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力:需求驅動的產品、運營和商業模式
- 郝志中
- 4124字
- 2018-12-31 21:21:59
1.2 互聯網是一種新商業模式
從最早的郵箱、論壇、新聞,到搜索、游戲、電商、社交和通信(微信),以及上門服務和智能硬件等,互聯網新技術推動和催生出來的新產品,加速刷新我們的行為和生活。互聯網公司提供了這些新產品,并用新的方法獲取用戶,新的方式又將用戶轉化成收入,提高商業模式的效率,甚至徹底對這些商業模式進行改變,所以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我嘗試用“互聯網生態俯視圖”說明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如下頁圖所示,從更高的角度俯視互聯網生態系統,就能一目了然地發現,這個系統是由互聯網新技術加資本構建而成的,它包括6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用戶、終端、應用、公司、收入及理念。在新技術和資本的基礎上,伴隨著各種互聯網“理念”,“用戶”通過不同的“終端”,獲取不同的“應用”,互聯網“公司”為用戶提供這些應用,獲得用戶而最終形成“收入”。

互聯網生態:互聯網是一種新商業模式
結合互聯網生態圈的“俯視圖”,對用戶、終端、應用、公司、收入及理念6個要點進行如下總結。
1.2.1 用戶:互聯網的源頭
用戶是互聯網最根本的源頭,對于用戶的研究重點在于3個方面。
(1)用戶特征:包括用戶的年齡、性別、職業、收入等自然屬性,以及用戶習慣與偏好等,通過自然屬性與偏好,判斷特定用戶群的需求和行為特征。這里需要重點說明的是:絕大部分互聯網產品都是年輕人先開始使用,互聯網產品的種子用戶特征就是“年輕、愛嘗鮮、愛傳播”。

用戶:互聯網由年輕人帶動
(2)用戶發展:CNNl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每年會做出兩次互聯網報告,分別在當年的1月和7月發布,這個報告相當于互聯網的人口普查,詳細地統計中國網民的發展現狀。它能為我們提供互聯網發展信息以及網民對互聯網的需求趨勢,對于我們從大勢上理解互聯網,并做出方向性判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用戶發展方面,這個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1月,總網民數為6.49億,網民增長放緩,自然增長紅利減弱,手機已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農村網民普及率持續提升。
互聯網用戶發展情況見下表(數據來自CNNlC)。

(3)用戶需求:用戶為什么要上網?可以將網民對于網絡的基本需求分為4類:娛樂休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和實用服務。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和掌握是互聯網最核心的能力,4種用戶基本需求當中,娛樂休閑、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這3種都屬于Online(在線服務)。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騰訊、百度等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已經做到極致,而用戶需求的第四類“實用服務”方面,尤其是線上信息與線下服務結合(O2O)的應用,恰恰是現有互聯網公司所不擅長的。換句話說,后起的互聯網公司,對于網民基本需求的滿足,機會將更多體現在實用服務類上。

用戶需求:4大類
1.2.2 終端:用戶的入口
終端是指用戶用以接入互聯網的硬件設備,目前主要是指電腦PC、手機和平板電腦。隨著互聯網競爭加劇,終端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互聯網競爭的本質一直就是對用戶(流量)的爭奪,爭奪用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用戶上網入口(可以理解為使用率最高的產品)的控制,而最根本的入口就是上網終端。于是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互聯網公司在做手機(小米、樂視和360)、互聯網公司在賣電視(小米、樂視和愛奇藝),這些都是互聯網公司希望在終端控制上掌握主動權的競爭手段。在明確了終端的重要性之后,我們可以對互聯網終端展開更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1. 網絡終端
前文中將終端解釋為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其實這個定義是不準確的,有“用戶意義”的終端才是真正的互聯網終端。可以聯網的上網設備,能夠成為終端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用戶要長時間接觸;二是用戶有操作行為和互動行為,用戶需要長時間對這個上網設備進行操作。所以,不是所有的聯網設備都能稱為終端。比如分眾媒體在大廈里的液晶屏,由于現實中用戶很少長時間停留和操作,即使分眾鋪設的屏幕再多,也不能成為網絡終端;再比如,在物聯網時代,冰箱也會與互聯網連接,但是很難想象,一個用戶會長時間坐在冰箱前面上網,所以只能說冰箱是上網設備而不能稱為終端。總之,網絡終端一定是“用戶意義”的定義。
2. 終端分類
從動態發展的階段看,互聯網的第一個終端是電腦PC,第二個重要的終端就是手機。需要注意的是,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都是互聯網,不可將它們分割開來看待。正在發展的電視上網,可以稱為家庭互聯網,不同的終端接入的都是一個網,我們統稱為互聯網。

互聯網:終端分類
使用不同終端的用戶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性。共性是它們都擁有互聯網本質的屬性;差異性是因為終端屏幕大小、功能特性的不同,導致用戶應用場景不同,而導致產品體驗不同。
(1)共性:都是互聯網,具有互動、快速、自由、海量等特點。
(2)差異性:屏幕大小不同,產品用戶體驗不同。
功能特性不同:PC手寫輸入特性強,手機地理位置和通訊錄特性強,電視觀看舒適,視頻化特性強。
應用場景不同:PC辦公,手機通信、娛樂、社交,電視娛樂。
而上述差異性正是不同終端的價值所在,因為體驗、功能和場景不同,電腦上網的用戶更多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手機用戶更多是為了滿足通信、社交和娛樂等需求,而電視上網主要的應用一定是視頻和游戲,無法想象會有用戶用客廳的電視來聊微信和陌陌。因此,由于應用場景的不同,互聯網的不同終端會長期共存。
3. 移動終端
目前,發展最為迅猛、應用最為廣泛,從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移動終端,手機已經超過電腦成為第一大終端,而且通過手機(包括平板電腦)上網,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也一定是最主要的上網形式。除了手機外,Google推出了Google glass,緊接Tesla也跑在了馬路上,眼鏡、手表這類可穿戴設備可以上網,汽車也可以上網,還會有更多“跟用戶接觸時間長、跟隨用戶移動”的設備,將成為新的移動終端。隨著連入互聯網的設備增多,不同新終端的出現,手機將成為“核心終端”,手機像用戶身體器官一樣,與各種上網設備及新終端互聯,而手機將成為終端的中心。

終端:網絡連接一切
1.2.3 應用:從用戶需求出發
應用是指用戶為了滿足需求,通過終端所獲取的服務和產品。從互聯網生態俯視圖中可以看到,根據用戶4大類基本需求再進行細化分類,應用可以劃分為13個小類別。
(1)獲取信息:搜索和門戶新聞。
(2)溝通交流:lM(即時通信)、空間 / 博客 / 微博、郵箱、論壇。
(3)娛樂休閑: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游戲。
(4)實用服務:電子商務、旅游預訂、招聘、支付等。
這13類應用包括了大部分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它們的出現和發展如下圖所示。

互聯網應用:變化
隨著每年互聯網應用的變化,可以看出用戶需求的變化。
(1)信息: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快。
(2)關系:微博、微信等應用,用戶的關系越來越真實、緊密。
(3)內容:從文字圖片到視頻,內容形式多媒體化。
(4)功能:互聯網越來越實用,無障礙滲透入日常生活,出現各種上門、各種智能硬件。
1.2.4 公司:永遠在搶用戶
如上所述,互聯網生態圈形成的源點是用戶。用戶通過不同的終端、不同的應用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應用都是由互聯網公司開發運營的,互聯網公司是服務的提供商,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和變化,決定了互聯網發展和變化的方向。中國的互聯網就像一個江湖,每時每刻都有新的公司誕生,每時每刻也都有老的公司衰落。名門正派的武林盟主仗劍天下,奇門遁甲的黑道大佬叱咤風云,中國互聯網界,每天都在上演著風起云涌、詭譎莫測的明爭暗斗。下圖所示正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勢力版圖的直觀呈現。

公司:八強爭霸
搜狐、新浪是媒體互聯網公司,網易是游戲公司,這類互聯網公司都屬于內容型,它們不斷提供新聞、游戲、娛樂等各種內容。小米是以手機終端構建移動平臺,百度是典型的流量(用戶)分發平臺,阿里屬于龐大的電商平臺,360是以安全軟件為核心的平臺型公司,而騰訊是通過QQ和微信構建的用戶型公司。我從公司形態的角度出發,分析互聯網公司的發展。
(1)互聯網公司都在向“用戶型”發展,誰掌握的用戶越多,誰離用戶越近,誰就越有力量。騰訊作為典型的用戶型公司,其潛力和商業價值會最高。
(2)互聯網Online(在線服務)服務已被阿里、百度、騰訊高度壟斷,和線下生活服務緊密相關的服務,是新型互聯網公司的機會。
1.2.5 收入:有海量用戶才有收入
互聯網公司通過為用戶提供應用,從而產生收入的經營模型,來保證自己的持續發展,收入通過廣告、游戲、電商、會員和增值服務等方式實現。2001年,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種收入是SP收入(短信、彩信、lVR等,目前SP收入很少,已并入增值服務收入中)。從2002年開始,門戶網站的廣告收入開始發展,后來百度的搜索廣告收入、淘寶和京東的電商收入、騰訊的游戲和會員收入等多種互聯網收入方式,逐漸成熟起來。到了2014年,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收入構成如下表所示。
2014 年主要互聯網公司收入構成

通過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收入變化,收入規模和利潤的增長都非常迅速。從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來權衡,騰訊、阿里、百度3家公司,都已經躋身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公司。它們的優勢體現在每家公司都擁有數億用戶量,而且收入模式豐富,包括廣告、電商、游戲、會員和增值服務等,總結收入的要點為以下兩點:
(1)成熟互聯網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超強,得益于海量用戶和多種收入模式。
(2)收入模式不等于商業模式。
1.2.6 理念:概念解決不了用戶需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各種概念也不斷涌現。在PC互聯網時代,人們熱衷討論的話題是Web 1.0與Web 2.0的差異、SNS(社會化網絡服務)、開放平臺等。移動互聯網發展又導致了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稱定位服務)、O2O(Online To Offline)、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互聯網新概念成為熱點,而最新的互聯網概念是“互聯網+”。互聯網總是冒出各種新的概念,正是這些新的概念讓互聯網充滿活力,成為一種巨大的改變力量,這些互聯網概念匯集起來就是互聯網理念,代表著互聯網不斷成熟、發展和創新的方向。
如下頁圖所示,互聯網概念層出不窮是源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向日常生活和傳統企業的深度滲透,都應該從用戶和用戶需求出發,才能正確理解互聯網的各種概念。任何概念的根本,都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所有互聯網概念的提煉,都是“用戶思維”的互聯網精神。由此總結出主要的關鍵點:再正確的概念也解決不了用戶需求,不要因為概念而去做互聯網,互聯網層出不窮的概念都應回歸“用戶需求”。

理念:用戶需求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