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0章 產后門(13)

滑石(一兩二錢半,研) 通草 車前子 葵子(各一兩)上為末,以漿水調服方寸匕至二匕為妙。

張不愚療產后小便不通淋閉方。

陳皮(一兩,去白為末) 空心溫酒調下二錢,一服便通。

療卒不得小便方。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上炒為末,和飲頓服,通。

療產后淋,小便痛及血淋。

白茅根(五兩) 瞿麥 車前子(各二兩) 鯉魚齒(一百枚,為末) 通草(三兩)冬葵子(二合)上水二升,煮取一升,入魚齒末,空心服。

治產后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蓋緣未產之前,內積冷氣,遂致產時尿胞運動不順。用鹽于產臍中填可與臍平,卻用蔥白剝去粗皮十余根,作一縛,切作一指濃,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子大小,以火灸之,覺熱氣直入腹內,實時便通,神驗不可具述。(出《產乳集》。)

小便數

〔大〕夫產后小便數者,乃氣虛不能制故也。

〔薛〕前證若因穩婆不慎,以致胞損而小便淋瀝者。用八珍湯以補氣血。若因膀胱氣虛而小便頻數,當補脾肺。若膀胱陰虛而小便淋瀝,須補肺腎。一產婦小便頻數,時復寒戰,乃屬脾肺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茱、山藥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后患發熱晡熱,盜汗自汗,月水不調,用加味逍遙散而安。一產婦患前證,吐痰發熱,日晡作渴,此膀胱陰虛。用補中益氣湯,以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后小便頻數,手足俱冷,屬陽氣虛寒,用前湯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千金》)治產后小便數及遺尿。

桑螵蛸(三十枚,煨) 鹿茸(酥炙) 黃 (各三兩) 牡蠣(煨) 人參 濃樸赤石脂(各二兩)上為末,空心粥飲調下二錢。(《外臺》無濃樸、石脂,有甘草、生姜。)栝蔞湯 (《集驗》)療產后小便數兼渴。

桑螵蛸 甘草(并炙) 黃連 生姜(各二兩) 栝蔞根(三兩) 人參(三兩) 大棗(五十枚)上細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豬肉、冷水。

《補遺》療產后小便數,或遺尿。益智仁(為末,)米飲調服。

小便不禁

〔陳〕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

〔丹〕嘗見收生者不謹,損破產婦尿脬,致病淋瀝,遂成廢疾。一日有徐婦年壯難產得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宜可補完,胞雖在腹,恐亦可治。遂診其脈虛甚,予曰∶難產之由,多是氣虛,產后血氣尤虛,試與峻補。因以參、 為君,芎、歸為臣,桃仁、陳皮、黃 、茯苓為佐,煎以豬、羊胞中湯,極饑時飲之。但劑小率用一兩,至一月而安。蓋令氣血驟長,其胞自完,恐稍緩亦難成功矣。

〔喬町〕婦人產后尿不禁,面微浮,略發熱于午后,此膀胱為坐婆所傷。

黃 歸身尾 芍藥(各一錢半) 白術(一錢)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少許)上水煎,熱服之。

〔薛〕前證若脾肺陽虛,用補中益氣湯。若肝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若肝腎之氣虛寒,用八味地黃丸。一產婦小便不禁,二年不愈,面色或青赤、或黃白,此肝脾氣虛血熱,用加味逍遙散為主,漸愈,佐以六味地黃丸而痊。后因怒,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左目頓緊,面色頓赤,仍用前散,佐以六君子湯,以清肝火,生肝血,培脾土而痊。

《廣濟》療產后小便不禁。

雞尾毛燒存性,酒調下一匕,日三服。

《千金》治產后遺尿不知出。

白薇 芍藥(各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桑螵蛸(半兩,炒) 龍骨(一兩)上為末,食前粥飲調下二錢。

固脬散 治婦人臨產時傷手脬破,小便不禁。

黃絲絹(自然黃者,染黃者不用。三尺,以炭灰汁煮極爛,以清水洗去灰,令凈,入黃蠟半兩,蜜一兩,白茅根二錢,馬屁勃末二錢)上用水二升,再煎至一盞,空心頓服。服時飲氣服之,不得作聲,如作聲無效。

補遺補脬飲 治產后傷動脬破,終日不小便,但淋濕不干。

生絲絹(黃色者,一尺) 白牡丹根皮木 白芨(各一錢)用水一碗,煎至絹爛如餳服之,勿作聲,作聲無效。

雞內金散 治產后溺床失禁。

以雞 一具,并腸,洗、燒為末,酒調服方寸匕。

小便出血

〔大〕產后小便出血者,因血氣虛而熱乘之,血得熱則流散,滲于胞內,故血隨小便出。

〔薛〕一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補中益氣兼服而愈。后為懷抱不樂,食少體倦,驚悸無寐,血仍作,用加味歸脾湯二十余劑,將愈。

惑于眾論,服犀角地黃湯,諸證復作,仍服前湯而愈。

治小便利血方。

亂發(湯洗垢膩凈)上燒研為末,米飲調服方寸匕。

又方 用滑石(研) 發灰(等分) 每服一錢,地黃汁調下。

崔氏方 療產后血滲入大小腸。

蜜(一大合) 車前草(搗汁,一升)上相和煎沸,分兩服。

《補遺》方 治產后小便出血。

川牛膝(去蘆) 水煎服。

又方生地黃汁(半升) 生姜自然汁(半合)上相和服之。

大便下血

〔薛〕產后便血,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治法∶若因膏粱積熱,用加味清胃散。若因醇酒濕毒,葛花解酲湯。若因怒動肝火,六君加芍藥、柴胡、芎、歸。若因郁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若因思慮傷心,妙香散。若因大腸風熱,四物加側柏、荊、防、枳殼、槐花。若因大腸血熱,四物加芩、連。若因腸胃虛弱,六君加升麻、柴胡。若因腸胃虛寒,六君加肉蔻、木香。若因元氣下陷,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

若因氣虛,用六君、升麻。若因血虛,用四物。氣血俱虛,用八珍,俱加柴胡、升麻。大凡病久或元氣虛弱,見病百端,皆因脾胃虧損,內真寒而外假熱,但用六君子或補中益氣加炮姜,溫補脾氣,諸證悉退。若四肢畏冷,屬陽氣虛寒,急加附子。病因多端,當臨證制宜,庶無誤矣。一產婦糞后下血,諸藥不應,飲食少思,肢體倦怠,此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吳茱、炒黃連五分,四劑頓止。但怔忡、少寐,盜汗未止,用歸脾湯治之而痊。一婦人但怒便血,寒熱口苦,或胸脅脹痛,或小腹痞悶,此木乘土。用六君加山梔、柴胡而愈。又用補中益氣、加味逍遙二藥而不復作。一婦人久下血,在糞前,屬脾胃虛寒,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連、炒吳茱一錢,數劑稍緩。乃加生吳茱五分,數劑而愈。 一婦人產后便血,口干飲湯,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飲食不甘,體倦面黃,日晡則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炮姜、木香,諸證漸愈。用補中益氣,將愈。用歸脾湯全愈。后飲食失節,勞役兼怒氣,發熱血崩,夜間熱甚,譫語不絕,此熱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補中益氣而血止,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康。

陰脫產門不閉

〔三因〕婦人趣產,勞力努咽太過,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露。

硫黃散 治產后勞傷陰脫。

硫黃 烏賊魚骨(各半兩) 五味子(二錢半)上為末,摻患處。

桃仁膏 治產后陰腫妨悶。

桃仁(去皮尖) 枯礬 五倍子(各等分)上以下二味為末,研桃仁為膏。拌勻敷之。

硫黃湯 治產勞,玉門開而不閉。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一兩半) 蛇床子(二兩)上每服四錢,水一碗,煎數沸,濾渣,洗玉門,日再洗。

熨法單炒蛇床子,乘熱布裹熨患處。亦治產后陰痛。

當歸散 治陰下脫。

當歸 黃芩(各二兩) 芍藥(一兩錢半) 皮(燒存性,半兩) 牡蠣(二兩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米湯任意調下。忌登高舉重。

〔丹溪〕一婦人三十余歲,生女二日后,產戶一物如手帕,下有帕尖,約重一斤。予思之,此因胎前勞乏,傷氣,成肝痿所致,卻喜血不甚虛,其時歲暮天寒,恐冷干壞了,急與炙黃 半錢,人參一錢,白術五分,當歸一錢半,升麻五分,三帖,連服之即收上,得汗通身乃安。但下裔沾席處干者落一片,約五六兩重,蓋脂膜也。食進得眠,診其脈皆澀,左略弦,視其形卻實。與白術、芍藥各錢半,陳皮一錢,生姜一片,煎二三帖以養之。一婦人產子后,陰戶中下一物如合缽狀,有二歧。其夫來求治,予思之,此子宮也,必氣血弱而下墜。遂用升麻、當歸、黃 ,大料二帖與之,半日后,其夫復來曰,服二次后覺響一聲,視之已收陰戶訖,但因經宿干著席上,破一片如掌心大在席,某妻在家哭泣,恐傷破不可復生。予思之,此非腸胃,乃胎膏也。肌肉破,尚可復完,若氣血充盛,必可生滿。遂用四物湯加人參,與一百帖,三年后復有子。治子宮下,用黃一錢半,人參一錢,當歸七分,升麻三分,甘草二分,作一帖,水一盅,煎至五分,去渣食前服。卻用五倍子末泡湯洗。又用未敷之,如此數次,宜多服藥,永不下。

〔薛〕玉門不閉,氣血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腫脹 痛,肝經虛熱也,加味逍遙散。若因憂怒,肝脾氣血傷也,加味歸脾湯。若因暴怒,肝火血傷也,龍膽瀉肝湯。一產婦玉門不閉,發熱惡寒,用十全大補加五味子,數劑而寒熱退。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數劑而玉門閉。一婦人脾胃素弱,兼有肝火,產后玉門腫痛,寒熱作渴,嘔吐不食,外敷大黃等藥,內用驅利之劑,腫及于臀,諸證蜂起,此真氣虛而邪氣盛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腸胃,次用補中益氣以升陽氣,不數劑而全愈。一產婦患此失治,腫潰不已,形體消瘦,飲食少思,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半年矣。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膿水漸少,飲食漸進。又用歸脾湯共五十余劑而愈。

一產婦玉門不閉,小便淋瀝,腹內一塊,攻走脅下,或脹或痛,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而愈。一婦人子宮腫大,二日方人,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二十余劑,諸證悉愈,仍復生育。

治產后陰腫下脫內出,玉門不閉。

鍛石(一升,炒極熱) 湯二升,投灰中,適溫冷,澄清坐水中以浸玉門,斯須平復如故。

又方,以鐵精粉上推內之。又灸臍下橫紋五七壯。

一法,用鐵精、羊脂二味,攪令稠,布裹炙熱熨,推內之。(鐵精是鍛鐵爐中飛出如塵,紫色而輕虛,可以瑩磨器皿者。)〔子母〕療產后陰下脫,燒兔頭末敷之。

《補遺》治產后生腸不收。用枳殼煎湯,浸良久即入。又方,五倍子、白礬煎湯浸亦良。又方,酸篤草俗名老鴉酸煎湯,用草坐不開孔,才熏收一半,稍溫下手洗,并收入而安。

又方,子宮脫出,以溫水洗軟,卻用雄鼠糞燒煙熏入。又法,蓖麻子十四粒,去殼搗爛涂頂心,如入即洗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新沂市| 武夷山市| 广德县| 安图县| 会泽县| 增城市| 浠水县| 平舆县| 宁明县| 嘉禾县| 岳阳市| 吴川市| 祁门县| 卢龙县| 开远市| 沂水县| 稷山县| 伊通| 绵阳市| 郎溪县| 伊川县| 乡宁县| 炎陵县| 台北县| 泌阳县| 中江县| 会泽县| 乌兰察布市| 兴安盟| 寻乌县| 尼木县| 大港区| 郑州市| 内乡县| 潍坊市| 天津市| 涟水县| 天长市| 凌源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