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時阿[少/兔]樓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 阿[少/兔]樓馱。亦云阿那律。亦阿泥樓豆。亦阿難律陀。皆一也。此翻無貧。亦翻無滅。亦云如意。昔施辟支佛一食。獲九十一劫往來人天常受福樂。于今不滅所求如意。以茲三義故有異翻。時為眾首。故觀察白佛也 二正分別(二)。初佛說無異。二比丘無疑。初佛說無異

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余道 先以喻顯也。月是太陰精故冷。日是太陽精故熱。而性不可易世皆知之。今云可熱可冷者。日月寧易其性。佛言終無變異也。不可令樂者。苦樂各實不變異故。更無異因者。集因定招苦果。終非道因所招也。論云。示苦滅各自因故。即是因滅者。斷集因也。又因滅是有余涅槃故。因滅故果滅者。后有因中不生是滅苦果也。又果滅是無余涅槃故。更無余道者余道非真不能趨滅也 [補注]日月是幻妄之法。故可轉移。佛言乃真實之理。焉能變異。是故反陰易陽世容有之。逆理亂真終無是處 二比丘無疑

世尊是諸比丘于四諦中決定無疑 決定者。苦樂因果入行決定故。無疑者。無異無余義故 [補注]無異者。明燭其理。更無差異。故不疑。無余者。曲盡其義。更無遺余。故不疑 六分別未入上上證為斷疑分(三)。初顯示未入上上法。二為斷彼彼疑。三重說有為無常相。初顯示未入上上法(二)。初約未辦。二約已辦。初約未辦(二)。初見滅懷悲。二聞法得度。初見滅懷悲

于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 未辦者。即內外凡及前三果也。前三果殘思在故。則有悲感 [補注]如天人雨淚。阿難愁憂。是也 二聞法得度

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 初入法者。即前所作未辦人也。望極果人通名初入。得度有二。謂從凡入圣。從圣至極。皆名得度。復以譬喻。示現見道速疾決定義也 二約已辦

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已辦者。無學位人。已盡見思出三界苦。于小乘中雖名已辦。其實所知障全在故。見佛速滅。由不了生本不生滅。亦無滅生滅即非生滅故 [補注]如經云。苦哉大圣尊。入真何太速是也。又云。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則了不生不滅之旨者也 二為斷彼彼疑(二)。初經家敘。二正斷疑。初經家敘

阿[少/兔]樓馱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圣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圣者正也無漏正法得在心故。諦有二義。一者諦實。二者審諦。釋此二義如四圣諦品。復為眾說者。訖高勖下。寄現訓未也。論云。如來悲心淳至故不護上上法也 [補注]曲被中下。非為上根故。遠惠萬世。非為一時故 二正斷疑(六)。初自他俱滅。二法門常住。三利他事畢。四總顯已度。五示得因緣。六因果住持。初自他俱滅

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 會亦當滅者。住世雖久時會亦滅。會而不滅終不可得。上明自滅此云他滅。豈唯我然一切皆爾。會聚也。既有聚會必歸離散。聚散有二。一師資聚散。二五陰聚散。是則一切皆無常也 [補注]師資者。言一眾聚散。未有主常領伴伴常隨主者也。五陰者。言一身聚散。色陰則四大合而必離。四陰則妄念起而必滅。故曰一切皆無常也 二法門常住

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自利者修因得果。利他者說法化生。至圣流慈宣說法門。無不具足。此法常在世間。眾生自可修學。不須我住也 三利他事畢

若我久住更無所益 法既具足我住何為 [補注]無益有二。一者諸佛住世。止為說法利生。法既足矣。故無益。二者佛若久住。則眾生不生難遭之想。故無益 四總顯已度

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 于彼彼眾自利事訖。則是令彼彼天人修因得果也 五示得因緣

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其未修習者。依不滅法門能作得度因緣。則是已為下種未來熟脫。法門在世可修學故 [補注]熟脫者。善根純熟得解脫也 六因果住持(二)。初對因。二對果。初對因

自今以后我諸弟子展轉行之 弟子行之者。因分住持不壞。滅后弟子常依修習。展轉傳授不斷絕也 二對果

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法身常在者。果分住持不壞。以弟子所行之法不斷絕。即是如來五分法身。常在世也 [補注]佛身雖滅佛法常存。依法修行是佛住世 三重說有為無常相(二)。初正示有為。二引己作證。初正示有為(三)。初無常求脫。二以智滅癡。三觀身不凈。初無常求脫

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 論云。示現于此處勸修世間生厭離行故。當勤精進者。于有為相中得解脫故 二以智滅癡

以智慧明滅諸癡暗 復示如實觀滅我我所見根本故 [補注]癡暗即無明也。凡夫見有我及我所。此見從無明生。非智不滅 三觀身不凈

世實危脆無堅牢者 陰等諸法悉皆虛妄 二引己作證(二)。初略示己滅。二廣辯患相 初略示己滅

我今得滅如除惡病 陰身如惡病。得滅如病差 [補注]佛妙色身即是法身。而喻惡病者。示同凡夫作警省也 二廣辯患相

此是應舍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唯有智人能厭能喜 [補注]見身存則悅而不厭故貪生。見身滅則憂而不喜故避死。此愚人所為也。智人反是 七離種種自性清凈無我分(二)。初對治自性障。二明清凈無我。初對治自性障(三)。初正明實慧。二勸勤修習。三三界無常。初正明實慧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 知五陰法中種種妄想悉從心起故以心為主則令制之一處也 [補注]一心二字。總結上來誨示多種法門。良由一心為萬法主。故云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二勸勤修習

勤求出道 以一心如實慧難可得故。勸令精進 [補注]亂心者違實理之妄知也。一心者如實理之真知也。故云如實慧。得如是慧寧是易事。故應勤求也。復有二義。一者事。據上文當是一其心以求出道故。二者理。以一心如實慧即是出道故 三三界無常

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世間總標三界。動即欲界。不動即色無色界。敗壞不安者結指無常 [補注]上二界壽命長遠。外道以為不動。不知三界皆屬無常故。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二明清凈無我(三)。初勸止三業。二示將歸滅。三正顯遺訓。即是于甚深法中寂滅故。初勸止三業

汝等且止勿得復語 凈口業也。口業凈故則意亦凈也。論云。示三業無動。是寂滅無我相應器故 [補注]問此中何缺身業。答凡侍于所尊有問則從座起。承問則起而對。是身口常相須。故口不動兼身亦不動也。三業不動是與寂滅無我。相應之法器也 二示將歸滅

時將欲過我欲滅度 已當中夜。所以不過表中道也。中道二種如前說。今顯表離斷常之中。亦密表佛性中也。我有三種。一見二慢三名字。如來見慢已盡。隨順世間名字稱我。今當灰滅假身則名字亦無。即是無余涅槃真無我法也 [補注]是知佛以中為命。中存佛存中滅佛滅。安住中道。即是十方常住佛也 三正顯遺訓

是我最后之所教誨 小乘訓世凡五十年。今將涅槃更略教誡。故云最后。論云。于住持法中勝以具遺教故也 [補注]最后者。猶著述家所謂絕筆也。又前所謂臨終之語語必切要。是也。故如來末后殷勤。必欲萬世遵而守之也。問此既云小乘訓世。何前言不得約小機屬藏教。答論云。此經每說比丘者。示遠離相故。復示摩訶衍方便道。與二乘共故。則知此經正為二乘。傍兼菩薩。云小乘訓世者舉多分也。此馬鳴深旨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浦东新区| 昌吉市| 湟源县| 彝良县| 内黄县| 亳州市| 辉南县| 永登县| 济源市| 池州市| 赫章县| 崇仁县| 虞城县| 库车县| 泰州市| 田阳县| 武汉市| 左权县| 桑植县| 银川市| 乌审旗| 新昌县| 三明市| 兴宁市| 礼泉县| 且末县| 广安市| 武邑县| 同江市| 鹿泉市| 沿河| 宁晋县| 潮安县| 樟树市| 辽中县| 桐庐县| 涞源县| 芒康县| 西平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