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盜風日熾。由于地方官慮處分嚴切。遇有被盜。便與失主為仇。逼令隱匿不報。其盜情重大。勢不可掩者。逼令改強為竊。甚至昧卻良心。輒拿家屬婦女。審詢。坐以是奸非盜。敲拶并行。以故失主畏其苦累。不得不隱忍緘默。即申報矣。奉文勒緝。往來解比。差役盤費。悉出失主。盜之所余。不盡不止。其意總要失主有不敢不諱之勢。而后官長得安然遂其諱盜之心。既助盜以虐民。實驅民而為盜。是官長實盜魁。也如此作官。惟知有自己功名。不知有良民身家性命。不但上負 朝廷。抑且絕滅天理。每日坐堂開衙。乘輿張蓋。何面目與斯民相對乎。【此數語。喚醒俗吏多矣。禁諱盜告諭】
蘇松兩府士民。紛紛具呈。妄稱本院德政。請立碑。建書院。作生祠。本院不勝駭異。蘇松賦重役繁。民生困苦。上下掣肘。諸事維艱。本院夙夜拮據。捫心自揣。有過無功。況現任輒自立碑。律有明禁。至于建書院。造生祠。尤為末俗諂諛之習。吳門生祠如林。豈必盡有功德。甚至過者指斥其姓名。歷數其劣狀。未嘗以其有生祠而稱羨之也。若周文襄。王端毅。海忠介三公。忠直廉惠。史冊載之。兒童知之。今曾無半間之享。可見生祠不足為貴重。至于書院。原先儒講學明道之所。人因避生祠之名。概稱講院。尤屬無謂。此皆好事無恥之徒。借以媚官長。詐鄉愚。漁利行私。今欲加于本院。是以本院為好諛喜佞之愚人。何待本院之薄也。【禁立祠告諭】
本都院撫吳二載。一飲一食。何莫非百姓脂膏。而地方刑名錢谷。簿書鞅掌。晝夜拮據。未嘗暇逸。心雖無窮。力實有限。今蒙圣恩優擢。爾百姓念本都院愛民有心。忘本都院救民無術。罷市挽留。數日聚集院署。哀號之聲。至不忍聞。本都院與爾百姓。一體相關。豈忍因本都院之行。遂使爾等士廢讀書。農廢耒耜。商廢貿易。本都院為之寢食不安。本都院于地方利弊。民生疾苦。知之頗真。入朝之后。或至尊顧問。或因事敷陳。當盡力鑿鑿言之。況圣主眷念財賦重地。必簡公忠清惠。才德兼全之大臣。十倍于本都院者。來撫茲土。爾百姓何用多慮。本都院平日告誡爾百姓之言。歷歷具在。朔望率爾百姓叩拜 龍亭。講解鄉約。亦欲使爾百姓知君臣大義。朝廷恩德。自今以后。愿爾百姓。孝親敬長。教子訓孫。忠信勤儉。公平謙讓。事要忍耐。勿得妄興詞訟。心要慈和。勿得輕起鬬爭。勿賭博。勿淫佚。勿聽邪誕師巫之說。復興淫祠。蚤完 國課。共享天和。此本都院惓惓望于爾百姓者。本都院身在京華。此心當往來此地。本都院見爾百姓如此情狀。既愧平日救民之道未盡。又不忍遽恝然而去。但君命不敢留。惟爾士歸書舍。農歸田疇。商歸市肆。使本都院之心稍安。無復紛紛擾亂可也。【臨行曉諭士民。】
魏環溪寒松堂集【先生名象樞。蔚州人。順治丙戌進士。官刑部尚書。謚敏果。】
弘謀按先生所著庸言。有關于立身行己者。已采入訓俗遺規。慈復于全集中。節錄數條。為士大夫居官之鑒。先生學問。以不欺為本。故胸次光明。議論忼爽。足以破流俗之惑。而振委靡之氣。誠居官至言哉。
士大夫不負所學。不負天子者何事。亦惟是省躬治物。勿之有欺耳。勿欺于人。有何不可告人之心。勿欺于天。有何不可告天之事。既不敢告人。復不敢告天。必恣吾威福。為所欲為。視宦途為壟斷。以人命為草菅。冀得富貴世世享之。未幾而禍及其身。或及其子孫。始欲徼幸微功。懺悔重過。噬臍何及哉。昔人云。惟府辜功。又云。無倚勢作威。無依法以削。蓋官者。勢與法之藉。而功過之府也。其于吏治也。功多則臧。過多則否。其于民生也。功多則安。過多則危。其于立身接物也。功多則得。過多則失。功過何等關系。可冒昧恣睢。而不知簡點乎。【功過格序】
天下之事有真事。須天下之人有真心。無真心而做真事。必不得之數也。前讀先生迂闊一說。盡乎天下之人矣。而總歸于大法小廉之一語。又讀先生妄談五款。盡乎天下之事矣。而總歸于治人治法之兩端。今日正坐此弊耳。因循者曰。力不能也。貪昧者曰。時若此也。豈無賢豪。亦曰掣吾肘矣。行不得也。大事不敢任。小事不屑為。尚安得復有真心做真事者哉。某竊自愧欲死矣。欲以信朋友者信。
君父。而先不自信。求所以居仁由義。不愧不怍。如先生首篇教我者。蓋戛戛難之。所謂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也。若止循分盡職。豈今日之所急哉。【答高念東書】
書生即不能為朝廷建大功。持大議。以濟時艱。然而愛人才。惜民命。書生猶或能之。若不大破勢分利欲關頭。則氣不揚。骨不勁。安有靡靡然。唯唯然。可任天下事哉。【答徐子星書】
謬謂居家居鄉。當以父母。
君父之心為心。入則稱說古昔嘉言懿行。令家人環而聽之。堂上老親。亦少開顏色。出則從州大夫講說鄉約。明朝廷之教化。啟邊塞之愚蒙。提出良心。風俗少變。【玩此二語。可以教民矣。】 差可為先生道者。恃有此耳。【答汪苕文書】
近見士大夫。率以感應篇勸世。自是好念頭。仆謂以禍福勸。不若以名節勸之之為切。方今吏治多雜。何不集古儒吏。廉吏。才吏。勞吏。四種為一刻。使作吏者之知所自擇。以求進于古人之一班耶。【寄畢亮四書】
功令森嚴。身名為重。內外情面。概宜謝絕。然后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以嚴父之教子者教士。士風文運。實嘉賴之。【與秦尾仙學使書】
執事廉介自持。肝腸如雪。嘗言生平所見居官之家。祖父喪心取錢。欲為子孫百世之計。而子孫蕩費。只如糞土。不旋踵而大禍隨之。此執事自愛愛人之格言也。尤當書紳。以志不忘。若一切是非毀譽。悉歸于天與命。而平心處之。又何慮哉。【答晉撫劉勉之】
再入長安。惟以職業酬應為學問妄謂即事即理。并言語亦可省卻。雖一時諸君子。留心此道。尚不乏人。而仕宦中。必能立定腳跟。不為一切奪去者。乃可謂真人品。乃可談真學問矣。仆亦常與互相砥礪。有存諸心而不敢出諸口者。惟反己自修。與人為善。八個字耳。【答郝雪海】
惟望執事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讎。誨屬吏。如師之教弟。閱招詳。如弟之親師。薦舉賢良。如讀古人得意之書。君命可以不辱矣。【答劉輯五書】
天災流行。何代無之。數也。儒者不言數。咎在人。茲地也。人虞詐歟。俗健訟歟。行誼悖歟。天物暴歟。淫祠盛歟。有一于此。足以致災。【祈谷說】
居官者。何嘗不擇吉日任事。而升者升。降者降。黜者黜。死者死。未嘗皆吉也。娶婦者。亦何嘗不擇吉日成婚。而壽者壽。夭者夭。孕者孕。絕者絕。未嘗皆吉也。類而推之。諸事皆然。其義何居。魏子曰。君子則吉。小人則兇。理也。周以甲子興。商以甲子亡。非明驗乎。
儉。美德也。余謂仕路諸君子。崇尚尤急。數椽可以蔽風雨。不必廣廈大庭也。癡奴可以應門戶。不必。舞女歌童也。繩床可以安夢魂。不必花梨螺鈿也。竹椅可以延賓客。不必理石金漆也。新磁可以供飲食。不必成窯宣窯也。五簋可以敘間闊。不必盛席優觴也。經史可以悅耳目。不必名瑟古畫也。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過。省一分經營。便多一分道義。慎之哉。
一味疾人之惡。小人之禍君子者。十有八九。終日揚人之善。君子之化小人者。十有二三。【明此方能濟事。不僅厚道而已。】
友人某致魏子書曰。予以修路故奪官矣。修路。州官責也。工弗竣。州官罪也。今不罪州官。而罪道官。桃僵李代。是非不白。予何辨。魏子曰。小臣先大臣而任勞。大臣先小臣而任過。體也。明公以水田插稻。難開新路請者。為民耳。以為民之故而奪官。吾無憾矣。置辨。是卸過也。卸過。是求官也。求官。非大臣體也。孔子曰。觀過。斯知仁矣。【人無終身不去官之理。只要論為何事去官。或公或私。不可不辨。】
督撫有隙者。彼此相尋。則彈劾屬員以快吾意。道府州縣有隙者。彼此相尋。則鞭撲衙役以快吾意。嗟乎。以人之功名性命。為我泄忿之資。天理安在哉。吾恐子若孫。棄功名。捐性命。不足以償矣。
今人見科目仕路中人。謂某某有功名矣。余不敢信。問客。客曰。列高榜。登甲第。得顯官。居要路。非功名而何。余始知今人之功名。異于古人也。古人之功。或在社稷。或在封疆。或在匡君。或在養民。古人之名。或在尸祝。或在口碑。或在文教。或在史傳。一代之有功名者。不數人。一人之有功名者。不數事也。何今人功名之多也。【功名二字。得此闡發。與世俗所云。有義利之分。真是同床各夢。】
魏文侯擇相。李克曰。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推此言也。可以取友。可以延師。可以聯姻。可以薦士。可以聽言。【并自己立心制行之道。均由此五者得之矣。】
見居官者。不問職掌盡否。興利除害幾何。百姓安危何似。輒問何時升轉。何日出差。地方好否。宦囊有無。遷移者。有誰照管。淹滯者。是誰阻抑。凡問及此。即為薄待天下之人。【不但問者如此立論。緣本人亦無不如此設想也。可嘆可嘆。】
人君以天地之心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一之心矣。臣工以朝廷之事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為事。天下無不一之事矣。【語雖闊略。義蘊該括。】
高景逸曰。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此士大夫實念也。居廟堂之上。無事不為吾君。處江湖之遠。隨事必為吾民。此士大夫實事也。夫實事本于實念。愚嘗自返。深用疚心。
居大臣而德不純。才不粹。不如下僚。居下僚而政不平。刑不中。不如素士。居素士而理不明。學不正。不如庶民。【可見地位高一層。則責任更重一層。非虛擁其名而已也。】
偶見水與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狀焉。水。君子也。其性涼。其質白。其味沖。其為用也。可以浣不潔者而使潔。即沸湯中投以油。亦自分別而不相混。誠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質膩。其味濃。其為用也。可以污潔者而使不潔。倘滾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誠哉小人也。【形容盡致。推勘入微。明此。可以立身。可以觀人。】
吳芾云。與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其得罪于上官。李衡云。與其進而負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二公皆宋人也。合之可作出處銘。陜西進士劉璽云。與其得罪于赤子。寧得罪于鄉士夫。此其令烏程時。禁投私書告條也。【樞】 云。與其得罪于寒門素士。寧得罪于要路朝紳。此【樞】 與陜西督學王功成書也。合之亦可作教養銘否。
恭謹忍讓。是居鄉之良法。清正儉約。是居官之良法。士君子進不能表率一國。退不能表率一鄉。皆足貽誦讀羞。溺于詩酒者。相去一間耳。
伊尹一介不取。方能三聘幡然。柳下惠三公不易。乃可三黜不去。故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以上皆庸言】
于清端親民官自省六戒【公名成龍。字北溪。山西永寧人。官兵部尚書。】
弘謀按漢。刺史以六條察二千石。而循良爭勸。不肖者望風引去。后世科條日繁。吏道益雜。終日簿書勞攘。而擾民則有余。惠民則不足。皆由名與實不相應也。于公六戒。本愛民之實心。行惠民之實政。其詞曲而暢。其意婉而切。視漢世六條。尤為簡要矣。篇首提出天理人心四字。為牧民者痛下針砭。噫。官無良心。無天理。民有不受其殃者哉。官如存良心。循天理。民有不蒙其澤者哉。愿諸君子以此四字。懸之心目之間也。
朝廷設官分職。皆為治民。而與民最親。莫如州縣。近來積弊成習。親民者反以累民。甚有不知廉恥為何物。而天理人心四字。置之高閣不問矣。噫。吏治日壞。如倒狂瀾。何時止乎。用是偶采成言。兼參時弊。陳列六則。朝夕省觀。自為猛惕。倘反是道也。王法不及。必有天殃及之矣。謹列如左。
一曰勤撫恤。州縣之官。稱為父母。而百姓呼為子民。顧名思義。古人所以有保赤之道也。夫保赤者。必時其飲食。體其寒暖。事事發乎至誠。保民者。亦當規其饑寒。勤其勸化。事事出于無偽。葢無偽。則有實心。縱力有不及。與事有掣肘。然此心自在。即于萬分中體認一分。亦百姓受福處也。昔陽城云。撫字心勞。知撫字必從心出。由心而發。隨事加恤。便有裨益。若徒外面摭拾一二便民好事。以為得意。亦市名也。其去殘忍者幾希耳。是不可不戒。
一曰慎刑法。草木禽魚。皆有生命。不可恣意殺伐。況人為萬物靈。其肌膚手足。悉胞與也。人不幸而涉詞訟。又不幸而于詞訟中受刑罰。雖十分不可寬。必須求一分稍可寬處。此呂叔簡刑戒內。所以有不輕打不就打之說也。至于囹圄福地。昔言已及。當思入此者。皆無知小民。或有冤枉。極可哀痛。自然稍加體念。若徒任意禁獄。與任意加刑。甚有徇情面。恣苞苴。以下民之皮膚。供長吏行私之具者。或身或子孫。定遭奇禍。是不可不戒。
一曰絕賄賂。為貧而仕。雖乘田委吏。止為祿養。未嘗于祿養之外。有別徑也。若舍此而外。多求便利。即為暮夜。楊伯起之四知。言之已可凜矣。昔人云。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又云。從來有名士。不用無名錢。試思長吏于民。論到錢處。亦何項為有名乎。夫受人錢而不與干事。則鬼神呵責。必為犬馬報人。受人財而替人枉法。則法律森嚴。定當妻孥連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