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東南紀事
- 邵廷采
- 2972字
- 2015-11-27 16:00:17
三月望日,精忠坐府,召督撫以下計事。執總督范承謨,殺福州知府王之儀。巡撫劉秉政請降,遂據福州。馳檄屬郡,自為總統兵馬上將軍,稱甲寅年。提督王進功以泉州,總兵劉炎以漳浦,趙得勝以海澄,各舉軍降。加進功平北將軍,炎寧遠將軍,得勝威遠將軍。海澄公黃梧已降,病疽死,封其子芳度為平和公。遣曾養性取福寧,略平陽,平陽總兵蔡朝佐降。
潮州總兵劉進忠密請兵,使劉炎會之,攻續順公沈瑞,并其軍。
以進忠為平粵將軍。
吳三桂至衡州,僭偽號,國號周,紀元昭武。
夏四月,錦遣禮官柯平如福州報聘。精忠始慮下游不服,
故藉錦聲援。已而旬月之間,全閩皆下;浙之溫處、江之廣信、粵之潮州,繼踵風靡,意更驕倨,乃欲負約。語柯平曰:“師來不惡,當分地自戰耳。”由是兩家兵端起矣。
精忠多忌,以王進功在閩日久,恐其為變,誘留福州。征諸鎮兵出關,惟興化馬惟興先行。黃芳度遣其兄翼率千人從。
復征趙得勝兵,不及,以海澄待臺灣。錦遣侍衛左都督馮錫范督諸軍人思明,得勝深交錫范,會取同安。五月,至同安,守將華尚蘭降。泉州守將張學克,家在同安,縶之以招學克。學克聞變,趨赴不及,遂以軍降。施鳳亦率舟師降。下游人心搖動,精忠大恐,以王進舊將有聲,擢為都尉使,鎮泉州。
是月,鄧錦人思明,以鄭省英知州事。敘海澄、同安功、趙得勝為興明伯,張學克為蕩滌將軍,華尚蘭為神武鎮,楊威為尾宿營,施鳳亢宿營,鄧麟采知同安縣。舟航始集,部伍始成,舊人鄉戚,咸來問勞。而耿精忠閉福州,會城種帝。鹵簿警蹕,修飾儀衛,鑄“裕民通寶”錢。馬九王出仙霞,為制府李芝芳所遏,不得進。疆眾日蹙,方與鄭氏構兵,如兩鼠斗于穴中,識者知東南事大定矣。
王進至泉州,步卒僅千人,與城守賴玉厚結,專行威福,任戴國用為牙爪,勒王進功家屬入福州。進功子藩錫與楊青等計曰:“翁被留在省,聞福州兵又至,吾無噍類矣,盍先發?”
六月九日,誘玉、國用、李尚文入軍門,執之。遂攻王進,進意氣自若,走登南門,競死斗。提標無統帥,相持竟日,暮,進遙望揚帆,恐海舶來攻,乃夜潰圍。得省中援軍,整甲徐還惠安,守將邀走之。殺賴玉于市,百姓臠其肉殆盡。絞戴國用,泉民德李尚文,為請,乃釋之。迎島師入城,以藩錫兄弟為指揮使,假理提督軍務,余官皆復舊職。
黃芳度在漳州,聞風欲降,念其父罪重,懼不免死。錦使
告之曰:“時際光復,事屬爾父,果抒誠悃,當棄前愆。”乃殺城守劉豹,奉啟泉州承制,封德化公。前提督有請,靡不從。
芳度終不安,間道密表于朝,錦亦羈縻之。漳屬皆下,獨漳浦為劉炎所據。于是鄭氏據有漳泉二州,及思明金門。平南兵圍劉進忠于潮州,潮福路斷,進忠由海道獻款思明,錦使后鎮金漢臣舟師援之,以進忠為定北伯,兼右提督。
秋七月,精忠兩遣使至思明,行和求泉州。九月,遣王進自興化,別將由上游會劉炎協攻泉,錦使右武衛劉國軒出御。
進素輕南兵,泉州之役曰:“是眾寡不當,愿益兵。”期取泉自效。步騎二萬,鼓行至惠安,恣焚掠。國軒嚴陣以侍,相守越旬,進退屯楓亭,連營二十余里,軍勢甚盛。國軒率輕騎覘之,猝遇于涂嶺,許耀少卻,國軒分諸軍搏戰,自辰至已,兩軍殊死斗,進兵遂潰,追奔至興化,軍郭外,三日夜乃還。
十一月,錦以劉炎在漳浦,為右臂患,遣興明伯趙得勝、侍衛馮錫范,由海澄進師。炎與云霄鎮劉成龍、福州親軍都尉徐鴻弼,合師迎戰于羅山嶺。右虎衛何祐揮兵擊之,炎等大敗,走入漳浦城。島師環陣攻圍,三將皆出降。遂引兵西救潮州。
先是,金漢臣救潮州,一軍盡沒。會耿鄭禍結,外援不至。
城壞百余丈,劉進忠悉力守御,中外隔絕已半載。至是,趙得勝統軍入潮,與廣兵戰于黃岡,破之。廣兵燒營而遁,潮圍始解。得勝班師。
先是,三桂初反,遣帛書一入福州,一人臺灣,會兵。錦使監紀推官陳克岐、副將陳文煥報之。三桂復遣禮曹員外錢黯通問。值島師入泉,再遣禮曹周文驥來解兵,曰:“天下事重,無操同室戈,貽敵笑。”及精忠聞鴻弼等敗,乃使潘曰興修好。
錦報曰:“耿王能如約者聽。”竟未決。
鄭氏自成功時,即置六官,多僭帝制。錦再出思明,更多
設偽官。以陳永華為御史總制,留守臺灣,以六官協理,洪旭子洪磊吏官、楊榮戶官、鄭斌禮官、柯平刑官、楊賢工官,惟不設兵官。置六科都事察言,承宣賓客。諸司親軍,曰侍衛,以馮錫范為之;曰勇衛,留守永華攝之;曰左右武衛,薛進思、劉國軒為之;曰虎衛,何祐、許耀為之;曰五衛,施福為之;曰鑾儀,艾禎祥為之。又有果毅、折沖、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鋒、前鋒、后勁、中權、戎旗二十八宿營制,聽五提督節調。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錫范主之。前取餉于東寧,比得漳泉,轉運不繼,始用六官征催富民紳士。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統督各郡錢糧。前昌密道吳慎為屯田道,清收屯租,諸縣令以六科都事為之,皆臺灣來者。人月輸銀五分,名曰毛丁。船計丈尺,名曰梁頭。督造采船料,鹽司分管鹽場。
以陳達章司泉州,馮錫圭司漳州,鄭珍英司潮州。鹽石直二錢,征餉四錢,餉司科雜稅給軍。
康熙十四年乙卯,春正月,精忠遣張文韜如泉州賀年,以五艘如約。遣鄭斌報使,立條誓楓亭為界,自是耿鄭文好。
二月,錦殺永春民呂花。花恃馬跳地險,不服征索,避科斂者依之。錦使左武衛薛進思攻圍,三月不下。永春知縣鄭時英,遣人招諭,許以不死,花出降。釘之,沒其家產。
是月,續順公沈瑞以饒平降臺灣。瑞叔母尚氏,平南王女也,降耿時遷至漳浦,瑞尚留詔安。廣兵圍潮,瑞趨饒平。及潮州圍解,劉進忠移師攻之,不克。廣兵來援,左虎衛何祐遇于百子橋,敗廣兵,瑞乃降改封懷安侯。
五月,錦率師次于海澄。饒平之捷,劉進忠密啟于錦,請討黃芳度。錦亦以黃氏必死之寇,終無降理。是月六日,發泉州,入海澄,實圖漳州。留駐二十日,芳度不敢入見,遣其中軍朱武奉啟,意覘軍勢。錦使鄭斌入漳宣慰,或率兵從征,或
束身自詣,終不至。且召黃翼于關外,密使歸漳。耿移書來征,又以病辭。遂定計攻城。
是月,劉國軒大敗廣東于鱟母山,國軒自涂嶺之役,率所都入潮,同劉進忠行徇屬縣。諸縣堅守,國軒兵老糧乏,欲退守潮州后圖,平南揮步騎來追,國軒及何祐等設伏以待。會吏官洪磊宣慰廣東,厚貲增募,驍勇迎戰鱟母山,伏發,廣兵大敗。
六月,黃芳度據漳歸朝。錦自海澄移軍萬松關,芳度剃發守陴,使弟芳泰入廣告急。賴升守平和為之聲援,島人攻漳城不克。后鎮萬宏中炮死。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賴升降,漳屬皆復為臺灣。芳度孤守漳城。
是歲,番舶互市于思明。先是中左所為諸洋利藪,島破,夷舶不至。甲寅,鄭氏復島,英圭黎萬、暹羅、安南諸國,皆獻方物互市,中左煙火市里,幾復其舊。
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思出降。王師進克泉州,黃芳度以漳州后來會。劉國軒復來爭泉州,攻圍兩月不下。芳度遣兵復平和,屢攻黃瑞鑣于漳平,不克。七月,將軍喇哈達師次漳平,瑞鑣無援,始出降。喇哈達間道永安,援泉州,湖頭李光地練鄉兵自守,為鄉導。巡撫吳興祚自仙游復永春,提督楊捷自興化下惠安。林賢、黃鎬、陳子威以舟師出閩安鎮,克期救泉州,國軒水陸布御,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趨長泰,諸縣皆棄還。林賢等進復定海,島將章元勛戰死,蕭琛退泊海山。錦召琛還,斬以徇。遣左鎮陳諒、后鎮陳起明、督朱天貴等御林賢。
九月,大清師敗劉國軒于漳州之溪西。國軒自泉退師,墮同安城,進兵溪西。滿漢盡銳迎戰,至午,國軒步卒饑乏,鐵騎橫沖,首尾不相顧,遂棄長泰,出江東,扼守三叉河玉洲水
頭鎮門。王師軍壘相望,督造江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