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2章

宣統(tǒng)三年。辛亥。十二月。己酉。諭內閣、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據岑春火滟宣袁樹勛等、暨出使大臣陸徵祥等、統(tǒng)兵大員段祺瑞等電、請速定共和國體。以免生靈涂炭等語。現在時局阽危。四民失業(yè)。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貽萬民以實禍。惟是宗廟陵寢。關系重要。以及皇室之優(yōu)禮。皇族之安全。八旗之生計。蒙古回藏之待遇。均應豫為籌畫。著授袁世凱以全權。研究一切辦法。先行迅速與民軍商酌條件。奏明請旨。

又諭、電寄署安徽布政使倪嗣沖、內閣代遞電奏、初十十一兩日激戰(zhàn)情形。此次革軍進攻潁州。勢甚兇悍。該司督率將士。出城抵御。血戰(zhàn)兩晝夜。以少勝多。摧其精銳。奪獲利器及全部輜重。覽奏曷勝嘉慰。倪嗣沖著賞給頭品頂戴。其尤為出力之副將馬聯(lián)甲。著以總兵記名肬閑放。并賞戴花翎。參將周茂冬。著以副將留直盡先補用。并賞戴花翎。游擊邱昌錦。著以參將盡先補用。并賞給總兵銜。其余出力將士。及傷亡弁兵。準其奏請從優(yōu)獎恤。并著賞給銀一萬兩。交倪嗣沖分別犒賞。

內閣代遞河南巡撫齊耀琳電奏、潁州幸未失守。暨分兵。赴援情形。報聞。

內閣代遞總統(tǒng)武<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左軍直隸提督姜桂題奏、并案擬保文武員弁。查武漢起事之初。臣部即調京分防。已三閱月。其閑派援豫晉。兼顧京防。兵力既單。勢難分布。嗣奉旨添募十營。臣遵即遴派將領。分赴山東皖北召募。不旬日閑。均報成軍。勤加訓練。晝夜不息。兩月以來。頗有可觀。即以分防各處。用是得以抽調得力兵隊數營。并交統(tǒng)領官趙倜。進規(guī)潼關。查趙倜原統(tǒng)石滟駁步隊不過五營。幸而約束嚴明。秋毫無犯。故能以少擊血乣。收靈寶。拔閿鄉(xiāng)。士氣百倍。勢如破竹。遂克潼關。嗣因停戰(zhàn)議和。未便增加兵力。協(xié)濟子彈。而西軍不遵條款。輪流圍攻。前后惡戰(zhàn)四次。有勝無敗。率以彈罄援絕。后路又無軍隊接應。隔河匪勢甚血乣。抄襲更屬堪虞。不得已全師暫退新澠之聞蒙朝廷不加嚴譴。復準陸軍協(xié)統(tǒng)周符麟。督兵來會。得以節(jié)節(jié)布置。該統(tǒng)領趙倜。感激涕令。奮不顧身。會同周符麟。十日之閑。再克潼關。并分支隊渡河。克復晉之平陸縣。斯役也。尤以管帶官寶德全。常德勝丁香玲、田興魁、為最勇。此統(tǒng)領官趙倜先后克復潼關之實在情形也。統(tǒng)領官陳希義。帶隊援晉。兵圍大同。以我軍石滟駁火之犯烈。不難轟擊立破。然大同城內土匪叛兵與革黨雜處其閑。而外人教士之生命財產。稍有波及。尤關交涉。該統(tǒng)領約束軍隊。安輯居民。俾通消息。城內團首宋士杰、意圖反正。暗應我軍。該統(tǒng)領準備云梯多架。正擬選拔奮勇爬城。以圖會合。適晉省副議長杜上化、知縣光熙等到大同。因派委員張文藩一同入城。剴切勸諭。卒能和平解決。收復城池。該統(tǒng)領陳希義、會同地方官紳等、籌畫經營。分別解散。民心大定。閭閻無驚先是十月初閑。該統(tǒng)領初到大同。營隊無多。后路空虛。陽高縣令已逃。天鎮(zhèn)未駐一兵。謠言四起。一夕數驚。匪黨千余人。潛襲該軍后路。意圖東竄張家口一帶土匪奸人。亦思乘機而起。擾亂西北門戶。該統(tǒng)領探得此信。分兵連夜截擊。陣斃匪首黃錦一名。余匪亦即擊散。又聞懷仁有匪馬步千余名。并有快石滟駁。來援大同。當經陳統(tǒng)領希義。帶同馬隊統(tǒng)帶高云彩。管帶米振標等。至繡女村迎擊。自辰至酉。敵軍始大敗。斯役也。敵軍石滟駁火最猛。聞系晉省混成協(xié)二十四標叛兵。并有石滟駁隊官劉姓在內。尤為鷙悍。故戰(zhàn)事最烈。卒能痛加截。大挫敵鋒又管帶米振標當大同鎮(zhèn)王得勝告急之時。派令前往助防該管帶開赴雁門關。當西軍東竄之路。不意大同防兵相繼潰變。將該營隔絕數百里。聲息不通。君羊以該營兵單援絕。難望完全。而該管帶撫循士卒。曉以大義。三軍感泣。愿共死生。卒能以少擊血乣。履險如夷。會師大同城下。其精干忠勇。得之偏裨。尤屬不易。該統(tǒng)領等、督率軍隊。設卡分防。兩月以來。備嘗艱苦。又系北地苦寒。雪地冰天。各營卒能嚴守秩序。其中稍有逃亡。無不立時拏回。懲以軍法。故入城之日。奚滟鳥犬不驚。商民感悅。此分兵援晉。收復不同實在情形也。其余文武員弁。或專司機密。或贊畫戎機。或轉運餉糈。或稽察營務。雖未身臨前敵。亦未便沒其勞勚。擬保文武員弁一百八十八員名。仰懇照擬給獎。以資鼓勵。再尚有出力員弁。現在前敵。俟將銜名開到。再行補請請獎勵。得旨允行。

又奏、本軍幫辦副都統(tǒng)昆源。總理營務處總兵郭殿邦。于克復大同之役。同著勤勞。請破格獎勵。得旨、著該衙門從優(yōu)議敘。并交內閣存記。

內閣奏、請開復署江北提督直隸通永鎮(zhèn)總兵雷震春原官。得旨、著開復原官。交督師大臣袁世凱差遣。

內閣代遞民政大臣趙秉鈞奏、已革湖北巡警道馮啟鈞等、被倢<曰融><石木>冤抑。請予昭雪。從之。

內閣代遞直隸總督陳夔龍因病乞休。得旨、著賞假三個月。以張鎮(zhèn)芳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內閣代遞廣州將軍春祿。以失守廣州請罪。得旨、廣州失守。該將軍并未接印。情尚可原。著開缺以都統(tǒng)記名。

出使大臣劉式訓因病乞解職。得旨、著再賞假一個月調理。假滿即行赴任。所請開缺之處。著毋庸議。

以候補三四品京堂柯劭忞為典禮院學士。奉天民政使張元奇署學部副大臣。

庚戌。諭內閣、電寄科布多參贊大臣忠瑞、據內閣代遞電奏、阿營自顧不暇。萬難再分兵力等語。阿塔車輔相依。勢須彼此兼顧。著該大臣與額勒渾協(xié)商辦理。

弓滟<兪>滟弓德院顧問大臣紹昌、倉場侍郎桂春、因病乞解職。均允之。

以鑲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瑞豐為倉場侍郎。轉民政部右丞延鴻為左丞。以左參議紹彝為右丞。

命幫辦武<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左軍副都統(tǒng)昆源馳赴熱河會辦防務。

以慘遭戕害。予調補甘肅布政使云南布政使世增、照巡撫陣亡例優(yōu)恤。子即選部司務祖英、以員外郎用。尋謚忠愍。附錄

內閣進呈議和條件臣昨面奉慈諭。將贈封爵位一節(jié)添入條件。謹遵增入乙類第一條。另繕清單。恭呈御覽。并于昨日電致伍廷芳商酌條件。自十七日早八鐘起。二十四日早八鐘止。續(xù)停戰(zhàn)一星期。謹將電文一并繕呈。甲關于大清皇帝優(yōu)禮之條件。第一款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國民對于大清皇帝各致其尊崇之敬禮。與各國君主相等。第二款大清皇帝歲用。每歲至少不得短于四百萬兩。永不得減額。如有特別大典經費由民國擔任。第三款大內宮殿或頤和園。由大清皇帝隨意居住。宮內侍<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護軍官兵。照常留用。第四款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妥慎保護。負其責任。并設守<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謁陵寢。沿途所需費用。由民國擔任。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謹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經費。均由民國擔任。第六款宮內所有各項執(zhí)事人員。由大清皇帝留用。第七款凡屬大清皇帝原有之私產。特別保護。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禮。國民稱慶。第九款禁<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軍名額俸餉。仍如其舊。乙關于皇族待遇之條件。一王公世爵。概仍其

舊。并得傳襲。其襲封時仍用大清皇帝冊寶。凡大清皇帝贈封爵位。亦用大清皇帝冊寶。二皇族對于國家之公權。與國民同等。三皇族私產。一體保護。四皇族免兵役之義務。丙關于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一與漢人平等。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三王公世爵。概仍其舊。并得依次傳襲。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應設法撥給官產。作為世業(yè)。以資補助。五先籌八旗生計。于未籌定之前。八旗官兵俸餉。仍舊支放。六從前營業(yè)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信仰自由。以上條件。列于正式公文。照會各國。或電達駐荷華使。知照海牙萬國和平會存案。辛亥。正白旗滿洲副都統(tǒng)景恩因病乞解職。允之。

黑龍江巡撫周樹模荊州副都統(tǒng)舒清阿因病乞解職。得旨、著賞假一個月。毋庸開缺。

壬子。諭內閣、電寄齊耀琳、據內閣代遞電奏、豫省財政阻滯。擬由天津造幣總廠頒發(fā)祖模。開鑄銀幣。以圖補救等語。著照所請。度支部知道。又奏、請將軍務出力文職人員巡警道鄒道沂等十一員分別獎勵等語。著照所請。

又諭、電寄張廣建、據內閣代遞電奏、請設執(zhí)法營務處。遇有拏獲匪徒。交處訊辦。俟大局平定。即行取銷等語。著照所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樟树市| 德阳市| 涟水县| 通河县| 天祝| 正阳县| 舟曲县| 分宜县| 平乐县| 延吉市| 仁寿县| 惠来县| 板桥市| 衡山县| 卢氏县| 铜川市| 衡南县| 定结县| 通州市| 兴化市| 蛟河市| 西安市| 阳原县| 囊谦县| 文成县| 九龙县| 鱼台县| 嫩江县| 安图县| 且末县| 临湘市| 类乌齐县| 会理县| 博白县| 江城| 克什克腾旗| 南平市| 深水埗区| 东山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