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孩子愛哭鬧——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最好時機(3)

媽媽見了,趕快跑上前去扶起嬌嬌,給她拍拍身上的土,并溫柔地安慰孩子不要哭;爸爸見了,也是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說什么也不再讓嬌嬌自己走,而是要背著她走路,還一個勁兒地埋怨媽媽沒有看好嬌嬌;而一旁的奶奶呢?更是心疼不已,只見奶奶一邊用力地跺著地面,一邊狠狠地說“這地真壞,看奶奶怎么打它”,以此來安撫孩子。

然而,盡管大人想盡一切辦法來安慰嬌嬌,可是越安慰,她反倒哭鬧得越厲害。

就在這時,在游客隊伍中,有幾位外國朋友從他們身邊走過,其中有一個和嬌嬌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也被鵝卵石給絆倒了。可是,這位外國小男孩一聲也沒有哭,而是自己站了起來,沒事人似的繼續玩他的,而男孩身旁的媽媽只是稱贊了一聲“Good boy!”就繼續與一旁的外國人聊天了。

讀懂孩子的行為

如今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過于依賴家長,而這恰恰是家長溺愛孩子的后果。看看我們的家長吧,你們是如此習慣并擅長做這樣一些事——孩子能自己吃飯了,卻害怕他們打翻碗碟,弄臟衣服,執意要把飯勺搶過來去喂他;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要幫他穿衣服,去給他洗臉、洗腳。然而,家長可曾想過,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有嚴重的依賴性,不愿動手做事,思維不活躍,遇事沒主見,沒有進取精神。

孩子跌倒了,他自己一定有能力爬起來,父母和周圍人應該學習耐心等待,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可是,現實往往并非如此。孩子一跌倒,大人就沒了耐心,不是趕緊扶起來,就是好言好語地哄幾句,甚至大人之間還會為此而互相埋怨沒有照顧好孩子,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我摔倒了,別人必須要扶我、哄我、幫我。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即使摔得不痛,也會指望著別人來扶,這就極易養成凡事依賴他人的惡習。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別怕孩子做事慢,別怕摔壞幾只碗,要知道,在成長之路上,這樣的“學費”還是要交的。其實,只要過一段時間,你便會嘗到孩子進步的甜頭了。

換種方式愛孩子

孩子跌倒了,到底要不要扶呢?扶,擔心產生依賴、變得嬌氣;不扶,擔心會不會摔傷,會不會因此變得冷漠。其實,扶與不扶都有合適的做法。

相比以前,如果孩子摔倒了不是自己站起來,而是可憐巴巴地看著爸媽,多半是在向爸媽暗示:現在我需要你們的關心,我要爸媽愛我。這種情況下,爸媽一定要語氣和藹地問一問孩子:“要爸媽幫忙嗎?”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幫忙,那么,他就會把手伸給你。這時,爸媽就應該把孩子抱起來親一親,讓他在你的懷里撒個嬌,就像給孩子的情感“加點油”。

如果孩子摔得比較疼,甚至還出了一點血,家長就要趕快滿懷關切地把孩子抱起來安慰一下。如果這種情況下,家長表現出冷漠、嚴肅,堅持讓孩子自己站起來的態度,疼痛和流血給孩子帶來的驚嚇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事實上,孩子因疼痛而哭時,家長不要嚴厲制止。要知道,此時的哭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緊張、釋放負面情緒,而不許孩子哭,只會壓抑孩子正常的情感表達,冷漠很可能就因此而來。

那么,什么情況下,不扶又會合適呢?孩子跌倒時,如果并不嚴重,家長就沒必要過于擔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就可以了。其實,你大驚小怪地“哎呦”一聲,孩子可能就哭起來了——事實上,孩子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長的反應給嚇哭的。而你哄他,他反而會哭鬧,不哄呢,什么事都沒有,他爬起來該做什么就會去做什么。而家長只需蹲在孩子身邊,溫柔地堅持說:“寶寶,自己站起來,來吧,到媽媽懷里來。”

盡管這種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但是在孩子站起來以后,父母還要及時安慰并鼓勵孩子。比如說,你可以抱著孩子說:“啊!寶寶真勇敢!疼嗎?來讓媽媽看看!嗯,抱抱!親親!”要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安全、最溫暖的發泄場所,能使孩子的心靈很快獲得撫慰。如果這時孩子哭了,就讓他趴在你的懷里哭一下吧,適當的哭泣可以釋放心中的壓力和不快,當然,你也別忘了輕拍或是撫摸一下孩子。等孩子放松了緊張的情緒,你要及時跟他總結摔倒的原因:是沒有看到障礙物?還是腳沒站穩?請記住: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從小引導孩子去學會找成功地保護自己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的精神。

行為12:不如意就哭鬧——把握好親子間的“倔犟戰”

雪嫻是個3歲多的小女孩,以前一直是大人眼里的乖乖女。可是,最近一段時間,雪嫻卻顯得特別任性,不但不聽話,還總跟大人鬧別扭。

前幾天,氣溫突降,天氣特別冷,雪嫻去幼兒園前,媽媽堅持要給她穿棉衣,可是雪嫻說什么也不肯穿。

媽媽告訴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會凍著、會生病,可是雪嫻聽了,只是一個勁兒地說:“我就不,我就不。”無論媽媽如何勸說,雪嫻就是不聽。

后來,媽媽勉強給雪嫻穿上了,可是她袖子一甩,就又脫下來了。

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媽媽急得沖她大聲說道:“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倔,凍壞了怎么辦?”

見媽媽這樣說,雪嫻“哇”的一聲就嗷嗷大哭起來。

看著眼前這個哭哭啼啼的孩子,雪嫻媽媽怕影響鄰居休息,只好妥協。

讀懂孩子的行為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遭遇過孩子不達目的而誓不罷休的哭鬧,然而,面對孩子的固執與任性,家長往往表現得束手無策,最終只好妥協“投降”。其實,家長過分的縱容只會阻礙孩子健康的成長,而弄清楚孩子倔犟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1.“倔犟”是一種執拗情緒,是自我中心意識的一種強烈表現

孩子到了2歲以后,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而且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逐漸學會通過動作來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于是,曾經聽話、乖巧、順從的孩子似乎一夜之間變得非常倔犟,難以變通,有時甚至會到難以理解的地步。由此看來,孩子的倔犟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也是其在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尋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何大人罵孩子幾句、打孩子幾下,都可能會引來一場狂風暴雨的原因所在。

2.如果父母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行為

比如,有的父母一向覺得孩子乖一點是應該的,從不給予正面關注和表揚,而一旦孩子有不良表現,父母就會大加指責,這樣就會給孩子一個暗示:只有自己不乖的時候,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于是孩子和父母對著干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父母越生氣,孩子反而越高興,而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哭鬧不休或是尖叫不止,就成了孩子對抗父母的“殺手锏”。

3.給予孩子太多的愛護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他們過多的愛護和關照。對于孩子的要求,這些家長也是無論對錯一律滿足。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我想怎么樣就要怎么樣的錯誤認識。一旦有一天,當孩子的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用大哭大鬧來報復,而此時的家長如果繼續遷就,就會更加助長孩子任性的成分。

4.受父母個性的影響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行為,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言行的影響會更大。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處理問題時,總是表現出偏執、倔犟的一面,那么,孩子受父母的影響,也會漸漸形成偏執、任性、倔犟的性格特點。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的性格定局以后就會很難改變。所以,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5.孩子自身的個性特征所致

2歲以前孩子的執拗情緒往往與自身的個性與特質有關。每個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其獨特的個性與特質,而這種個性在新生兒身上已經有所體現。比如說,同樣是尿濕了尿布,有的孩子的包容性會更好一些,而有的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敏感。

由此看來,為了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走向偏執、極端、鉆“牛角尖”,遇到困難能夠設法自己解決,父母一定要學會善待倔犟的孩子。

換種方式愛孩子

雖說家有倔小孩總是件讓大人頭疼不已的事情,但是倔小孩也有其自身的優點,他們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如果家長引導得當,這對培養他們獨立、自信、自強的性格特質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呢?

1.家長要善于接納孩子

碰到倔犟的孩子,家長要頭腦冷靜,意識到孩子年幼不懂事,理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同時要和風細雨地進行說服教育,使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倔犟不好,今后才會自覺糾正,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保靖县| 遂川县| 桑日县| 塘沽区| 巍山| 那曲县| 甘孜县| 金寨县| 永吉县| 安龙县| 登封市| 马公市| 河西区| 永安市| 波密县| 海城市| 会昌县| 宣恩县| 大埔区| 通化县| 修文县| 若尔盖县| 海淀区| 哈尔滨市| 福建省| 志丹县| 娄烦县| 罗山县| 龙山县| 荣成市| 余庆县| 红原县| 梓潼县| 富宁县| 水富县| 南漳县| 兴宁市| 临江市| 湘西| 囊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