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游戲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有哪些影響?

【心事問答】

Q:

幼兒園里整天都在帶著孩子做游戲,一點具體知識都沒有,在這樣的幼兒園里孩子的啟蒙教育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A:

對幼兒來講,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通過游戲,孩子的認知能力、情感以及個性都會有所發展。

【案例】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歲,同時上了幼兒園小班。由于琪琪爸爸媽媽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鎮上的奶奶家。小鎮幼兒園的老師不太強調知識學習,一年后,小薇已經能認許多字了,而琪琪卻整天沉浸在游戲中,幾乎不用學習,一個字也不認得。爸爸媽媽開始為此擔心,怕幼兒園這樣的教學會影響琪琪今后的學習。

琪琪父母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對幼兒來講,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而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情感及個性的發展。

【專家分析】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幼兒游戲理論,開創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研究兒童游戲的新途徑,它反對把游戲看作是一種本能活動。他認為,兒童的發展是由同化——順應的過程來構成的,同化意味著接納和整合,即主體用自己原有的動作圖式去整合外部事物,從而加強和豐富自己的動作。例如當孩子學會了抓握這一動作后,他就試圖去抓握身邊的每一個東西,即把他們納入抓握圖式中。順應就是主體改變自己已有的動作圖式來適應環境的變化,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協調就是兒童智力發展的特征。游戲本身不是游戲存在的原因,而是由兒童早期的行為發展與思維發展之間的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兒童早期認知結構發展還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當順應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幼兒就會重復規范型的動作,這時就會產生模仿;當同化作用大于順應作用時,主體自身的需要占主導地位,就會很少考慮外界環境的影響,只是為了自我滿足來改造現實,具有游戲的特征,這樣就會出現游戲,游戲就是同化和順應之間的不平衡,通過這種不平衡,兒童的認知水平不斷地向前發展。

游戲的發展與兒童的認知發展相一致,每種游戲在心理結構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代表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水平。根據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和兒童游戲的相應表現,皮亞杰把兒童游戲分成三個發展階段,并分別與兒童認知發展的三個階段相對應。

第一階段,練習性游戲,0~2歲,對應于兒童認知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練習性游戲是感知運動水平上出現的典型游戲,這是一種最初形式的游戲,練習性游戲是以不斷重復已經習得的動作從而獲得“機能性快樂”。

第二階段,象征性游戲,2~7歲,對應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表象和符號是這個階段游戲的主要特征,以后發展成為有規則的游戲。

第三階段,規則性游戲,7~12歲,對應于兒童認知發展的具體運算階段。游戲更能適應真實環境,游戲服從真實世界的規則和順序,幼兒達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維順應世界的階段。

游戲的功能意義

皮亞杰認為,兒童需要游戲,尤其是象征性游戲,是因為兒童難以適應周圍的現實世界,不得不經常適應一個由年長者的興趣和習慣組成的社會世界,同時又不得不經常適應一個對他來說理解得很膚淺的物質世界。但是通過這些適應,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有效地滿足他個人情感上的甚至智力上的需要。因此為了達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為了“滿足他自己的需要”,兒童就開始游戲,在游戲中既沒有強制也沒有處分,孩子在現實中許多得不到滿足的愿望,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實現。游戲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同化作用來改變現實,以滿足自我在情感上的需要。游戲是兒童解決情感沖突的一種途徑。

【給家長的建議】

游戲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除去幼兒園中的游戲教學外,家長還應該做些什么呢?

游戲的選擇:家長以一個檢查者的身份進行游戲干預

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天生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玩就是他的工作,它與成人工作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孩子社會經驗的缺乏,他無法辨別游戲的好與壞,這些工作就需要家長來做。

◎游戲的選擇要以孩子的安全為前提。

◎游戲的選擇要以孩子的喜歡為基礎。

◎游戲的選擇要以孩子適宜為根據,以孩子成長為導向。

游戲的參與:家長以一個協同者的身份進行游戲干預

如今在計劃生育的大環境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與人的交往中會出現一個缺口,同時由于孩子本身的樂群性使他們非常喜歡與別人在一起,尤其是自己最為親近的父母,只有與父母在一起時,他們才有情感上的安全愉悅。

家長在參與游戲時需要注意:

◎家長要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影響孩子,并始終如一地貫徹在整個游戲中,甚至是細微的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非言語性交流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整日愁眉苦臉,盡管嘴上不說,但是這種不良情緒還是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壓抑、自卑、膽怯、退縮的人格特質。

◎家長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游戲,以孩子的方式去同孩子一起游戲。家長只有讓孩子做游戲的主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

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到游戲的最終目的。

游戲的引導:家長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進行游戲干預

一般來說,游戲的引導過程要堅持四個原則:

◎游戲中要有快樂。

◎游戲中要有發展。

3~4歲的孩子,游戲的主題還不是很明確,游戲的行為還不是很穩定,家長要善于去引導孩子明確游戲主題,通過豐富的游戲內容來鞏固穩定的游戲行為。

◎游戲中要有規劃。

家長要依據孩子的個體特征和成長狀況,適時地促進和發展孩子特定的能力水平。

◎游戲中要有規則。

無論是現實情境還是游戲都要有一定的規則,家長要通過適時的引導,恰當地處理孩子的自主性和規則的限定性之間的關系,將游戲的規則內化為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游戲的誤區:家長游戲干預的幾點注意

家長在游戲的選擇、協作、引導的過程中,切忌將游戲作為娛樂,將游戲作為學習,將游戲作為指導,甚至為了游戲而游戲。

游戲承載著發展孩子各項素質和能力的任務,在現實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游戲的整個干預過程中,家長只有不斷地糾正自己在游戲參與過程中的觀念性誤區,充分踐行檢查者、引導者、協作者的身份,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丹东市| 徐汇区| 黑水县| 阿巴嘎旗| 上饶县| 永宁县| 桦甸市| 屏山县| 镇江市| 朝阳区| 巴中市| 伊金霍洛旗| 宜春市| 华亭县| 荥经县| 大冶市| 门源| 临沧市| 固镇县| 视频| 苗栗市| 阿巴嘎旗| 广宗县| 牟定县| 洛宁县| 朝阳市| 乌鲁木齐市| 康平县| 渑池县| 舒城县| 石泉县| 昌图县| 濉溪县| 洛川县| 青川县| 汨罗市| 商城县| 沽源县| 临海市|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