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SOL14
我在芝加哥大學念的本科。學植物的家伙一半都是嬉皮士,他們以為能回到某種自然世界體系中,總在琢磨怎么用純采集的方法喂飽70億人口。這幫人花了大半時間來研究怎么改良大麻種植。我不喜歡他們。我學這個單純是為了投身科學,而不是為了啥狗屁新世界秩序。
我看他們堆好肥堆,想盡一切辦法保存哪怕一盎司的活性物質(zhì)的時候,便使勁加以嘲笑:“瞧這些發(fā)神經(jīng)的嬉皮!想在后院里模擬全球復雜生態(tài),簡直作孽!”
這不,我現(xiàn)在就在干這個。我盡一切努力保存所有我能收集到的生化物質(zhì)殘余。每次吃完,我都會把殘留物收入堆肥桶。當然,還有其他的生物肥料……棲息艙里有很完備的廁所。大便通常會進行真空風干,積累到一定總量就裝進密封袋扔到地表去。
再也不能這樣了!
說真的,我甚至專門進行了一趟EV去把之前丟在外面的大便袋子給撿回來。由于風干充分,這些大便里已沒有細菌,但其中仍有復雜蛋白質(zhì),可以作為有用的肥料。只要加上水和一些活性細菌,肥力就會立即上漲,所有被毀滅廁神干掉的細菌都能重新殺回來。
我找了個大容器,往里面加了點水,把干糞便倒進去。在這之后,我把我的新糞也往里添。越臭越好,越臭說明活性越強。細菌們正忙著呢!
等我搞到火星土壤,就可以把它們和糞便攪勻,最后再往上面撒些地球土壤。你大概會覺得這么做有點多此一舉,不,這很重要。地球土壤中存在著幾十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它們對于植物的生長很關(guān)鍵。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繁殖得像……嗯,像細菌感染那樣。
數(shù)百年來,人類一直利用自身的排泄物作為肥料。它甚至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夜肥。用夜肥澆灌農(nóng)作物,其實是有點風險的,因為它易于傳播疾病。人類排泄物中含有病原體,你猜對了,會感染其他人。但這對我來說壓根不是問題,因為這些排泄物中所有的病原體都只有一個來源:我。
一周之內(nèi),火星土壤就能適宜植物發(fā)芽生長。但我暫時不會去播種。我要繼續(xù)從外面弄進來更多無生命土壤,然后將已有的火星土壤覆蓋上去。它們會“感染”那些新土,這樣我的土壤量就會翻倍。再過一周我就能再翻一倍。一直這樣翻下去。當然了,在此期間,我會一直給它們增添新肥料。
在努力讓我活下去這件大事上,我的屁眼和我的大腦所作的貢獻不相上下。
這可不是什么獨創(chuàng)的辦法。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火星土壤種植農(nóng)作物。我只是把這些設(shè)想真正落到實處的第一人而已。
我把食物補給翻了個遍,找出各種能種的東西,比如豆子。豆子還真不少。我還找到了若干土豆。經(jīng)歷了這漫長的旅途之后,若是任何豆子或土豆還能發(fā)芽,那就太完美了。我有吃不完的維生素,要活下去,現(xiàn)在唯一緊缺的是卡路里。
整個棲息艙的地面面積大約有92平米,我計劃全部用來進行種植,成天踩在泥巴地里也不打緊。工作量相當大,得將全部地面鋪上一層10厘米厚的土壤。這就是說,要運進來整整9.2立方米的火星土壤。每次經(jīng)過氣閘室,我大概能帶進來0.1立方米。要在火星上收集這么多土,絕對是累斷老背的工作量。不過到頭來,一切順利的話,我將擁有92平米的可種植土壤。我還真是個天殺的植物學家!瞧好了,植物學家要發(fā)威了!
日志:SOL15
哎喲!老背真要斷了!我今天花了12小時EV搬土,到現(xiàn)在才把艙內(nèi)的一小塊地方鋪上,目測只有5平米。照這個速度,得花上好幾周時間才能把需要的土壤全部弄進來。管他呢,我有的是時間。一開始的幾次EV很不得勁,我把土壤弄進小箱子,再通過氣閘室搬進來。后來學聰明了,我在氣閘室里擺了一個大儲藏箱,不斷用小箱子來填滿它。這下速度快多了,因為氣閘每次開關(guān)都得花掉十分鐘時間。
我渾身酸痛,手里拿的鏟子原本是用來取樣而不是用來深挖的。后背疼得要死。我搜遍了醫(yī)藥補給,找到些維柯丁,十分鐘前嚼了幾片,等一下就該有反應了。不提這個,看到土壤慢慢鋪開的感覺很不錯。接下來該輪到細菌們上了。等我吃完午飯再說。今天不搞什么3/4定量。今天這么累,也該飽餐一頓。
日志:SOL16
有件麻煩事我還沒仔細想過:水。在火星地表曬了幾百萬年后,這些土壤顯然已經(jīng)干得沒有絲毫水分了。我的植物學碩士學位可不是白拿的,我很清楚植物必需生長在有水的土壤里。當然,土里得先有細菌生存。
幸運得很,我有水。但還不夠。每立方米土壤需要40升水才能滿足種植要求。我的整個計劃需要9.2立方米土壤,算下來一共需要368升水來灌溉。棲息艙里有超贊的水循環(huán)裝置,是地球上所能造出來的最好的設(shè)備,所以NASA就琢磨了:“那我們干嗎還要送那么多水過去呢?只要運點夠急用的就行了。”人類每天需要3升水才能健康地活下去。
他們給每人預備了50升水,也就是說,棲息艙里共有300升水。
我打算留下50升備用,其余都用來澆灌。算下來,給10厘米厚的土壤進行灌溉,我能搞定62.5平米,差不多占整個棲息艙地面面積的2/3。必須這么干。不過這是長期計劃,今天的目標是搞定5平米。我用隊友們丟下來的毯子和制服圍住棲息艙的一部分弧形艙壁,用來分隔播種區(qū)塊——眼下大約圍上5平米就夠了,在里面堆了10厘米厚的沙土。然后我犧牲了20升寶貴的水獻給泥巴大神。接下來有點惡心。我把大桶里儲存的糞便倒在泥土上(差點吐出來),用一把鏟子攪拌泥土和糞便,把它們充分混勻,然后再把地球土壤撒在最上層。快干活兒吧,細菌們,全靠你們了。臭味還得彌漫好一會兒,我又不能開窗。還是那句話,你得適應。
差點忘了,今天是感恩節(jié)。我們一大家子應該都聚在芝加哥父母那兒。我猜他們大概熱鬧不起來,因為我剛死了十天。該死,他們搞不好剛辦完我的葬禮。
我不知道他們以后有沒有機會發(fā)現(xiàn)真相。我一直忙著想辦法活下去,還沒好好想想我爸媽會怎么樣。眼下他們一定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要是能讓他們知道我還活著,我真是什么都愿意干。
但現(xiàn)在我必須先活下去,才有機會讓他們知道。
日志:SOL22
哇哦,進展還真是不錯。
我把所需的沙土全部運了進來。2/3的地面已經(jīng)鋪滿了泥土。今天我第一次加倍培土。一周時間足以讓前火星土壤肥得可以。再來兩次加倍,培土就能覆蓋全場。
干這些活兒能有效提高士氣。它們能讓我一直忙活。但當事情告一段落,我邊吃晚飯邊聽約翰森的披頭士合集時,我又感到絕望了。
稍微計算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么干還是免不了被餓死。能制造卡路里的最好產(chǎn)品是土豆。它們多產(chǎn),并含有大量卡路里(每千克770卡路里)。我敢保證手里的土豆能發(fā)芽。問題是我種不了那么多。在62平米的范圍內(nèi),我在400天里大約能收獲150千克土豆(400天是當前食物儲備的極限),一共相當于115,500卡路里,平均到每天是288卡路里。以我的體重和身高來算,就算餓一點,每天也至少需要1500卡路里才能存活。遠遠不夠。
我不能靠這點土地永遠活下去,但能利用它延長我的壽命。收獲的土豆可以幫我多活76天。
土豆還能再生,所以,在這76天里,我還能再收獲22,000卡路里的土豆,這些能再給我15天。再往后,這么算下去意義就不大了。統(tǒng)統(tǒng)合計下來,土豆能讓我多出90天的時間。
好吧,我現(xiàn)在不再是從Sol400開始挨餓,而是從Sol490開始。有進步。但是,任何獲得救援的希望,都要等到Sol1412,阿瑞斯4降落之后才有可能。
還有1000天的食物沒有著落。對此我完全沒有任何計劃。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