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唯有十 謂根本與相
無顛倒因果 及粗細真實
極成凈所行 攝受并差別
十善巧真實 皆為除我見
許于三自性 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 一有無真實
于法數取趣 及所取能取
有非有性中 增益損減見
知此故不轉 是名真實相
無性與生滅 垢凈三無常
所取及事相 和合苦三種
空亦有三種 謂無異自性
無相及異相 自相三無我
如次四三種 依根本真實
苦三相已說 集亦有三種
謂習氣等起 及相未離系
自性二不生 垢寂二三滅
遍知及永斷 證得三道諦
應知世俗諦 差別有三種
謂假行顯了 如次依本三
勝義諦亦三 謂義得正行
依本一無變 無倒二圓實
世極成依一 理極成依三
凈所行有二 依一圓成實
名遍計所執 相分別依他
真如及正智 圓成實所攝
流轉與安立 邪行依初二
實相唯識凈 正行依后一
于蘊等我見 執一因受者
作者自在轉 增上義及常
雜染清凈依 觀縛解者性
此所執分別 法性義在彼
非一及總略 分段議名蘊
能所取彼取 種子義名界
能受所了境 用門義名處
緣起義于因 果用無增減
于非愛愛凈 俱生及勝主
得行不自在 是處非處義
根于取住續 用二凈增上
因果已未用 是世義應知
受及受資糧 彼所因諸行
二寂滅對治 是諦義應知
由功德過失 及無分別智
依他自出離 是乘義應知
有為無為義 謂若假若因
若相若寂靜 若彼所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