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百三十五事成具光明定意戒法之行。佛說是成具光明定意戒法品時。三十萬明士。得是定意功德成具。立于第十之地。善明。則得無所從生法忍。五百同輩人。心欣意悅。皆發無上獨尊平等覺意。四十萬明士。皆立不回還行。除惡眾五萬人。皆得無所著道。持五戒賢士賢女二千人。皆得履跡之行。諸天在虛空中。而作音樂。嘆曰快哉世人乃獲上聞之要。其在愚曚埃濁者。今日[火 霍]然除盡。如凈水洗浴垢。今聞大法心垢為消。愿令法輪常轉。使一切疾逮妙慧。我等常遇天尊所生不離。疾得是成具光明定意。當廣宣法恩。還照流冥。如今日大會。興立無數道本。善明白佛言。今聞天尊是定意。凈心自思觀。我無黠慧心了不知處。于外于內俱亦如是。佛告善明。譬猶冥室執炬而入。則莫知冥之所在。是定意法其能履行道品成具。則不知無黠十二牽連之所失也。善明。非但是而已。則不見十方生死起滅之處也。至履跡無著因緣覺佛乃至如來皆無見有所想見非見也。無所想。一切清凈想。止清凈想。亦不止清凈想。是為空見無所見。
善明白天尊。云何不止清凈想是為空見。當是時。心在何許。所見何等。佛言。善明。于是時心不在內不處外。不于道不于俗。不于有不于無。不于起不于滅。不于動搖處也。是心無根際無音響。本末了索。當如是見。是見為見。為空為滅。為都無所有定意之法。以此為見。明士當作是計念。除念就凈。作是計念者。為應成具光明定意之教法也。是法無所有法故。強為其名。明士聞是。莫怪莫疑。諦而思惟其法。不退不懈。斯為已得定意威神之護力也。善明。其欲學此者。當行四事。稍入無見處。曰何謂四也。一不有身。二不有居三不有世。四不有物。以能如此者。則得入四要。曰何謂四要。曰一為佛要。二為法要。三為空要。四為滅要。此謂四要也。佛時嘆曰。
無彼無我想 亦不無黠計
十二因不著 是應成具足
是定法本無 非有住立處
哀世現其名 空行亦合儀
人心并意識 此三為起法
行是成具足 無起無所滅
空為成具地 生死苦斷離
一切無余跡 是合定意行
世人轉相猗 邪見著名法
貪有利常想 纏縛無數世
積行常綴礙 憂惱著意戚
四變如隨影 往來無休息
行定無所猗 正觀不著名
貪盡想得滅 解縛清凈安
凈行不掛惑 惑惱意了無
生老病已絕 無復往來憂
慧眼明已大 智本無邊底
黠使度無極 行定乃致此
世火星月明 日曜昆侖光
釋梵殿所照 是定明過上
佛告善明。乃往昔無數劫時。有佛名尊伏欲王。時佛住世壽十萬歲。不在是南天竺止。自于今北方凈耀天歸佛所住處是也。彼國去是。三億萬佛土乃得之。尊伏欲王佛時。人壽二萬歲。常可自從弟子六十萬人。明士眾不可計。國民熾盛豐饒寧靜。率皆賢行戒德相嵯。欲貪三垢薄而[歹 斯]。時佛大會十方明士。普受持說是成具光明定意。便而成具佛事。在于四署之一數。是時有長者子名敏見。年五百歲。時國人以為少年。敏見。聞佛大會則啟二親。乞行詣佛觀其所作。父母聽行即往見佛。稽首于地禮竟正住。喜心興盛。便脫身珍琦雜寶瓔珞。散于佛上。以佛神威。應時所散化成花蓋。到覆大眾。人人各別佛令就坐。為說是成具光明定意法。心又增欣。則時愿言。令我所生常遇是成具光明定意。疾能履行無虧減于戒德。是時少年。以一切寶施與。發一言之至愿。以是故。所生世輒得受。善明。寧知彼時少年不乎。則爾身是也。今我出世。汝復遇值定意。于今以后必得不久。得慧之后。二百劫當具成佛。號導世王天上天下之獨尊。當化導愚冥如我今也。善明。聞佛授其封拜之名。則心凈體輕。譬如琉璃水精中外潔凈一切無穢。以所置處處并后凈其心。若斯則時得十憺然法。一者憺然不以所見為動。二者于諸煩勞之事。憺然常足。三者于眾想憺然不想。四者流俗所樂汲汲之事。憺然而飽舍。五者于德不德憺然不念求。不念否。六者善法惡法。憺然不著。七者謙者賢者。憺然不望榮。八者敬養舍棄。憺然無歡怒。九者一切如法失法。憺然同其原。十者以入凈寂若處不凈。能以法化。憺然無著別。無厭舍之念。心以如此。因白言。天尊。今授封拜之要于我。當報恩宣開一切。令未聞者聞。未知者知。未度者度之。我生死常多。雖多雖久不以為勞。已不著。已覺。已能整。已為不惑。已能入其被服。隨因緣而示見之。我不已生死為生死也。我受佛威神已悉俱了我有等率五百人。愿天尊加四等之大慈。勉引入法。令疾解是成具光明定意。于是佛笑。皆見光從口出。五色煒曄明接十方。其在痛者一時得安。還從頂入自如常輝。侍者阿難。整服避坐。叉手啟曰。佛未嘗虛欣笑。笑必有故。唯愿敷演散告未聞。于是阿難。則而嘆曰。
面部人雄顏 眼鼻口正端
金體極軟細 今笑何盛欣
方口含白齒 唇像朱火明
姿美八十種 今笑必有因
鏡齒牙四十 廣舌頰車方
語則香氣發 今笑為誰成
眉髭紺青色 眼瞼雙部當
白毫天中立 今笑唯愿聞
天眼已了朗 道眼已備通
法眼與慧眼 此四已具成
笑必有感應 啟化于未成
或當受拜決 故笑發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