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
  • (北宋)凈源
  • 2648字
  • 2015-12-01 15:53:57

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 令初念處成就也三示得失(二)。初失念成就多過。二得念成就多功。初失念成就多過

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 失念謂有始無終也。無終則失三慧。慧失則圣果無由可階耳 二得念成就多功

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鎧喻念力。陣喻五欲鎧甲也 [補注]如將刑罪人。臨樂不樂。亦以不忘怖死念故 六禪定功德(三)。初明定。二勸修。三示益。初明定(二)。初攝念能生。二定成有用。初攝念能生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 謂八種禪定。因攝念生故 [補注]楞嚴云。攝心為戒。因戒攝定。是也 二定成有用

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禪定成就則有果用。故能知生滅法相。如升大虛下見萬象 [補注]楞嚴云。因定發慧是也。在定之心不著于物。故云如升太虛。不著于物斯能照物。故云下見萬象。又如大海澄清森羅自見 二勸修

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 精勤對治懈怠無修習方便障也。是故懈怠有三種。一不安隱懈怠。二無味懈怠。三不知恐怖懈怠。云何修習一一對治。示現精勤修習。節量食臥。及調阿那波那故。精勤修習。覺知諸定有通慧功德。及盡苦原故。大希有事故。精勤修習。觀察生老病死苦。及四惡趣苦。我未能離苦。即精進對治也 [補注]諸定者定有多種。如四禪八定十六特勝等乃至那伽大定 三示益(三)。初法。二喻。三合。初法

若得定者心則不散 功德成就無所對治也 二喻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喻治堤塘則能積水。堤限也。積土為封限也 三合

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智慧合惜水。禪定合堤塘。不漏合心不散。論云。示善修功德上上增長故。由禪發智。則知世間生滅法相故 [補注]為慧修定定必發慧。為定修定是名癡定 七智慧功德(二)。初正明智慧破障。二喻顯四種功德。初正明智慧破障(二)。初約有慧顯是。二明無慧斥非。初約有慧顯是(三)。初能破理事二障。二難得常令防護。三明其難得能得。初能破理事二障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貪著有二。一于真實義處生著。名理障也。二于世間事處生著。名事障也。若有智慧則二著不起。名破障也 [補注]楞嚴謂因妄顯真。妄既本空。真亦不立。何可著也 二難得常令防護

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于一切時。常修心慧故 [補注]省察者。察知事理二障。時時省察勿使障生。是二皆名心慧 三明其難得能得

是則于我法中能得解脫 即于第一義處。遠離貪著。故得解脫 [補注]武帝之于達磨。是未能遠離第一義故 二明無慧斥非

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 心無智慧故非道人。形已削染故非白衣。兩端不攝故無所名 [補注]強與安名曰鳥鼠僧。僧眾中尊而有鳥鼠之名。可恥甚矣 二喻顯四種功德(二)。初正明四種功德。二結嘆照覺功能。初正明四種功德(二)。初喻。二合。初喻(四)。初喻聞。二喻思。三喻修。四喻證。初喻聞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 此三深廣。沒溺眾生。故如海也。聞法起信如得牢船。必假思慧。為帆檣便風。方有所利茍無此二船雖堅牢但在此岸 [補注]信為道元功德母。故聞法起信乃入道底本。如船為載物渡人之底本也 二喻思

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 聞而不思則于道黑暗。故以思慧喻明燈也 三喻修

一切病者之良藥也 藥以治病。如修慧能動惑 四喻證

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以智斷惑乃證圣果。斷惑之智喻之利斧 [補注]據文勢。船燈藥斧總喻智慧。今分屬聞思修證者。欲易曉也 二合

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 即證果也 二結嘆照覺功能

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是名智慧 四種修學功德。于分內處而有照覺。名明見人 八究竟功德(二)。初正明戲論。二勸修遠離。初正明戲論

汝等比丘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 戲論有二。一于真實理生戲論。二于世間事生戲論。于真實理。起四句執。是一非諸。名戲論。當知心之自性離四句故。起故定執則撓其性。故云其心則亂。求那跋摩云。諸論各異端修行理無二。執者有是非。達者無違諍。于法戲論尚已不可。得為世間詼諧嘲謔耶。雖復出家者。形雖離俗心未證理。由乎二種戲論所亂也 [補注]信心銘云。才有是非紛然失心。故戲論心亂 二勸修遠離(二)。初有對相遠離。二無對相遠離。初有對相遠離

是故比丘當急舍離亂心戲論 有彼彼功德相也 二無對相遠離

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無彼彼功德相也。結名不戲論者。示現行成就體性異故 [補注]見有戲論急舍離之。有彼彼功德相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見有戲論可舍離。無彼彼功德相也 四顯示畢竟甚深功德分(二)。初略明。二廣釋。初略明(二)。初菩薩常修功德。二如來說法功德。初菩薩常修功德

汝等比丘于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如離怨賊 功德指上所說。一心者無間斷故。制之一處即是。于第一義心修也。如怨賊者。遠離一心相違行如怨賊故 [補注]第一義心修者。以萬行皆歸圓覺妙心故 二如來說法功德

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已究竟 始說度陳如。終說度須跋。故利益究竟耳 二廣釋(二)。初常修功德。二說法功德。初常修功德

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于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間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后致有悔 勤行者示現常修。山間等示無事處。凡有五處皆遠憒鬧。念所受法者。示修真實無二念故。勿令忘失者令修現前故。精進修之者以方便修故。無為空死者。于相似法處蘇息遠離上上心故。此謂愛著內凡。故于一生不能入圣。名為空死。此誡頂墮人也。后致有悔者。于晚時自知有余悔不及事故。謂臨終方悔者也。先民有言。臨死修善于計已晚。智者云。有鄴洛禪師。名播河海。住則四方云仰。動則百千成群。殷殷轟轟于世有何利益。臨終皆悔也 [補注]空死而悔有二。一是荒蕪三業全不修行。臨終知墮惡處故悔。一是得少為足未證謂證。臨終知非極果故悔。今疏舉重言之輕可知矣 二說法功德

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良藥喻說法能破惡。善導喻說法能生善。不受由機非佛過失 五顯示入證決定分(三)。初方便顯發門。二法輪成就門。三分別功德門。初方便顯發門

汝等若于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 四諦是行者常觀察。及依之起行。故勸問也。苦則八事遷迫。集則惑業牽報。滅則二脫離縛。道則三學能通。于此有疑何能觀察起行耶。佛今垂滅故勸疾問 [補注]二脫謂二種解脫也。一者慧解脫。二者俱解脫。又一者解脫煩惱。二者解脫于礙。上惟小乘。下通菩薩二法輪成就門

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 三唱者。示現法輪滿足成就。三轉實法故。無問者。示現證法滿足成就故。無疑者。示現斷功德滿足成就故 [補注]如來知眾無疑。尚不須一唱。而必三唱。大慈大悲愍物無已之心也 三分別說法門(二)。初經家敘。二正分別。彼眾上首。知大眾心行成就。決定復了知所證實義故。分別彼彼事以答如來故。初經家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岑巩县| 垫江县| 乌拉特中旗| 沧源| 霍邱县| 金堂县| 江陵县| 岑溪市| 贡山| 佛坪县| 循化| 太仓市| 龙井市| 清河县| 衡水市| 沙湾县| 东莞市| 淮北市| 尚志市| 白朗县| 鹿邑县| 潍坊市| 武邑县| 宜宾市| 峡江县| 壶关县| 乐陵市| 兴安盟| 石楼县| 米脂县| 庄河市| 沈丘县| 铜川市| 霍林郭勒市| 美姑县| 如皋市| 齐河县| 星子县| 丹巴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