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書名: 靖亂錄作者名: (明)馮夢龍本章字數: 4995字更新時間: 2015-12-16 12:13:05
官軍聚為三沖、犄角而前。指揮余恩兵首先遇賊。百長王受奮勇前進、與賊大戰。約莫三十余合、賊兵稍卻。王受追趕里許、賊伏四起。將王受圍困垓心、左沖右突、不能出去。忽聞東角頭鼓噪之聲。一隊官軍殺將入來。乃是恵州府推官危壽部下義官葉芳也。伏兵見有接應、正欲分兵迎敵。千戸孟俊兵又從岡后殺到、橫沖賊伏、與王受合兵。
三路軍馬同時剿殺、呼聲震天。賊大奔潰。官軍乘勝逐北。三浰大巢倶不能守。各路兵聞大巢已破、心膽益壯。各自奮勇立功、連破五花障白沙赤唐等巢穴十一處。斬級無數、其夜敗賊復奔鐵石障尺八嶺等巢穴。
次早先生傳令各哨官兵、探賊所往、分投急擊。
初九日知府陳祥破鐵石障巢、斬池仲寧、獲金龍覇王偽印、及違禁旗炮各物、于是復克羊角山等巢穴二十三處、檎斬更多。各巢奔散之賊、其精悍者尚有八百多人。高飛甲等率之、復哨聚于九連山。那九連山高有百仭、橫亙數百余里、倶是頑石卓立、四面抖絶。止東南崖壁之下、一條線路可通。賊又將木石堆積崖上、只等我兵到時、發石滾木、百無一全。先生傳選精銳七百人、將所獲賊人號衣穿著、假作奔潰之賊、乘夜直沖崖下澗道而過。賊認做各巢敗散之黨、于崖上招呼。我兵亦佯與呼應。賊遂不疑。我兵已度險、遂扼斷其后路。
次日黎明我兵放起炮來。賊方知是官軍、并勢來攻。我兵所據反在賊崖上面、從上擊下。賊不能支。遂退。高飛甲與池仲安商義、分隊潛遁。先生預令各哨官兵、四路埋伏。賊遇伏輙敗。又殺五百余人。池仲安中箭而死、高飛甲率殘黨三百余人、分迯上下坪黃田坳等處。各哨官兵復約會捜捕、見賊便殺。高飛甲亦為守備郟文所斬。
有名賊徒剿滅殆盡。惟張仲全等二百余人、聚于九連谷口、呼號痛哭、自言:
「本是龍川良民、被池仲容等迫脅在此、與他搬運木石、只因貪戀殘生受其驅役。并不曾見陣廝殺、求開生路。」
先生遣報效生員黃表往驗、果然。倶是老弱且從賊未乆。其情可憐、乃使贛州邢知府往撫其眾、籍其名數、安挿于白沙地方、復為良民。
此蕃用兵自正月初七日起、至三月初八日止。通計兩月內。
搗過巢穴三十八處、
斬大賊首二十九名顆、
次賊首三十八名顆、
從賊二千零六名顆、
俘獲賊屬男婦八百九十名口、
奪獲牛馬一百二十二只匹、
器械贓仗二千八百七十件、
贓銀七十兩六錢六分。
先生上疏奏捷。請于和平峒添設縣治、以扼三省之沖。得旨準添設、名和平縣。
升先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蔭一子錦衣衛世襲千戸。辭免不允。時正德十三年也。
諸賊既平。地方安靖、乃得專意于講學。大修濂溪書院、將古本大學朱子晩年定論付梓。凡聽教者悉贈之。時門人徐愛亦舉進士。刻先生平昔問答行于世。命曰傳習錄。海內讀其書、無不想慕其人也。江西名士鄒守益等、執贄門下、生徒甚盛。先生嘗論三教同異。曰:
「仙家說到虛、圣人豈能于虛上加一毫實。佛家說到無、圣人豈能于無上一加一毫有。但仙家說虛從養生來、佛家說無從出離生死苦海來。卻于本體上、加卻這些子意在。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象貌形色。皆在太虛無形中發用流行未嘗為天障礙。圣人只是順其良知之發用。天地萬物皆在于我。」
正是、
道在將興逢圣世
文當未喪出明師
人人有個良知體
不遇先生總不知
話分兩頭。卻說江西南昌府宗藩寧王、乃是太祖高皇帝第十七子。名權。初封大寧因號寧王。高皇帝諸子中、只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故封于北邉以捍御北虜。后燕王將起兵靖難。以大寧降胡所聚。以計刼寧王、與之同事、富貴共之。后燕王既登大寶、改元永樂。是為成祖文皇帝。以大寧故地置朶顏三衛、欲封寧王于川廣。寧王自擇蘇杭二處請封。文皇帝不許。寧王大恚。遂出飛旗。令有司治馳道。文皇怒。寧王不自安。屏去從人、獨攜老監數人、自南京竟走至江西省城、稱病臥于城樓之上。布按三司奏聞。文皇帝不得已、以南昌封之。仍號寧王。數傳至于臞仙。修眞好道禮賢下士。號為賢藩。
臞仙傳恵王、恵王傳靖王、靖王傳康王。康王中年無子。悅院妓馮針兒、留侍宮中、呼為馮娘娘。針児有娠、康王夢蠎蛇一條飛入宮中、將一宮之人、登時啖盡、又張口來嚙康王。康王大呼一聲、猛然驚醒。侍兒報馮娘娘已生世子矣。康王惡其不祥、命勿留養。遂匿于伶人秦榮之家。既長歸宮。康王心終不喜。臨薨時、不令入訣。
濠性聡慧、通詩史、善為歌詞。然輕佻無威儀。喜兵嗜利。既襲位、愈益驕橫。術士李自然言其有天子骨相、漸有異志。
輦金于都下、先結交內侍李廣、正德初又結交劉瑾等八黨為之延譽。又賄買諸生、舉其孝行。朝廷賜璽書褒奨。
又謀廣其府基、故意于近處放火延焼、假意救滅、折毀其房。然后抑價以買其地。
又置莊于趙家園地方、多侵民業、民不能堪。毎收租時、立塞聚眾相守。
又畜養大盜胡十三凌十一閔廿四等、于鄱陽湖中刼掠客商貨物、預蓄軍資。
先是胡世寧為江西兵備副使。洞察其惡、乃上疏奏聞。語甚激切。宸濠亦奏、
「世寧離間骨肉。」
輦金遍賂用事太監、及當道大臣。都察院副都御史叢蘭尤與濠密。反劾世寧狂率、拿送錦衣衛、謫戍沈陽。于是宸濠得志。凡仕江右者、倶厚其交際之禮、朝中權貴無不結交。
又這人于各處訪求名士、聘為門客。錦衣千戸朱寧者、小名福寧兒。云南李巡簡家生子也。太監錢能鎭守云南、因以為養子、名錢寧。因劉瑾得引見、武宗皇帝仗侍踢球、以柔佞得幸、賜姓朱。冒功拜官。寧轉薦伶人臧賢、亦得寵。二人招權納賄、家累巨萬。宸濠倶結為心腹。武宗皇帝屢幸臧賢之家。賢于家中造成復壁。外為木櫉、櫉門用鎖。門內潛通密室。毎毎駕到預藏寧府使者于復壁中、竊聽。一言一動無不悉知。
安福縣舉人劉養正、字子吉。幼舉神童。既中舉不第。不復會試。制隱士服、以詩文自高、三司撫按折節其門、以得見為幸。濠以厚幣招致、歳時饋問不絶。遂與濠昵。
李士實繇翰林官、至侍郎致仕。與濠為兒女親家。士實頗有權術、以姜子牙、諸葛孔明自負。濠用為謀主。
又以承奉劉吉術士李自然徐卿等、黨與甚眾因武宗皇帝無子、濠謀以其子二哥為皇嗣。朱寧、臧賢與諸大閹、力任其事。朝中六部九卿。科道官員亦多有為之左右者。因其事重大、未敢發言。
李士實為濠謀通于兵部尚書陸完、題復寧府護衛一面使南京鎮守大監畢眞、倡率南邉官員人等、保舉寧王孝行。及陸完改吏部、王瓊代為兵部尚書。瓊策濠必反謂陸完曰:
「祖宗革去護衛、所以杜藩王不軌之謀。正是保全他處、寧王再三要復護衛、不知他要兵馬何用。異日恐有他變必累及公矣。」
陸完大悔、寫書于濠欲其自以己意繳還護衛。濠不從。借護衛為名、公然招募勇健、朝夕在府中使鎗弄棒。
先生聞濠反謀、乃因其賀節之禮、使門人冀元亨往謝。元亨字惟干、錢塘舉人、為人忠信可托。先生聘為公子正憲之師。故特遣行、使探聽寧王舉動。
卻說宸濠有意結交先生。聞元亨是先生門人、甚加禮貌、漸漸言及于外事。元亨佯為不知。與談致知格物之學、欲以開導寧王、止其邪心。濠大笑曰:
「人癡乃至此耶。」
立與絶。元亨歸贛、述于先生。先生曰:
「汝禍在此矣。汝留此、寧王必并煤孽及我。」
遂遣人衛之歸家。
再說寧府典寶閻順、內官陳宣劉良、見濠所為不法、私詣京師出首。朱寧與陸完隱其事、使人報濠。濠疑承奉周儀所使、假裝強盜、盡殺其家。又殺典仗査武等數百人、復輦金京師、遍賂權要、求殺閻順等。順等亡命遠方、乃免。于是逆謀益急。
寧王之妃婁氏、素有賢德。生下三子。大哥三哥四哥。寧王最敬重之。婁妃察宸濠有不軌之志、乃于飲宴中間、使歌姬進歌勸酒、欲以諷之。曲名梧葉兒去。
爭甚么名和利
問甚么咱共伊
一霎時轉眼故人稀
漸漸的朱顏易改
看看的白髪來催
提起時好傷悲
赤緊的可堪
當不住白駒過隙
宸濠聽此詞、有不悅之色、婁妃問曰:
「殿下對酒不樂何也。」
宸濠曰:
「我之心事非汝女流所知。」
婁妃陪瞼笑曰:
「殿下貴為親王、錦衣玉食、享用非常。若循理奉法、永為國家保障、世世不失富貴。此外更有何心事。」
宸濠帶了三分酒意、嘆口氣道、
「汝但知小享用之樂。豈知有大享用之樂哉。」
婁妃曰:
「愿聞如何是大享用小享用。」
宸濠曰:
「大享用者、身登九五之尊、治臨天下、玉食萬方。吾今位不過藩王。治不過數郡。此不過小享用而已。豈足滿吾之愿哉。」
婁妃曰:
「殿下差矣。天子摠攬萬幾、晏眠早起、勞心焦思、內憂百姓之失所、外愁四夷之未服。至于藩王、衣冠宮室、車馬儀仗、亞于天子。有豐享之奉、無政事之責。是殿下之樂過于天子也。殿下受藩鎭之封、更思越位之樂。竊恐志大謀疎。求福得禍。那時悔之晩矣。」
宸濠勃然變色、擲杯于地而起。有詩為證。
造謀越位費心機。逆耳忠言苦執迷。天位豈容僥幸取。一朝勢敗悔時遲。
婁妃復戒其弟婁伯將、勿從王為逆。伯將亦不聽。
宸濠起造陽春書院、僭號離宮、用酖酒毒死巡撫王哲。守臣無不悚懼。諷有司參謁倶用朝服。各官懼其勢焰、亦多從之。時鄱陽湖中屢屢失盜。盡知是寧府竊養、呑聲莫訴。婁妃屢諌不聽。
兵部尚書王瓊預憂其變、督責各撫臣、訓兵修備、又以承奉周儀等之死、責江西撫臣嚴捕盜賊。南昌府獲盜一顆、內有凌十一。有人認得是寧府中親信之人。撫臺孫燧密聞于王瓊。宸濠使其黨于獄中強刼以去。叛謀益急。
約定八月郷試時、百官皆進科場。然后舉兵。
王瓊聞凌十一被刼、怒曰:
「有此賊正好做寧府反叛證見、如何容他刼去了。」
責令有司、立限緝獲。
濠恐事泄、復諷南昌諸生、頌己賢孝、迫挾撫按具奏、為之解釋。
按察副使許逵勸發兵圍寧府、捜獲刼盜、若拿出一二人、究出謀叛之情、請旨迫奪、免得養成其患。燧猶豫不決。被濠屢次催促、巡撫孫燧不得已、隨眾署名、乃別奏濠不法事。列欵有據。濠亦慮及此。預布心腹勇健、假裝響馬于北京一路、但有江西章奏盡行刼去。
燧七次奏本都被攔截、不得上聞。止有保舉孝行的表章。濠使心腹林華同賚上京。直達天聰。
時江彬新得寵幸、冒功封平虜伯。太監張忠與朱寧有隙。遂附江彬、毎欲發寧王之事、以傾朱寧、未得其便。及保奏表至、武宗皇帝問于張忠曰:
「保官好升他官職。保親王意欲何為。」
忠對曰:
「王上更無進歩。其意未可測也。」
先是宸濠結交臧賢、偽使伶人秦榮就學音樂、謝以萬金及金絲寶壷一把。忽一日武宗皇帝駕幸臧賢家。賢注酒獻上。武宗皇帝見壷、驚曰:
「此壷光澤巧麗、我宮中亦無此好物。汝何從得此。」
臧賢恃上之愛寵、且欲表宸濠之情、遂以實對曰:
「不敢隱瞞。頼萬歳洪福。此乃寧殿下所賜也。」
武宗皇帝曰:
「寧叔有此好物、何不獻我。乃賜汝耶。」
其時優人中有小劉者。亦新得寵、獨未得濠賄賂。心中怏怏。及大駕回宮、又夸金壷之美。小劉笑曰:
「寧殿下不思爺爺物足矣。爺爺尚思寧殿下乎。昨保舉賢孝。爺爺豈遂忘之。今朱寧臧賢日夕與寧府交通、所得寶貨無筭。藏納奸細于京中、不計其數。外人無不知、獨爺爺不知耳。」
武宗皇帝遂疑臧賢、有旨遣太監蕭疏捜索賢家。又降旨各藩使人、無事不許擅留京師。試御史蕭淮遂直攻寧王、并參李士實、畢眞等。給事中徐之鸞御史沈灼等、連章復上、朝廷準奏。念親親之情、不忍加兵。遣駙馬都尉崔元、都御史顏頥壽及太監頼義、往諭革其護衛。
寧府心腹林華先在復壁中、聽知金壷之語、用心打探。及聞京師挨緝奸細、又有詔使遣至江西、遂于會同館取快馬、晝夜奔馳。在路纔十八日。便至南昌。
其日乃是六月十三日。正宸濠誕辰、諸司入賀。濠張宴欵待。林華候至席散、方纔稟奏。濠謂李士實、劉養正等曰:
「凡抄解宮眷、始用駙馬親臣。今詔使遠來、事可疑矣。若待科場之事、恐詔使先到、便難措手。今當如何。」
養正曰:
「事急矣。明旦諸司謝酒、便當以兵威脅之。」
士實曰:
「須是假傳太后密旨。如此恁般、方好商量停當。」
時閔廿四、凌十一、呉十三等、亦以賀壽畢集。夜傳密信、令各飭兵伺候。
及旦、諸司入謝、禮畢。濠出坐立于露臺之上、詐言于眾曰:
「昔孝宗皇帝為太監李廣所誤、抱養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今十四年矣。太后有密旨、命寡人發兵討罪、共伸大義。汝等知否。」
巡撫孫燧挺身出曰:
「既然太后有旨、請出觀之。」
濠大聲曰:
「不必多言。我今往南京去。汝愿保駕否。」
燧曰: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這纔是大義。此外非某所知。」
濠戟手怒曰:
「汝既舉保我孝行。如何又私遣人誣奏我謀為不軌。如是反復豈知大義。」
叱左右與我挪了。
按察副使許逵、從下大呼曰:
「孫都御史、乃欽差大臣。汝反賊敢擅殺耶。」
濠怒喝令并縛之。逵顧燧曰:
「我欲先發、公不聽我言。今果受制于人。尚何言哉。」
因大罵、
「宸濠逆賊、今日汝殺我等、天兵一到你全家受戮、只在早晩。」
濠令較尉火信拽出于恵民門、斬首示眾。比及婁妃聞信。急使內侍傳救、已無及矣。
陽明先生有哭孫許二公詩二首。其一云、
丟下烏紗做一場
男兒誰敢墮綱常
肯將言語階前屈
硬著肩頭劍下亡
萬古朝端名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