食。

人參 茯苓 白術 白扁豆 山藥 蓮肉 砂仁 桔梗 甘草 薏苡仁噤口痢加石蓮肉,同前藥為末,陳米湯調服。

【胃風湯】

治風入腸胃作痢,或赤或白,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脈虛,色如陳腐,將危者,亦能救治。

人參 白術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羌活 防風 黍米上水二鐘煎。

一方 有官桂無羌活、防風。腹痛加木香。

【加味四物湯】

治下痢純血,久不愈,屬陰虛。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 槐花(炒) 黃連 桃仁(各等分)

【人參敗毒散】

治熱加黃芩,噤口痢加陳倉米、蓮肉七枚。見傷寒門。

一方 治痢劫劑。用生鍛石、枯白礬各等分,面糊丸黃豆大,空心三丸。白痢燒酒送下,紅痢甘草湯下。

一名白玉丸。

【勝金丹】

治痢。干姜、黃蠟各等分,化蠟為丸芥子大,每服二七丸。白痢酒送下,紅痢一方 治噤口痢。

人參(二分) 黃連(二分) 姜炒,濃煎,細細呷之,但一呷下咽即食。

【紫金錠】

治赤痢涼水磨下,白痢姜湯磨下,垂死者以水磨,即愈。

【劉草窗】

治虛弱人不進飲食者。

人參(三錢) 白術(二錢半) 茯苓(二錢) 芍藥(一錢半) 神曲(七分) 升麻(五分) 蒼術上水煎服。后重加木香(三分) 檳榔(七分) 黃連(七分) 澤瀉(六分) 甘草(五分) 防風(一錢) 當歸(一錢) 滑石(五分) 下痢大孔痛甚,黑礬炒,布包熏,數次妙。

一方 治痢久腸滑。

米殼(生) 石榴皮 甘草 蘿卜子(各等分)上水一鐘煎。

【真人養臟湯】

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髓,里急后重,臍腹痛,脫肛墜下,酒毒便血,并治之。

米殼(去蒂蜜炙,三兩六錢) 人參 當歸(各六錢) 甘草(一兩八錢) 肉桂(八錢) 訶子(一兩二錢) 木香(三兩四錢,不見火) 白術(炒,八錢) 肉豆蔻(面裹煨,五錢) 白芍(一上水二鐘煎。臟寒加附子。

【導氣湯】

下痢膿血,里急后重,開胸膈,進飲食,破滯氣,散內熱。

芍藥(一兩) 當歸(五錢) 大黃(二錢) 黃連(一錢) 黃芩(二錢) 木香 檳榔(各一錢)上水二鐘煎。

【木香檳榔丸】

治痢疾里急后重,開胸膈,破滯氣,散內熱,進飲食。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廣術 枳殼 黃連 黃柏 大黃(各五錢) 黑牽牛 香附米(各二兩)上為末,水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溫水送下。

一方 有三棱、黃芩、當歸。

【百中散】

治一切痢疾。

米殼三兩,水浸少頃提起,去漠后,用白蜜炒黃色,濃樸切碎,以姜汁拌勻,炒令香熟凈,稱三兩,同為細末。每服一茶匙,以清米湯少加蜜調下。

【調中湯】

治痢不拘新久,紅白雜下,里急后重,腹痛。

蒼術 白術 當歸 白芍 滑石 青皮 黃芩 黃連(姜炒) 生地(各一錢二分) 檳榔(六分) 上水二鐘,煎服。

【升陽除濕湯】

治痢疾久而不愈,陽氣下陷。見泄門。

【六陳湯劫劑】

青皮 陳皮 干姜 甘草 烏梅 米殼上水煎,空心服。

一方 治寒痢,青色為寒。用切干姜如豆大,米飲服六七十粒,日三次用。

一方 治血痢神妙。干姜火內燒黑,磁碗地下放冷,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升陽除濕防風湯】

治大便秘,或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升舉其陽,則陰氣自降矣。

蒼術(四兩) 防風(三錢) 白術(一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每服一兩,先將蒼術片入水二碗,煎至一碗半,入諸藥同煎至一碗,空心服。

【芍藥湯】

治下血調氣,溲而便濃血。知氣行而血止則便自愈,調氣則后重除。

白芍(一兩) 當歸 黃連 黃芩(各五錢) 官桂(二錢半) 檳榔 大黃(各三錢)甘草(炙)木香(各二錢)每服五錢,水煎。如痢不減,漸加大黃。如汗后臟毒,加黃柏。

一方 噤口痢,百發百中。

鹿角二兩, 存性,為末,大人三錢,小人一錢,酒調送下,不過一時即食。

一方 治赤痢及噤口痢,陽毒太甚。酒一碗,黃連三錢姜炒過煎,空心溫服。

臍法治毒熱痢久不止,嘔惡不食,熱氣上攻,噤口不食。用田螺一個,連殼搗爛,入麝香少許, 臍內,外川膏藥封之。

治赤白痢【木香丸】

木香(三錢) 青皮(去穣,六錢) 砂仁(二十四個) 巴豆(二十一個,針穿燈上燒存性) 杏上為末,巴豆、杏仁另研,和勻,溶蠟為劑,臨用旋丸麻子大。每十丸至二十五丸,量大小虛實用。紅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忌腥冷油膩。

【香連丸】

黃連(去須凈銼碎) 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拌,以沸湯少許,悶掩一伏時,同炒香熟,去末之搜勻,用雞子清少入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瘧疾

無汗者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正氣為主帶散。瘧脈多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亦有病久脈極虛,微之中少見弦,但不搏手,細察可見也。弦如刀刃者死,弦小者生。

【清脾飲】

治脾瘧脈來弦數,熱多寒少,口苦咽熱,小便赤澀。

青皮 濃樸(各七分) 白術 茯苓(各一錢) 黃芩(一錢二分) 柴胡(一錢半) 草果(七分) 甘草(五分)如有汗以白術、茯苓為君。熱多加黃芩、柴胡,寒多加半夏、草果,渴加知母、麥門冬、天上水二鐘,姜三片煎。

【柴平湯】

治熱多寒少者,最效。治瘧寒熱交作,胸膈痞滿,飲食不進,頭目昏眩。

人參 柴胡 黃芩 半夏 甘草 蒼術 陳皮 濃樸 川芎 草果(各等分)

【人參養胃湯】

治久瘧、虛瘧,或間一日一發,或三五日一發,寒多熱少者。

人參(一錢) 半夏(八分) 陳皮(八分) 甘草(五分) 茯苓(八分) 藿香(一錢) 濃樸(一用生姜四兩,搗取汁,露一宿,次日早晨用棗二枚,烏梅一枚,水煎,入上姜汁,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广平县| 康定县| 梓潼县| 耿马| 兴安县| 陕西省| 云林县| 五河县| 蓝山县| 祁东县| 黄山市| 金寨县| 忻州市| 丹巴县| 岳阳县| 新乐市| 广宗县| 花垣县| 舞钢市| 巴东县| 阿克| 淮北市| 新化县| 治县。| 汽车| 柘荣县| 孝昌县| 青神县| 体育| 门源| 榆社县| 石柱| 兰州市| 漳浦县| 中西区| 赤水市| 辽宁省| 合阳县| 七台河市|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