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前證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曲。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之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曲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而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一婦人食魚 ,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術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劑而愈。
見 丸姜黃(炒) 三棱(醋炒) 畢澄茄 陳皮(去白) 良姜 人參 蓬莪術(酒炒,各等分)上為細末,用蘿卜搗爛,絞取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蘿卜湯下,白湯亦可。
腹脹
〔郭〕產后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谷,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圣湯則愈。
〔薛〕前證若敗血傷于脾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停于脾,宜用六君、濃樸。若飲食傷于胃,宜用六君子湯,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一產婦患前證,或用抵當湯,敗血已下,前證益甚,小腹重墜,似欲去后。余謂此脾氣虛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重墜如失。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抵圣湯入生姜半兩,焙干水煎。(方見胎前腹脹。薛氏云∶此方最宜用之。)《局方》平胃散加人參亦可。
水腫
〔郭〕產后四肢浮腫者,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多用導水藥,極虛人。夫產后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陳無擇曰∶產后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后不退者,亦有產后失于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術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又論曰∶夫產后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邪搏于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是邪搏于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瘥也。
〔潔古〕如產后風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局方七圣丸,白湯下,日加,以利為度。如浮腫至膝,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也。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如只浮腫,止七圣丸本方服。
〔東垣〕中滿分消丸(雜病脹滿)。用四物湯吞之。
〔丹〕產后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以蒼術、茯苓,使水自利。
〔薛〕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當參雜證本門主治。一產婦飲食少思,服消導之劑,四肢浮腫。余謂中氣不足,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子湯而愈。后因怒腹脹,誤服沉香化氣丸,吐瀉不止,飲食不進,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腫,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一產婦泄瀉,四肢面目浮腫,喘促惡寒。余謂脾肺虛寒,用六君加姜、桂而泄瀉愈,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
〔杜〕張宣徽侍寵產后半月,忽患浮腫,急召產科醫治,經半月不瘥,病勢轉劇。召杜治之,杜至曰∶諸醫作何病?張曰∶皆云水氣浮腫。杜曰∶非也,且水氣發咳嗽,小便澀是也。今愛寵小便不澀,不作咳嗽,惟手足寒,乃血臟虛,氣塞不通,流面生浮腫。
遂用益血和氣藥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經半月全愈。所用之藥,乃《靈苑方》牡丹散也。
其方云∶治血臟風虛冷,今產科家多用此藥,治產后諸病如神,更名損金湯者是也。(牡丹散見血暈。)一婦產后四肢浮腫,寒熱往來,蓋因敗血流入經絡,滲入四肢,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兩脅疼痛,遂用旋復花湯,微汗漸解;頻服小調經,用澤蘭梗煎湯調下,腫氣漸消。
大調經散 治產后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方見產后寒熱。)小調經散沒藥 琥珀 桂心 芍藥 當歸(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半錢)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姜汁、溫酒各少許調停服。
治產后遍身青腫疼痛,及產后血水疾。(出《婦人經驗方》。)干漆 大麥 (等分)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 ,一重干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 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后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經云∶產后肌浮,柑皮酒服。(橘皮為末,每服二錢,酒調。)白術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 白術(三兩)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腹中 ,即當散也。
〔丹〕婦人產后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皆沉,此體虛而有濕熱之積,必上焦滿悶,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
白術(二兩半) 陳皮(一兩) 川芎(半兩) 木通(六錢) 茯苓(三錢)上用水煎,下與點丸二十五丸。(黃芩為末,粥丸,名與點丸,亦名清金丸。)奪魂散 治產后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姜(三兩,取汁) 白面(三兩) 大半夏(七枚)上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煨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張氏方 治產后血虛,風腫水腫。
澤蘭葉 防己(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飲者,醋湯調亦可。
漢防己散 (此藥虛人戒服。)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七錢半)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七圣丸(雜病大便不通。)加減吳茱萸湯 治婦人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栗,或泄瀉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產,臟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增。
吳茱萸(一兩半) 苦梗 干姜 甘草 麥門冬 防風 半夏 細辛 當歸 赤茯苓牡丹皮 桂心(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雜病水腫。)加味八物湯 治產后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 小 香(各三錢) 白術 川芎(各四錢) 當歸 白芍藥香附子(各五錢) 甘草 黃芩 柴胡(各一錢)上銼散,分作六七服,每服水一盅半,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熱服,盡此藥,方服調經丸。若肚痛加延胡索、干漆、枳殼(各三錢)。若嘔吐惡心,加良姜、砂仁(各二錢。)若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錢半。)若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積聚
(血瘕,即兒枕,宜參看。)〔大〕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臟所成。皆由飲食不節,寒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產后血氣傷于臟腑,臟腑虛弱,為風冷所乘,搏于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 塊也。
〔薛〕前證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況產后得之,尤當固真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前雜證積聚諸方論治之。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痿黃,痛則 白,脈浮而澀,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不信,乃用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驅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鱉確。服下蟲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于肉里,以為鱉子畏藥而走于外。余曰∶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殊類瘵證,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證互服而愈。
〔大〕新產后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則少,故致此病也。不急治,則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痞澀,重則不通也。
〔薛〕前證乃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難經》云∶任脈之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當參前后各論治之。
〔丹〕南山婦人年三十八,于九月二十三日月經行,比前過后十日,得草藥以敗血海,為下胎之謀,有數滴血下,因此腹痛,在小腹下有塊如碗大,不可按,湯熨則痛稍定,大小便抽痛,小便澀,大便略下少赤積垢,食不進,口略渴發熱,此胃氣為草藥所敗,加以受傷之血妄行而不得泄,所以為病也。
砂仁 甘草(炙) 川芎 黃芩(各三分) 滑石(一錢半) 牛膝(二錢) 桃仁(七粒)上水、酒煎服。
芍藥湯 (《保命》)治產后諸積不可攻,宜養陰去熱,其病自安。
芍藥(一斤) 黃芩 茯苓(各六兩)上銼散,每以半兩,水煎溫服,日三。
〔丹〕產后消血塊。
滑石(三錢) 沒藥 血竭(各二錢)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惡露不下,以五靈脂為細末,面糊丸,白術湯、陳皮湯任下。
又方 消血塊。
香附(童便浸) 桃仁(去皮留尖,等分)為末,醋糊丸。
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二兩) 桂心 芍藥 血竭 蒲黃(炒,各一兩半) 延胡索(炒,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熱酒調下。
葛氏方(治證同前。)桂心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調下。
《產寶》療血瘕,痛無定處。
童便(三升) 生地黃汁 生藕汁(各一升) 生姜汁(三升)上先煎前三味,約三分減二,次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餳,每服取一合,暖酒調下。
《千金》療血瘕。
先干地黃(一兩) 烏賊魚骨(二兩)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服二錢匕。
四神散 治產后瘀血不消,積聚作塊,心腹切痛。
川芎 當歸(去蘆) 干姜(炮) 赤芍藥(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遠用溫酒調服。
桂心丸 治產后血氣不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成寒熱,四肢羸瘦煩疼。
桂心 當歸 赤芍藥 牡丹皮 沒藥 檳榔(各半兩) 青皮 干漆(炒煙盡,各七錢半)大黃 桃仁(去皮尖) 三棱(煨) 玄胡索 鱉甲(酥炙) 濃樸(制,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霍亂
〔大〕產后霍亂,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于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痢。故曰霍亂也。經云∶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大段虛冷者,加附子,來復丹亦妙。
〔薛〕一產婦停食霍亂,用藿香正氣散之類,已愈。后胸腹膨脹,飲食稍過即嘔吐,或作瀉。余謂此脾胃俱虛,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之,漸愈。后因飲食失調,兼恚怒,患霍亂,胸腹大痛,手足逆冷,用附子散,又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而康。設泥痛無補法而用辛散,或用平補之劑,必致不起。一產婦吐瀉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姜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
白術散 治產后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白術 橘紅 麥門冬(去心) 干姜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去渣,溫服。
溫中散 治產后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 白術 當歸 草豆蔻仁 干姜(各一兩) 濃樸(一兩半,制)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附子散 療產后霍亂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炮) 白術 當歸 吳茱萸(洗) 桂心 人參 丁香 橘紅 甘草(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不拘時。
高良姜散 治產后霍亂吐利,腹中 痛。
良姜 當歸 草豆蔻仁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粥飲調下。
上二方非真寒不可用。
《局方》參苓白術散,療產后霍亂吐利,身熱帶渴者良。(方見雜病泄瀉。)若吐逆不受湯藥,以伏龍肝細末三錢,米湯調下即受。
余詳雜病霍亂門。
嘔吐
〔大〕夫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
〔薛〕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姜、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證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理而痊。
開胃散 治產后胃氣不和,嘔吐不止,全不納食,宜服此。
訶子肉(一兩半) 人參(一兩) 甘草(半兩)上三味為細末,別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薤白二七莖,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分為兩服。
療產后嘔逆不止。(鄭知縣傳。)橘紅(一兩) 半夏曲 甘草(各半兩) 藿香(三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無時。
治產后更無他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術(一兩二錢半) 生姜(一兩半)上細切,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