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以平昔所見置之千里之外故能舍己從人舍己從人未易見以己見根固而不自覺也
人為舍宇等物遮了眼朝晚區區而不自知
吾遇心忙則自行罰今己見作効
人之大患在乎自滿而以己為賢故終其身學無所成
善學者觀彼賢則知己之不肖彼逺大則知己之褊小彼有勇則知己之懦弱于此有恥則所學未有不成
學者行已足矣無求于外此學之要說
近來學者多偽至于臨死亦安排
學道不可作兒女態
慈愛恭敬可以修身可以齊家可以治國可以平天下安富尊榮由此而出
為學及五分自休不得
吾今為學自己之善惡與學力之多寡皆自知之此自知由吾初學深究無我所致蓋無我則虛明不以自己之惡為善亦不以學力之寡為多曩時觀彼學者自謂無我實未無我觀彼省此深有畏焉故今日有所濟
不如意事人皆有之然善學者不以為意吾因片言戲謔自悔
世間忙學者欲到不忙處
吾深究無我已二十年今日見此患猶如山岳殆有甚焉吾乃自覺多以為幸
學者有志氣無問性愚沖擊而開矣無問氣習沖擊而散矣
學道貴專一一事未嘗遽然干預一言未嘗遽然出口使胷中閑靜靜極明生其道自見
此心即道一體二明
吾家子弟或忝科第未可遽入仕必待所學開明從而自試上不誤君上任委之心下不失民人倚賴之意九泉乃祖于此無憾矣
世間如夢時人非不知但見暖熱又且去矣自古暖熱處誤卻多少人
學者常先虛己自古有誤認臆度為道浪度光陰蹉跎實學不知其幾東坡投老顧以養生為先追想其情使人恐畏微細習氣人不自知學者當審而求之吾為學至此亦不自知自前歲一病方知之今歲一病又知之吾覺此病非病乃教誨我也
世間多材多藝者不少學者回顧己之愚拙未可以為愧材藝之士多為材藝所惑不能進學未若愚拙有心于道
賢者徳重則服人也眾徳輕則服人也寡觀服人眾寡知己徳之重輕
世間誰不被人瞞不甘被人瞞者亦少矣
外事不可深必凡得失奉天命可也動心則逆天命禍將至矣
先圣為魯司寇遂能使齊歸侵疆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淫妻慎潰氏越境而徙學者回顧己徳寧無愧怍
福莫大于無禍今無事已是享福如不自知將恐禍患生
近世學道者眾然胷中常帶一世間行所以不了達
學道者多求之于言語所謂知道者只是存想
大人君子興言立教皆奉天命豈有己意哉
一墮人欲念慮顛倒舉止輕浮此語可謂甚善
必欲使人從我者豈智者哉周公孔子天下后世皆歸之非使其歸也
正欲說教住即住得正欲怒教住即住得如此即善
孔子拱而尚右載之古書則知夫子常拱今人多忽之吾家當習熟
君子有所養處富不驕處貧不憂無得失無逆順其心常一應酬不亂無所不容
眾人中有存天焉可從眾則從眾
學者虛已如無知遇事則謀于人如此者三年大智必發
近世惟尚詞章而奪其正學是以家國乏人材
惟小人喜聲譽夫大人者量含太虛天下如家聲譽復炫耀何人
君子恭敬之心在內人皆知之禽獸亦知之
人意思舉動隨生衣服時有衣服意思飲食時有飲食意思語黙靜動皆然似此意思役盡時人光陰也意中有新有久有喜有厭相生無窮坐久則厭以行為喜行久則厭以坐為喜觸目覩景無非意思皆由失已
圣賢垂訓蓋使人求之已也
人貧賤則忽之事微細則不謹若此者人以為常君子于此戰戰兢兢敬心無二
學者成則無我欲如何不欲如何但由理而行盛暑有待秋涼之意隆寒有待春和之意好學者不如此
處世取法于賢者則不費力一事賢則取法一事積則成功不必問細大
利名即富貴崇高之事貪則為利名不貪則為富貴高崇
邇日知學之不可緩至于寢食不安以此卻得氣習日銷
男女婚嫁人之大義也薄俗語及婚嫁意多不正
心無所求則樂生此非親到者有所不知
世問勞役朝而復暮箋賊其心人欲惺惺
聞過則喜是乃翻小人為君子在瞬息之間
學者或與小人較則所學已見其不逺
吾自幼年以生計不足為憂復思古者樂貧之士處貧必得其理因讀論語有若言盍徹乎毎毎在懐一日忽有所得夫盍徹正而已矣宿昔之憂日見消釋而動止輕清蓋得理則無所施而不利復何憂哉
古人以奢為恥今人以不奢為恥
古人急于求友近世于此頗緩
吾嘗誨骨肉家中雖窘束其使人以禮其待人以實
天地之間鈞陶萬物而變化無窮者以其正也正之為義大矣無所施而不可
學者常帶我行所以見道之難
吾置物酬價不過往往心不安蓋以于理不安理即已也
為學之門固不一茍逐跡則泥矣惟敬一門無跡可逐不容有所泥學者往往多怱之誠能養之以敬則日仁矣
人之趨向為熟所奪茍或有學則熟者不熟生者不生是以自已于庶物之中作得主宰無貪戀則自然見道雖夫子不易吾言
此身乃天地間一物不必兠攬為己
曽子謂堂堂張也難與并為仁矣顏子無此等言語蓋有所未暇也顏子志大惟好學耳是以寡言非特地也顏子亦自不知
好學者處世但欲了事耳與人交毎懐寛恕靡爭靡兢以其好學之篤心不逐物自然如此
處高堂則氣寛居茅屋則氣隘對風月則氣清當晦昧則不爽類皆如此以其有我也
尀耐之語起于心已失道矣
人有過尚有改一路有過得改猶晦昧之得風大旱之得霖雨當天地陰陽不和之時而為之一新亦若此或者不達過作則惟恐人知安有不知之理設或不知潛伏于中此過必毒害已益甚過既不去使已終身為小人學者試思即以此斷其是非去留庶使改過之心有勇既改之則便可無愧
或無公論必任私意順之則喜不順之則不喜是使人皆無公論也在家無公論則一家無公論在國無公論則一國無公論家國欲治其可得乎
人生一世只忙迫一場便休
人愛兒女太過其后翻成怨惡者蓋愛極則怨生乃自然之勢善養兒女則以理不以私意
或謂兒女奴婢由我所治此乃無識人之所見治之不當自己先已失治豈能治人吾處世不敢輙嗔人亦不憎惡人常愛人常敬人
造器用不必狥時俗求巧麗而勞心巧麗則器俗勞心則人俗
自覺之功大矣雖不善一能自覺亦難停留矣
不能舍己從人則智識日昧處世常見其難故人常在難中
學欲得要則學不勞而成
文詞為學道之蠧
立家不在求富求富則家貧立國不在求富求富則國貧至于學道或務高求大則道愈逺
財物大多反害子孫人罕知之
為己之學有所不顧有所不恤如目前無人是以不求名有過不隠雖名位高敢北面再拜師于人以其實而有勇
娶妻生子學周公孔子衣服飲食學周公孔子
吾有公論于學大有所濟凡吾所見不正皆被公論收下
好學之心一興則凡在吾身之不善自消至于面目塵埃亦去矣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大
至誠則百行并生
以實待人人必感動猶愛妻子雖無言妻子必知之
人生不可被一區宅子幾畝田園貯卻自己安靜之人飽多饑少由靜以養氣
人之舉心神物即知
耐事而未免胷中有停留未為盡善
人心不明互有得失賢者所以尚恕
矜伐有害于己而今人以為先
世之才能盡爭惟有道之人無能勝者
自己不得黨蔽他人
不貪則百祥來集貪則眾禍生
胷中無貪染目則明耳則聽
吾見人好問則喜
人惟顛倒故多憂不顛倒則常樂
人有過旁人覺知者眾然不敢言者慮其意逆也學者能使人無以意逆憚吾則庶乎善矣
好學之味言之不盡惡去善興佳況浸生
吾飲饌不敢嘗時新衣服喜補綻于器用亦然無求新棄舊之意吾得此意敢保老景不為人所厭
好學之心人皆有之其間所以不成就者有待來年之失也
人以善歸己以惡歸人蓋欲己之勝也然卒于不勝
少年性或敏慧詩書一覽自謂盡得之恃此而不求師乃人之大患
財物是末事爵位是末事知此幾事是末則知本矣
為學當以心論無以外飾
人心至靈惜乎錯用卻
即事即學也即此下筆處即學也
吾之本心澄然不動宻無鏬隙時人自己尚不識更向何處施為
人知逐物之樂不知不逐之樂
大中至正之道近在日用見于動靜語黙不必他求
吾往者盡恃思量與夫言語今日頓覺前非蓋以馳求于外而不反本也
君子無所欲亦無所不欲第由理而行耳
人之處世何如此之難茲蓋獨任己智倚于一隅不得自然而與天理相違之所致也學者當如何未若以自己私見屏于千里之外使胷中了無所有則所謂天理者見矣天理即吾心也
人方饑忽三杯殽饌莫被他謔盛暑炎燠風亭水榭薦杯以沉李浮瓜偃息以紗廚湘簟莫被他謔朔雪飄零入紅爐畫合笑語之余淺斟低唱莫被他謔皆為物所轉故不能逃有無難易
人以目逐物為見以耳逐物為聞謂之分明不知乃大大不分明
學者以所得填塞胷中中毒之深復不自覺顏子屢空還有此否
畏天命則無所求而享安逸矣茍未及安逸則知貪求心未盡貪求心未盡則知未識天命也君子胷襟常無事常悅樂
事即學也事學有二則學亦勞矣
人切忌被人順了切忌被人不說
吾往日常在昏昏中而不知衣服時不知飲食時亦不知行住坐臥時皆在不知中自謂吾了了惺惺后因覺此不知即非不知
近世多貪逐利名彼此營營遂成風俗故不長人才
凡有家者或棟宇可以居榖粟可以食更有園蔬足用若此則已屬于富矣惜乎人有所不知也是以人間得知足之樂者鮮
道非言語之所及非思量之所至
學者言多則散學力
學有進時如龍換骨如鳥脫毛身與心皆輕安享福無己
人知學進其處世如享醇酒怡怡融融
有志可以奪造化人或有志學無不成無問智愚利鈍也
人之舉動皆有妙用
不奪于味飲食自然甘美不從事于味則已作主從事于味則物作主
處世采取眾人之善而用之則不勞矣
君子以國為先祖宗次之居官以民為先子孫次之
食不語為學到日自然如此
萬事由理耳人言由我故失
立家有法度人不敢慢易
交易之道我之心如彼之心則平矣貨一物者其價增置一物者其價減物初無補徒置身于小人之域
外國使命乃賓客也賓客之義有愛敬焉至于論國事亦自有理以理從事則優游不迫或有忌心或有勝心則與理相違故勞神故招禍興戎
言語不可以化人惟心可以化人
學問貴于見端的或者望風承受蓋為聰明所累
知人而善用其人固可嘉矣然知自己而善用其己則學尤高非無我則不能也
學欲至于無疑惑之地
動靜語黙皆天性也人謂我為之是將黃金作頑鐵用耳
學者涵養有道則氣味和雅言語閑靜臨事而無事
處世遵承法度不失大人君子之體夫有變更者莫不慮其有失然遵承法度縱失所失亦輕或出于私見而有失則所失重大人君子于法度有變更者蓋不得已
不逐物而得理此時如丸珠在盤無所凝滯
善教人者今日能善其類他日國家取而用之則澤及天下
善治國者必以徳教徳教行則治道成彼憂財用與畏夷狄者不足語此時論有以夷狄為畏財用為憂先公曰宰相優劣但以此考驗
實心無所往而不可蓋實心一也可以應天下之萬變
大舜之心即瞽瞍底豫之心瞽瞍底豫之心即大舜之心
人以念慮為心是致為學疲勞或自覺則見本心矣
吾往者質甚不美毎以小人自目所幸者有志復不自執己私有公論雖氣習如山岳如膠漆而常自覺一日氣習分離如巖崖崩倒如是者三日自后身浸輕矣
天下之事惟一理哀公以年饑用不足問于有若有若對以盍徹夫盍徹正而已矣四時正則萬物生人倫正則天下治事無巨細凡有所成皆成于正子路亦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茍不以財用養民焉能臻此后人之常患財用之不足故不以有若子路求之乎君子不以財用未足為憂而以此理為慮達之則超出物表而足以宰天下事物治道不足患
欲言之時與無言之時同則學精矣
有智則好問而樂無智則自用而憂
中國伐夷狄當出于不得已如使長子殺季子也為安天下之民天使我伐之則伐之鋒刃之下有所殺傷如割已體
常情喜一人未必可喜但與吾合則喜也怒一人未必可怒但逆吾意則怒之耳
家事處置了則休不必留滯在心
字畫雖小亦欲端謹閑書當與特書同
道會是不會
立家有道則鄰里悅而歸之以是為驗
學者或無志久久與流俗同
女子不可多言笑
事無大小有志者皆得之竊盜取地窟一鍬復一鍬不敢作聲不敢思量他事但一心求徹學者似之不患所學不成也
古人毎事廉謹無求于人誰得此真味
雖小兒不可令觀戲玩
惡心未萌時與學成就時一般
惟無憎惡人之心者乃能勸戒人有憎惡人之心者其勸人必不服
古制散亡因論喪禮曰五服一也知一乃能知五知五知一乃能分別等差而不亂
吾家稍整喪禮不必恤外議緦麻小功有疑則服大功
一日閑步到蔬園顧謂園仆吾蔬間為盜者竊取汝有何計防閑園仆姓余者曰須拚少分與盜者乃可先公因顧欣然簡曰余即吾師也吾意釋然
子弟讀禮不可以世俗諱忌特缺其禮令簡書之冊以示人
君子仕宦或有升擢自顧其材不足則辭之于義為當于身則榮才不稱職君子恥之
汝輩謀屋先須筑一片基址且道如何是基址務亷謹是基址學安靜是基址此一片基址極好若欲將錢急于營圖架屋便錯
因及婁師徳唾面自干語曰且道唾面從那里來有對者俱未當意徐曰從動心處來此心纔動唾即劈面而來也
人之本心本自寂然
鄉土無鴈好事者婚禮必欲致鴈使天地間都無鴈則圣人定禮亦必欲奠鴈乎當別有物也但以義通之耳
受人寄托必周留神
一日以墨汁潑粥而食粥罷謂簡輩曰吾向來惡粥色黒者今日微黒耳便起惡心故澆以墨
治人不在威得理則人敬服如四三伯臨事通變寡怒人自不犯死之日鄰里下淚
不獨大底是學小底亦是學一語之差一事之不中雖極微小吾以為其大如天何故道卻無大小
后生不可呼長上字雖非當面亦不可
吾向者嘗恨己過難除知他幾畨淚下幾畨自拳
子弟可游山不可下碁小兒許用胡哮不可放紙鳶他皆仿此
奴婢病常令照管湯藥飲食
兒女不責備他聰明
小兒漸長欲行約速不可遽明年欲行今歲先諭之以寛為貴
道無大小何處非道當于日用中求之衣服飲食道也娶妻生子道也動靜語黙道也但無所貪正而不邪則道不求而自得
儻有志于學見賢者亦學也見不賢者亦學也喜樂亦學也憂苦亦學也學至此學乃吾之全體
智我所自有不患無智此心不動日用常情物至自明事至自應如明鏡止水毫髪無差
萬事無非天命不達則止見人為處世勞苦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余不遇哉
女子事人能敬夫能奉祀事舅姑有道則為父母之榮
往者申屠一郎以孝聞于鄉里豐消敏諸人多訪之母在堂未嘗不冠帶衫止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