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今言
  • 鄭曉
  • 4772字
  • 2015-12-16 10:50:18

七年,遂大舉寇陜西。十年,寇甘、涼。其酋火篩,小王子部落也,最強悍,結諸部寇大同、宣府。歸正人言虜謀且深入,敕侍郎許進督軍,劉大夏轉餉,御虜。又召王越總制陜西軍務,經略哈密。是時,虜亦貢馬。十二年,虜迭入榆林、大同、寧夏塞,亦遣人貢馬。十三年,火篩入大同、宣府塞,京師戒嚴。火篩屢寇邊,獲財畜,日強盛跋扈,與小王子爭雄,糾諸部入寇。上遣都督李澄守潮河川,張晟居庸關,襄城伯墉紫荊關,侍郎李介經略宣、大,王宗彝黃花鎮、天壽山及居庸、白羊關,史琳紫荊、倒馬關,備虜。是秋,虜入榆林塞,冬入偏頭關。十四年秋,火篩入花馬池,至固原大掠。自后虜寇關、隴,輒由花馬池矣。十五年秋,虜入大同塞。時劉大夏在兵部,秦纮總督陜西軍務。十六年,虜入榆林塞。十七年,兀良哈結小王子寇邊。小王子遂稱求貢,否且深入。諜言虜諸酋期分道并犯黃里。黃里者,華言京城也。上詔見內閣劉健等,議兵事。是秋,虜入大同塞。上銳意討虜,太監苗逵數請出師[四]。大夏力言不可,乃已。是冬,虜入花馬池、清水營,攻陷清水營。起楊一清經略陜西。正德元年,改一清總制軍務。一清請復守東勝,據河套水草之利。會泰陵崩,逆瑾專政,一清去,不果。是年,大夏致仕。四年冬,虜入花馬池,殺總制尚書才寬。

先是,小王子太師亦不剌有女許嫁小王子,而小王子之弟阿爾禿廝娶為子婦,小王子恨之,欲殺阿爾禿廝、亦不剌。是年,二酋奔出河套,入西海,攻破西寧諸族,據其地而居之。二酋尋歸小王子,未幾,亦不剌殺小王子長子阿爾倫臺吉,復走入西海。八年,虜入宣府塞。十年,朵顏北虜入馬蘭谷,殺參將陳干。是秋,虜深入固原、平涼。十一年春,虜入榆林塞,秋入宣府塞。十三年,入寧夏塞,大掠秦、隴。十六年,虜入花馬池。瓦剌西徙,與土魯番相讎殺。

小王子三子:長阿爾倫臺吉、次阿著、次蒲官嗔。阿爾倫臺吉二子:長卜赤、次乜明,皆幼。著稱小王子。阿著死,眾立卜赤,稱亦克罕。卜赤死,而不及兒臺吉稱小王子。或曰不及兒臺吉即乜明,或曰卜赤子也。阿著二子:曰吉囊,曰俺答。阿不孩亦不剌部從吉囊,火篩部從俺答。而小王子種落又盛。

一百七

知人不易得,楊文貞不知王文端,葉文莊不知于肅愍,彭文憲不知李襄敏,李文達不知葉文莊,丘文莊不知王端毅,倪文毅不知莊定山,馬端肅不知劉忠宣,崔文敏不知王虎谷,張文忠不知王陽明。

一百八

諸司印玖迭篆,御史印捌迭,文淵閣印玉著,將軍掛印柳葉。

一百九

蔣用文初名武生,以字行,儀真人。洪武中為御醫,永樂八年升院判,專侍文華殿。用文能視病制方,性謹愿恭恪,有行義,達世務。東宮每效規益。卒之明年,仁宗贈太醫院使,謚恭靖。官其長子生善為院判。

一百一十

巡撫之名實始于洪武辛未,是年敕遣皇太子巡撫陜西也。建文中,遣侍郎夏忠靖等二十四人充采訪使,巡行天下。永樂辛丑,遣尚書蹇忠定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宣德庚戌,遣侍郎于肅愍、周文襄等六人出巡撫也。建文、永樂巡行大臣,并以給事中佐之。

一百一十一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慎哉,慎哉!江彬領兵殺一家二十口報功,論死,得脫。朱寧淫人之妻而殺其夫,逃入豹房。二人皆得幸康陵,竟罹極刑。以語言竿牘之間,陷人于死,豈無果報!況竊上權、矯王命而殺人!是一事而得二斬罪矣。況又不止于一事一人乎!慎哉,慎哉。

一百一十二

趙古則撝謙,余姚人。洪武初征修正韻,眾以謙年少,黜為中都國子監典簿。同官論事不直,罷歸。筑考古臺,述六書之旨,注聲音文字通及易學提綱諸書,凡三百余卷。大臣薦,召為瓊山教諭,進所注書,不報,還瓊山。

初,謙來京,宋濂遣子仲珩受業。謙歸,仲珩校正韻,多用謙說。謙六書之學最精,既沒,門人柴廣敬以聲音文字通進。學書者心好之,莫得而見也。謙于世利聲華澹然無罣礙,直義所在,目無王公,以此厄窮無悔。卒于番禺。

一百一十三

姚廣孝謚恭靖,邵元節文康榮靜。又有太醫院判蔣用文恭靖,院使袁寶襄敏,太子太保、尚書、掌太醫院事許紳恭襄。

一百一十四

國初,李太師、胡丞相、涼國公諸獄未可知。若于少保、石總兵諸獄詞,恐未為無枉。即劉瑾、錢寧、江彬亦未必有反謀,坐奸黨可也。武定積惡負恩,本有死罪,近言官所指,法官所擬,亦難服其心,侯爵終當復。惟曹賊反,是實。

一百一十五

近見敘名臣者,多不及武臣。如總兵馬永、梁震、王效、桂勇,山西戰將張世忠,安慶守將崔文、楊銳,漕運顧仕隆,錦衣王佐,豈可多得!即內臣,如王岳、徐智、范亨、懷恩、覃昌,鎮守陜西晏宏,河南呂憲,皆忠良廉靖,縉紳所不及也。

一百一十六

丘文莊公言我朝文臣有謚始于姚恭靖公、胡文穆公。恐恭靖未可謂為文臣,謂之武臣可也。文臣賜謚,實始于王文節公。文節于建文元年四月贈翰林學士,賜謚。[五]永樂中改謚忠文。

一百一十七

正統末,云南木麓川賊酋叛,遣兵數十萬討之,東南騷動。于時浙江葉宗留、福建鄧茂七、廣東黃蕭養相扇而起,各擁眾數十萬,僭號攻城,殺掠吏民。湖、貴苗、獠,兩廣瑤、僮亦叛。分遣文武大臣為鎮守、總督、提督、參贊、協贊軍務、巡撫、巡視、總兵、副總兵、參將、分守、協守、守御,每省多至數十人,少亦不下十數人。所在聚兵各數十萬。浙江,侍郎孫元貞,副都御史軒輗;福建,尚書金濂,侍郎薛希璉;兩廣,侍郎揭稽、李棠,都御史楊信民;貴州,侍郎侯進,寺丞囗囗;湖廣,都御史王來、李實;四川,都御史李匡,侍郎羅綺。

一百一十八

薛文清公山東巡按時,嘗言內外風憲緘默。都御史顧佐惡之。薛考滿,署平常,以故不得進階封贈父母。

一百一十九

正統己巳,大統歷二至日晷,晝夜六十一刻。岳文肅公大異之。識者以為用事大臣任私智,廢歷法,必有搖本之禍。八月,六師陷土木。

一百二十

孝慈、仁宗二皇后,開基育圣,功邁莘涂,德超任姒。列后濟美,宜家之教戢于坤裳,逮下之恩深于樛木。百八十年余,未嘗有臨朝干政者。正統中,天下休息,孝誠之功。正德末,國統中絕,非孝康為之內主,禍未可知也。然當是時[六],四楊在內閣,可為勤勞王家者矣。

一百二十一

翰林始得謚「文」,余不得與,不知出何令典。鄭文安,儀文簡,吳、楊二文恪,魏文靖,葉、王、邵三文莊,何文肅、王文毅,皆非翰林。彭從吾易名惠安,林見素有改謚之請,未見施行。然亦有官至內閣不得謚「文」者,馬、許二襄敏,王毅愍、陳莊靖是也。

一百二十二

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今遮洋運道也。浮于汶,達于濟,浮于濟、漯,達于河。會通河也。浮于淮、泗,達于河,淮安至徐、沛也。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國初,海運沿于江、海也。永樂初,中欒之運,達于淮、泗也。浮于江、沱、潛、漢,江西、湖廣之道也,未必盡同,大勢若此。劍閣云棧,通于秦始皇時,故梁州貢道[七],西傾因桓,是來浮潛,逾沔入渭,亂河也。其不浮潛沿江,從今儀真出淮安者,蓋吳城邗溝以通江、淮之道,禹時未通,又須入海溯淮,太遠故也。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今蘭州北折而東,為河套,轉入中國山西之西,陜西之東之河道是也。然禹時可通貢,今皆不可行,何也?漢儒亦云此不能通舟。倪文毅公嘗疏乞復漕運,以足兵食,而紓民力。略曰:

「今關、陜所需,皆山西、河南所給。而三方之地,俱近黃河。其間雖有三門、析津、龍門之險,然昔漢、唐糧餉,由此而通。即今鹽船木筏,往來無滯。今令戶部所計,山西米豆必運貯榆林及保德州縣諸倉,河南米豆必運貯潼關衛及陜州諸倉。其諸州衛地,皆瀕河,可通舟楫。踵往古故跡而行,免當今陸運之害。公私之利,奚啻萬萬!況今河道當潼關之北數十里,接連渭河,可通陜西及鳳翔、鞏昌。渭河西流數千里,接連洛河,可通延安,及北上源可通邊堡。渭河西流三百余里,接連涇河,可通慶陽。又龍門之上舊有小河,徑通延綏。倘加修浚,必可行舟。此宜簡命水部之臣,示以必行之意,相度地行,按求古跡。某處避險,可以陸運,某處可以立倉倒運,某處可以造船裝運。淤塞悉加導滌,漕河務在疏通,毋憚一時之勞,而失永久之利。如是則不但三方之困可紓,雖四方之物無不可致矣。」

一百二十三

洪武三年,置太宗正院,正一品。二十三年[八],改為宗人府,以秦王為宗人令,晉王、燕王左右宗政,周王、楚王左右宗人。掌皇九族六親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子女適庶名封生卒婚嫁謚葬。凡宗室陳請,為聞上,達材能,錄罪過。比建都北京,永春侯王寧,洪熙、宣德武定侯郭玹署事。正統三年始建府如南京。西寧侯宋瑛,嘉靖中京山侯崔元署事。寧、瑛、元皆駙馬都尉。玹,仁宗貴妃弟。

一百二十四

嘉靖己丑二月,禮部言:悼靈皇后正位中宮,上佐宗祀者七年,禮宜祔享太廟。但今九廟已備,唐、宋故事,后于太廟未有本室,創別廟祀之。禮喪服小記「婦祔于祖姑,祖姑三人,則祔于親者。」孝惠太皇太后實皇考獻皇帝生母。悼靈皇后主請祔奉慈殿孝惠太皇太后之側。制曰可。丙申八月,孝惠神主遷于陵殿。禮官言:初擬奉遷悼靈皇后于奉祀殿旁室,今殿無旁室,惟斜廊兩廡,似非奉安元后之地,且不足以容鼎俎。惟殿盡西一室,空虛清閟,所宜遷奉,歲時享祀。或有事祭告祖宗、列圣,宜一體設饌。但不啟匱,不定祝稱,斯為合禮。制曰可。又言:謚稱悼靈,考之謚法,類非全美,宜更定褒稱。是月,改謚孝潔皇后。

一百二十五

太祖陵不知祔葬幾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嬪也。成祖十六妃,謚葬皆不可考。然皆祀于陵。仁宗諸妃陪葬,惟三妃別葬金山。宣宗諸妃陪葬,別葬金山者一妃。英宗遺詔,皇妃他日宜合葬。惠妃亦須遷來,以后諸妃次第祔葬。今止睿皇后合葬裕陵,諸妃皆葬金山,惠妃尚葬桃山,竟無陪葬者。憲宗十二妃,皆葬金山。惟恭肅、端順、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永陵。諸妃陪葬,不由隧道,列于外垣之內,寶山城之外,明樓之前,左右相向,以次而祔。然孝潔皇后亦不入永陵,諸妃亦如之。

一百二十六

蜀有邵道人,年七十余,始至慶陽,慶陽前事不能知。道人館慶陽周家,筑土被衲,晝夜露坐。郡中諸少年爭事道人為弟子,道人不開口言,率頤指色授。人人見道人頤指色授,亦輒心解。為奔走,輒當道人意。道人喜視人病,令病人張目,又令張口噓,即知病人可活。目諸弟子,諸弟子置飯病人前,道人出袖中鐵尺,橫飯上,誦大悲呪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不可活。」道人移出,病家問死期,出指示日數,輒驗。

道人不取謝錢。每歲正月始活一人。取尺布里衲,衲完弗復取。病家有見飯飯道人,列碗案上,不問多少,盡飯。若加飯,更列碗不食。飯草惡,道人顧喜更謝;造美食,不食。飯雜暈物,第擇去暈物,終不欲更造。道人又喜飲水,鄉野人聞知,爭入城愿觀道人飲。諸弟子令鄉野人碗水案上,無問多少,飲輒盡。冬月水冰,聞道人齒間瀺瀺聲,頃之肩踴面紅,汗下如雨。

慶陽李忠脛瘍,久不愈,問道人,曰:「此祟也。汝往聘某氏,謂其女丑,將更聘,女慚死,此其祟汝。」李大驚,伏地頓首,請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瘍果瘥。

卒之日,設幾三層,坐其上。諸弟子夜登幾旁,守道人。夜半霹靂隱隱起屋脊,俄有戈甲士馬戰斗聲,諸弟子懾伏地。天明起視,道人死也。

一百二十七

吾鄉入國朝,名臣輩出。開創時,文成、文憲籌劃軍旅,興制禮樂。未四十年,而有靖難之事,則遜志效夷、齊之節。又未五十年,而有岳狩之事,則肅愍收宗、李之功。又未八十年,而有南昌之變,則端敏發其奸,忠烈死其難,陽明平其亂。此皆焯焯在國史者。內閣今纔七人,文簡、文懿、文毅、文正、文忠,皆能稱其職矣。若章文懿純心正學,師表海內,稱為「大老」,又不可以功名論也。

一百二十八

邵文莊公言運法五變:一曰海運,二曰海陸兼運,三曰支運,四曰兌運,五曰改兌。恐未然。予謂運法凡三變,初海運,再海陸兼運,三漕運。已而漕運之法又二變,初轉運,再兌運。已而兌運又有支兌、改兌、遮洋,一總猶海運。但不自太倉開洋遶出登萊大洋,只從天津入海運至薊州耳。轉運雖變為兌運,而淮、徐、臨、德四倉尚存。改兌,即改支兌者為兌運。其為兌運一也,非變也。今考洪武末及永樂初,蘇、松、浙江歲糧,俱輸納太倉,由海道達直沽。洪武中,航海侯張赫、軸轤侯朱壽;永樂初,平江伯陳瑄皆督海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通榆县| 达孜县| 佛教| 大冶市| 嘉鱼县| 嫩江县| 台湾省| 无为县| 台东市| 湘潭市| 阿勒泰市| 宜都市| 麻江县| 宝坻区| 海口市| 阳高县| 嘉荫县| 安仁县| 方城县| 天门市| 正阳县| 尼玛县| 台湾省| 东辽县| 明溪县| 会昌县| 五莲县| 蚌埠市| 永兴县| 安平县| 苗栗市| 兴城市| 榆中县| 遂溪县| 阿拉善右旗| 呼伦贝尔市| 马关县| 黑山县| 五家渠市|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