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力:需求驅動的產品、運營和商業模式
- 郝志中
- 1753字
- 2018-12-31 21:22:00
1.3 互聯網是一種新思維:用戶需求驅動
前文有述,互聯網是新的技術加上資本而形成的一種改變的力量,這種改變的力量創建出新的商業模式與思維。從互聯網生態俯視圖可以看到,互聯網是由用戶、終端、應用、公司、收入和理念構成的生態圈,這個生態圈以互聯網公司為主體,以“用戶思維”為理念,通過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和獲取用戶,獲取大量用戶后再轉化用戶價值獲得收入。互聯網公司形成改變的力量創建新的商業模式,顛覆傳統的公司。所以互聯網既是一種新技術,也是一種新商業模式,更是一種新的產品和企業的思維模式,這就是“互聯網思維”。
從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天起,互聯網思維就一直存在,它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因素,是在2013年由小米提煉和總結出來的。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先后做過金山軟件、金山毒霸、卓越電商、金山游戲等,所做的產品都被同類互聯網公司壓制,無一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可以說雷軍是一個被互聯網打敗的人。也許雷軍正是從失敗中頓悟了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在2010年創辦了小米,將互聯網方法移植到競爭激烈又很傳統的工業級產品—手機上。4年多的時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年銷售額743億人民幣,市值高達450億美元。小米現象給整個互聯網以及傳統企業帶來的啟發是:
(1)互聯網公司之前忽略了互聯網玩法(互聯網思維),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和運營的思維反而是傳統的。
(2)互聯網型公司的價值,不是按照銷售額與利潤來衡量,而是按照擁有多少用戶、擁有什么樣的用戶計算。
2014年,關于互聯網思維的討論很多,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各有千秋。我在小米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互聯網思維,可以用下圖表示。

互聯網思維
在產品方面,雷軍提出專注、極致、快;在運營方面,小米做到用戶參與、培養粉絲、社會化網絡傳播與電商銷售。無論從產品還是從運營方面看,雷軍和他的小米最終想做到的就是“用戶口碑”,所以互聯網思維就是用戶至上思維,這也是互聯網最核心的精髓。
記得2013年有一天我去朋友家,看到朋友用小米盒子看電視劇,我拿過遙控器使用,發現使用小米遙控器沒有任何學習成本,非常舒服順手。這讓我想起曾經去一家著名的lPTV(交互式網絡電視)公司參觀,同時測試新產品,拿著lPTV的遙控器,研究學習了半個小時都不會使用。強烈的對比讓我對小米產品產生興趣,立刻買了兩個小米盒子,自己用一個,還專門送人一個,這就是好產品口碑的力量。

工業思維VS互聯網思維
我剛剛提到的lPTV遙控器和小米遙控器,體現工業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差別。這兩種思維的不同之處在于:工業思維更多從設計者出發,體現更多的是技術和功能;而互聯網思維則是從用戶角度出發,無論產品技術如何厲害,只追求用戶使用的方便和愉悅。很遺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產品還處在工業思維中。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只要我們留心就能隨處發現,生活中對用戶“不友好”的產品設計隨處可見。我相信從用戶角度出發設計,考慮用戶體驗的產品會越來越多,這也是互聯網和互聯網思維推動的進步。跨一步太小,跨兩步太大。

那些忍了很久的反人類的設計

互聯網思維:一切為用戶著想
我已經看見過兩個插孔都可以同時無障礙使用的新型插座,也一直喜愛吃“好火鍋自己會說話”的“海底撈”,不論是新型插座還是“海底撈”,所體現的核心思維都是“一切為用戶著想”。很多公司墻上都貼著“用戶至上”的標語,但在工業時代,這些理念只是停留于口號。在互聯網時代,真正尊重用戶,真正了解用戶需求,并全力以赴滿足用戶需求,應該是每個企業和員工深入骨髓的精神。無論是騰訊誤打誤撞做QQ,還是剛上市的陌陌,抑或是現在迅猛發展的滴滴出行,這些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從創建之初就是“用戶思維”,充分考慮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如何更多地取悅用戶,再考慮后續的商業價值。因為:
(1)互聯網本身沒有固定資產價值,只有用戶是資產。
(2)做互聯網很容易,但做好是超級難的事情,因為用戶轉移成本很低,隨時可以離開。
(3)互聯網的競爭是滿足用戶需求的競爭,是用戶體驗的競爭,用戶是一切。
總結了互聯網應用發展規律,再分析小米提煉的互聯網思維,以及越來越被用戶接受的各種創新產品,都證明互聯網最核心思維其實就是用戶思維。發自內心地尊重用戶,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真正地了解用戶需求,極致地滿足用戶需求,從而建立好的用戶口碑,這就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精髓所在,所以我將互聯網思維定義為:用戶需求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