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水附于心,則心水也。心經有水,四肢百骸,皆可灌注,故身重;氣為水邪所阻,故少氣;水邪逼處,神魂不安,故不得臥;神明擾亂,故躁而煩。見此知心經有水,當于心經治之也。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則小便難。

【注】脾主腹,四肢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則四肢苦重,內則腹大少氣、小便難也。

【集注】魏荔彤曰:脾水者,水附于脾,則脾水也。脾專主腹,故腹大,脾主旋運,又主四肢,旋運不利,故四肢苦重。津液不生,氣不行于上下,則阻礙不通,故上則苦少氣,下則小便難,見此知有水在脾,當于脾臟治水也。

尤怡曰:脾主腹,而氣行四肢,脾受水氣則腹大,四肢重。津氣生于谷,谷氣運于脾,脾濕不運,則津液不生而少氣,小便難者,濕不行也。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注】肺主氣,皮毛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則周身皮腫,內則不輸小便。大腸乃其府,水走大腸,故鴨溏也。

【集注】趙良曰:肺主皮毛,行榮衛與大,腸合,今有水病,則水充滿皮膚。肺本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為尿尿,今既不通,水不得自小便出,反從其合,與糟粕混成鴨溏也。

魏荔彤曰:肺水者,水附于肺,則肺水也。肺主氣,氣引水行,亦能使之周身浮腫。

肺不肅則氣化壅,故小便難,小便難則清濁不分,故便鴨溏,此知為有水在肺,當于肺臟治水也。

尤怡曰:鴨溏如鴨之后,水糞雜下也。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尿,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按】面反瘦之下,當有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注】腎主腰,足、陰是其部也。水邪干之,外則陰腫,陰下濕,足冷面瘦;內則腹大臍腫,腰痛不得尿也。此五者,指水氣等脹為言,故俱不喘咳也。

【集注】程林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令聚水而生病,是以有腹大臍腫之證也。腰者腎之外候,故令腰痛。膀胱者,腎之府,故冷不得尿也。以其不得尿,則水氣不得泄,浸漬于睪囊而為陰汗,流注于下焦而為足冷。夫腎為水臟,又被水邪,則上焦之氣血隨水性而下趨,故其人面反瘦,非若風水里水之面目浮腫也。

魏荔彤曰:腎水者,水附于腎,則腎水也。腎主少腹,少腹水濕固冱,故腹水臍腫腰痛。腰以下俱腎主之也,水濕在下焦,膀胱之氣反塞,故不惟小便難,而且竟不得尿。

陰寒下盛,故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冷而且粘,其足皆逆冷也。面乃陽之部位,下陰盛,上陽衰,故面必瘦,見此知水在腎,當于腎臟治水也。

尤怡曰:身半以下,腎氣主之,水在腎,則腰痛臍腫腹大也。不得尿,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者,腎為陰,水亦為陰,兩陰相得,陽氣不行,而濕寒獨勝也。面反瘦者,面為陽,陰盛于下,則陽衰于上也。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跗陽脈伏,水谷不化,脾氣衰則 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

【注】寸口,兩寸也。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水寒相搏于胸中,則陽氣不運,故跗陽兩關之脈伏而不起,水谷不化也。若脾氣衰則 溏,胃氣衰則身腫也。少陽右尺脈陷下,少陰左尺脈細小,亦因寒水太甚,命火受制,故男子水精不化,小便為之不利,女子血化為水,經水為之不通也,經血而曰經水者,以水為血之體也,女子以血為主,故曰:血分也。

【集注】趙良曰:仲景脈法寸口多與跗陽合,何也?蓋寸口屬肺,手太陰之所過,肺朝百脈,十二經各以其時,來見于寸口。脾、胃二經,出在右關。胃乃水谷之海,五臟皆稟氣于胃,則胃又五臟之本,所以經脈尤為諸經之要領也。邪或干于胃者,必再就跗陽診之。跗陽,胃脈之源也。

尤怡曰:此合診寸口跗陽,而知為寒水勝,而胃陽不行也。胃陽不行,則水谷不化,水谷不化,則脾胃俱衰。脾氣主里,故衰則騖溏;胃氣主表,故衰則身腫也。少陽者生氣也,少陰者地道也,而俱受氣于脾胃,脾胃衰則少陽脈卑,而生氣不榮,少陰脈細,而地道不通,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血不通。而其所以然者,則皆陽氣不行,陰氣乃結之故。曰血分者,謂雖病于水,而實出于血也。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氣前通則惡寒,陰氣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按】“名曰氣分”之下,當有下條“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十五字。

【注】寸口脈遲為寒,脈澀少血,跗陽脈微乏氣,遲亦為寒。是則氣血俱虛,為寒氣所干,榮衛不利,陰陽不通,故身寒骨痛,手足逆冷,腹滿腸鳴,惡寒麻痹,失氣遺尿也。

此氣血俱虛,寒氣內客氣脹,故曰氣分。而下條發明主治,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者,溫養榮衛,陰陽發散,寒邪之氣也。

【集注】程林曰:氣散必從前后而去,邪氣實則失氣于后,正氣虛則遺尿于前也。

尤怡曰:微則為氣者,為氣不足也。寒氣不足,該寸口、跗陽為言寒,而氣血復不足也。寒氣不足,則手足無氣而逆冷,榮衛無源而不利,由是臟腑之中,真氣不充,而客寒獨勝,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而下輸也。榮衛俱勞者,榮衛俱乏竭也。陽氣溫于表,故不通則身冷;陰氣榮于里,故不通即骨疼。不通者,虛極而不能行,與有余而壅者不同。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者,陽先行而陰不與俱行,則陰失陽而惡寒;陰先行而陽不與俱行,則陽獨滯而痹不仁也。蓋陰與陽常相須也,不可失,失則氣機不續而邪乃著,不失則上下交通而邪不容,故曰: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

失氣遺尿,謂分虛實而散也。曰氣分者,謂寒氣乘陽之虛,而病于氣也。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按】“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之十六字,當是衍文,觀心下堅之本條自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十五字,當在上條氣分之下,義始相屬,正是氣分之治法,必是錯簡在此。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桂枝(三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 細辛(各一兩)附子(炮,一枚)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注】風水得之內有水氣,外感風邪。風則從上腫,故面浮腫,骨節疼痛惡風,風在經表也。皮水得之內有水氣,皮受濕邪。濕則從下腫,故跗浮腫,其腹如鼓,按之沒指,水在皮里也。非風邪,故不惡風,因水濕故不渴也。其邪俱在外,故均脈浮,皆當從汗從散而解也。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故在上則胸滿自喘,在下則腹滿不喘也。其邪俱在內,故均脈沉遲,皆當從下從溫解也。黃汗者,汗出柏汁色也。其脈沉遲,臟內有寒飲;身發熱者,經外有伏熱。寒飲故胸滿,四肢頭面浮腫;伏熱若久不愈,故必致癰膿也。由此推之,可知黃汗是內飲外熱,蒸郁于中,從土化而成也。以黃汗而列水病之門者,亦因水之為病而腫也。

【集注】程林曰:風水與皮水相類屬表,正水與石水相類屬里。但風水惡風,皮水不惡風,正水自喘,石水不自喘為異耳!尤怡曰:風水,水為風搏,因風而病水也。風傷皮毛,而濕流關節,故脈浮惡風,而骨節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內合肺氣,故其脈亦浮,不兼風,故不惡風也。其腹如鼓,即《內經》 然不堅之意。以其病在皮膚,而不及腸臟,故外有脹形,而內無喘滿也。水在皮者,宜從汗解,故曰:當發其汗。正水,腎臟之水自盛也。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

正水乘陽之虛,而浸及上焦,故脈沉遲而喘。石水因陰之盛而結于少腹,故脈沉腹滿而不喘也。黃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濕熱交病,而濕居熱外,其盛于上而陽不行,則身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則浸及于里而榮不通,則逆于肉里而為癰膿也。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按】身體洪腫之“洪”字,當是“浮”字。“此為黃汗”四字,當是衍文。

【注】六脈俱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之病,若風強于氣,相搏為病,則偏于營,故為隱疹,身體為癢,癢者肌虛,為風邪外薄故也。名曰泄風,即今之風燥瘡是也。故日久不愈,則成痂癩。痂癩,疥癬、 癩之類是也。若氣強于風,相搏為病,則偏于衛,故為水氣,難以俯仰,即今之支飲喘滿不得臥也。若風氣兩相強擊為病,則為風水,故通身浮腫也。以上諸證皆屬肌表,故當發汗,汗出乃愈也。風水無汗,當以越婢湯發汗,若汗出惡風則為表陽虛,故加附子也。若不惡風,小便通利,非表陽有寒,乃上焦有寒也。上焦有寒,惟兼病水者,則其人口內必多生涎沫也。

【集注】尤怡曰:風,天之氣;氣,人之氣,是皆失其和者也。風濕相搏,風強則氣從風而浸淫肌體,故為癮疹;氣強則風從氣而鼓涌水液,故為水;風氣并強,兩相搏擊,而水液從之,則為風水。汗之則風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若惡風者表虛也,不惡風而小便通利者,以上焦有寒不能約束津液,故其口多涎也。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注】此承上條詳申風水之證脈也。寸口脈沉而滑,中有水氣之診也;面目腫大,中有水氣之證也。有寒者,其脈沉遲,則為石水也。有熱者,其脈沉滑,名曰風水也;視其人之目胞上微擁似蠶,如新臥起之狀,人迎頸脈動甚,時咳,按其腫之手足,陷而不起者,皆風水之證也。

【集注】趙良曰:《內經》云:脈沉曰水,脈滑曰風,面腫曰風,目腫如新臥起之狀曰水,頸脈動,喘咳曰水。又腎風者,面跗龐然,少氣時熱,其有跗腫者,亦曰本于腎,名風水。皆出《內經》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鄂温| 高雄市| 德兴市| 新余市| 平南县| 绥阳县| 防城港市| 绥宁县| 太仆寺旗| 体育| 乌审旗| 张掖市| 徐闻县| 南皮县| 蒲江县| 池州市| 疏附县| 横峰县| 开阳县| 铜陵市| 长白| 辉南县| 平武县| 河北省| 读书| 通城县| 石棉县| 扎囊县| 汾阳市| 平阴县| 广水市| 大理市| 武功县| 米泉市| 孟村| 乌鲁木齐县| 梅州市| 美姑县| 衡山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