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詞徵
  • 張德瀛
  • 2559字
  • 2015-11-20 19:00:14

憶江南

憶江南調,原名謝秋娘,本贊皇鎮浙西日,為亡姬謝秋娘作也。是調我別名,初寮詞亦謂之安陽好。毛大可詞話及劉斧青瑣集以為是隋煬帝所撰者,誤從海山記之言,而未知為後人所偽也。

傾杯曲

傾杯曲,一云唐太宗時,長孫無忌所撰。一云宣宗善吹蘆管,自制此曲,蓋宮調也。今詞調傾杯令、傾杯樂,猶沿此稱。

調笑令

調笑令,創於唐天寶中,一名宮中調笑。戴容州謂之轉應詞,五代時謂之轉應曲,惟三十八字者,名調笑,初無異稱,蓋轉踏曲也。詞前以儷語作引,附古詩八句,多集唐人句。詩繇平至側,詞起句即承詩末兩字。附以破子,音響同詞。不以詩作引,末以絕句媵焉。毛澤民謂之遣隊,洪景伯盤洲集樂章謂之句隊,或謂之放隊。兩宋時多尚此體,亦詞之折楊皇也。其引子如古樂府之艷與和,破子如古樂府之趨與亂。調笑令一名三臺令,并有上皇三臺、突厥三臺、中宮三臺之目。其後三體名則從同,而音響異矣。三臺之你,李濟翁以為鄴中三臺,即陸記中所述者。劉公嘉話言高洋筑三臺,皆指地言。惟方密之通雅引李涪刊誤言榷酒三十,拍促曲名三臺。謂三臺者,作樂時部首拍版三聲,然後管色振作,乃曲名耳。此說近之。

秋霽

秋霽調,始自李後主,宋胡浩然易為春霽,即此調也。楊升庵詞品,謂秋霽詞為陳後主所創,蓋沿草堂詩馀之誤。

月上海棠與瑤臺第一層

月上海棠,徽廟所創調也,見云麓漫鈔?,幣_第一層,裕陵所創調也,見后山居士詩話。

醉翁操

醉翁操,乃琴調泛聲。歐陽文忠初作醉翁亭於滁州,既為之記。時太常博士沈遵游焉,為作醉翁吟三疊,寫以琴。然有聲無詞,故文忠復為醉翁述以補之。或病其琴聲為詞所繩約,殆非天成。後三十馀年,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工鼓琴,請於蘇東坡為之詞,律呂和協。辛稼軒長松之風一闋,其和章也。元明人無賦是調者。惟於本朝得三闋焉,其一為陳砥中作,見松風閣琴譜。其一為凌次仲作,見梅邊吹笛譜。其一為女史吳香作,見花簾詞。

憶瑤姬

憶瑤姬,史邦卿所創調也。水經注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案襄陽耆舊傳云,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之女,遂為置觀於巫山之陽。

孟家蟬

孟家蟬九十七字,潘元質所創調也。朱可談云,孟后衣服畫作雙蟬,目為孟家蟬,識者謂蟬有禪意,久之竟廢。姜堯章詩“游人總戴孟家蟬”,張伯雨詞“玉梅金縷孟家蟬”,指此。

歸國謠

歸國謠,或作歸國遙,劉氏延禧謂即樂府之刮骨鹽。謠、鹽聲之轉,刮骨與歸國聲近,殆一名訛別為二也。

玉瓏璁

玉瓏璁,即釵頭鳳。風月堂雜識,玉瓏{髟},浙中謂之睡梅。毛文錫詞“快教折取戴玉瓏璁?!辫髟}同。

釵頭鳳

釵頭鳳,程正伯易名的紅英。蛻巖詞折作摘。唐氏和陸詞,前用側韻,後用平韻,上下闋同,實一調也。

小圣樂

小圣樂,九十五字,元遺山所制,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趙松雪計“主人自有滄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詞”,謂此。詳見陶南村輟耕錄。

呈紅

無名氏有呈紅詞,呈紅,牡丹名也。辛稼軒詞“呈紅似向舞腰橫?!睂O花翁詞“一朵呈紅,寶釵壓髻東風溜”。尤紅友詳論其制,所云宋待制服紅呈犀帶,蓋即西溪叢語引石子惠之說。愚案夢溪筆談云;海上有一船,桅折,抵岸三十馀人,如唐衣冠,紅呈角帶,則知唐時已有之,非特宋制然也。

昔昔鹽

樂府有昔昔鹽,傳自戎部,蓋疏勒曲也,屬羽調。鹽與胤引均通,又轉為艷,義與樂府之三婦艷相類,又作炎。北宋時,王師南征,制黃帝炎曲。容齋隨筆云,玄怪錄載三娘工唱阿鵲鹽,又有突厥鹽、黃帝鹽、白鴿鹽、神雀鹽、疏勒鹽、滿座鹽、歸國鹽。唐詩:“媚賴吳娘唱是鹽,施肩吾詩“嫵媚吳娘笑是鹽”,略異。更奏新聲括骨鹽?!比粍t歌詩謂之鹽者,如吟行曲引之類。愚案詞有鹽角兒,始於此。角謂是詞屬角調也。梅圣俞紙角裹鹽之說,穿鑿附會,殆不可據。

菩薩蠻

菩薩蠻,或作菩薩。杜陽雜篇云:宣宗大中初,蠻國人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白太傅諷諭詩:“玉螺一吹雅髻聳。銅鼓千擊文身踴。珠瓔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鄙w指此也。

婆羅門引

婆羅門,胡曲,屬太簇商調。宋時隊舞,亦名婆羅門舞。詞調婆羅門引,宋詞或於上增望月二字。陽羨萬氏云:“望月二字是詞題,非牌名也?!眲h上二字。徐誠庵謂唐教坊曲有望月婆羅門引,萬氏刪原題,非也。今考隋大業中,遣常駿等使其國,赤土王遣婆羅門鴆摩羅以舶三十艘,吹螺擊鼓以迓常駿。迄唐開元中,西涼府節度楊敬述始進婆羅門曲。一名西涼調,一名凄涼調,一名子母調,一名高宮調。唐會要謂天寶十三載,改婆羅門為霓裳羽衣,鑿鑿可證。教坊記之說,未可為據。至樂府雅詞、陽春白雪載楊如晦婆羅門引,亦無望月二字。元段復之Т齋樂府,望月婆羅門引注云:“以望月婆羅門引歌之,酒酣擊節,將有墮開元之淚者。”以訛傳訛,沿誤久矣。

霓裳羽衣曲

唐開元時,有霓裳羽衣舞,并霓裳羽衣曲。曲則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造,玄宗從而潤色之。故王仲初霓裳詞,白太傅霓裳歌,皆筆於篇,以紀其事。歐陽永叔詩話云:“今教坊尚能作其聲,其舞則廢而不傳。人間又有望瀛府、獻仙音沈存中云屬燕部。二曲云,此其遺聲也。”周公謹謂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是能作其聲之一證。宋太宗時舞隊,其第五隊曰拂霓裳隊,或仍仿唐制也。詞調之拂霓裳及霓裳中序第一義,蓋本此。元微之云: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蘇幕遮

蘇幕遮,即蘇摩遮,本唐時曲名。幕乃摩之轉聲,西域婦帽也。唐張說有蘇摩遮詞四首,其第一首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寶眼紫髯須?!绷x蓋取此。

簇拍

唐人樂府有簇拍陸州、簇拍相府蓮,今詞之滿路花、丑奴兒,均有以促拍名者,乃唐人之所謂簇拍耳。

六幺

王灼碧雞漫志云:六幺一名綠腰,吐蕃傳云:奏涼州、胡渭、綠腰、雜曲。綠腰之名始此。一名綠要。段安節樂府雜錄云:樂工進曲,上令錄其要者。據此則知錄要之名,貞元中德宗所定者也。此曲內一疊名花十八,前後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節抑揚可喜,舞亦隨之。墨莊漫錄亦云:六幺曲有花十八,今夢行云詞調,別名六幺花十八。張斗南宮詞“奏罷六幺花十八”,歐陽永叔詞“貪看六幺花十八”,謂歌聲與舞態也。演繁露云:唐有新翻羽調綠腰,蔣竹山詞“羽調綠腰彈遍了”可證。以曲有高平呂調。考綠腰凡四曲,高平呂調其一耳。毛稚黃謂綠腰一名樂世,蓋依白太傅詩集編列,它家無之。

采云歸

燕樂仙呂調有采云歸,詞調采云歸,采誤作彩,當據宋史樂志更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承德县| 扶余县| 北流市| 日照市| 偏关县| 蕉岭县| 句容市| 东丽区| 宜丰县| 怀集县| 岫岩| 吉木萨尔县| 温州市| 黄龙县| 双鸭山市| 绥化市| 阜南县| 偏关县| 平和县| 迁安市| 汶上县| 申扎县| 禹城市| 筠连县| 淮安市| 黄陵县| 且末县| 海伦市| 三原县| 泽普县| 容城县| 绥滨县| 铜山县| 黔东| 虎林市| 藁城市| 东乡| 建水县| 察雅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