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8章 產后門(11)

產后嘔逆不已,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藿香、砂仁。

石蓮散 治產后咳逆嘔吐,心怔目暈。

石蓮子(去殼,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五錢)上為細末,米飲調服三錢,無時。

內熱嘔吐,服前藥不效者,以枇杷葉(去毛蜜炙、)茅根各五錢,煎濃湯,入蘆根汁半盞和勻服。

吃逆

〔大〕夫肺主氣,五臟六腑俱稟于氣,產后則氣血傷,臟腑皆損,而風冷搏于氣,氣則逆上,而又脾虛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氣相沖擊,使氣厥而不順,則吃逆也。脾者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谷,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經云∶吃噫者,胃寒所生,服藥無效者,灸期門三壯必愈。期門穴乃胃之大絡。

〔薛〕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候,如用后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

參附湯(見前自汗。)丁香散 治產后心煩,咳噫不止。

丁香 白豆蔻仁(各半兩) 伏龍肝(一兩)上為細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一錢,如人行五里再服。

石蓮散(見嘔吐。)《產寶》療產后吃逆,三日不止,欲死方。

桂心(半兩) 姜汁(三合)上同煎取二合,以大火炙手摩背,熱時涂藥汁盡,妙。

治產后吃逆方 用干柿一枚切碎,以水一盞,煎至六分,熱呷之。

又方 古壁鏡窠三四個,水一小盞,煎至半小盞,熱服。

羌活散 (《靈苑》)治吃逆。

羌活 附子(炮) 香(炒,各半兩) 木香 白姜(炮,各二錢半)上五味為未,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十數沸,熱服一服止。

《補遺》治產后吃逆。橘皮湯及大小橘皮湯皆效。

上諸方當審寒熱虛實用之,如寒者宜丁香、姜、桂,熱者宜干柿、竹茹,實者宜香附、橘皮,虛者宜人參,甚則附子佐之。誤施則有噬臍之悔,慎之。

咳嗽

〔大〕夫肺者主氣,因產后血虛,肺經一感微邪,便成咳嗽,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后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產后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后咳嗽,多因食熱面壅滯,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沖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干,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宜服《局方》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薛〕產后咳嗽,或因陰血耗損,或因肺氣虧傷,或陰火上炎,或風寒所感。主治之法,若陰血虛者,用芎、歸、熟地、參、術。肺氣傷者,用四君、芎、歸、桔梗。陰火上炎者,六味地黃加參、術。風寒所感者,補中益氣加桔梗、紫蘇。若瘀血入肺發喘,急用二味參蘇飲,多有得生者。若兼口鼻起黑,或鼻出血,急用前飲,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氣不足,蓋胃為五臟之根本,人身之根蒂,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謂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肺屬辛金,生于己土,亦因土虛不能生金,而腠理不密,外邪所感。其陰火上炎,亦壯土金,生腎水,以制火為善。若逕治其病,則誤矣。一產婦咳嗽聲重,鼻塞流涕,此風寒所感,用參蘇飲一盅,頓愈六七,乃與補中益氣加桔梗、茯苓、半夏,一劑而痊。又與六君加黃 ,以實其腠理而安。一產婦咳嗽痰盛,面赤口干,內熱晡熱,徹作無時。此陰火上炎,當補脾腎,遂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產婦咳而腹滿不食,涕唾面腫氣逆,此病在胃,關于肺,用異功散而愈。

旋復湯(即旋復花湯,見喘。有汗者去麻黃。)知母飲 治產后惡露上攻,流入于肺經咳嗽,宜服此藥。若傷風痰嗽,卻以尋常傷風藥主治。(一名二母散。)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二錢) 桃仁 杏仁(并生去皮尖,各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集驗》療產后感風,傷寒咳嗽,多痰唾粘。

甘草 苦梗(各一兩半) 款冬花(一兩) 生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兩) 蔥白(一握)豉(二合) 舊方無蔥白與豉。

上 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渣,食后分兩服。

《經效》療咳嗽多痰,唾粘氣急。

前胡 五味子 紫菀 貝母(各一兩半) 桑白皮 茯苓(各二兩) 淡竹葉(二十片)上 咀,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渣、食后分兩服。

療產后咳嗽氣喘。

百部根 苦梗(各六分) 桑白皮(二十分) 干百合 赤茯苓(各八分)上 咀,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渣食后分兩服。

自制噙化丸(見前雜病咳嗽。)

〔婁〕產后喘極危,多死也。

〔郭〕產后喉中氣急喘促者何?答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隨上下,謂之榮衛。因產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若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胞衣不下。)血去喘自定。

陳無擇評曰∶產后喘急固可畏,若是敗血上熏于肺,猶可責效奪命丹。若感風寒,或因憂怒飲食咸冷等,奪命丹未可均濟,況孤陽絕陰乎。若榮血暴絕,宜大料煮芎 湯亦可救。傷風寒,宜旋復花湯。性理郁發,宜小調經散,用桑白皮、杏仁煎湯調下。傷食,宜服見 丸、五積散、芎 湯。

〔薛〕前證若脾肺氣虛弱,用六君、桔梗。若兼外邪,更加紫蘇。若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炮姜、肉桂。若陽氣虛脫,更加附子。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參蘇飲。一產婦喘促自汗,手足俱冷,常以手護臍腹。此陽氣虛脫,用參附湯四劑而愈。浦江吳輝妻,孕時足腫,七月初旬產后二月洗浴,即氣喘,但坐不得臥者五個月,惡風得暖稍寬,兩關脈動,尺寸皆虛,百藥不效。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干姜、枳實、濃樸、桑白皮、紫蘇、五味、栝蔞仁煎湯服之即寬,二三服得臥,其痰如失。蓋作污血感寒治之也。

血竭散 治產后敗血沖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宜服。

真血竭(如無,紫礦代) 沒藥上等分,研細頻節,再研取盡為度。每服二錢,用童便合好酒半大盞,煎一沸溫調下。方產下,一服上床,良久再服,其惡血自循經下行,更不沖上,免生百病。

云岐參蘇飲 治產后血入于肺,面黑發喘欲死者。

人參(一兩,為末) 蘇木(二兩)上以水兩碗,煮取蘇木一碗以下,去渣調參末,隨時加減服,神效。

旋復花湯 治產后傷風寒,喘、咳嗽,痰涎壅盛,坐臥不寧。

旋復花 赤芍藥 荊芥穗 半夏曲 前胡 甘草(炙) 茯苓 五味子 杏仁(去皮尖,麩炒) 麻黃(各等分) 一方,芍藥、茯苓多一倍。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溫服。(有汗者,不宜服。)若傷咸冷凍飲料食而喘者,宜見 丸。(見前痞悶。)五味子湯 治產后喘促,脈伏而厥。

五味子(杵,炒) 人參 杏仁(各二錢) 麥門冬(去心) 陳皮(各一錢)上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大補湯 治產后百日外,面青浮腫唇白,氣急有汗,乃大虛之證,急宜服此。

當歸頭 大川芎 大白術 白芍藥 白茯苓(多) 人參(多) 黃 (多) 五味子熟地黃 干姜(上下) 甘草(少)上銼散,水煎服。此二帖不退,即加川烏、木香,另磨入服。有瀉,加訶子、肉豆蔻、粟殼。

鼻衄

〔郭〕產后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陽明者,經脈之海,起于鼻,交 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產后氣虛血散,榮衛不理,散亂入于諸經,卻還不得,故令口鼻氣起及變鼻衄,此緣產后虛熱,變生此證,胃絕肺敗,不可治。

《經驗方》云∶急取緋線一條,并產婦頂心發兩條,緊扎中指節上即止。無藥可治,亦禳厭之一端也。

〔薛〕按胃脈俠口繞承漿,蓋鼻準屬脾土,鼻孔屬肺金。誠胃虛肺損,氣脫血死之證,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汪〕一婦產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蓋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漸止,下血漸通。

血崩

〔陳〕產后血崩者何?答曰∶產臥傷耗經脈,未得平復,勞役損動,致血暴崩,淋瀝不止。或因酸咸不節,傷蠹榮衛衰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以止之。

陳無擇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后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咸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后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郁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 湯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證諸藥治之為得。

〔薛〕前證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 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統血,加味歸脾湯。脾氣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濃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傷血,四君子、防風、枳殼。一產婦血崩,小腹脹痛,用破氣行血之劑,其崩如涌,四肢不收,惡寒嘔吐,大便頻瀉。余用六君加炮黑干姜,四劑稍愈,又以十全大補三十余劑而痊。一產婦血崩,因怒其血如涌,仆地口噤目斜,手足抽搐,此肝經血耗生風。余用六味丸料一劑,諸證悉退,但食少晡熱,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固經丸艾葉 赤石脂( ) 補骨脂(炒) 木賊(各半兩) 附子(一枚炮)上為末,陳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米飲亦可。

芎 湯加芍藥方芎 當歸 芍藥(各等分)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熱服,無時。

熟干地黃散 治產后崩中,頭目旋運,神思昏迷,四肢煩亂,不知人事。

熟干地黃 伏龍肝 黃 赤石脂(各一兩) 阿膠 甘草 白術 艾葉(炒) 川芎 人參(各半兩) 當歸(七錢半)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白芍藥散 治產后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藥 牡蠣 干姜 熟干地黃 桂心 黃 烏賊魚骨 鹿角膠 龍骨(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

又方赤石脂 熟地黃(各一兩) 鹿茸 牡蠣 當歸(各半兩)上為細末,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阿膠丸 治產后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 赤石脂(各一兩半) 續斷 川芎 當歸 甘草 丹參(各一兩) 龍骨鹿茸(酥炙) 烏賊魚骨 鱉甲(炙,各二兩,共為細末)上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

菖蒲酒 治產后崩中下血不止。

菖蒲(一兩半細銼,)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渣,分溫三服,食前。

瑞蓮散 治產后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 棕櫚(燒存性) 當歸 桂心(各一兩) 鯉魚鱗(燒) 川芎(各七錢半)檳榔(二枚)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姜酒調下。如未止,更進一服。或非時血崩,無藥可治,但進三服即止。

《補遺》治產后血崩。

香附子(炒赤,二兩) 蓮蓬殼(五枚,燒存性)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產后血崩,素有熱者,奇效四物湯良。(方見血崩。)

月水不調

〔大〕產后月水不調者,由產傷動血氣,虛損未復,而風邪冷熱之氣客于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故名不調也。

〔薛〕前證若過期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八珍加柴胡、丹皮。不及期而來,血熱也,四物、山梔、柴胡。將來而作痛者,血實也,四物加桃仁、紅花。過期而來者,血虛也,四物加參、術。紫黑成塊者,血熱也,四物加炒梔、炒連、丹皮。作痛而色淡者,痰多也,四物合二陳。治當臨證制宜。一產婦月經不調,內熱燥渴,服寒涼之劑,血更如崩,腹脹寒熱,作嘔少食。用六君子二十余劑,諸病悉愈,以加味逍遙散調理而安。

琥珀散 治產后經脈不調,四肢煩疼,飲食全少,日漸羸瘦。

琥珀 牛膝 生干地黃 當歸(各一兩) 桃仁 赤芍藥(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服。

姜黃丸 治產后虛乏不足,胸心短氣,腹內緊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調,食少煩渴,四肢無力。

姜黃 當歸 熟地黃 牡丹皮 濃樸(制) 桂心 川芎 續斷 桃仁 白術(各一兩)赤芍藥 木香(各七錢半) 羚羊角屑(二錢半)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月水不通

〔大〕夫產傷動于血氣,其后虛損未復,而為風冷所傷,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故風冷傷于經血,結于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結月水不通,則成血瘕,水血相并,復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則為水腫也。

婦人沖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于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產后月水不通者,蓋新產之后,勞傷氣血,或去血過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若乳子歲半或一歲之內,而月經不行,此是常候,即非病也,何必通之。諺云奶假是也。若半歲而行者,或四五個月便經行者,皆是少壯血盛之人,注受極易,產乳必眾,其子失乳,必四肢 羸,肚大青筋,頭大發焦,好啖泥土,病名無辜。若經血有余者,不可以藥止之。若產后一二歲,月經不通,而無疾苦,何必服藥。或勞傷氣血,沖任脈虛,氣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資氣血之藥,自然通行。若用牛膝、紅花、蘇木、干漆、虻蟲、水蛭等藥以通之,則為害滋大,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謂譬猶索萬金于乞丐之手,雖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后之學人,更宜詳番而療之。

〔薛〕前證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若兼郁火傷脾,用歸脾湯加丹皮、山梔。若怒火傷血,宜用四物合小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牡丹皮。仍參前論主之。一產婦月經年余不通,內熱晡熱,服分氣丸,經行不止,惡寒作渴,食少倦怠,胸滿氣壅。朝用加味逍遙散,夕用四君子湯,月許,諸證稍愈。佐以八珍湯,兼服兩月而愈。

以上三證,宜于調經門中參看通用。

瀉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栾川县| 桑日县| 乐平市| 晋州市| 汉中市| 凤台县| 海原县| 天长市| 自贡市| 友谊县| 富源县| 阿拉善左旗| 额尔古纳市| 平定县| 荥经县| 武川县| 宝清县| 宿松县| 海宁市| 嘉善县| 迁西县| 突泉县| 宝丰县| 盐山县| 阳江市| 平乐县| 盐边县| 宁武县| 喀喇| 邻水| 枝江市| 克东县| 城口县| 天门市| 乡宁县| 济阳县| 察哈| 广河县| 巴南区|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