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 婦人產(chǎn)后門
- (清)陳夢雷
- 5973字
- 2015-12-07 17:20:37
方
許仁則方 【《準繩》,下同】 療產(chǎn)后日淺久坐,視聽言語多,或運用氣力,遂覺項髆肢節(jié)皮肉痛,乍寒乍熱,此為蓐勞。
桂心 蔥白切,各一兩 豬腎一雙,去脂膜四破 當歸 芍藥 生姜各二兩
右,水八升,煮腎取六升,下藥煮至二升,分溫二服。
白茯苓散 治蓐勞,緣生產(chǎn)日淺,久坐多語,運動用力,致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狀,宜此。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藥 黃芪 人參各半兩 干熟地黃一兩
右(口父)咀,先以水二鐘,入豬腎一雙,去脂膜切,姜三片,棗三枚,煎至一盞,去三物,入藥半兩,煎七分,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胡氏牡丹散 治產(chǎn)后虛羸,發(fā)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jīng)候不調(diào),或寒熱羸瘦。
白芍 當歸 五加皮 地骨皮 人參各半兩 沒藥 桂心各二錢 牡丹皮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盞。不飲酒者,只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黃芪煮散 治產(chǎn)后蓐勞,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憎寒狀熱,四肢酸疼,心煩頭痛。
鱉甲酢炙 黃芪各一兩 桂心 當歸炒 桑寄生 白茯苓 白芍藥 人參 熟地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半兩 牛膝七錢半
右為細末,每服用豬腰子一對,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腰子、姜、棗,卻下藥五錢,煎至四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二渣并煎。
黃芪建中湯 治產(chǎn)后諸虛不足,發(fā)熱或惡寒,腹痛。
黃芪炒 桂各一兩 白芍炒,二兩 甘草炒,七錢
每服五錢,姜棗水煎服,日二三服。如虛甚者加附子。
虛羸方 產(chǎn)后補虛。
人參 白朮各一錢 黃芩 歸身尾各五分 川芎半兩 陳皮三分
右,水煎服。如有寒,加干姜三分,茯苓一錢。
三合散 治產(chǎn)后日久虛勞,針灸不效者。
白朮 當歸 白芍藥 黃芪 白茯苓 川芎 熟地黃各一兩 柴胡 人參各一兩半 黃芩 半夏 甘草各六錢
右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鍾半,煎服,日三。
當歸羊肉湯 【《良方》】 治產(chǎn)后虛弱,兼心腹痛。
肥羊肉一斤,去脂水一斗,煮取八升 當歸五兩 黃芪四兩 生姜六兩
右以肉汁煮三味,取二升五合,分為四服。《入門》以豬腎一雙,代羊肉。一方有人參七錢。若覺惡露不盡,加桂七三兩。如惡露下,多加川芎三兩。如有氣,加細辛二兩。如有熱,加生地黃汁二合。
十全大補湯 【《準繩》,下同】 一名十全散。治產(chǎn)后諸臟虧損,氣血俱虛,惡寒發(fā)熱,自汗盜汗,便血吐血,或大便不實,飲食少思,或胸腹作痛,口舌生瘡,或耳目不明,牙齒不固。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黃芪 當歸 白芍炒 熟地黃酒洗蒸焙 川芎各一錢 肉桂去皮 甘草炙,各五分
右,姜棗水煎服。
補益方 療產(chǎn)后大虛,血氣上搶,心腹急痛,氣息短乏。
黃芪 白朮 當歸 人參 甘草各二兩 姜四兩
右先以白羊肉三斤去膜,水一斗九升,煮肉取汁五升,下諸藥,煮三升,分三服。
產(chǎn)寶方 療產(chǎn)后風虛羸瘦勞弱,不生肌肉。
黃芪 當歸 芍藥 人參各三分 桂心 甘草 川芎 生姜各四分 大棗十二枚
右九味,水七升,煮三升,分溫三服。
又方 療產(chǎn)后虛勞,骨節(jié)疼痛,頭痛,汗不出。
當歸 人參 生姜各二兩 黃芪三兩 粳米 薤白 淡豉三合 豬腎二枚
右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取六升,下諸藥煮至二升,分為三服。
白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 白朮三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奪魂散 治產(chǎn)后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姜取汁 白面各三兩 大半夏七枚
右以生萬汁搜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煨焦熟為末,水調(diào)一餅,小便利為效。
漢防己散 此藥逐水行氣,虛人戒服。
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七錢半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加味八物湯 治產(chǎn)后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 小茴香各三錢 白朮 川芎各四錢 當歸 白芍藥 香附子各五錢 甘草 黃芩 柴胡各一錢
右銼散,分作六七服,每服水鍾半,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熱服。盡此藥,方服調(diào)經(jīng)丸。若肚痛,加延胡索、干漆、枳殼各三錢。若嘔吐惡心,加良姜、砂仁各二錢。若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錢半。若欬嗽,加五味子、(艸款)冬花、杏仁。
起枕散 【《醫(yī)鑒》】 治兒枕痛。
當歸 白芍藥各二錢 川芎一錢半 白芷 桂心 蒲黃 牡丹皮 延胡索 五靈脂 沒藥各七分
右剉,作一站,水煎,入好酢,空心服。
四味湯[湯 原作「物」,據(jù)《婦人大全良方》產(chǎn)后門改。 ]【丹溪】 治產(chǎn)后血運。
當歸 延胡索 血竭 沒藥各一錢
右粗末,童便煎服。《入門》作細末,每二錢,童便調(diào)下,名曰四味散。
補氣養(yǎng)血湯 【《回春》】 治小產(chǎn)后下血不止。
人參 黃芪 當歸 白朮 白芍藥酒妙 艾葉 阿膠 川芎 青皮 香附炒 砂仁研 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二母散 【《圣惠》】 治產(chǎn)后惡露流入肺經(jīng),咳嗽。
知母、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一錢 桃仁 杏仁各二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小參蘇飲云岐方 治產(chǎn)后敗血入肺,面黑發(fā)喘欲死者。
蘇木 人參
右蘇木二兩,水二碗,煎至一碗,調(diào)人參細末二錢服之。
旋覆花湯 【《三因方》】 治產(chǎn)后感冒風寒,咳喘痰盛。
旋覆花 赤芍藥 荊芥穗 半夏曲 五味子 麻黃 赤茯苓 杏仁 前胡 甘草各一錢
右銼,作一站,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柴胡破瘀湯 【《入門》,下同】 治產(chǎn)后因傷寒熱病,熱入血室,或惡露不下者。
柴胡 黃芩 半夏 甘草 赤芍藥 當歸 生地黃各一錢 桃仁 五靈脂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柴胡防歸湯 治產(chǎn)后發(fā)熱,風寒表證。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半 柴胡 人參各一錢 半夏 陳皮 防風各八分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竹葉防風湯 治產(chǎn)后傷寒,頭痛發(fā)熱。
青竹葉二十四片 防風 人參 桂枝 桔梗 前胡 陳皮 赤茯苓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當歸黃芪飲 【丹溪】 治產(chǎn)后陰脫。
黃芪酒炒,三錢 人參 當歸 升麻各二錢 甘草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日三。
硫黃湯 【《正傳》】 治產(chǎn)后玉門不斂。
硫黃四兩 吳萸 菟絲各一兩半 蛇床子一兩
右研,每五錢,水一碗煎湯,乘溫頻熏洗患處,自斂。
血風湯 【丹溪】 治產(chǎn)后諸風攣急或痿弱。
川芎 當歸 熟地黃 白朮 白茯苓各一兩 白芍藥 秦艽 羌活 白芷各七錢 防風五錢
右以一半為細末,溫酒調(diào)下二錢;以一半為末,蜜丸梧子大,溫酒吞下五七十丸。
桃仁湯 【《良方》,下同】 治產(chǎn)后惡露方行,忽然斷絕,腰腹重痛,或流注腿股作痛。
桃仁去皮尖研泥 蘇木 生地黃各五錢 蝱蟲去足翅 水蛭并炒,各三十枚
右為粗末,每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惡血下即止。如有大痛虛,必作癰疽,宜取五香連翹湯去大黃,水煎,入竹瀝服之。
五香連翹湯 治惡露作癰疽。
木香 沉香 丁香 乳香 升麻 獨活 麝香 連翹 木通 桑寄生各二兩
右(口父)咀,水二盞,煮取一盞,去滓,入竹瀝許,溫服。一方有大黃一兩。
桃桂當歸丸 治產(chǎn)后惡露方行,忽然斷絕,驟作寒熱,臍腹百脈皆痛,狀如錐刺。
桂心 赤芍藥各五錢 當歸 桃仁去皮尖 沒藥各二錢半 蝱蟲 水蛭并炒,各三十枚
右為細末,酢面糊和丸碗豆大,酢湯下二十丸。
養(yǎng)血佐肝丸 【《醫(yī)鑒》,下同】 治產(chǎn)后左脅脹悶,有一塊痛,臥不著席。
香附酢炒,一兩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陳皮 半夏油炒 白朮土炒 丹皮 神曲炒 蘿卜子炒 青皮油炒 紅花 茯苓各一兩 柴胡酒炒 桃仁炒,各八錢 草龍膽酒洗,六錢 三棱 蓬朮并酢炒,各五錢
右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白湯下百丸。
推氣養(yǎng)血丸 治產(chǎn)后右脅膨脹,有塊如豎弦一條,著冷便疼。
便制香附二兩 當歸 川芎 自芍藥酒炒 白朮土炒 青皮油炒 陳皮 枳實 烏藥 厚樸 神曲 干姜炒黑 白芥子炒,各一兩 三棱酢炒 蓬莪朮酢炒,各八錢 麥芽炒 肉桂各六錢 木香三錢
右為末,酢糊和丸梧子大,空心,以米飲吞下百丸。
香靈丸 【《本事方》】 治產(chǎn)后嘔不止。
丁香 辰砂另研,各六分 五靈脂一錢
右研極細,用狗膽或豬膽和丸芡實大,以生姜陳皮煎湯,磨化一丸服之。
參朮膏 【丹溪】 治產(chǎn)后脬損成淋。
人參二錢半 白朮二錢 黃芪一錢半 陳皮 葵子 人參各一兩 蒲黃 桃膠 滑石 桃仁 白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豬羊脬,后入藥再煎,去滓,空心溫服。
茅根湯 【《三因方》】 治產(chǎn)后淋。
白茅根四兩 石首魚頭中石十六個 嬰麥 甘草各五錢 白茯苓二兩 紫貝五個
右為末,每二錢木通湯調(diào)下,或為粗末,三錢,燈心同煎服,方可。
桑螵蛸散云岐 治產(chǎn)后淋及遺尿。
桑螵蛸十五個,炒 鹿茸酥炙 黃芪各一兩半 牡蠣粉 人參 赤石脂 厚樸各一兩
右為末,空心,以米飲調(diào)下二錢。
黃芪芍藥湯 【《三因方》】 治產(chǎn)后遺尿不禁。
黃芪 當歸尾 白芍藥各一錢半 白朮一錢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空心服。
的奇散 【《得效方》】 治產(chǎn)后泄瀉,惡露不行。此余血滲入大腸為瀉,下青黑色物是驗。
大荊芥穗于盞內(nèi)然火燒存性,不得犯油火 麝香少許
右研為末,每取一錢,沸湯一二呷調(diào)服,神效。
滋腸五仁丸 【《正傳》】 治產(chǎn)后陰血虛耗,大便閉濇。
橘紅四兩 杏仁 桃仁各一兩 柏子仁五錢 松子仁二錢半 (木郁)李仁一錢
右各另研為膏,橘紅為末,蜜和丸梧子大,米飲下五六十丸。
五味白朮散 【丹溪】 治產(chǎn)后腫,宜補中導(dǎo)水行氣。
白朮三錢 陳皮去白一錢半 木通 川芎 赤茯苓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吞下,與點丸二十五丸。
補虛湯 【《入門》】 胎前產(chǎn)后虛熱,用此加減。
人參 白朮各一錢半 當歸 川芎 黃芪 陳皮各一錢 甘草七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如熱輕,倍加茯苓。如熱重,加酒芩。如熱甚,加干姜炒黑,引諸藥入肝經(jīng)生血。
保安丸 【《局方》】 治產(chǎn)前產(chǎn)后諸疾。
生干地黃另為末 蠶退紙炙,各一兩 赤茯苓 丹皮 白芍藥各七錢半 川芎 細辛 人參 肉桂 當歸 牛膝 寒水石煅 白芷 木香 附子炮 槁本 麻黃 澤蘭 甘草炙 防風 桔梗 蟬蛻各五錢 吳茱萸 沉香各二錢半
右為末,蜜丸彈子大,酒下一丸。
當歸須散 【《入門》,下同】 治產(chǎn)后瘀血,心腹作痛,兼有寒熱。
紅花 桃仁各八分 甘草五分 桂六分 赤芍 烏藥 香附 蘇木各一錢
水酒煎服。
熟料五積散 治產(chǎn)后食滯寒熱,心腹作痛。
枳殼五分 白芷 川芎 甘草 茯苓 芍藥 當歸 桂各三分 陳皮六分 烏藥一錢,酢炒 厚樸 干姜各四分 桔梗一分半 半夏二分 蒼朮七分半
右除白芷、桂二味外,余十二味用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桂、芷、烏藥和勻煎服。
理中湯 治產(chǎn)后感寒心痛。
人參 白朮 干姜各二錢 甘草一錢半
水煎溫服。
木檳湯 治產(chǎn)后七情感傷,血與氣并,心痛。
木香 檳榔 延胡索 金鈴子 三棱 莪朮 厚樸 桔梗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黃芩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桂心湯 治素有宿寒,因產(chǎn)大虛,寒搏于血,血凝不散,上沖心之絡(luò)脈,故作心痛。
桂心 小草 吳茱萸 干姜 獨活 熟地 當歸 白芍各一錢 甘草 細辛各三分
水煎服。
四君子湯 產(chǎn)后挾寒,腸鳴腹痛,用此加減。
人參 茯苓 甘草 白朮
姜棗煎服。
三白湯 【《醫(yī)鑒》,下同】 治產(chǎn)后脾脈弦腹脹。
白砂糖一兩 雞子清一個 燒酒一鍾半
煎八分,溫服。
生脈散 治產(chǎn)后氣虛煩渴。
人參 五味子 麥門冬各味分兩隨宜
右為末。
黃雌雞湯 【《景岳全書》,下同】 治產(chǎn)后虛羸腹痛。
當歸 白朮炒 熟地 黃芪炒 桂心各半兩 小黃雌雞一只,去頭足腸翅細切
右,先用水七碗,煮雞至三碗,每用汁一碗,藥四錢,煎,日三服。
九寶煎 治產(chǎn)后陽氣虛寒,或陰邪入臟,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
當歸 熟地各三錢 芍藥酒炒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 干姜炒黑 肉桂 北細辛各一錢 吳茱萸制五分
水二鍾,煎服。
胃關(guān)煎 治產(chǎn)后腎氣虛寒,瀉痢腹痛。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炙甘草一二錢 山藥炒 白扁豆炒,各二錢 焦干姜一二錢或三錢 吳茱萸制,五七分 白朮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排氣飲 治產(chǎn)后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 藿香 枳殼各一錢五分 厚樸一錢 澤瀉 烏藥 香附各二錢 木香七分或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大和中飲 治同上。
陳皮一二錢 山梔 麥芽各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厚樸 澤瀉各一錢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三柴胡飲 治產(chǎn)后感邪,氣不甚虛者。
柴胡二三錢 芍藥一錢半 生姜三五片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當歸二錢,溏泄代以生地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四柴胡飲 治產(chǎn)后氣虛脾弱而感邪者。
柴胡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 炙甘草一錢 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 生姜三五七片
水二鍾,煎七分,溫服。
五柴胡飲 治產(chǎn)后氣虛脾弱而感寒者。
柴胡一二三錢 當歸 白朮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芍藥錢半,炒 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正柴胡飲 治產(chǎn)婦強壯氣實而感寒者。
柴胡一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芍藥二錢 陳皮一錢半 生姜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補陰益氣煎 治產(chǎn)后三陰不足而感寒者。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之 柴胡一二錢
水二鍾,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如無外邪者,不必用柴胡。
徙薪飲 治產(chǎn)婦體實火甚,便實尿赤,無表證而發(fā)熱者;亦治姙娠火盛,迫血妄行。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抽薪飲 治同上。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一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一陰煎 治同上。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甘草一錢 熟地三五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 治陰虛兼火甚而大熱者。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炙甘草五七分
水二鐘,煎服。
三陰煎 治產(chǎn)后陰虛發(fā)熱,怔忡恍惚。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芍藥酒炒 棗仁各二錢 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大營煎 治產(chǎn)后虛火不歸源而發(fā)熱者。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錢 枸杞 杜仲各二錢 牛膝一錢半 熟地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豬腰湯 治產(chǎn)后蓐勞,寒熱如瘧,自汗無力,咳嗽頭痛。
豬腰一對 當歸 白芍藥酒炒,各一兩
右以藥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將豬腰切如骰子塊,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錢,加蔥椒鹽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人參更妙。
白茯苓散 治產(chǎn)后蓐勞,頭目肢體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人參 當歸 黃芪 川芎 白芍藥 熟地 桂心各半兩 豬腰一對
水三盞,入豬腰,并姜棗各三事,煎二盞,去渣,入前藥半兩,煎一盞服。
母雞湯 治產(chǎn)后蓐勞,虛汗不止。
人參 黃芪炙 白朮炒 白茯苓 麻黃根 牡蠣煅,各三錢
右用母雞一只,去毛雜,凈水六七碗,同藥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貞元飲 治產(chǎn)后虛喘。
熟地黃七八錢,甚者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大補元煎 治產(chǎn)后發(fā)痙,及氣虛兼寒,或氣血俱虛,淡血津津不已。
人參少則一二錢,多則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熟地少則二三錢,多則二三兩 山茱萸一錢 山藥炒 杜仲各二錢 當歸 枸杞各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金水六君煎 治產(chǎn)后外感作喘。
當歸 茯苓 半夏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陳皮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溫服。
六安煎 治產(chǎn)后寒邪入脈,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
陳皮一錢半 杏仁去皮尖切 甘草各一錢 半夏二三錢 白芥子五七分,老弱不用 茯苓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
通瘀煎 治產(chǎn)后瘀血實痛。
歸尾三五錢 山梔 香附 紅花炒黃,各二錢 烏藥一二錢 澤瀉 青皮各錢半 木香七分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鍾,食前服。
回生丹 治婦人產(chǎn)后諸疾,污穢未凈,及一切實邪疼痛,死胎瘀血,沖逆等證。
人參 白朮 青皮 木瓜各三錢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蒼朮 香附童便炒 赤茯苓 蒲黃 桃仁泥 熟地各一兩 牛膝 山茱萸 三棱 五靈脂 地榆 甘草 羌活 陳皮 白芍各五錢 良姜四錢 烏藥二兩半 木香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右為末,用大黃膏為丸彈子大,金箔為衣,不拘時,隨證擇用湯引送下一丸。
大黃膏法
蘇木三兩,河水五碗煎,去滓 紅花三兩,炒黃色,用好酒一大壺,煮十余滾,去滓 黑豆三升,煮熟,存汁三碗,去豆皮曬干為末 大黃一斤
為末,用好酢八碗,熬成膏,次下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勻,又熬成膏,盆內(nèi)收盛候用,將鍋焦焙干為末,同豆皮末俱入之。
斷產(chǎn)方 神效不傷人。
四物湯五錢 蕓薹子二錢
右于經(jīng)行后,空心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