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告優陀耶。佛本出家與父母誓。若得佛道還度父母。今已得佛道德已成。必當還國不違本誓。汝以神足經行虛空現其神變。乃如吾身已成大道。弟子尚爾。況佛威德巍巍無量。爾乃信受。優陀受教。神足飛行經游虛空。往到本國迦維羅衛。城上虛空現無數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水不濕身。火無所傷。七現七沒從東沒地出于西方。西沒東出。南沒北出。北沒南出。行空如鳥。沒地如水。履水如地。王及臣民莫不欣喜。乃知道尊。于是頌曰。
佛從本所行 生死無數變
常愍蜎蜚類 勤苦無量劫
時坐佛樹下 還致本宿愿
歡喜當聽說 難得數見聞
適成佛道時 輒降魔官屬
即壞生死本 消愛欲無余
佛念本生地 意欲見親族
今聽王頭檀 所說甚可悲
比丘名優陀 姿性能悅人
佛遣使令行 孚致消息來
還入父王國 以入宣佛意
今王太子顧 意欲還至宮
優陀聞佛教 即聽受奉行
因時于佛前 變化隨地形
其身忽不見 神足來入城
乃至大王殿 父王所坐前
比丘優陀耶 進現悅頭檀
變化若干品 踴出父王殿
凈譬如蓮華 泥土塵不生
父王見恐怖 即問斯何靈
將無是神祇 地出何怪爾
此形姓為誰 本從何得來
愿以開吾意 令心疑結解
從生至于今 未曾睹是變
太子本棄國 求道度眾生
恭勤無數劫 于今乃得成
今王莫恐畏 且寬意悅豫
我以壞眾惡 為王太子使
王聞太子問 淚下如雨星
十二年已來 乃承悉達聲
今從吉祥至 思寤如更生
太子舍國位 成道號何名
出國坐六年 精進現成佛
號曰天中天 三界尊第一
本時在我國 為作眾寶殿
刻鏤諸妙飾 于今室何如
優陀耶答曰 佛之真正微
常坐于樹下 諸天來歸趣
吾子在宮時 茵蓐布綩綖
皆以錦繡成 柔軟有光澤
龍妻奉寶床 天帝貢袈裟
不以好衣喜 其心無增損
在國好美食 甘膳滋其味
今所服食者 安身何等類
執缽行分衛 福眾無粗細
咒愿布施家 世世令安隱
悉達寐臥時 不敢妄呼覺
鼓琴發歌音 爾乃令寤起
如來三昧定 夙夜無眠覺
釋梵來勸助 皆現稽首受
在家雜香浴 若干種眾馨
香香遍室中 今用何所香
八解三脫門 洗浴除心垢
其心凈如空 普安無惱憂
悉達在家時 搗若干雜香
香熏其衣服 清凈無垢障
戒定慧解度 以為道德香
熏于八難處 世世度十方
四品好床座 以若干寶成
重疊布眾具 以臥起其上
四禪為床座 意定無憒亂
清凈如蓮花 不著淤泥水
在宮無數兵 諸臣而宿衛
左右常擁護 目不見惡穢
諸弟子眾俱 千二百五十
菩薩無央數 皆來稽首習
本在家未出 有四品好車
象馬牛羊步 游行觀四方
五通為驂駕 徹視洞聽飛
睹本見眾心 游觀度生死
子出行往返 幢旄羽雕飾
前后諸導從 各執諸兵仗
四等慈悲護 恩慧仁愛慶
普覆眾厄難 以嚴飾眾生
出時雜伎樂 椎鐘及鳴鼓
觀者悉填路 前后不相容
樹下波羅奈 椎鳴不死鼓
拘鄰等得道 八萬四千天
九十六道伏 其音聞三千
眾生莫不悅 啟受心皆明
所領何國土 人民為多少
所化有幾人 悉為歸伏不
領三千大界 訓化諸群生
十方不可稱 莫不蒙濟度
在國思正法 助吾治萬民
動順禮節訓 莫不承教聞
佛解空本無 舍于四顛倒
靡不歸伏者 神靜無為業
佛與世無仇 博無不備達
汝言何不返 一切皆自歸
正天下滿人 一人頭若干
一頭若干舌 舌解無數義
合集恒沙人 嗟嘆佛功德
恒沙劫不暢 況我螢燭明
王聞益悲喜嘆曰。善哉善哉。阿夷言不妄說佛當來不。何日當至乎。優陀報曰。卻七日到。王大踴躍。即敕群臣國中萬民。吾往迎佛。導從威儀法轉輪王。平治道路掃除令凈。香汁灑地懸繒幡彩。豎其幢蓋周遍國內。其所修治光飾盡宜。千乘萬騎出四十里。往奉迎佛稽首歸命。優陀耶前報王曰。本受佛教奉命見王。宣其意故。今還宣命。說王意旨。饑虛無量。欲見至尊稽首受法。并化萬民咸蒙福慶。王曰。宜知是時勿復稽留。
爾時優陀耶還來詣佛所。稽首足下以申王意。世尊及諸弟子。自期七日當還本國。王及臣民莫不欣悅。別來積年夙夜相念。飲食不甘。寢不能寐。饑虛日久計日度時。須世尊到已竟七日。于時大圣告諸弟子。明日當發至迦維羅衛見于父王。皆嚴整衣服攜持應缽。梵釋四王聞佛還國。皆來侍送。天雨香汁散華燒香。豎諸幢蓋。四王諸天皆在前導。梵天侍右。帝釋侍左。諸比丘眾皆隨佛后。諸天龍神華香伎樂。追于上侍。佛適進路先現瑞應。三千國土六反震動。百歲枯樹皆生華實。諸枯竭溪澗自然泉出。王見此瑞知佛已來。即敕諸釋種大臣百官。皆行詣佛散華燒香。豎諸幢幡鼓眾伎樂。悉出迎佛。王遙見佛在于大眾。如星中月。如日初出照于旸朝。如樹華茂芬葩熾盛。巨身丈六相好嚴身。晃如金山。王睹悲喜。前稽首足下。離別彌時今乃相見。大臣百官皆稽首禮。即還入城足蹈門閫。地為大動。天雨眾華樂器皆鳴。盲者得視。聾者得聽。拘躄得行。病者得愈。啞者得言。狂者得正。僂者得申。若被毒者為毒不行。百鳥禽獸相和悲鳴。婦女珠環相掁作聲。當爾之時。見此變化莫不歡喜。室寶藏者自然發出。中滿珍琦。懷異心者皆共和同。等心叉手自歸命佛。諸畜生類蒙其光潤。皆得生天。懷妊母人蒙斯光明。苦痛微薄皆得在產。端正姝好。消淫怒癡無復塵勞。展轉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如身。地獄休息。餓鬼飽滿。尋光來至歸命世尊。皆發道意。王見佛巨身丈六相好光明體紫金色。諸根寂定如星中月。晃如金山。天帝梵王四王所奉。睹諸梵志。久在山中曝露身形。日炙風飄身體黑瘦。在佛邊侍。猶如黑象在紫金山不能發起。顯佛大德令一切悅。便敕國中諸豪族釋。端正姝好顏貌殊異。選五百人出為沙門。侍佛左右。猶如鳳凰在須彌山。亦如摩尼著水精器。
時佛弟難陀亦作沙門。來下須發。時難陀有典監。作剃頭師。前白佛言。人身難得。佛世難值。明時叵遇。今我丈夫及諸尊者識道至高不可限量。不慕世榮舍棄尊位。行作沙門。今我小節下劣靡逮。何所貪樂不出為道乎。唯佛愍哀濟救三涂。沒溺塵埃拔為沙門。佛言善哉。佛時便呼比丘來。頭發則墮袈裟在身。即成沙門。禮諸沙門因隨次坐。難陀在后作次第禮。到此沙門則住不禮。心自念是我家仆不能為禮。佛知告難陀。佛法大通舉學前后。不在尊卑。猶如大海悉受萬川四流不避污泥。執心如地。四大俱等。地水火風內外無異。其神空凈。所著為名。宜棄自大。以法自將。乃應先圣無極道訓。時難陀見佛教誨切至。事不得止。解了本無棄捐自大。下意作禮。天地大動眾會咸嘆。善哉為道等心。除自貢高而下卑心。感于天地為之大動。從是制法先學為長后學為小。法之常宜各無所限。無所諍訟。時佛入宮坐于殿上。王及臣民日日供養百種甘饌。佛說經法所度無量。俱夷攜羅云來。稽首佛足瞻對問訊。久違侍覲曠廢供養。時王眷屬皆懷沉疑。太子損國十有二年。何從懷妊生子羅云。佛語父王告諸群寮。俱夷守節貞潔清凈。無瑕疵也。設王不信今當現證。于時世尊化諸眾僧皆使如佛。相好光明等無差異。于時羅云厥年七歲。俱夷即以指印信環。與羅云言。是汝父者以此與焉。羅云應時直前詣佛以印信環而授世尊。王及群臣咸皆欣踴。稱言善哉。所見無量真佛子也。佛語父王及諸臣曰。從今已后無復懷疑。此吾之正子緣吾化生勿咎俱夷也。王得道證。俱夷受戒凈修梵行。宮人大小咸受戒法。月六齋歲三齋。奉持不懈。國內清寧風雨以節。時不越敘五谷登賤。民安其所。萬邦黎庶咸來慶賀。道德滋茂如月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