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論政篇(1)

  • 二程粹言
  • 程顥
  • 2674字
  • 2015-12-07 11:10:01

子曰:孔子為政,先正名。名實相須故也。一事茍則無不茍者矣。

子曰: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為急務。人才不足,雖有良法,無與行之矣。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稟質之不美,患夫師學之不明也。師學不明,雖有美質,無由成之矣。

子曰:八十四聲,各盡其清濁之極,然后可以考中聲。聲必本乎律。不得乎律,則中聲不可得矣。律者,自然之數也。今世有三命之術,以五行支干納音推之,蓋律之遺也。而用之者末矣。欲度量權衡之,得其正,必自律起。而律必取于黃鐘,以律管定尺,蓋準氣乎天地,非積秬黍比也。秬黍積數在先王時,惟此物適于度量合,故可用也。今則不可矣。

子曰:養親之心,無有極也。貴貴尊賢之義,亦何有極乎?

子曰:古之圣王,所以能化奸惡為善良,綏仇敵為臣子者,由弗之絕也。茍無含洪之道,而與己異者一皆棄絕之,不幾于棄天下以讎君子乎?故圣人無棄物,王者重絕人。

子與韓公、范公泛舟于穎湖,有屬吏求見韓公。公既已見之,退而不悅曰:謂其以職事來也,乃求薦舉耳。子曰:公為州太守,不能求之,顧使人求君乎?范公曰:子之固每若是也。夫今世之仕者求舉,于其人,蓋常事耳。子曰:是何言也?不有求者,則遺而不及知也,是以使之求之歟?韓公無以語,愧且悔者久之。子顧范公曰:韓公可謂服義矣。

李吁問:臨政,無所用心求于恕,何如?子曰:推此心行恕,可也。用心求恕,非也。恕己所固有,不待求而后得,舉此加彼而已。

子曰:事事物物各有其所得,其所安。失其所則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止之不得其所,則無可止之理。

子曰:養民者以愛其力為本。民力足則生養遂,然后教化可行,風俗可美。是故善為政者,必重民力。

子曰:為治而不法三代,茍道也。虞舜不可及已。三代之治,其可復必也。

子曰:封禪本于祭天,后世行之祗以自夸美而已。王仲淹曰:非古也,秦漢之侈心乎?斯言當矣。

或曰:《周頌》告于神明,非乎?子曰:陳先王之功德而非自夸美也。

子曰:圣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方盛慮衰,則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久。至于既衰而后戒,則無及矣。自古天下之治,未有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于其盛也。狃安富而驕侈生,樂舒肆則紀綱壞,忘禍亂則釁孽盟。是以浸淫滋蔓而不知亂亡之相尋也。

明道在鄠邑,政聲流聞當路,欲薦之朝,而問其所欲。對曰:夫薦士者量才之所堪,不問志之所欲。

明道守官京兆,南山有石佛,放光于頂上,遠近聚觀,男女族集,為政者畏其神而莫敢止。子使戒其徒曰:我有官守,不能往也,當取其首來觀之耳。自是光遂滅,人亦不復疑也。

子曰: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無所不通,無所不應者,正而已矣。正者,虛中無我之謂也。以有系之私心膠于一隅,主于一事,其能廓然通應而無不遍乎?

子曰:治蠱必求其所以然,則知救之之道。又慮其將然則知備之之方。夫善救則前弊可革矣,善備則后利可久矣。此古圣人所以新天下、垂后世之道。

【】子曰:古之人重改作。變政易法,人心始以為疑者,有之矣。久而必信,乃其改作之善也。始既疑之,終不復信,而能善治者,未之有也。

子謂子厚曰:議法既備,必有可行之道。子厚曰:非敢言也,顧欲載之空言,庶有取之者耳。

子曰:不行于今而后世有行之者,亡也。

子曰:圣王為治,修刑罰以齊眾,明教化以善俗。刑罰立則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雖曰尚德而不尚刑,顧豈偏廢哉?

子曰:自古圣人之救難而定亂也,設施有未暇及焉者,既安之矣,然后為可久可繼之治。自漢而下,禍亂既除,則不復有為,姑隨時維持而已,所以不能髣佛于三代與!

劉安世問百世可知之道。子曰:以三代而后觀之,秦以反道暴政亡。漢興,尚德行,崇經術,鑒前失也。學士大夫雖未必知道,然背理甚者亦鮮矣。故賊莽之時,多丈節死義之士。世祖興而褒尚之勢當然也。節久而苦,視死如歸而不明乎禮義之中也。故魏晉一變而為曠蕩浮虛之習,人紀不立,相胥為夷,五胡亂華,行之弊也。陰極則陽生,亂極則治形。隋驅除之,唐混一之。理不可易也。唐室三綱不立,自太宗啟之。故后世雖子弟不用父命。元宗使其子篡,肅宗使其弟反。選武才人以剌王妃入也,納壽王妃以武才人進也。終唐之世,夷狄數為國患,而藩鎮陵犯,卒以亡唐。及乎五季之甚,人為而致也。

子曰:守國者必設險。山河之固,城郭溝洫之阻,特其大端耳。若夫尊卑貴賤之分,明以等威,異之以物采,凡所以杜絕陵僭,限隔上下,皆險之大用也。

子曰:三代而后,漢為治,唐次之。漢大綱正,唐萬目舉。

子曰:戰國之際,小國介乎強大之間而足以自持者,先王之分界約束未亡也。今混一之形如萬頃之澤,祖宗涵濡既久矣,故人心弭然柔伏。雖有奸猾欲起而無端也。

子曰:善為治者莫善乎靜以守之。而或擾之,猶風過乎澤,波濤洶涌,平之實難。故一正則難傾,一傾則難正者,天下之勢也。

子曰:古者使以德,爵以功,世祿而不世官,故賢才眾而庶績成。及周之衰,公卿大夫皆世官,政由是敗矣。

子曰:今責罪官吏,無養廉恥之道。

或曰:何類?子曰:如徒流杖,使以銅贖之類也。古者責不廉曰簠簋不飾而已,忠厚之至也。

子曰:賜進士第,使衛士掖之,以見天子,不若使趨進而雍容也。大臣孰不由此涂出,立侍天子之側,曾無愧乎?

子厚曰:先示以第名,使以次見,則亦可矣。

有少監逮系乎越獄。子曰:卿監以上無逮系,為其近于君也。君有一時之命,有可必執常法,而不敢從焉。君無是命而有司請加之桎梏下,則叛法。上則無君,非之大也。

子厚曰:獄情不得則如之何?子曰:寧獄情之不得,而朝廷之大義不可虧也。

子曰:后世有治獄而無治市。周公則有其政矣。曹參之治齊,以獄市為寄,其時為近古也。

子曰:舉措合義則民心服。

子曰:治則有為治之因,亂必有致亂之因,在人而已矣。

或問:敬者,威儀儼恪之謂乎?子曰:非也。是所以成敬之具爾。

子曰:為政必立善法,俾可以垂久而傳遠。若后世變之,則未如之何矣。

子曰:古之仕者為人,今之仕者為己。

或人謀仕于子,邑尉責重,邑簿責輕。子曰:尉能治盜而已,不能使民不為盜。簿佐令治邑,宜使民不為盜也,而謂責輕,可乎?

或曰:治獄之官不可為。子曰:茍能充其職,則一郡無冤民矣。

子曰:立治有體,施治有序,酌而應之,臨時之宜也。

子曰:游文定公之門者多知稽古而愛民,誠如是,亦可從政矣。

或問:蠻夷猾夏,處之若何而后宜?子曰:諸侯方伯明大義,以攘卻之,義也。其余列國謹固封疆,可也。若與之和好以茍免侵暴,則亂華之道也。故《春秋》謹華夷之辨。

子曰:今之度量權衡,非古法之正也。姑以為準焉,可耳。凡物不出于自然,必人為之后成。惟古人能得其自然也。

子曰:明道臨政之邦,上下響應,蓋有以協和眾情,則風動矣。天地造化,風動而已。

子曰:今代之稅,視什一為輕矣。但斂之無法而不均,是以疑于重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双峰县| 克山县| 偏关县| 类乌齐县| 松阳县| 临城县| 诸城市| 灵川县| 莱芜市| 胶南市| 木兰县| 于都县| 韶山市| 成都市| 景宁| 伊川县| 盐源县| 定西市| 威宁| 陵川县| 芜湖县| 镇宁| 保亭| 富蕴县| 峨边| 华亭县| 阜新| 海口市| 万盛区| 柘城县| 苍山县| 平陆县| 金川县| 海口市| 嘉定区| 延吉市| 清丰县| 太谷县| 新宁县|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