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頃送一函,計承青及。
茲接公函,備悉刻下局勢已定,惟就事力辦;法人蹈機之謀不能后顧,亦不必盧也。借款成,固揮霍有資,否亦可省利銀。總之,主見既定,惟仰承廟算而已。原件附繳。醇親王覆。二十八午正。
二
鈔件均悉。閱閩兩電,索船如故。刻下南、北洋尚無急警,似可將閩語摘要電令速議,勿拘成見。乘講撥船,諒不致被搶;一則冀事有益,一則免閩籍口。如此辦理,再無成效,何、張之咎無可諉卸矣。屢撥粵軍,或受搗虛之害,不可不慎;曩和、張兩師金陵失事,即作是病。彭、張兩電,亟須留意審度,總以無間可入方妥。以上各節(jié),請諸位籌商請旨,即日分電,以重事機。
此泐,即候均祺。
如天語詢及不才,請以意見相同對。
醇親王泐。初二寅初。
三
華兵搶英館一事,已電問閩省;將來回電,必照常呈覽。則一昨巴使照會暨將來署中照覆,均一律進呈為是。
法仍撒賴,在彼亦只好如此。美既欲我答回一文,即將此三條隨文送彼,卻是機會;即乘此遍行各館,亦無不可。蓋戰(zhàn)和皆為大舉動,戰(zhàn)既布告矣,議和獨可逕行乎?況條內(nèi)皆系向各國商辦之詞。但行美館,必難濟事。若恐各國不允,不過與未說等耳。若謂與法議相去太遠(yuǎn),正足見我有屹不可搖、決不牽就之志也。倘各國為利歆動,愿順此軌,仍當(dāng)請飭廷議,公定細(xì)目。且先與說明法兵一日不退,我入越之師一日不息,以免群起而阻我之師,又蹈前番撤兵故轍,且使法人得行其詐;是為至要。
至于楊使問答節(jié)略二件,均當(dāng)進呈;希公酌之!
醇親王泐。初三戌正。
四
昨由譯署致丹初、協(xié)揆一函,諒承公閱。
「華安」囗〈扌互〉臺無恙,可見「斷接濟」一說決不可持之甚力,自致束手。臺兵數(shù)原不少,近得四批接濟兵械,又自招土勇四營;且地本膏腴,銀、糧足用。何以省三謂「拚死望救,呼天不應(yīng)」,急迫至于如此!未識今日此電呈遞否?如系明日呈覽,似當(dāng)一面飭南、北洋乘彼封口之船不多、兵亦新敗,設(shè)法以師船播揚聲勢以圖牽綴,并多造或就現(xiàn)有舢板雇募善水人照前奉懿旨以散攻聚之法,籌措勝算;一面請旨申諭劉銘傳勿似此跡涉張慌、自墮聲望,總以就地取找、出奇搘拄以建不世之功、以受不次之賞以勖勉而激勵之,免予冀和者以口實,方為大局有裨。
云軍挫損之信,出自法使。倭人亦未必可靠;即有,亦行軍常態(tài),不足為慮。巴德諾逗遛上海,初尚謂并非開仗;刻下彼已封我臺灣海口,仍得謂之非開仗乎?若明告各國,謂彼「封口禁商,戰(zhàn)局已決,現(xiàn)令回國,免致傷害」云云,一面將此意照會該使,以覘動靜。倘負(fù)隅不理,即脅之以兵,驅(qū)逐入海;彼亦不得謂我不情也。
鄙見如此,署意若何?統(tǒng)俟后日晤敘。
醇親王泐。初五日未正。
五
法用英、美旗一節(jié),可否由總署向駐京公使巴、楊一問?
張前云不用陸,今小宋又謂兵力極單。查江西援師,本日始調(diào);實為幼樵前電所誤。此外,無一非緩不濟急;似乎激民助守之外,別無極急之策。此電須覆,請樞府諸位度之!
醇新王泐。初六酉初。
六
北洋問答不少松勁,誠是。惟「中朝素示包容,或可仍準(zhǔn)前約」二語,頗有綻痕。王本擬為此明早進內(nèi),繼思楊已電回彼國,此時別無可說。可否由樞府奏明令總署電覆北洋,囑其空空著語,勿露絲毫端倪;無論楊使如何婉商、美國如何訓(xùn)條、法國如何動作,總向該使以不敢專斷為辭,推之總署自有辦法云云?拙見如此,諸希酌度!
醇親王泐。十一日酉正。
再,山東法船的耗,宜囑亟探。東撫、吳漕應(yīng)否請旨嚴(yán)飭戒備?希酌!又,省三何慌至如此,令人不解也。
七
戌正三刻,接閱各鈔件均悉。
法不允美,何云有待;倘呆候之際突生他故,何盡可詭詞卸責(zé),我則如何了局!似乎第二步辦法,亟須籌出方妥。諸公集思周詳,自有成竹。獨恨小疾牽纏,藥方交李章京代達,須趕服湯藥。十八日,應(yīng)當(dāng)拃掙面商;如尚未痊,擬臨時奏免召見。但與諸公晤商,勝于驟札多矣。然所謂第二步者,萬望藎慮先籌,勿致機會坐失為要。
閩執(zhí)法送電信差役,似即幼樵所稱獲二人云云。此則與盤緝奸細(xì)不同,易致彼族藉口;亟當(dāng)電囑斟酌施行。
美使既于十五發(fā)兩電,今日必有上海回音;仍須催問天爵。
匆匆布臆,即候諸公藎社。
醇親王泐。十六日亥正。
八
發(fā)下各摺閱悉。左相行止,圣心自有權(quán)衡;非敢妄議。徐琪以土護臺之說,誠是;牌城當(dāng)炮、矢射桅夷,不過興到之談耳。東省保甲團練,前已辦過。
頃聞法人購買煤、糧,上海、煙臺皆有奸民接濟。前諭有教民干擾軍事者懲辦,正此等事之謂也;必當(dāng)峻法杜絕。又聞德使巴蘭德愿中國令該國人辦理鐵路,此條總署宜知,以顯兩國親密之說。
奉聞,順候均祺。
醇親王泐。二十二申正。
九
北洋撥隊援臺,自是方今急著;諸公諒以為然。
法新兵部祗增六千,其力可知。葛函既為法卻,赫議自亦無成。晤彼時,但可揶揄以激之,不必鄭重以促之。鄙見如此,宏才以為若何?
醇親王泐。二十三戌正。
十
一昨晤答巴、赫,甚費心神。第四條饒舌可必不如此立說,亦無以對華洋也。電劼已發(fā),赫亦盡悉我意;似宜于致赫覆函時,同日并告巴夏禮,免彼為我為妥(覆赫應(yīng)將總論并致)。
云攻宣光,為牽制四路兵要著。踞臺法人正修車路,省三何以伏處不設(shè)一計?殊甚可怪!此二節(jié),可否請電旨分飭?希公酌,以待晤定。
醇親王泐。二十四酉初。
十一
大東公司布謠,已經(jīng)查明,不值一噱。新嘉坡等下毒,已發(fā)電查禁;深合事理。因思此等事,百姓義憤容或有之,萬無書秘謀于告示之理!又聞閩懸賞購法首,各國亦嘖有煩言;或系指來犯之法兵而言,示內(nèi)未能清楚。或竟系彼族因示布謠,以圖牽制;似宜于便中一問巖、樵為妥。
北犯之信,連馬電凡三次;雖難其必?zé)o,萬不可將各防輕動,致墮搗瑕之計。但處處坐以待之,彼勞我逸,已居勝地矣。
貴署擬條若何,甚為盼系。拙見三條內(nèi)第二條「勒令」二字,可改為「必使」;又,第三條專論商務(wù),則「商務(wù)虧耗固不待言而」九字均可刪去。此外如有不可用者,即希酌改,勿以已經(jīng)進呈為慮。
此泐,順候時佳。
傷風(fēng)暈嗽仍作,卻已見汗;后日必可進內(nèi)。
醇親王泐。
十二
閩省待船始戰(zhàn),無戰(zhàn)之日矣。此時似當(dāng)以開仗告各國洋商,以勿擾各商戒我。一面將馬尾船廠設(shè)伏待轟,一面將長門河口立即堵塞;先發(fā)之道,無逾于此。來電群疑眾難,徒亂人意耳。
十三
早間錢章京來,備悉一切。密擬件內(nèi)于劉處酌添幾字,以是文法;并因閩電寫一說帖,囑渠代達。至尊意持重審慎,無任欽佩。
義民攻法,累及他國,此萬不可有之事;恐勢所難免。日前簾前曾奏及;云果爾,惟有坦白大方,明旨撫恤、重懲首先滋事之人而已。若因此將密擬之件遲回不發(fā),此在電旨未發(fā)以前則可。今已遍傳,與宣布無異;設(shè)有便宜行事者,將何處之!況謝酋明午即行,正可籍口于彼先撤添入擬件,又占一層地步矣。
此泐,即請公商,以待初二晤定。并候均祺。
醇親王泐。
十四
(略)
十五
閱絳電,我勝法敗;支電情形又別,實堪發(fā)指!日前電李,謂孤若肆擾,我即攻擊;正與此事相合。設(shè)仍候道覆,太覺呆矣。是否須王明日進內(nèi)商明詔大舉?抑貴署有何另策?希即示覆!
此泐,并候均祺。
醇親王泐。初四未初。
十六
法船增至十四,又造小輪二十五,再加三只;其為銳意豕突無疑。閩、臺援兵,只有此數(shù)。臺自任劉布置;閩防當(dāng)請飭楊到后勿專顧省,亟撥軍與穆互應(yīng),固門戶方妥。廟島法船無耗,亦極焦慮。
醇親王泐。十四酉正。
明日或無召見,似可將電閩之旨擬出,呈覽即發(fā);希諸位酌度!拙見未及之處,并希公商添敘!又及。
十七
頃致一函,已交貴門上查收。現(xiàn)想出兩層辦法:一則一面布告、一面分電撻伐,隔一日即請明詔(欲使我各軍早知一日先下手也)。一則法雖據(jù)臺,劉豈甘讓;憑片語洋電即先發(fā)作,倘稍孟浪,結(jié)局更繁。擬急電查:設(shè)劉出奇得勝,我只將此事作為甚淡,給彼照會以揶揄之,仍俟美國之舉而已。若劉蹶不振,則第一層不容已矣。希與諸公先商,以待面定。
醇親王泐。未初。
十八
頃閱香濤兩電,其探甚詳、其論甚當(dāng);一片誠悃,似駕乎各固吾圉諸公之上。宜有獎諭,并擇善立辦。希諸位裁度!
醇親王泐。初一酉正。
十九
送函價回,知赴譯署未歸。
頃閱鈔件,閩電仍以互援為詞,極悶人意。幼樵先有先發(fā)之請,豈彼時無各國船乎!今值其時,乃仍以力踐船援為言,而于塞河要著,轉(zhuǎn)生疑阻;何耶?擬明日恭讀電旨,嚴(yán)飭相機先發(fā);孤拔已陷重地,擒則大功,縱則重咎。如此責(zé)成,或可化渠成見;否則,坐失機宜矣。明早,請先與諸公一商。
此泐,再候藎祉。
醇親王泐。初一申初。
二十
曾電謂:「北洋云:法艦不日攻吳淞」云云;自保巴酋招致使來。刻下已明言開仗,設(shè)巴果有此舉,豈尚容其安坐上海!昨閱「萬國公法」引拿破倫第三謂「在軍即可執(zhí)之」等語;此外尚有數(shù)人日前在樞府曾看過,記得此頁尚夾紅簽。希飭將此段檢出,如淞有警,似可令章合才迅執(zhí)巴、謝為質(zhì),以奪其氣。但將公法查清,各國亦難置喙也。
又,潘電謂「餉俸停,軍心頗惑」一語,未悉其詳。并希飭查系何軍、何餉?以杜邊防籍口。
醇親王泐。初八戌正。
二十一
上海道所稟李梅云云,雖于刻下法又尋盟,情形稍歧;然開仗后民激義憤,我難保護之詞,前于照會巴酋四條內(nèi)已曾言明,即彼有所損害,卻不能向我過問。雖「公法」既有出境之條,我盍即檢察明確,照會辦理?且以據(jù)李梅聲稱云云,則法人尤不得謂我無情也。法既走凈各省,保護他國;但明白出示,自易為力。如津約果能就緒,仍前和好,則彼有重遷之勞、我無保護之累,似甚得計。請樞廷、總署諸位籌商,如以為可,明日請奏明,盡可由署辦理;似勿須宣示。至于彼果不言索五十萬,但帖然來津,應(yīng)如何乘此將前次因陋就簡之處堅持更正、勿墮彼術(shù)各節(jié),統(tǒng)俟晤商一切。
此泐,即候均祺。
醇親王泐。初三午正。
二十二
閱初三日香濤電,似德、法合謀不應(yīng);亟思明早進內(nèi),面商辦法。續(xù)閱今日巳刻鈔電,李使稱畢子晤茹并非法事,此疑始解。既有此謠,盍于晤德使時一提,益可堅其睦我之心,且可籍探口吻。此節(jié)希召對時面奏。至所稱諸藩合縱一語,諒系揣測:亦不妨由署一問劼、鄭,免為群謠所惑為要。
巴使送來溫案,尚無不馴之狀。浙撫謂已議有端緒,宜先時將此電照復(fù)巴使,一面諄催劉撫妥速持平定擬。粵省哄堂各案,決非空言可了。雇人毀法既查發(fā)無其事,宜將以上兩節(jié)先覆,以安其心;并催香濤將所稱詳達之處速電。
本日奉旨賞劉軍銀兩并令保舉黃守忠等,彼必感奮圖功。但使越南得手,各國不乘勢合謀,哄焚各案隨出隨了,我已得大半把握。至于法人如何訓(xùn)條、如何增船,原是虛實參半;惟以見怪不怪,待之而已。
以上拙見所及,希與樞垣、總署一商。此外,現(xiàn)無要事,王仍擬初七進內(nèi)。倘繼此又來應(yīng)商之件,務(wù)祈示知,即趨入會辦。
醇親王泐。初四申初。
二十三
英使問答及閩電均悉。歸來細(xì)思,講解固曲終,結(jié)束萬難。自我開口,而各國出頭者外議疑其圖利,不語者又疑有陰謀。近來竟有謂合謀圖我之事,以致官場懷疑、民派屢起。此關(guān)不破,枝節(jié)無已時。破之之法,似當(dāng)索性明旨宣示。大致謂華洋睦誼有年,風(fēng)氣大開,猜嫌久釋。近日法人開釁構(gòu)兵,無識之徒捏造流言,謂各國與法合謀云云;展轉(zhuǎn)傳播,致某某處有某某案,殊與邦交有礙:前諭云云甚明。凡忠義之民,必不出此;此皆莠言亂政,亟當(dāng)嚴(yán)禁云云。如此施為,似可收潛消默奪之效。蓋彼族性雖陰鷙,頗顧虛面;因勢利導(dǎo),未始非計。希公酌,以待晤商。
醇親王泐。初六申初。
臺事又奉旨諄飭,湘、淮分門別類,殊太悶人。此刻恪靖援軍有孫開華在彼,不患抵晤。對來璦到換璈,必亂一陣;斌到,又必與銘齟齬一番。炳雖淮,而所部乃楚。將帥愈集,事權(quán)愈歧;功必互爭,過必互諉:是不可不領(lǐng)為區(qū)畫,似宜內(nèi)按圖詳考,某處責(zé)成某軍,正兵為誰、奇兵為誰;并請旨限于幾時克復(fù),逾限治罪。先破其畛域之患,庶可收催拉之效也。
再,記得鐘德祥曾縷述在越助法之華人為某某項,可以收為我用;現(xiàn)奉旨飭辦招徠,似可便中令潘向中一問,或亦偏方耳。希公酌之。
醇親王泐。初六未正。
二十四
前函計承青及。
頃得閱昨、今各電,法海軍辭退,是否即茹?日內(nèi)署或得有其名,希示知之!
林朝棟殲其大兵頭,差強人意。閱劉電,法水陸只四千余,則登岸者并不伙;以我兵數(shù)討之,何不能驅(qū)逐!悶悶。
孤輕赴越,可惜我無水軍,不能截擒。未知可否電潘、岑詳探該酋所在,設(shè)法殲之否?此亦無聊之思耳。
醇親王泐。初六申初。
二十五
夜接各電,似孤酋無茍全之勢;翹企確音,想同情耳。
黑兵果來,益不能破。聞此種形同牲畜,漫無軍律;氣球雖奇,無用。京營鐵火箭能及四、五里,帶炸子者。現(xiàn)造千枝,擬即飭演直射之法,須用測量之法;通行各防,噴炮炸子,擬并演之,早為之備。茲擬一說帖送閱,希諸公商可否。
醇親王泐。初七未初。
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