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 別譯雜阿含經
- 佚名
- 4977字
- 2015-11-24 18:15:50
(二六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婆羅門名曰生聽。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我曾聞人說。世尊言但施于我莫施余人。但施我弟子莫施他弟子若能施我及我弟子得大果報。若施他人及余弟子不得果報。實說是不將非世人誹謗者乎。佛言。此實虛妄誹謗于我都無此語。若如是說作二種難。一者遮難。二者受者得減損難。若如此說作大損減。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汝今應知。乃至洗缽之水我尚說言。施與蟲蟻獲大福報。況于施我實作是語。施持戒者得福甚多。施破戒者得福鮮少。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切布施處我常生贊嘆
破戒得福少持戒獲大果
黑白赤青牛生犢各差別
駕用取其力不擇其產種
人亦復如是剎利婆羅門
毗舍首陀羅真陀羅富且
能持于凈戒施之得大果
如似赍麻干舍之取珍寶
嬰愚無智者未曾聽聞法
不能修梵行施之獲少果
若親近賢圣正覺及聲聞
能信于善逝信根立堅固
生處恒尊貴最后得涅槃
爾時生聽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缽而行乞食。時佛見已語婆羅門言。汝今極老。何以捉杖持缽而行乞食。婆羅門言。我有七子各為妻娶。分財等與我今無分。為子驅故而行乞食。佛告之言。我今為汝說偈。汝能于大眾中說此偈不。答言。我能。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生子太歡喜為之聚財寶
各為娶妻子而便驅棄我
此等無孝慈口言為父母
如彼羅剎子垂死驅棄我
譬如馬槽櫪滿中置谷[麥*弋]
少馬無敬讓驅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無有愛敬心
棄我使行乞不如杖愛我
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馬
行則佐我力闇夜為我伴
指水知深淺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聞是杖愛念我
婆羅門受此偈已誦讀使利。爾時七子在大會中。時婆羅門于大眾中而作是言。汝等今當聽我所說。大眾默然。即說上偈。七子慚愧起來抱父各共修敬。將父歸家置本坐處。諸子各出妙[疊*毛]二張奉上于父。時婆羅門即作是念我今得樂。是瞿曇力。瞿曇即是我阿阇梨。婆羅門法。法應供養和上阿阇梨。選最好衣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家中得諸利樂是汝之恩。我經書中說。阿阇梨者應與阿阇梨分。和上者應與和上分。瞿曇。汝今是我阿阇梨。應憐愍我受我此衣。爾時世尊以憐愍故為受是衣。婆羅門踴躍從座而起。歡喜而去。
(二六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缽而行乞食。遙見佛已往至佛所而作是言。我捉杖持缽從他乞食。汝亦乞食。我之與汝俱是比丘。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必從他乞得名為比丘
雖具在家法正修于梵行
福果及惡報俱斷無相著
干竭諸有結是名比丘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王舍城北有耕作婆羅門名豆羅阇。爾時世尊于其晨朝著衣持缽往至彼所。時婆羅門遙見佛來。即至佛所白言。世尊。我種作人耕種而食不從人乞。瞿曇。汝今亦可耕種而食。佛言。我亦耕種而食。時豆羅阇婆羅門。即說偈言。
汝自說知耕未見汝耕時
汝若知耕者為我說耕法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吾以信為種諸善為良田
精進為調牛智慧為轅[輻-田+冏]
慚愧為犁具念為御耕者
身口意調順持戒為鞅子
耕去煩惱穢甘雨隨時降
蕓耨為善心大獲善苗稼
趣向安隱處可以克永安
吾所耕如是故得甘露果
超升離三界不來入諸有
婆羅門言。汝耕實是耕無上之勝耕。婆羅門聞是偈心生信解。盛滿缽飲食來用奉佛。佛不受。余如上豆羅阇婆羅門所說。乃至不受后有。
(二六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名曰梵天。游行央伽國。來到瞻波至健伽池邊。后日晨朝著衣持缽入瞻波城。次第乞食到于本家。爾時尊者梵天母在中門中。以蘇米胡麻以投火聚望生梵天。尊者梵天在門中立。其母不識。爾時毗沙門天王敬信梵天。即與無數夜叉之眾乘虛而行。見梵天母祠祀于火不見其兒。唯見道人不謂己子。毗沙門天王即為其母。而說偈言。
婆羅門家女梵天去此遠
祀火望梵世斯非其逕路
不解趣梵天勤苦事火為
梵天中梵天在汝門中立
都無有取著亦無所養育
遠離諸惡趣結使塵不著
遠離諸欲求不染污世法
如龍象善調而無所惱觸
勝念之比丘心善得解脫
如是應真者今來受汝供
汝應然意燈凈心速施與
爾時其母聞毗沙門說心即覺悟。母即施食與梵天食已。為其作照明。后世安樂因。
(二六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人稱汝為佛陀佛迭。如是之名從何而生。婆羅門說偈問言。
佛陀是勝名名生津濟義
為父母制名故名汝為佛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今我哀愍汝當為分別說
所以有是稱汝今善諦聽
佛知過去世未來世亦然
現在普悉知諸行壞滅相
明達了諸法應修者悉修
應斷盡斷除以是故名佛
總相及別相分別解了知
一切悉知見是故名為佛
婆羅門當知無量劫觀察
諸行之苦惱受生必終沒
遠塵離垢習拔毒箭煩惱
得盡生死際以是故名佛
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憍薩羅國游行至沙林聚落。爾時世尊舍于道次在一樹下。正身端坐系念在前。時有一婆羅門姓曰煙氏。在佛后來。見佛跡中千輻輪相怪未曾有。即自思惟。我未見人有如是跡。我當推尋是何人跡。作是念已。即尋其跡往至佛所瞻仰尊顏。容色悅豫睹者信敬。諸相寂定心意亦定。得最上調心寂滅之寂。身真金色猶如金樓。即白佛言。世尊。汝當得天也。佛言。婆羅門。我不得天也。婆羅門言。當得阿修羅。為得龍揵闥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也。佛言。我皆不得。婆羅門言。汝得人也。佛言。我不得人也。婆羅門言。我問汝為得天及龍阿修羅揵闥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汝皆言不得。為何所得也。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非天龍阿修羅緊那摩睺乾闥婆
亦非夜叉及以人我漏已盡斷煩惱
我雖調馴如龍象終不為他所制御
不為他制斷疑故斷愛解脫離諸趣
一切盡知斷后生如芬陀利善開敷
處于水中得增長終不為水之所著
清凈香潔人所樂八法不污如蓮華
我亦如是生世間同于世法不染著
無量劫來常觀察諸行所緣受苦惱
諸受生者皆終沒遠塵離垢斷眾習
拔出毒箭斷煩惱皆得盡于生死際
以是之故號之為佛。煙姓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慢.優竭提 生聽.極老 比丘.種作 及梵天 佛陀.輪相為第十
(二六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到火姓達賴殊婆羅門家。爾時火姓達賴殊于中門前祀祠于火。佛來至門。達賴殊遙見佛來而語之言。住住旃陀羅。莫來至此。佛告之言。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不。婆羅門答言。不識不知旃陀羅旃陀羅法。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耶。佛告之言。我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時婆羅門于坐處起為佛敷座。而白佛言。汝為我說旃陀羅法。爾時世尊即坐其座。而說偈言。
惡性喜嗔久嫌恨為人剛惡懷憍慢
行于倒見及幻惑當知此是旃陀羅
含忿嫉妒好惡欲難可調化無慚愧
行如是者旃陀羅傷害胎生及卵生
心無慈愍害生類傷殘毀害于四生
當知是此旃陀羅若人赍物涉道路
聚落空處有財寶悉能劫奪并害命
行如是者旃陀羅造行眾惡無悔恨
是則名為旃陀羅舍自己妻及淫女
邪奸他婦無所避如是亦名旃陀羅
于己種姓及親友如是之處造邪惡
不擇好惡而奸淫是亦名為旃陀羅
以理問義為倒說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嘆己德毀呰他貪著我慢下賤行
如是亦名旃陀羅橫加誹謗極愚癡
為小利故生誹謗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己有過推與他專行欺誑謗毀人
如是亦名旃陀羅多有財寶饒親族
自食好美與他惡如是亦名旃陀羅
己到他家得美食他若來時與粗惡
如是亦名旃陀羅父母衰老離盛壯
而不孝順加供養如是亦名旃陀羅
父母兄弟及姊妹罵詈惡口無遜弟
如是亦名旃陀羅沙門及與婆羅門
中時垂至不施與更加罵詈而嗔恚
如是亦名旃陀羅沙門及與婆羅門
貧窮乞丐請向家不與飲食亦不施
如是亦名旃陀羅毀罵于佛及聲聞
出家在家加毀罵如是亦名旃陀羅
竟非羅漢詐稱是于天人中為殘賊
生于大家婆羅門韋陀典籍悉通利
數數造作諸惡業種姓不能遮謗毀
亦不能遮地獄報現前為人所罵辱
未來之世墮惡趣生旃陀羅須陀延
得好名稱必不聞又得盛樂生梵處
種姓不能遮梵處現在稱嘆終生天
我今為汝顯示說如是之事應當知
種姓不是婆羅門種姓不是旃陀羅
凈業得作婆羅門惡行得為旃陀羅
婆羅門聞是偈贊言。如是如是大精進。實如所說大牟尼。不以種姓是婆羅門。不以種姓旃陀羅。善能修行是婆羅門。作惡行者旃陀羅。婆羅門聞是偈已歡喜信解。盛滿缽飲食持以奉佛。佛不為受。何以故。以是說法食故。婆羅門白佛言。此食當以施誰。佛言。我不見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能消此食者。無有是處。當以此食著凈無蟲水中。婆羅門即以此食著無蟲水中。煙炎俱起滑滑大聲。爾時婆羅門生未曾有想。佛世尊尚于食所出大神足。婆羅門還至佛所白佛言。唯愿世尊。聽我出家得及道次。佛言。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即得具戒如出家法。于空靜處獨己精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須發被服法衣者。為正修無上梵行故。族姓子。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成阿羅漢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昔迷正真愚惑造邪行
不識清凈道又不知死路
妄想生橫計劬勞承奉火
空為虛妄事徒損無所獲
今遇天中天黑闇蒙惠光
獲得樂中樂具戒得三明
于佛教法中所作皆已訖
本雖婆羅門實是旃陀羅
今日真實是凈行婆羅門
遠離于淤泥凈自澡浴已
過韋陀彼岸
(自極慢已下十一經。皆丹藏所無。于大本經中亦無同本異譯者。然其文相不異當經前后。則丹藏無者脫之耳。故此仍之 癸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敕雕造)。
(二六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有一天女。名求迦尼娑。本是波純提女。光色倍常。于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暉曜普照此山悉皆大明。頂禮佛足在一面坐。即說偈言。
口意宜修善不應作諸惡
身不以小惡加害于世間
觀欲空無實修于念覺意
設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爾時世尊贊天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說。
口意宜修善不應作眾惡
身不以小惡加害于世間
觀欲空無實修于念覺意
若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時波純提女聞佛所說歡喜頂禮。即于坐沒還于天宮。
(二七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阿難告諸比丘。我今欲演四句之法。咸當善受至心諦聽憶持莫忘。云何名為演四句法。
口意宜修善不應作諸惡
身不以小惡加害于世間
觀欲空無實修于念覺意
若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時有一婆羅門。去阿難不遠。聞說斯偈即便思惟。如此偈義義味深遠。非是人作。必是非人之所宣說。當往問佛。作是念已。時婆羅門即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白佛言。瞿曇。我從阿難聞說此偈如我思惟。此偈句義非人所作。佛告婆羅門。實爾實爾。實是非人之所宣說。非人所造。我于往時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求迦尼娑天女。來詣我所頂禮我已。在一面坐即說斯偈。而斯偈者實非人說。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二七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尼山中。時求迦尼娑天。本是波純提女。身光晃曜猶如電光。淳誠至信歸依三寶。來詣佛所在一面坐。以此光明普照此山悉皆洞然。求迦尼娑天女。即說偈言。
我今以種種贊詠佛法僧
今但略宣說隨意所樂足
口意宜修善不應造眾惡
身不以小過加害于世間
觀欲性相空修于念覺意
若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爾時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求迦尼天女。聞佛說已歡喜頂禮。于此處沒還于天宮。
(二七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北獼猴彼岸精舍之中。時波純提天女。拙羅天女。光色倍常。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時此二天女放大光明。遍照獼猴及毗舍離悉皆大明。時拙羅天女。即說偈言。
世尊婆伽婆無上等正覺
在于毗舍離住于大林中
求迦尼娑天并及于拙羅
波純提女等稽首尊足下
我往昔曾聞能善稱說法
牟尼世尊者今現在演說
諸有生譏毀如斯深法者
是則名愚癡后必墮惡趣
有能贊圣法成就具于念
是名有智者后必生善處
時求迦尼娑天女。復說偈言。
口意宜修善不應造眾惡
身不以小惡加害于世間
觀欲性相空修于念覺意
若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爾時世尊告天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時天女等。聞佛說已。歡喜而去。
(二七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于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大明遍照祇洹。頂禮既已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不觸者勿觸觸者必還報
以如是事故不應妄有觸
若非津濟處不應作渡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可嗔而不嗔清凈無結使
若欲惡加彼惡便及己身
如逆風揚土塵來自坌身
欲以嗔加彼彼受必還報
是二并名惡兩俱不脫患
若嗔不加報能伏于大怨
爾時天復以偈贊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
久棄舍嫌怖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七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顏熾盛容色殊常。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而說偈言。
嬰愚少智者造于諸惡業
為已自作怨后受大苦報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所作業不善作已自燒煮
愚癡造眾惡受報悲啼哭
天復以偈贊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
久棄舍嫌怖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