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君臣篇(1)

  • 二程粹言
  • 程顥
  • 2857字
  • 2015-12-07 11:10:01

子曰:人君欲附天下,當顯名其道,誠意以待物,恕己以及人,發政施仁,使四海蒙其惠澤,可也。若乃暴其小惠,違道干譽,欲致天下之親己,則其道狹矣。非特人君為然也,臣之于君,竭其忠誠,致其才力,用否在君而已,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茍合以求人之與己也。雖鄉黨親戚亦然。

子曰:君道以人心悅服為本。

子曰:君臣朋友之際,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離者。故賢者順理而安行,智者知幾而固守。

子曰:君子有為于天下,惟義而已,不可則止,無茍為亦無必為。

子曰:止惡當于其微,至盛而后禁,則勞而有傷矣。君惡既甚,雖以圣人救之,亦不免咈違也。民惡既甚,雖以圣人治之,亦不免于刑戮也。

子曰:人臣以忠信善道事其君者,必達其所蔽,而因其所明,乃能入矣。雖有所蔽,亦有所明,未有冥然而皆蔽者也。古之善諫者,必因君心所明而后見納。是故訐直強果者,其說多忤。溫厚明辨者,其說多行。愛戚姬,將易嫡庶,是其所蔽也。素重四老人之賢,而不能致,是其所明也。四老人之力,孰與夫公卿及天下之心?其言之切,孰與周昌、叔孫通也?高祖不從彼而從此者,留侯不攻其蔽而就其明也。趙王太后愛其少子長安君,不使為質于齊,是其蔽也。愛之,欲其富貴久長于齊,是其所明也。左師觸龍所以導之者,亦因其明爾。故其受命如響。夫教人者,亦如此而已。

子曰:小人之于君,能深奪其志,未有顯明以道合者。

子曰:王者奉若天道,動無非天者,故稱天王。命則天命也,討則天討也。盡天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持天下者,霸道也。

子曰:人臣身居大位,功蓋天下,而民懷之,則危疑之地也。誠積于中,動比違理,威福不自己出,人惟知有君而已,然后位極而無逼上之嫌,勢重而無專權之過,斯可謂明哲君子矣。周公、孔明其人也。郭子儀有再造社稷之功,威震人主而上不疑之也,亦其次歟?

張子厚再召如京師。過子曰:往終無補也,不如退而閑居,講明道義,以資后學,猶之可也。子曰:何必然?義當往則往,義當來則來。

子曰:剛健之臣,事柔弱之君,而不為矯飾之行者,鮮矣!夫上下之交不誠,而以偽也,其能久相有乎?

或問:升卦有大臣之事乎?子曰:道何所不在?

曰:大臣而猶升也,則何之矣?子曰:上則升君于道,下則升賢于朝,己則止其分耳。分則當止而德則當升也。盡是道者,文王也。

子曰:士有志在朝廷而才不足者,有才可以濟而誠不足者。茍至焉,正色率下,則用之,天下治矣。

劉安節問:賜魯天子禮樂以祀周公,可乎?子曰:不可。人臣而用天子之所用,周公之法亂矣。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過也。王氏謂人臣有不能為之功,而周公能之,故賜以人臣不能用之禮樂,非也。人臣無不能為之功,周公亦盡其分耳。人臣所當為者而不為,則誰為之也?事親若曾子,可也。其孝非過乎子之分也。亦免責而已。臣之于君,猶子之于父,茍不盡其責之所當為,則事業何自而立?而謂人臣有不能為之功,是猶曰人子有不能為之孝也。而可乎?后世有恃功責報而怏怏于君者,必此之言夫!

子曰:當為國為之時,既盡其防慮之道矣,而猶不免,則命也。茍惟致其命,安其然,則危塞險難無足動其心者,行吾義而已,斯可謂之君子。

子曰:君子之處高位也,有拯而無隨焉。在下位也,則有當拯有當隨焉。

或問:為官僚而言事于長,理直則不見從也,則如之何?子曰:亦權其輕重而已。事重于去,則當去。事輕于去,則當留。事大于爭,則當爭。事小于爭,則當已。雖然,今之仕于官者,其有能去者,必有之矣,而吾未見之也。

范公為諫官,嘗諫上曰:今欲富國強兵,將何以為。子聞之曰:野哉!烏足以格其君。《周禮》所記,亦有強富之術,惟孟子為梁惠王言利之不可為。至于不奪不厭言兵之不可用,至于及其所愛也,庶乎其可矣。

足以:凡諫說于君,論辯于人,理勝則事明,氣忿則招拂。

子曰:臣賢于君則輔君以所不能,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孔明之于劉禪是也。臣不及君,則贊助之而已。

子曰:君子之事君也,不得其心則盡其誠,以感發其志而已。誠積而動,則雖昏蒙可開也,雖柔弱可輔也,雖不正可正也。古之人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以己誠上達而其君信之之篤耳。管仲之相威公,孔明之輔后主是也。

或問:陳平當王諸呂時何不諫?曰:王陵廷爭不從,則去其位,平自意復諫者未必不激呂氏之怒也。夫漢初君臣徒以智力相勝。勝者為君,其臣之者非心說而臣事之也。當王諸呂時而責平等以死節,庸肯茍死乎?

子曰:士方在下自進而干君,未有信而用之者也。古之君子,必待上致敬盡禮而后往者,非欲崇己以為大也,蓋尊德樂道之誠心不如是,不足與有為耳。

或謂:屯之九五曰屯其膏,然則人君亦有屯乎?子曰:非謂其名位有損也,號令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威權去己而不識,所收如魯昭公、高貴鄉公是也。或不勝其忿,起而驟正之,則致兇之道。其惟盤庚周宣乎!修德用賢,追先王之政,而諸侯復朝焉。蓋以道馴致,不以暴為之也。若唐之僖宗、昭宗是也,恬然不為,至于屯極,則有亡而已。

昔有典,選其子當遷官,而固不之遷者,其心本自以為公,而不知乃所以為私也。或曰:古者直道而行,于嫌有所不避,后世人偽競生,是以不免耳。

子曰:非無時也。時者,人之所為。蓋無其人耳。

子曰:擇才而用雖在君,以身許國則在己。道合而后進,得正則吉矣。汲汲以求遇者,終必自失,非君子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世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而后出者,以此。

子曰:事君者,知人主不當自圣,則不為諂諛之言。知人臣義無私交,則不為阿黨之計。

或問:臣子加謚于君父,當極其美,有諸?曰:正終,大事也。加君父以不正之謚,知忠孝者不為也。

子曰:人臣之義,位愈高而思所以報國者當愈勤。饑則為用,飽則飛去,是以鷹犬自期也。曾是之謂愛身乎?

或謂:禮局設官,地清而職閑,可居也。子曰:朝廷舉動一違禮,則禮官當任其責,安得謂之閑?

或曰:未有大臣如介甫得君者。子曰:介甫自知之。其求去自表于上曰:忠不足取信,事事待于自明。使君臣之契果深,而有是言乎?

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

子曰:君子不輕天下而重其身,不輕其身而重天下。凡為其所當為,不為其所不可為者而已。

或問:孔子事君盡禮而人以為諂,異矣!諂何疑于盡禮?子曰:當時事君者,于禮不能盡也。故以譏圣人,非孔子而言,必曰小人以為諂也。孔子曰:人以為諂而已,圣人道大德宏,故其言如此。

子進講,至南容三復白圭,中侍謂講至南字請隱之,子不聽。講畢,進曰:人君居兆人之上,處天下之尊,只懼怕人過為崇奉,以生驕慢之心,此皆近習諂媚以養之耳。昔仁宗之世,宮嬪謂正月為初月,易蒸餅曰炊餅,皆此類。天下至今以為非嫌名、舊名,請勿復諱也。翌日,孫覺講曰:子畏于正。子曰:以諱之故,獨無地名可稱也。謂畏于正,此何義也?

司馬溫公、呂申公、韓康公上子行義于朝,遂命以官,典西都之教。子辭不聽,又辭曰:上嗣位之初,方圖大治,首拔一人于畝,畝之中宜得英材,使天下聳動,知朝廷之急賢也。今乃使庸常之人,則天下何望?后世何觀?朝廷之舉何為?臣之受也何義?臣雖至愚,敢貪寵祿以速戾于厥躬?是以罔虞刑威,而必盡其說,愿陛下廣知人之明,以照四方,充取臣之心,以求真賢。求之以其方,待之以其道。雖圣賢,亦將為陛下出矣。況如臣者,何足道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漳州市| 武邑县| 纳雍县| 巴中市| 南召县| 武功县| 中卫市| 左权县| 博客| 淳安县| 汶上县| 东山县| 洛宁县| 高安市| 铁力市| 海阳市| 诸城市| 韶山市| 大化| 平邑县| 绵竹市| 柳河县| 涟水县| 大厂| 永寿县| 车致| 汶川县| 新安县| 浑源县| 得荣县| 新营市| 泰州市| 施秉县| 平远县| 定州市| 阿克苏市| 云林县| 友谊县| 溧阳市|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