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男子年長出痘

年長出痘總不宜,真陰虧損元氣虛,一逢出痘毒沖熾,水不勝火豈能支,夾熱參麥清補劑,攻漿參歸鹿茸宜。

注 :男子自十六歲后,皆謂之年長。嗜欲情開,元精走泄,又遇痘毒之火沖熾,則真陰虧損。水虛不能制火。故每至行漿之際,口渴心煩,鼻衄咽痛,不能成膿、結痂者有之。治者不可妄用寒涼。五六日前,只宜參麥清補湯調治,至七八日如膿漿不行,急宜攻漿,以參歸鹿茸湯內調雞冠血酒治之。但得漿行,庶可無虞。

參麥清補湯 當歸 川芎 花粉 白芍(酒炒) 生地 人參 生黃 前胡 桔梗 牛蒡子(炒、研)生甘草 紅花 南山楂 麥冬(去心)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參麥清補用歸芎,花粉白芍生地同,參 前桔牛蒡草,紅花山楂麥門冬。

參歸鹿茸湯 (方見灌漿證治) 雞冠血酒 (方見灰陷白陷)

婦女出痘行經

婦女發痘遇經行,當期毒解不須驚,非期涼血解毒治,過期四物解毒從,去血過多氣血弱,十全大補服通靈。

注 :女子出痘,或遇經行,須問其是期非期。如期而出者,則毒熱隨血解去,不須施治,其證自愈。若非期而至者,此毒火內擾于胞中,致血妄行,以涼血解毒湯治之;若過期不止,乃毒熱乘入血室,以四物解毒湯加元參、甘草主之。若行漿時去血過多,此氣血虛弱不能統攝也,急用十全大補湯。治若稍緩,痘漿不行,則無救矣。

涼血解毒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四物解毒湯 當歸 白芍(酒炒) 生地 元參 梔子(炒) 川芎 生甘草 黃連(酒炒)黃柏(酒炒) 黃芩(酒炒)水煎服。

方歌 :四物解毒湯如神,歸芍生地共元參,梔子川芎生甘草,黃連黃柏共黃芩。

十全大補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孕婦出痘

妊娠出痘勢最難,母子相連掌握間,審其所因隨證治,如圣安胎效通仙。

注 :孕婦最忌出痘,蓋熱能動胎,胎落則氣血因之而傷,又安望其起脹、灌漿、結痂耶?故遇孕婦出痘,始終以安胎為上。用如圣散隨證加減治之,不可輕用犯胎之藥,致有觸動。

如圣散 當歸身 陳皮 白術(土炒) 大腹皮 黃芩 縮砂仁(連殼炒) 甘草(生)黑豆(酒洗) 桑上 羊兒藤水煎服。

初發熱,加升麻、葛根、連翹。出而稠密者,加酒炒黃連、牛蒡子、連翹、南山楂。

不起發者,加牛蒡子、赤芍藥。渴,加麥門冬、知母、花粉。血動者,四物湯加芩、連。

脾虛食少,毒發不出者,《千金》內托湯去肉桂,倍加參、 。身熱有外邪者,參蘇飲加木香。

方歌 :安胎如圣散最宜,歸陳白術大腹皮,黃芩砂仁共甘草,黑豆羊藤服莫疑。

痘出遇產

痘出正盛逢臨產,束手無策勢最險,無羌十全大補治,惡露未盡黑神散。

注 :孕婦當痘正出之際,忽然欲產,俟產育后無他恙者,只宜大補氣血,十全大補湯主之。若腹中微痛,此惡露未盡也,黑神散主之。

十全大補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黑神散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青皮(醋炙) 香附(醋炙) 蒲黃 桂心 干姜水煎,溫服。

方歌 :惡露未凈黑神良,當歸川芎熟地黃,青皮香附俱醋炙,蒲黃桂心合干姜。

產后出痘

產后如逢出痘瘡,惟憑補益莫驚慌,十全大補全功效,勿用寒涼致損傷。

注 :婦人產后氣血已傷,又遇出痘,則氣血之供用難給,不能領載其毒。惟宜大補氣血,以十全大補湯治之,切不可妄用寒涼之劑,致傷生發之機也。

十全大補湯 (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疹原

麻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發之狀有類痘,形尖漸密不漿殊。始終調護須留意,較痘雖輕變化速。

注 :疹非一類,有瘙疹、癮疹、溫疹。蓋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則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陽火旺之氣,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淚汪汪,兩胞浮腫。身熱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見點于皮膚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間有類于痘大者,此麻疹初發之狀也。形尖疏稀,漸次稠密,有顆粒而無根,暈微起泛而不生漿,此麻疹見形之后,大異于痘也。須留神調治,始終不可一毫疏忽。較之于痘雖稍輕,而變化之速則在頃刻也。

麻疹輕重

麻疹出時非一端,其中輕重要詳參,氣血和平輕而易,表里交雜重則難。

注 :麻疹出時有輕重之分,臨時須要詳察。若氣血和平,素無他病者,雖感時氣,而正能制邪;故發熱和緩,微微汗出,神氣清爽,二便調勻,見點則透徹散沒,不疾不徐,為輕而易治者也。若素有風寒食滯,表里交雜,一觸邪陽火旺之氣,內外合發,而正不能制邪,必大熱無汗,煩躁口渴,神氣不清,便閉尿澀,見點不能透徹收散,或太緊速,則為重而難治者也。

麻疹主治大法

疹宜發表透為先,最忌寒涼毒內含,已出清利無余熱,沒后傷陰養血痊。

注 :凡麻疹出,貴透徹,宜先用表發,使毒盡達于肌表。若過用寒涼,冰伏毒熱,則必不能出透,多致毒瓦斯內攻,喘悶而斃。至若已出透者,又當用清利之品,使內無余熱,以免疹后諸證。且麻疹屬陽熱,甚則陰分受傷,血為所耗,故沒后須以養血為主,可保萬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臨時權變,惟神而明之而已。

麻疹未出證治

欲出麻疹身微熱,表里無邪毒瓦斯松,若兼風寒食滯熱,隱伏不出變從生,宣毒發表為主劑,隨證加味莫亂從。

注 :麻疹一證,非熱不出,故欲出時,身先熱也。表里無邪者,熱必和緩,毒瓦斯松動,則易出而易透。若兼風寒食熱諸證,其熱必壯盛,毒瓦斯郁閉,則難出而難透。治以宣毒發表湯。其間或有交雜之證,亦照本方隨證加減治之。

宣毒發表湯 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 荊芥 防風 薄荷葉 木通 連翹(去心)牛蒡子(炒、研) 淡竹葉 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

感寒邪者,加麻黃,夏月勿用。食滯,加南山楂。內熱,加黃芩。

方歌 :疹伏宣毒發表湯,升葛前桔梗荊防,薄通翹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嘗。

麻疹見形證治

麻疹已出貴透徹,細密紅潤始為良,若不透徹須分晰,風寒毒熱氣虛詳。風寒升葛湯加味,毒熱三黃石膏湯,氣虛人參敗毒散,托里透疹效非常。

注 :麻疹見形,貴乎透徹。出后細密紅潤,則為佳美。有不透徹者,須察所因∶如風寒閉塞,必有身熱無汗,頭疼嘔惡,疹色淡紅而黯之證,宜用升麻葛根湯,加蘇葉、川芎、牛蒡子;因毒熱壅滯者,必面赤身熱,譫語煩渴,疹色赤紫滯黯,宜用三黃石膏湯;又有正氣虛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 白,身微熱,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紅,以人參敗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湯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 三黃石膏湯 麻黃 石膏 淡豆豉 黃柏 黃連 梔子 黃芩水煎服。

方歌 :疹出不透因毒熱,三黃石膏湯急尋,麻黃石膏淡豆豉,黃柏黃連梔子芩。

人參敗毒散 人參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枳殼(麩炒) 桔梗 柴胡 生甘草 赤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疹因氣虛出難透,人參敗毒有奇功,參芎羌獨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麻疹收沒證治

疹出三日當收沒,不疾不徐始無虞,收沒太速毒攻內,當散不散虛熱醫。毒盛荊防解毒治,外用胡荽酒法宜,虛熱柴胡四物劑,應證而施病漸離。

注 :麻疹見形三日之后,當漸次沒落,不疾不徐,始為無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沒,此為太速。因調攝不謹,或為風寒所襲,或為邪穢所觸,以致毒反內攻。輕則煩渴譫狂,重則神昏悶亂,急宜內服荊防解毒湯,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無虞。當散不散者,內有虛熱留滯于肌表也。其證潮熱煩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純用寒涼之劑,以柴胡四物湯治之。使血分和暢,余熱悉除,疹即沒矣! 荊防解毒湯 薄荷葉 連翹(去心) 荊芥穗 防風 黃芩 黃連 牛蒡子(炒、研) 大青葉犀角 人中黃引用燈心、蘆根,水煎服。

方歌 :收沒太速毒內攻,荊防解毒治最靈,薄翹荊防芩連蒡,大青犀角共人中。

胡荽酒 (方見痘門水泡證治) 柴胡四物湯 白芍(炒) 當歸 川芎 生地 人參 柴胡 淡竹葉 地骨皮 知母(炒) 黃芩麥冬(去心)引加生姜、紅棗,水煎服。

方歌 :當散不散因虛熱,柴胡四物芍歸芎,生地人參柴竹葉,地骨知母芩麥冬。

身熱不退

麻疹已發身猶熱,毒熱壅遏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劑,沒后柴胡清熱煎。

注 :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湯治之。疹已沒落而身熱者,此余熱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熱飲治之。

化毒清表湯 葛根 薄荷葉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連翹(去心) 防風 黃芩 黃連 元參 生知母木通 生甘草 桔梗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方歌 :疹已出透身壯熱,化毒清表為妙訣,葛薄地骨蒡翹防,芩連元知通甘桔。

柴胡清熱飲 柴胡 黃芩 赤芍 生地 麥冬(去心) 地骨皮 生知母 生甘草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方歌 :疹已沒落熱不減,柴胡清熱效通仙,柴胡黃芩芍生地,麥冬地骨知母甘。

煩渴

注 :毒熱內盛火上炎,心胃擾亂煩渴添,未出升葛湯加味,已出白虎湯為先,沒落竹葉石膏用,因時醫治莫遲延。

注 :凡出麻疹煩渴者,乃毒熱壅盛也。蓋心為熱擾則煩,胃為熱郁則渴。當未出時,宜升麻葛根湯加麥冬、天花粉;已出者,宜白虎湯;沒后煩渴者,用竹葉石膏湯。

升麻葛根湯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 白虎湯 石膏( ) 生知母 生甘草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 :麻疹已發多煩渴,白虎清熱自能安,石膏知母生甘草,引加粳米用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 人參 麥冬(去心) 石膏( ) 生知母 竹葉 生甘草水煎服。

方歌 :疹已沒落當安靜,若加煩渴熱未清,竹葉石膏湯參麥,石膏知母竹甘從。

譫妄

疹發最怕毒火盛,熱昏心神譫妄生,未出三黃石膏治,已出黃連解毒靈。

注 :譫妄一證,乃毒火太盛,熱昏心神而然也。疹未出而譫妄者,三黃石膏湯主之;疹已出而譫妄者,黃連解毒湯主之。

三黃石膏湯 (方見麻疹見形證治) 黃連解毒湯 (方見痘門結痂落痂證治)

喘急

疹初無汗作喘急,宣發麻杏石甘宜,毒熱內攻金受克,保肺清氣化毒醫。

注 :喘為惡候,麻疹尤忌之。如初出未透,無汗喘急者,此表實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甘湯發之;疹已出,胸滿喘急,此毒瓦斯內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氣化毒飲清之。若遲延失治,以致肺葉焦舉,則難求矣。

麻杏石甘湯 石膏( ) 麻黃(蜜妙) 杏仁(去皮、尖、炒) 生甘草用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喘用麻杏石甘湯,石膏火 合麻黃,杏仁去尖須微炒,甘草相配引生姜。

清氣化毒飲 前胡 桔梗 栝蔞仁 連翹(去心) 桑皮(炙) 杏仁(炒,去皮、尖) 黃芩黃連 元參 生甘草 麥冬(去心)引用蘆根,水煎服。

方歌 :毒熱內攻肺喘滿,清氣化毒飲最靈,前桔栝蔞翹桑杏,苓連元參草麥冬。

咳嗽

疹初咳嗽風邪郁,加味升麻葛根良,毒熱熏蒸金受制,清金寧嗽自堪嘗。

注 :麻疹發自脾、肺,故多咳嗽。若咳嗽太甚者,當分初、沒治之。初起咳嗽,此為風邪所郁,以升麻葛根湯加前胡、桔梗、蘇葉、杏仁治之;已出咳嗽,乃肺為火灼,以清金寧嗽湯主之。

升麻葛根湯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 清金寧嗽湯 橘紅 前胡 生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 桑皮(蜜炙) 川連 栝蔞仁桔梗 浙貝母(去心)引用生姜、紅棗,水煎服。

方歌 :嗽用清金寧嗽湯,橘紅前草杏仁桑,川連栝蔞桔貝母,引用紅棗共生姜。

喉痛

疹毒熱甚上攻喉,腫痛難堪實可憂,表邪元參升麻用,里熱涼膈消毒求。

注 :疹毒熱盛,上攻咽喉,輕則腫痛,甚則湯水難下,最為可慮,表邪郁遏,疹毒不能發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參升麻湯主之;里熱壅盛,或疹已發于外,而咽喉作痛,以涼膈消毒飲主之。

元參升麻湯 荊芥 防風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參 生甘草水煎服。

方歌 :表郁疹毒喉腫痛,急服元參升麻湯,荊芥防風升麻蒡,元參甘草水煎嘗。

涼膈消毒飲 荊芥穗 防風 連翹(去心) 薄荷葉 黃芩 生梔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大黃(生)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 :里熱喉痛苦難當,涼膈消毒飲最良,荊防翹薄芩梔草,牛蒡芒硝生大黃。

失音

疹毒聲啞肺熱壅,元參升麻大有功,已發加減涼膈散,沒后兒茶音即清。

注 :失音者,乃熱毒閉塞肺竅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參升麻湯主之;疹已發而失音者,加減涼膈散主之;疹沒后聲 者,兒茶散主之。

元參升麻湯 (方見喉痛) 加減涼膈散 薄荷葉 生梔子 元參 連翹(去心) 生甘草 苦桔梗 麥冬(去心) 牛蒡子(炒、研) 黃芩水煎服。

方歌 :加減涼膈治失音,薄荷梔子共元參,連翹甘草苦桔梗,麥冬牛蒡與黃芩。

兒茶散 硼砂(二錢) 孩兒茶(五錢)共為細末,涼水一盞,調藥一匙服之。

嘔吐

疹發緣何嘔吐逆,火邪擾胃使之然,竹茹石膏為主治,和中清熱吐能安。

注 :麻疹嘔吐者,由于火邪內迫,胃氣沖逆也。須以竹茹石膏湯和中清熱,其吐自止。

竹茹石膏湯 半夏(姜制) 赤苓 陳皮 竹茹 生甘草 石膏(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竹茹石膏湯治吐,半夏姜制配茯苓,陳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 共合成。

瀉泄

毒熱移入大腸經,傳化失常瀉泄成,初起升葛湯加味,已發黃連解毒清。

注 :麻疹瀉泄,乃毒熱移入腸胃,使傳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溫熱諸劑。疹初作瀉者,以升麻葛根湯加赤苓、豬苓、澤瀉主之;疹已出作瀉者,以黃連解毒湯加赤苓、木通主之。

升麻葛根湯 (方見痘門發熱證治) 黃連解毒湯 (方見痘門結痂落痂證治)

痢疾

夾疹之痢最難當,毒熱凝結移大腸,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熱導滯良。

注 :麻疹作痢,謂之夾疹痢。因毒熱未解,移于大腸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與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熱導滯湯主之,不可輕投澀劑。

清熱導滯湯 山楂 濃樸(姜炒) 生甘草 枳殼(麩炒) 檳榔 當歸 白芍(酒炒) 條芩(酒炒)連翹(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黃連(吳茱萸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痢用清熱導滯湯,山楂樸草殼檳榔,歸芍條芩翹牛蒡,青皮黃連引生姜。

腹痛

小兒發疹腹中疼,毒郁腸胃食滯凝,曲腰啼叫眉頻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 :麻疹腹痛者,由食滯凝結,毒瓦斯不得宣發于外,故不時油腰啼叫,兩眉頻蹙。須以加味平胃散治之,滯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加味平胃散 防風 升麻 枳殼(麩炒) 葛根 蒼術(炒) 陳皮 濃樸(姜炒) 南山楂 麥芽(炒)生甘草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方歌 :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風升麻枳葛根,蒼陳濃樸楂芽草,生姜燈心水煎勻。

衄血

疹家衄血莫倉惶,毒從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發灰散,內服犀角地黃湯。

注 :肺開竅于鼻,毒熱上沖,肺氣載血妄行,則衄作矣。然衄中有發散之義,以毒從衄解,不須止之。但不可太過,過則血脫而陰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發灰散吹入鼻中,內服犀角地黃湯,其血可止。

發灰散 犀角地黃湯 (方俱見痘門衄血便血)

瘙疹

兒在母腹血熱蒸,生后不免遇涼風,遍體發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須評。

注 :瘙疹者,兒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涼風以致遍身紅點,如粟米之狀。盈月內見者,名為爛衣瘡;百日內見者,又名百日瘡;未出痘瘡之先見者,即名為瘙疹。調攝謹慎,不治自愈。

蓋痘疹

痘后出疹蓋痘傳,余毒未盡夾食寒,遍身作癢如云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 :蓋痘疹者,謂痘方愈而疹隨發也。因痘后余毒未盡,更兼恣意飲食,外感風寒,以致遍身出疹,色赤作癢,始如粟米,漸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飲疏風清熱,疹即愈矣。

加味消毒飲 荊芥穗 防風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 南山楂 連翹(去心)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蓋痘疹因風熱成,加味消毒飲最靈,荊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楂連翹從。

癮疹

心火灼肺風濕毒,隱隱疹點發皮膚,疏風散濕羌活散,繼用消毒熱盡除。

注 :癮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風濕而成也。發必多癢,色則紅赤,隱隱于皮膚之中,故名曰癮疹。先用加減羌活散疏風散濕,繼以加味消毒飲清熱解毒。表里清而疹愈矣。

加味羌活散 羌活 前胡 薄荷葉 防風 川芎 枳殼(麩炒) 桔梗 蟬蛻 連翹(去心) 生甘草 赤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癮疹羌活散相當,羌活前胡薄荷防,川芎枳桔凈蟬蛻,連翹甘草赤苓姜。

加味消毒飲 (方見蓋痘疹)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阿坝| 梅州市| 保德县| 宁河县| 大埔区| 新兴县| 延吉市| 叶城县| 商河县| 策勒县| 华安县| 夏河县| 防城港市| 本溪市| 玉田县| 浏阳市| 古交市| 图们市| 崇阳县| 错那县| 梁山县| 平乐县| 萨迦县| 会宁县| 杭锦后旗| 旌德县| 佛山市| 手机| 泰来县| 陵川县| 徐州市| 莲花县| 东宁县| 孟村| 米脂县| 柳河县| 柏乡县| 台东市| 玉溪市|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