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孩子愛哭鬧——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最好時機(2)

行為9:不給買就不起來——別因為尷尬而誤讀了孩子

又到一年換季的時候了,這幾天,皓軒媽媽發現,皓軒的衣服明顯小多了,于是決定去商場給他買幾件過冬的衣服。

一個周末的午后,媽媽想偷偷溜出去,不帶皓軒去商場。因為皓軒有個壞習慣,見什么要什么,不給就撒潑打滾。皓軒媽媽擔心皓軒的“老毛病”又犯了,就決定一個人偷偷地去。

可是,這個機靈的小家伙似乎早就猜出了大人的心思,從早上起床就把媽媽看得緊緊的,生怕媽媽跑掉了。

媽媽見甩不開皓軒,只好告訴他:“媽媽一會兒要去商場給皓軒買新衣服,你去不去呢?”

皓軒聽了,笑瞇瞇地說:“去!去!太好了!”

媽媽緊接著說:“可是我不想帶你去,因為你總要亂買東西!”

皓軒趕緊向媽媽保證:“媽媽,我不會亂買東西的!”

就這樣,母子倆出門了。果不其然,到了商場,皓軒一直表現得都很不錯,媽媽也順利地買了皓軒的冬衣。

眼看時間不早了,媽媽對兒子說:“皓軒,咱們回家吧。”可是,皓軒似乎意猶未盡,搖搖頭說:“媽媽,我餓!”

媽媽知道這是皓軒的“毛病”犯了,于是不理皓軒,繼續走??墒?,皓軒哪肯聽她這套?不停地說:“媽媽,我餓!我要吃蛋糕!”說著皓軒就一屁股坐在地上,說什么也不走了。

這時,周圍人對這對母子倆投來了奇怪的眼神,媽媽也是很不好意思,于是就給皓軒買了蛋糕。

就這樣,皓軒一邊啃著蛋糕,一邊看著周圍的櫥窗,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家玩具店,皓軒又忍不住了,拽著媽媽的手連聲說:“媽媽,我要槍!媽媽,我要槍!”

看到兒子如此無理取鬧,媽媽生氣了,憤憤地說:“出門前你不是答應媽媽不亂買東西嗎?怎么現在還是見什么買什么!不行!”

媽媽一把拉住兒子的手就往遠處走,可是,皓軒依舊不停地嚷嚷著:“媽媽,我要槍!媽媽,我要槍!”

“不行!家里已經有十多把槍了,你要這么多槍做什么!”媽媽憤憤地說。

說著說著,只聽“哇”的一聲,皓軒就開始撒潑打滾。

看著執拗的兒子,媽媽不由得嘆起氣來:“唉,這孩子,見什么買什么,簡直讓我愁死了!”

讀懂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恐怕是最考驗家長的智慧和耐心的時候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既然是在公共場合,孩子的哭鬧勢必會引來周圍人的注意,這就讓愛面子的大人感到頗為尷尬。如果家長因此而脾氣暴躁的話,很可能就會對孩子大動干戈。當然,也有一些家長考慮到周圍人的側目而對孩子妥協,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以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事實上,這兩種態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從負面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

要知道,孩子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他們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也是那么的單一。因此,對于孩子哭鬧的行為,父母要學會從心理層面進行分析,不要武斷地怒斥了之。那么,又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呢?

1.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人對他們往往傾注了更多的愛,對于孩子的要求,甚至是無理的要求,也會盡量給予滿足。時間久了,便會讓孩子養成隨心所欲的習慣,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能接受家長的拒絕。如果家長一旦拒絕了,孩子就會感覺備受打擊,于是就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尤其是在陳列琳瑯滿目的玩具、食品等商場或是超市這些場所,就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他們必然會見什么就要什么。孩子不但無法接受拒絕,還不能接受等待。只要他們想要什么,家長就必須馬上滿足他,不能有半點的延遲,一旦延遲了更會招來孩子的大哭大鬧。這么看來,正是因為家長的少拒絕、少延遲,所以才造成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差。

2.家長沒有遵守規則

很多時候,孩子在公共場合的哭鬧緣于家長的妥協。做家長的都有過這種經歷,去商場或是超市前,我們都會和孩子約定好,不許亂買東西??墒?,因為孩子本身就自控能力差,再加上一看到自己心儀的玩具、零食就會想要。這時如果家長因為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而妥協的話,就會給孩子留下“雖然制定了規則,但是也可以不遵守”的印象。

對孩子來說,規則就像是一棟房子的墻壁,它給了生活一個界限。當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需求時,他才會平靜而快樂。所以,在孩子眼里,規則就是安全感的來源,而規則的建立無疑可以為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反之,一旦規則被打破了,就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在商場或超市這種喧鬧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疲憊,或是餓了渴了,這種時候,他們不僅會表現出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還會情緒急躁。如果孩子的要求又沒有得到父母的滿足,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上升到極端,大哭大鬧起來。這種哭鬧并非因為孩子遭到拒絕,而是他們以此為借口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罷了。

換種方式愛孩子

針對孩子在公共場合無理哭鬧的行為,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延遲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要堅決拒絕;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延遲滿足,這樣才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制力。不過這種拒絕和改變也要循序漸進,不要讓孩子感覺,“怎么昨天還事事都順著我,今天就處處和我作對了呢?”為此,建議家長不妨先從小事開始。比如說,孩子今天說想吃肉,你可以告訴他周末再買肉,到時候請爺爺奶奶一起來吃。當孩子逐漸習慣以后,家長再一步步擴大到買玩具、外出玩等,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可以使孩子不會感覺太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孩子出生以后,家長就有意識地這么引導,當孩子兩三歲,即將開始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時,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范時,他們也就不會感覺突然了。這也正是為什么孩子在兩三歲時最容易出現大哭大鬧的行為,特別是在商場、超市這些公共場合表現得尤為明顯。另外,對于已經三四歲了,但是自制力依然很差的孩子,家長更要從現在開始學會拒絕和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免以后改起來會更加困難。

2.給孩子符合其年齡特點的要求

帶孩子到商場,家長都會為一個事不知所措,那就是孩子見什么要什么。雖說出門之前,父母已經和孩子約定好“不亂買東西”??墒?,對于3~8歲的孩子來說,“亂買”實在是個難以理解的詞。孩子會覺得我要買的玩具、零食都是我需要的,是有用的,怎么是“亂買”呢?要知道,孩子的“亂買”和家長的“亂買”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事先約定好什么該買什么不該買,而且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心智成熟程度來提出。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可以和他說好只能買一件玩具(或零食),他就明白這次他只能選擇一件玩具;四五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數字大小、東西貴賤,可以和他說好只能買一件不超過50元的玩具;而六七歲的孩子,已經懂得玩具只要夠玩就可以了,特別是同一類玩具,你可以和他說好不要再買汽車或是槍之類,可以選擇一件不超過50元的其他玩具。

3.父母要說話算數

如果孩子能夠理解明確的約定了,家長和孩子就要按照約定去做。即便孩子又無理取鬧了,父母也要堅持約定,不能因為心軟或心疼孩子,就答應了孩子的無理請求。父母說到做到,才能強化孩子的意識,讓他慢慢學會自我控制。

除此之外,父母帶孩子購物時,應該縮短購物時間,不要長時間在商場內逛來逛去,尤其是在孩子百無聊賴,感覺疲憊時,一定要避免負面環境的影響。外出前,不妨給孩子帶上他喜歡的玩具或零食,這也是一個避免孩子在商場哭鬧的好辦法。

行為10:“我不想上幼兒園!”——上幼兒園的孩子哭給誰看

惠茜是個4歲半的小女孩,從2歲零8個月開始上幼兒園,到現在都快兩年了??墒牵谶@兩年多的時間里,惠茜每天早上一到幼兒園,都要哭一場,很多時候,還會邊哭邊央求媽媽,“媽媽,我不去幼兒園好不好?我就在家學習,還可以陪你。”

這種時候,媽媽總要變著法子給她講道理,還會提些條件取悅惠茜??墒牵幢闳绱?,還是不行。之后,媽媽終于沒有耐心了,只好跟女兒來兇的。每次都是長達十幾分鐘,甚至是半小時的軟硬兼施,唯此才能把女兒帶出門。然而,一旦惠茜走近幼兒園門口,還總是不忘對媽媽說:“媽媽,你記著中午來接我,一定要來接我哦?!?

當老師問起惠茜:“為什么不愿意去幼兒園?。俊彼R上就不高興起來,尖叫一聲后,就自顧自地玩她的去了。其實,不光惠茜如此,在她所在的幼兒園,只要有一個小孩哭了,班里的其他孩子就會跟著哭得一塌糊涂。

最近,年過完了,幼兒園也開學了,惠茜卻突然向爸媽提出不愿再上幼兒園。任憑家人如何哄勸、嚴批,只要一提幼兒園,她就哭鬧不止。每到早上送她上幼兒園,她不是說肚子疼就是牙齒痛,甚至抗拒吃飯,搞得一家人束手無策。

讀懂孩子的行為

初上幼兒園的孩子,有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哭。孩子一哭,鬧著“要媽媽”,父母就擔心,老人也跟著傷心,家里簡直亂成一團?!笆撬?,還是不送?”成了各家最大的困惑。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哭,別扭著走不掉;有些家長拗不過孩子,干脆就此不送孩子去幼兒園。

那么,為何提起上幼兒園孩子就會哭個沒完沒了呢?對此,家長一定要理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寶寶初次入園時,由于對周邊環境和剛剛接觸的人感到非常陌生,往往會產生恐懼感和無助感,從而整天大哭大鬧、吵著回家,或是一個人沉默寡言,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其實,孩子的這種心理有多嚴重,取決于他是否和父母建立起穩定、安全的依戀關系。

事實上,如果孩子從小和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系,他的安全感就比較強。當孩子擁有了這種安全感,即便和父母短暫分離,他們也能在陌生環境中克服焦慮和恐懼,更積極地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嘗試接近陌生人。

然而,現實生活并非如此理想,很多父母忙于事業,常常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親子關系自然不佳。一旦孩子缺失這種安全依戀關系,就會表現得膽小害怕、呆板遲鈍、不善交際,甚至出現遠離集體等退縮性行為,有的甚至表現出固執、冷漠、粗暴的一面,而這些性格特質非常不利于孩子和別人的正常交往。

再加上,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嬌貴,家長對孩子是呵護有加、溺愛無度,這樣勢必使其依賴性增強、獨立性變差,很難適應外界環境,而這也是導致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

對孩子來說,初次入園是一個突然的轉變。他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家長送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空間,他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將要發生什么,對任何人他們都不感興趣,他們只是疑惑“為什么大人要拋棄我?”而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哭來反抗。對此,家長應給予充分的關注和理解,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哭。要知道,哭是孩子的權利、是孩子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面臨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不是阻止或杜絕孩子的哭聲,而是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換種方式愛孩子

當家長接受了孩子的分離焦慮,又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緩解孩子的不安和焦慮呢?

1.幫助孩子熟悉新環境

孩子入園前,家長要先帶孩子到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參觀幼兒園教室、臥室和活動室等各種場地,最好還能帶著孩子在幼兒園停留一兩個小時,讓他們逐步適應幼兒園的各種新環境,從而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的熟悉感和親切感。

2.做好孩子的交往準備

早晚的時候,多讓孩子與社區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把他一個人關在家里;每天有意識地給孩子獨處的時間,讓孩子知道大人走了還是會回來的。此外,家長還要加強與老師的信息聯系和感情交流,入園時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習慣,便于老師掌握情況進行教育。

3.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入園前幾天,家長可以有意識對孩子進行“入園倒計時”的教育,提高孩子對即將發生的情況的“預測能力”。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在入園前一天為孩子準備一個小型的慶祝會,祝賀孩子長大了,祝賀孩子上幼兒園了,完成“儀式教育”。其實,很多時候,只要大人對孩子稍微“預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很多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

4.堅持接送孩子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就不忍心送,這等于告訴孩子只要哭就可以不去幼兒園,這樣只會在無形中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以后再送會更難。其實,家長一定要這樣做:接孩子要按時,如果經常過遲,只剩下孩子一個人,他會更易出現焦慮情緒。

除此之外,家長不要經常向孩子嘮叨“要聽老師的話”,這樣很可能讓孩子產生上幼兒園會失去自由的恐懼,而是要經常和孩子討論有趣的幼兒園生活。

行為11:跌倒就大哭——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嬌嬌3歲半時,爸媽和奶奶帶她去世界公園游玩。

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崎嶇小路。嬌嬌看著好玩,就奮力掙脫掉媽媽的大手,自顧自地朝這條有趣的小路走去。

見嬌嬌蹦蹦跳跳地跑了,媽媽在后面一個勁兒地叮囑著:“嬌嬌,慢點,別著急!”

誰知,剛剛還走得穩穩當當的,“哧溜”一下子,嬌嬌就摔了個大屁蹲。

只聽嬌嬌“哇”的一聲,就嗷嗷大哭起來,而一旁的大人更是顯得驚慌失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德令哈市| 东光县| 忻城县| 陕西省| 凤翔县| 固阳县| 湖口县| 宝应县| 南通市| 东乡| 榆林市| 大英县| 黔江区| 沂南县| 琼中| 石嘴山市| 资中县| 额敏县| 鄢陵县| 招远市| 榆林市| 山西省| 延津县| 达孜县| 马尔康县| 垣曲县| 淄博市| 浦城县| 仁化县| 石阡县| 怀柔区| 绥中县| 正阳县| 洞口县| 黑河市| 松溪县| 彩票| 阳城县| 定兴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