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從政遺規
  • 陳弘謀
  • 4955字
  • 2015-11-25 11:37:57

巡檢之職

巡檢之設。原為盤詰奸細。查問逃亡緝捕盜賊。弓兵要選精壯。鎗刀要常演習。山川險隘。到處巡邏。村落居民。全無騷擾。使軍民商販。得以自在通行。盜賊奸徒。不敢公然往來。如此三年。方為稱職。北方巡檢。委實貧寒。有在荒山野嶺之中。或居人稀路僻之處。妻子不得寬綽。錢財無處得來。但既做寒官。須安窮分。果能有功無過。自得上考優升。而今作巡檢的。弓兵不論壯衰。器械不求堅利。武藝全不操演。囚盜全不緝拿只索弓兵常例。甚者一半折干。擾害居民。刁難過客。是增一巡檢。添一伙強賊。一毫無益于地方。萬分有害于黎庶。以后遵守法度。能盡職業者。分外獎勵上等者。一體薦揚。仍舊殃民不改者。訪知定行拿問。使家鄉難還妻子流落。有甚好處。試自思之。

太原諭屬【附】

壬辰六月。余召所屬府州縣掌印正官。而諭之曰。宇宙之內。一民一物。痛癢皆與吾身相干。故其相養相安。料理皆是吾人本分。書云。山川鬼神。亦莫不寧。及鳥獸魚鱉咸若。鳥獸魚龞。非吾同類也。而且使之咸若。然猶曰彼有血氣心知。欲生惡死所同。鬼神奚賴吾人。山川有何知識。而亦使之亦莫不寧者何。蓋圣人以天地為心。為生民立命。心思既竭。仁愛無窮。必使乾坤清泰。海宇安康。無一事不極其妥貼。無一物不得其分愿。而后其心始遂。伊尹。有莘之耕夫也。當隱居時。便樂堯舜之道其言曰。予弗俾厥后為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曰時予之辜。夫君不堯舜。自有當其恥者。一夫不獲。自有任其辜者而伊尹引為己責。深自愧罪。只是真真切切。見那君民痛癢。觸著便自相干。而致君澤民。我又有此學術。是以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汲汲皇皇。殷殷懇懇。只是這個不忍人底念頭。放歇不下。吾輩七尺之軀。不短于古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不少于古人。六經四書。子史百家。至今大備。吾輩誦習。又多于古人。只似看得天下民物。與我分毫無干。豈是這腔子中。天不曾賦與不忍人底一點良心。如何百姓痛癢。全不關心。死活通不介意。大段今之為吏。品格不同。第一等人。有這一點惻隱真心。由不得自家。如親娘之于兒女。憂饑念寒。怕災愁病。日思夜慮。吊膽提心。溫存體愛。百計千方。凡可以使兒女心遂身安者。無所不至。所以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心切而政生。慮周而政詳。圣人雖欲歇手不得。此謂率其自然第二等人。看得天地萬物一體。是我性分。使天下萬物各得其所。是我職分。不存此心。便有愧于形骸。不盡此心。便不滿其分量。惓惓維世道。亟亟愛民生。以謂為之自我。當如是耳。此謂盡其當然。但纔有強勉曰道之心。便有精神不貫之處。第三等人。看得潔己愛民。修政立事。則名譽自章。不則毀言日至。士君子立身行己。名節為先。柰何不自愛。是為名而為善者也。第四等人。守能潔己而短于才。心知愛民而懦于政。可謂善矣。然毫無益于郡邑。安能為有無哉。第五等人。志欲有為。而動不宜民。心知向上。而識不諳事。品格無議。治理難成。第六等人。知富貴之可愛。懼擯斥之或加。有欲心而守不敢肆。有怠心而事不敢廢。無愛民之實。亦不肯虐。無向上之志。亦不為邪碌碌庸人而已第七等人。實政不修。粉飾以詐善。持身不慎。彌縫以掩惡要結能為毀譽之人。鉆刺能降祥殃之灶。地方軍民之事。毫發不為。身家妻子之圖。殷懃在念。此巧宦也。近日大家成風。牢不可破矣。第八等人。嗜利耽耽。如集膻附腥。競進攘攘。如馳騎逐鹿。多得錢而好官我為。笑罵由他笑罵耳。此明王之所不赦。明神之所以必殛者也。嗚呼。正學衰。世道絕。利達之錮習既成。惻隱之真心遂死。失所民物。付托何人倘一深思。可為慟哭。天生此身。豈為酒肉之囊。錦繡之架哉。天生此民。豈為士夫之魚肉。官府之庫藏哉。倘一深思。可為大媿。本院無能振拔。罪之魁也。諸君千萬努力。

呂新吾刑戒【此為刑部侍郎時作】

刑者。圣人無可柰何之法。以濟德之窮者也。原從悲愍心流出。用之者。當不以犯法為怒。不以得情為喜。怒則覺彼罪應受。絕無矜憐。喜則謂我見甚真。惟知痛快。古云。刑官無后。不可不慎也。此刑戒一書。呂叔簡先生。從火坑鐵床邊。行清涼敗毒之劑。不惟造福。即是修心。蓋用刑之心。其發如火。其流若波。急宜受之以止。常存此心。便有學有養。以調伏之。不見我貴民賤。不知此德彼怨。即是圣賢根器。豈僅仕宦楷模哉。愿居官者。各留心自戒而旁觀者。亦直口戒人。毌自認風霆為至教。而相諛怒罵皆文章。則世道人心之厚幸矣。顏茂猷題。

弘謀按呂公為政。尚嚴明。不尚姑息。今觀其刑戒。委曲愛惜。無微不至。以此見用刑時。其心思固息息與民命相關者也。夫于當刑者尚有所戒。而惟恐或傷之。況其不當刑而刑。其戕人生命。上干天和也。可勝言哉。有司官。時時省覽此戒。庶無愧于祥刑。

五不打

五莫輕打

五勿就打

五且緩打

三莫又打

三憐不打

三應打不打

三禁打

五不打

老不打。【血氣已衰。打必致命。】 幼不打。【血氣未全。打必致命。且老幼不考訊。已載律文。】 病不打。【血氣未平復。打則病劇必死。】 衣食不繼不打。【如乞兒窮漢。饑寒切身。打后無人將養。必死。】 人打我不打。【或與人鬬毆而來。或被別官已打。又打。則打死之名。獨坐于我。】

五莫輕打

宗室莫輕打。【天潢之派。即無名封勿輕打。只啟王戒飭。或申請上司處分。】 官莫輕打。【即倉巡驛遞陰醫等官。亦勿輕打。彼既為官。妻子仆從。相對赧顏。亦多殞命。況其體多脆薄。有司不宜擅刑。】 生員莫輕打。【干系諸生體面。有事。輕則行學責戒。重則申究如律。彼自無詞。】 上司差人莫輕打。【非恤此輩。投鼠忌器。打雖理直。亦損上司體面。有犯宜盡書犯狀。密申上司。彼自有處。若畏勢含忍。又阘茸非體矣。】 婦人莫輕打。【羞愧輕生。因人恥笑。必自殞命。】

五勿就打

人急勿就打。【彼方急迫無聊。打則適速其死。】 人忿勿就打。【愚民自執己見。方以理直自負。打則其忿愈甚。死亦不服氣逆傷心。易于殞命。宜多方警喻。待其自知理虧。雖打不怨。】 人醉勿就打。【俗云。三官避酒客。沉醉之人。不曉天地。寧知禮法。打亦不痛。倘醉語侵官亦失體統。宜暫管押。酒醒懲戒。亦勿置之冷地。寒氣入心。亦足致命。】 人隨行遠路勿就打。【被打之人。若在家。自能將息。遠路隨行。日逐跋涉辛苦。又要跟上程途。亦多致命。待其回后懲之。】 人跑來喘息勿就打。【捉拿人犯。從遠路跑來。六脈奔騰。喘息未定。即乘怒用刑。血逸攻心。未有不死者。宜待其喘定用刑。】

五且緩打

我怒且緩打。【有怒不遷。大賢者事。盛怒之下。刑必失中。待己氣平。徐加責問試于怒定之后。詳觀怒時之刑。未有不過者。】 我醉且緩打。【酒能令人氣暴心粗。刑必不當。即當。人亦有議。當檢點強制之。】 我病且緩打。【病中用刑。多帶火性。不惟施之不當。亦恐用刑致怒。人己俱損。】 我不見真且緩打。【事纔入手。未見是非。遽爾用刑。倘細審本情。與刑不對。其曲在乙。已刑甲矣。知甲為直。又復刑乙。不獨甲刑為冤。顛倒周章。亦為可笑。】 我不能處分且緩打。【遇有難處之事。難犯之人。必先慮其所終。作何結局。方好加刑。若浮氣粗心。先即刑責。倘終難了結。反費區處。曾見有打人后。又陪事人者。只為從前慌張耳。】

三莫又打

已拶莫又打。【語曰。十指連肝心。拶重之人。血方奔心。又復用刑。心慌血入。必致殞命。常見人曾授拶者。每風雨之夕。叫楚不寧。為其已傷骨故。嗟乎。均是皮骨。何忍至此。】 已夾莫又打。【夾棍重刑。人所難受。四肢血脈。奔逸潰亂。又加刑責。豈有不死。且夾棍不列五刑。豈可輕用。下人以力為食。一受夾棍。終成廢疾。決難趁食。切宜念之。人謂審強盜宜用。余謂強盜因夾招承。此心終放不下。惟多方設法。隔別細審。令其自吐真情。于心斯安。此等刑終不用可也。】 要枷莫又打。【先打后枷。屈伸不便。瘡潰難調。足以致命。待放枷時。責之未晚。】

三憐不打

盛寒酷暑憐不打。【遇有盛寒酷暑。令人無處躲藏。擁氈圍壚。散發振襟。猶不能堪。此時豈宜用刑。蓋彼方墮指裂膚。爍筋蒸骨。復被刑責。未有不死者。】 佳辰令節憐不打。【如元旦冬至。人人喜慶。宜曲體人愿。頤養天和。即有違犯。憐而恕之。】 人方傷心憐不打。【或新喪父母。喪妻喪子。彼哀泣傷心。正值不幸。再加刑責。鮮不喪生。即有應刑。尚宜姑恕。】

三應打不打

尊長該打。為與卑幼訟。不打。【嘗見尊長與卑幼訟。官亦分別曲直用刑。不知卑幼訟尊長。尊長準自首。卑幼問干名犯義。遇有此等。即尊長萬分不是。亦宜寬恕。即言語觸官。亦不宜用刑。人終以為。因卑幼而刑尊長也。大關倫理世教。】 百姓該打。為與衙門人訟。不打。【即衙門人理直。百姓亦宜從寬。否則不惟我有護衙門人之名。后即衙門人理屈。亦不敢告矣。】 工役鋪行該打。為修私衙。或買辦自用物。不打。【即其人十分可惡。亦姑恕之。否則人有辭不服。而我之用刑。亦欠光明。】

三禁打

禁重杖打。【五刑輕重。律有定式。大杖一。足當中杖三。小杖五。官之用刑。只見太過。未見太少。若用輕杖。即多加數杖。亦不傷生。且我見責之多。怒亦息。而杖可已。若重杖。只見數少。而不知其人已負重傷矣。】 禁從下打。【皂隸求索不遂。每重打腿灣。致其斷筋而死。或打在一塊。同一被刑。而死生異。則貧富不同耳。貧者何辜。而令其受此。】 禁佐貳非刑打。【夾棍重刑。不許佐貳首領衙私置。即正官亦止備一二副。候不常之用。各衙遇不得已而用。赴堂稟請蓋正官猶有忖量。而佐貳首領。將勢要送來百姓。私衙任意酷打。替人出氣。正官全然不知。凡各衙人犯令其一一過堂。庶知收斂。】

李九我宋賢事匯【公名廷機。福建晉江人。萬歷中會元。官大學士。謚文節。】

弘謀按宋世人材最盛。名公巨卿。或起家外吏。或由重臣。出歷州郡。其政事卓卓可紀。皆由蘊蓄深厚。非矜才任氣者。所可幾也。李九我先生。所輯宋賢事匯。分門附類。略等世說。余手此一編。以自考鏡。且慚且奮。十年于茲矣。茲輯從政遺規。特錄其切于政事者若干條。九我先生有云。人之方寸。自有古人。如谷之種。如木之根。此編所以為溉之培之之助也。時勢不同。心理則一。或師其事。或師其意。或更推而廣之。所得良多。愿毌讓美古人也。

王沂公曾嘗曰。昔楊文公有言。人之操履。無如誠實。吾每欽佩斯言。茍執之不渝。夷險可以一致。

寇萊公準。年十九。舉進士。時太宗取人。年少者往往罷遣。或教公增年。公曰。吾初進取。可欺君耶。

胡文定公安國。轉徙流寓。至于空乏。然貧之一字。絕口不道。嘗語子弟曰。對人言貧。意將何求。張忠定公詠亦嘗曰。廉不言貧。【居官者。真貧且不必道。況未必貧也。】

羊簡穆公次膺。雖貧不自聊。一豆羮不妄受。高宗嘗面諭之曰。卿廉聲著聞。士大夫言卿在閩中。不受俸。公對曰臣為貧而仕。豈有辭俸之理。但不當受者。不敢受。上曰。使人人似卿。天下何患不太平耶。上又曰。朕知卿如在家僧。名利聲色。人所好者。卿皆不好。

李文定公燔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體。君子無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驕奢。不至居移氣。養移體也。張文節公知白。仁宗朝在相位。自奉如河陽掌書記時。或言公自奉若此。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嘆曰。吾今日雖舉家華衣美食。何患不能。顧人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至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如一日乎。

王沂公奉身儉約。每見家人華衣。即瞑目曰。吾家素風。一至如此。故家人一衣稍華。不敢令公見。一日有同年孫沖子京來辭。公留飯。安排饅頭食后。合中送數軸簡紙。開看。皆是他人書簡后截下紙。其儉如此。【走紙一節。看作鄭重施予。物薄情厚。其事猶小。看作愛惜物力。化無用為有用。其理甚大。】

仇泰然愈。大觀間。知明州。愛一幕官。欲薦之。一日問君日費幾何。對以十口之家。日用千錢。泰然驚曰。吾為郡守。費不及此。屬僚所費倍之。安得不貪。遂不薦。自是見疏。【觀人操守。此亦一法。儉者或不皆廉。若奢則雖欲不貪。不可得也。】

張子韶九成云。余平生貧困。處之亦自有法。每日用度。不過數十錢。至今不易也。鄭亨仲在萊陽。亦日以數十錢懸壁間。椒桂蔥姜。約一二錢。曰。吾平生貧苦。晚年登第。稍覺快意。便成奇禍。今學張子韶法。要見舊時虀鹽風味。可長久也。

司馬溫公光曰。先公為郡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不過七行。酒沽于市。果止梨栗棗杮。殽止脯醢菜羮。器用甆漆。當時士大夫皆然。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非珍異。食非多品。不敢會賓友。嘗累日營聚。然后發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弥勒县| 新疆| 西昌市| SHOW| 海门市| 平乐县| 城固县| 阳泉市| 饶河县| 洞头县| 田林县| 雅江县| 镇雄县| 澜沧| 湘阴县| 城市| 嘉定区| 于田县| 龙游县| 伊川县| 绥阳县| 华安县| 莱州市| 竹溪县| 景洪市| 昭通市| 吴旗县| 玉田县| 耒阳市| 和政县| 甘肃省| 库尔勒市| 铜山县| 博客| 金秀| 临湘市| 雷州市| 东明县| 铅山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