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痘疹心法要訣
  • 吳謙
  • 1855字
  • 2015-12-16 11:05:50

目病之由風(fēng)熱成,痘毒火郁上攻睛,赤腫澀痛洗肝散,翳膜遮睛龍膽從。

注 :目病固多由風(fēng)熱而起也。夫痘蘊(yùn)非常之熱,自里達(dá)外,氣血弱則不能逐毒外出,火郁上攻,目斯病矣。如赤腫疼痛,癮澀流目,不能開者,以洗肝散主之。翳膜遮睛,隱澀羞明者,加味龍膽湯主之。

洗肝散 羌活 歸尾 防風(fēng) 山梔仁 谷精草 薄荷 生甘草 川芎水煎,食后服。

方歌 :洗肝散治目痛疼,羌活歸尾及防風(fēng),山梔仁同谷精草,薄荷甘草配川芎。

龍膽湯 防風(fēng) 木賊草 密蒙花 蟬蛻 蔓荊子 龍膽草 菊花 黃連 白芷 蒺藜水煎服。

方歌 :翳遮龍膽湯堪夸,防風(fēng)木賊密蒙花,蟬蛻蔓荊龍膽菊,黃連白芷蒺藜佳。

脾經(jīng)脈絡(luò)繞唇口,出痘始終貴潤紅,紫裂焦黑急宜治,葛根解毒二方從。

注 :脾經(jīng)之脈絡(luò)繞于唇口,故經(jīng)曰∶六腑之華在唇。必津液充足,氣血和暢,唇口方能紅潤,故出痘之始終以此為貴。不然,一為毒火所制,則毒乘于中,熱熾于外,不惟不能紅潤,且或赤、或紫、或焦裂者,治皆不可緩也。初宜加味升麻葛根湯,起脹后,則以黃連解毒湯治之。

加味升麻葛根湯 赤芍 梔子 藿香 升麻 葛根 生甘草 防風(fēng) 石膏水煎服。

方歌 :加味升麻葛根湯,赤芍梔子與藿香,升麻葛根生甘草,防風(fēng)石膏共煎嘗。

黃連解毒湯 (方見結(jié)痂落痂證治)

痘后牙疳

痘后牙疳毒熱攻,口臭齦腫多痛疼,內(nèi)服清熱涼血飲,外敷中白散極靈。

注 :痘后生牙疳者,乃余毒未解,上攻牙齒而然也。初起口臭齦腫,牙縫出血,尚覺疼痛;甚則色黑腐爛,牙齒脫落,穿腮破頰,蝕透鼻唇,多至不救。見之須急急調(diào)治,內(nèi)服清毒涼血飲,外敷人中白散。

清毒涼血飲 知母 石膏 生地 黃連 當(dāng)歸 赤芍 大黃 山梔子 丹皮 荊芥穗 連翹(去心)水煎服。

方歌 :清毒涼血治牙疳,知母石膏生地連,歸芍大黃山梔子,丹皮荊穗連翹煎。

人中白散 人中白( ,二錢) 雄黃(八分) 冰片(四分) 硼砂 青黛 兒茶(各一錢)共為細(xì)末,搽敷患處。

舌乃心苗五內(nèi)通,毒火一犯先見形,赤紫黑腫并舒弄,總以清熱犀角平。

注 :舌為心苗,內(nèi)通五臟,毒熱舉發(fā),舌先受之,或赤或紫或黑或腫,舒舌,弄舌,種種不一,要皆熱留于心而使然也。治宜清熱為主,以加味犀角湯治之。

加味犀角湯 荊芥 防風(fēng) 牛蒡子(炒) 生甘草 桔梗 升麻 犀角 麥冬(去心) 梔子 黃連石膏( )水煎服。

方歌 :加味犀角能散熱,荊防牛蒡同甘桔,升麻犀角麥門冬,梔子黃連石膏捷。

咽喉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沖熾痛難堪,內(nèi)用甘桔利咽劑,外吹牛黃散即安。

注 :咽者,飲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門,乃最緊要之處。若痘毒不能發(fā)越于外,火熱壅塞膈間,上沖咽喉,則或腫痛、或啞嗆,甚而不能呼吸,飲食難入。速用加味甘桔湯治之。或用加減利咽解毒湯,外用牛黃散吹入腫處。

加味甘桔湯 (方見失音) 利咽解毒湯 防風(fēng) 山豆根 麥冬(去心) 牛蒡子(炒) 黑參 苦桔梗 生甘草 綠豆水煎服。

方歌 :利咽解毒用防風(fēng),山豆根與麥門冬,牛蒡黑參苦桔梗,甘草綠豆共煎濃。

牛黃散 川黃連(生) 黃柏(生) 薄荷(各八分) 雄黃 火硝 青黛(各二分半) 牛黃冰片 硼砂 朱砂(各一分)共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吹患處。

夾疹

痘中夾疹因時(shí)氣,毒火觸動(dòng)發(fā)其機(jī),臨期休將痘瘡治,速將升葛透疹宜。

注 :痘已見形,其中又有顆粒細(xì)密如麻子者,此夾疹也。因出痘時(shí)恰遇天行時(shí)疫,感受其氣,一時(shí)并發(fā)。不須治痘,當(dāng)先治疹,以升麻葛根湯加荊芥、防風(fēng)、蟬蛻、牛蒡、犀角,疹散而痘自起矣! 升麻葛根湯 (方見發(fā)熱證治)

片片結(jié)就如云頭,毒傷陰血浮火游,表散荊防敗毒劑,清熱黃連解毒投。

注 : 乃血之余也。因毒火郁遏,傷于陰血,血熱相搏,故浮游之火,散布皮膚之間,與痘相夾而出,片片如云頭突起,謂之夾 ,以荊防敗毒散主之。七日后見此,謂之發(fā) ,乃血熱不故也,以黃連解毒湯主之。

荊防敗毒散 羌活 獨(dú)活 柴胡 前胡 荊芥 防風(fēng) 生甘草 川芎 枳殼(麩炒) 桔梗 赤茯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夾 宜用疏解劑,荊防敗毒進(jìn)莫遲,羌獨(dú)柴前荊防草,川芎枳桔赤苓宜。

黃連解毒湯 (方見結(jié)痂落痂證治)

夾痧

痧形發(fā)時(shí)粟一般,顆硬形圓頂又尖,粒中含水清漿樣,敗毒調(diào)治自然安。

注 :痧亦疹類,但形如粟米,尖圓自硬,內(nèi)含清水為異,此亦熱毒所發(fā),往往夾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荊防敗毒散主之。

荊防敗毒散 (方見夾 )

水痘

水痘皆因濕熱成,外證多與大痘同,形圓頂尖含清水,易脹易靨不漿膿。初起荊防敗毒散,加味導(dǎo)赤繼相從。

注 :水痘發(fā)于脾、肺二經(jīng),由濕熱而成也,初起與大痘相似,面赤唇紅,眼光如水,咳嗽噴嚏,唾涕稠粘,身熱二三日而始出,其形尖圓而大,內(nèi)含清水,易脹易靨,不作膿漿。初起荊防敗毒散主之,繼以加味導(dǎo)赤散治之。

荊防敗毒散 (方見夾 ) 加味導(dǎo)赤散 生地 木通 生甘草 連翹 黃連 滑石 赤苓 麥冬(去心)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 :加味導(dǎo)赤除濕熱,生地木通甘草協(xié),翹連滑石苓麥冬,引加燈心稱妙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舒兰市| 江城| 河西区| 安溪县| 朝阳市| 南开区| 镇雄县| 年辖:市辖区| 泽库县| 镇赉县| 广西| 宜兰县| 陵水| 乐业县| 江门市| 铜鼓县| 新蔡县| 苏州市| 教育| 古田县| 莱州市| 高雄县| 泰安市| 土默特右旗| 韶山市| 孝感市| 来宾市| 潞城市| 高州市| 四平市| 改则县| 大荔县| 长治市| 苍溪县| 漠河县| 牟定县| 天等县| 闽侯县| 于都县|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