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火星救援
  • (美)安迪·威爾
  • 2735字
  • 2015-11-24 14:40:02

日志:SOL7

好,我剛剛睡了個好覺,情況跟昨天比起來沒那么絕望了。

今天我把所有物資過了一遍,來了趟快速EV檢查外部設備。下面是基本情況:

地表任務原計劃持續31天。考慮到最壞情況,發射來的火星飛行器里有足夠全體船員生存56天的物資。這樣的話,即便有一兩個飛行器出了問題,我們還是會有足夠的物資維持到任務結束。

我們在第六天時大難臨頭,這樣算下來,剩余的物資還夠養活6個人50天。我就一個人,那就是夠活300天。這還沒算上省著用。結論是:我還有相當長的時間。

此外,還有充足的EV太空服。每名船員有兩套太空服,一套用于升空降落,另一套更為笨重也更為牢靠的用來執行EV地表作業。

我的太空服上目前有個洞,那些回赫耳墨斯的船員當然也穿走了五套。但所有六套EV太空服都留在這里,狀況完好。

棲息艙本身沒有在沙塵暴里受到任何損傷。外面卻沒那么樂觀。我根本找不到衛星碟,大風沙可能把它刮到了好幾公里之外。

MAV走了,顯而易見。隊友們乘坐它飛回了赫耳墨斯。但它的下半身(起落基座)還留在那兒。重量永遠是大敵,沒有任何理由把基座也帶上天。基座里包含起落架、燃料裝置,以及所有NASA認為沒必要送回軌道的東西。

MDV躺在地上,艙體上破了一塊。風暴好像把備用降落傘(我們落地時沒用)那兒的整流罩給扯掉了。降落傘一旦暴露在外,就會拽著MDV顛三倒四,跟地上的每一塊巖石親密接觸。本來也沒想過MDV能派什么大用場,因為它的推力連自身重量都克服不了。不過有些部件或許還有價值,如果能幸存下來的話。

兩輛漫游車都半埋在沙子里,不過沒啥大礙。壓力密封完好。這說得通。感應到沙塵暴時,作業系統會立即停止一切活動,靜待風暴平息。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要承受這種打擊。花個一天半天,就能把它們挖出來。

我和氣候站失去聯絡,它們分別架設在棲息艙四個方向各一公里處。據我了解,其狀況應該良好。只是棲息艙的信號現在實在太弱,可能連一公里也到不了。

太陽能電池板都埋在沙子里,全處于失效狀態(小提示:太陽能電池需要陽光才能發電)。不過,只要把沙子清理干凈,它們就能全效發電。不管我想要做什么,電是不可或缺的。200平米的太陽能電池板,由氫燃料電池儲備電力。我唯一要做的就是隔幾天出門清掃沙子。

內部情況極好,這得感謝棲息艙的彪悍設計。我對氧合機進行了細致的檢查。兩次。狀態完美。這東西一旦出了什么問題,我還有一個短期備用零件可以頂上。但那只能作為維修主部件時的應急替代件。這個備用零件本身并不能分解二氧化碳得到氧氣,它的原理跟太空服一樣,只能純粹地吸收二氧化碳。它的飽和上限為五天,對我來說也就是三十天(因為只有一人呼吸,而不是六人)。所以說,這一塊還有點保險。

水循環裝置工作良好。壞消息是沒有備用方案保險。如果它停止工作,我只能一邊喝儲備水,一邊自制原始蒸餾設備來對付尿液。還有,我每天會因為呼吸損耗半升水,直到棲息艙里的濕度達到最大值,水分開始在各種物體的表面冷凝。到那時我得趴在艙壁上舔。好啦,好啦。至少目前,水循環裝置沒有任何問題。

好極了。食物、水、避難所,全都齊了。我現在必須立即開始制訂食物配給計劃。進食量已經是最小額了,但我覺得每頓再省1/4問題不大。這樣的話,那300天的期限就能延長到400天。我還翻了翻藥品區,發現了裝維生素的大瓶。這里面的多種維生素足夠開銷好幾年。因此,我應該不會有什么營養問題(雖說在食物耗盡之后我還是得餓死,吃再多的維生素也不頂用)。

醫療區有應急備用的嗎啡,總劑量足以致命。實話告訴你,我不打算活活餓死。真要到了那個地步,我想死個痛快。

參加任務的每個人都有兩項專長。我是植物學家和機械工程師,簡單說來就是整個任務里對付植物的修理工。要是什么東西壞了,機械工程技能沒準能救我的命。

我想過該怎樣活下去。并非全無希望。大約四年后,就會有阿瑞斯4的船員抵達火星(假設他們不會因為我的“死亡”把整個計劃取消)。

阿瑞斯4會降落在斯基亞帕雷利撞擊坑,離我當前所在的阿西達里亞平原大約3200公里。

靠我個人的力量絕無可能抵達那里。但要是能重獲聯絡,我也許能盼到救援。我不確定他們將如何利用手頭的資源辦到這一點,但NASA總歸是不缺聰明人。

那么現在,我的任務很明確:找到與地球恢復通訊的辦法。如果我做不到,那就想辦法與四年后載著阿瑞斯4船員回來的赫耳墨斯建立聯絡。

我承認,對于怎么用一年的食物撐四年,我現在還沒什么想法。事情總得一件一件來。當前,我有的吃,并且有目標:搞定那該死的通訊。

日志:SOL10

我花了三個EV,完全找不到任何通訊碟的痕跡。我挖出了一輛漫游車,駕著它兜了幾圈。幾天嘗試下來,我想是時候放棄了。沙塵暴很可能將通訊碟卷到了很遠的地方,所有拖拽痕跡也早就被抹平了。通訊碟本身還很可能被埋在了沙子深處。

今天還花了大半天時間去檢查通訊陣列的殘留部分。實在很遺憾,我自己對著地球吼上幾嗓子,也要比這玩意的通訊效果好。花點時間我也能用基地周圍的破銅爛鐵拼湊出一個金屬碟,但我想要的不是一個步話機。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建立通訊可不是鬧著玩,需要極其專業的設備。靠那點錫箔和黏膠,我玩不出什么花樣。

就像對付食物一樣,我在執行EV方面也得悠著點。二氧化碳過濾器不可逆,也無法清理。它們一旦耗竭就等于報廢。整個任務原計劃讓每位船員每天可以進行四小時的EV。走運的是,二氧化碳過濾器很小很輕,因此NASA很奢侈地加了些超額量。總而言之,我有大約1500個小時的二氧化碳過濾器可用。在這之后,每次EV就只能靠“放血”排掉二氧化碳。

1500個小時聽起來很長,但是要知道,如果救援有望,我至少得在這里待四年,每周必須花一定EV來清理太陽能電池板。總之一句話,EV不到必要時不能用。

還有一個消息,我想出了解決食物問題的辦法。我的植物學背景總算派上用場了。

為什么要帶植物學家上火星?火星可是出了名的寸草不生啊。嗯,主要目的是研究火星重力條件下植物的生長狀況。另外,還要看看我們有沒有辦法把火星土壤利用起來。答案很簡單:辦法有……幾乎能成。火星土壤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基本元素,但相對地球土壤而言,它也缺不少東西。就算把它置于地球大氣環境中,給予足夠的水分,也無法讓植物生長。細菌活性,由動物日常生活提供的特定營養,等等,這些在火星上全都沒影。這次行動我原本的任務之一就是將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進行各種混合,從而研究植物在火星上的生長情況。

這也是為什么我會有一批地球土壤和各式各樣的植物種子。不過還不能興奮得太早,這些土壤的量也就夠填滿你家陽臺上的花盆,而且種子也都是草和蕨類。它們都是地球上最頑強、長得最快的植物品種,才會被NASA選中作為實驗對象。

現在我有兩個問題:一是土不夠多,二是沒有食用植物可供種植。我他媽可是植物學家,應該能想出辦法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如果我想不出來,大約一年后,我就會成為快要餓死的植物學家。

日志:SOL11

我想知道小熊隊打得怎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章丘市| 石泉县| 洛阳市| 招远市| 随州市| 乾安县| 肥城市| 许昌市| 万州区| 鄂州市| 黎川县| 泰顺县| 奎屯市| 谢通门县| 温宿县| 水富县| 全南县| 丰镇市| 贡觉县| 三穗县| 荣成市| 定日县| 瑞金市| 库尔勒市| 汤原县| 梁河县| 武鸣县| 天长市| 柞水县| 肃北| 漯河市| 北碚区| 康马县| 金塔县| 姜堰市| 江口县| 宁蒗| 青田县| 德令哈市|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