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心理問題全攻略:家庭教育
- 田艾米編著
- 2370字
- 2018-12-30 18:12:21
PART1 不愁吃穿的年代,教養仍是個大問題
“小皇帝”式的教養到底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心事問答】
Q:
家里就這么一個小孩子,幾個大人都圍著他一個人轉,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他想干什么,就必須干什么!亂翻、亂扔東西更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打人、罵人都很常見,我們家長從來不舍得批評半句,爺爺奶奶更是寵溺得厲害。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孩子會成什么樣子呢,他今后還能融入群體生活嗎?能經得起挫折嗎?
A:
“小皇帝”的育兒方式儼然成為中國普遍的社會問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都推動著“小皇帝”一族的迅速增長。家長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問題以及孩子“自我意識”塑造的偏差都是產生“小皇帝”的原因。
【案例】
妞妞雖然已是3歲的小姑娘,可脾氣卻倔得不行,是家里的“小皇帝”。穿衣服時,外婆夸妞妞“長高了”,可天真懵懂的妞妞卻嚷著:“我不要長高,要長矮”。外婆便樂呵呵地應承說:“好,長矮,長矮。”
有時,妞妞脾氣還很大,不高興就摔東西,甚至還動手打老人。一次,妞妞把玩具摔一地,一邊跳一邊大喊:“爺爺快來撿”,結果由于爺爺來得慢了一點,就被妞妞狠狠地在臉上打了一巴掌。還有一次,妞妞穿著鞋子在沙發上踩,外婆數次把她從沙發上抱下來,小家伙卻不干,哭鬧著小手不停地朝外婆身上捶打。
小家伙上幼兒園的書包從來都是前天晚上媽媽幫忙整理好的,第二天由爸爸抱著妞妞背著書包出門。妞妞在家里就是一個小皇帝,她高興,全家人都高興,她要是不開心,全家人都要哄著她。
妞妞這個霸王小公主很讓父母糾結,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妞妞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刁蠻無理,最后走上邪路呢?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在孩子小的時候仿佛是一種樂趣,然而在他的整個人生中卻是一種負面影響。很多“小皇帝”要么在長大后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要么變成“啃老族”荒廢一生,更為嚴重的甚至年紀輕輕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小皇帝“的形成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影響。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80%的習慣、個性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精神教育和指導,不讓孩子成為“小皇帝”,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專家分析】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2~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親自嘗試。可是,事實上許多事他不能做,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出現差距時,小孩子的內心當然會有矛盾,所以,這個時候他發點小脾氣也是可以諒解的。這時,家長就要給予正確的引導,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既不能對孩子的想法一味打壓,也不能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家長一直順著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斷地重復這樣的舉動,漸漸養成一種習慣,性格上也會變得刁蠻無理,對后續的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一顆顆小小的種子,只要鉆入泥土,就會生長出一片花,一片莊稼,一片樹木,成就一個五彩的世界。孩子的習慣就像是一顆顆種子,會在孩子的人生中生根發芽。好的習慣讓孩子成長為祖國的未來,壞的習慣則使其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父母要恰當處理“愛孩子”與“溺愛孩子”之間的關系,協調好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隔代教育問題,減少溺愛,更多地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質和平和豁達的性格,使其在人生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穩步前行。
【給家長的建議】
準確意識“小皇帝”之害
“小皇帝”之害:一害孩子性情壞,貪玩孤僻傲氣在。二害孩子生活怪,胃口養大難更改。三害孩子自理差,簡單事務要依賴。四害孩子心靈歪,簡單受挫想不開。五害孩子惡習在,多年嬌慣形成災。六害孩子怕吃苦,遇著艱苦就避開。
“小皇帝”的教育方式有著如此弊端,那家長在日常教育中要怎樣避免呢?
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與家長接觸最多,家長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言談舉止、衣著打扮等都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印跡,有些甚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所以家長無論是做事做人,還是言談舉止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要注意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素質教育黃金三角法則
改變“小皇帝”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它貫穿于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是天下父母不得不面對的教育問題。父母要教會孩子成功的素質教育黃金三角法則是挫折、感恩和合作。
◎挫折。
盡量讓幼兒離開父母的保護圈,放開手腳,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飯、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煩,讓孩子反復做,孩子在不斷實踐中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其次,控制好獎勵,在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時,不要給予過多的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贊美之詞,簡單表揚,以平常心對待;再者,可以通過批評、忽視、懲罰等方式使幼兒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讓孩子勝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讓他當主角,讓他體會受挫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但是挫折教育不等于責罵教育,不要隨便否定孩子。
◎感恩。
感恩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
◎合作。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具備足夠競爭力的前提是善于合群、學會尊重、重視協同努力與自我表現的統一。任何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在和小朋友的游戲過程中要能夠融入群體,不能一味地拔尖兒,逐步幫助孩子認識到各自才能與品質的多樣性,認識到自助與助人、“靠自己拼搏”與“為別人喝彩”一樣重要,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