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堅持原則,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不懂得變通,一味堅持己見,特別是他人犯錯時不善于包容對方,我們很容易鉆進牛角尖,這種做法同樣不可取。“懂得包容的人,實質(zhì)上已經(jīng)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包容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種睿智的處世哲學。事實上,學會包容別人,才能與對方和諧相處。
有一位名叫卡爾的商人和競爭對手陷入了對峙的狀態(tài),令他惱火的是,對方竟然在他的經(jīng)銷區(qū)域內(nèi)與建筑師和承包商往來密切。此外,他還得知,這個競爭對手還說卡爾的公司沒有信譽,已經(jīng)陷入了經(jīng)營困難的境地。
星期天早上,卡爾聽牧師講道,這次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卡爾面對牧師的話猶豫不決,因為那個競爭對手已經(jīng)使他失去了一份大訂單;以德報怨、化敵為友的策略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卡爾越來越矛盾。
那天下午,卡爾發(fā)現(xiàn)住在華盛頓的一位顧客需要一大批建筑材料,自己的公司沒有這種產(chǎn)品,但是那個惹事的競爭對手卻恰好出售這種產(chǎn)品。卡爾意識到競爭對手完全不知道這筆生意,是應該遵從牧師的忠告把這項生意告訴對手呢,還是讓他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內(nèi)心掙扎后,卡爾撥通了競爭對手家里的電話。對方聽完講話后,尷尬得說不出一句話來,對卡爾表示了莫名的感激。從此,這個對手成為卡爾生意場上的好朋友,并有了多次合作的機會。
自古以來,凡是妒賢嫉能的人大多心胸狹窄,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他人的攻擊和詆毀上,不但破壞了雙方合作的基礎,還對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很大傷害。“團隊精神”已經(jīng)成為許多企業(yè)追求的目標之一,也是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要擁有一顆包容心,善于與他人合作,克服妒賢嫉能的缺陷。
《水滸傳》中,為我們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其中梁山最初的寨主王倫就是一個妒賢嫉能的人。按照小說的描述,晁蓋等人截獲生辰綱以后投奔梁山,當時林沖也剛剛投奔不久,正遭受王倫的排斥。林沖高強的武藝,晁蓋等人犯的通天大罪,這些都是王倫擔心的,而自己的位子被霸占則更令他恐懼。王倫妒賢嫉能的做法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最后被林沖斬殺,丟掉了性命。妒忌成性、不能善待他人,最后招致殺身之禍,王倫的教訓是異常深刻的。
盡管生活中的矛盾和競爭不可避免,但是面對他人的不友好,我們要采取以德報怨、化敵為友的策略。事實上,無論我們有多么充分的理由指責對方,都會損害他的榮耀感和自尊心,并且使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我們還是要學著培養(yǎng)包容的心態(tài),善于容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