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奈洛迦波羅如獵鹿者。如是應知。非但不受相害之苦。然于器處共相之苦。亦復不受此之獄卒能害彼故。若異此者。彼在熱鐵融沸地上受燒然苦不能忍時。如何此際能逼害他。于此熱地身動轉時。那洛迦類自身支節。尚不能持。豈況更能有所為作。然而但可于熱鐵中洋沸騰涌。身由他制無片自在。然彼獄卒勇健害他。是故定知不受彼苦。猶若廚人遙執鐵鏟于熱油內轉彼煎魚。或將獄卒為那洛迦。以其相害無功能故。爾者便成違獄卒義。然由那洛迦類受燒害時不能相害。若爾便成不是獄卒。言那洛迦奈洛迦波羅立為宗者。有違宗過。又復若言。受彼熱鐵極苦觸故。諸那洛迦不能害彼。如以生命置炎炭中。或可斯類不沾此苦。如睹史天。此顯獄卒。非那洛迦。即于此見外人別釋。引經為證。極成乖失。然而暫為少慧之輩。顯其僻見略舉條。彼便難曰。于地獄處。獄卒之流不受苦者。我不許故。如經說云。汝等苾芻。有奈洛迦名六觸處。若諸有情生在彼中。彼若以眼視諸色時。咸悉了見不可愛事。實彼有情有如斯事。獄卒非情何所觀見。對執不許有情論者。便是共聚咀嚼虛空。彼設難云。諸那洛迦受彼苦時。有其差別得異身故。如一無間多無間罪。此亦未能閑他意趣。如前所云。生奈洛迦有情之類受苦切時。簡于余趣所有苦毒。然彼獄中所有共苦咸悉同受。然于彼處由重業風驚飆猛烈。身遭極苦一無間者。則不受之。望彼多種無間猛苦。不同受故便成不定。為顯斯事除彼獄卒。諸那洛迦無斯差別。彼趣同苦咸悉受故。即所立宗無異宗處。轉生道理何成不定。然一無間受同苦故。有外難云。由其獄卒不受苦者。斯非正答。有不定故。然且不應作斯定判。見一受苦。令余亦然。現見世間共睹斯事。如羊駱駝被蝎蜇時。遂便致死。鳥之一分將以為食。且據傍生有斯差異。于人趣中亦復見有一不受苦。如患塊者。醫人遂便蹈熱鐵上。即以熱腳蹋于病處。病人雖受極苦。醫足曾無痛處。然而有情實無差別。此亦由其奈洛迦趣俱生苦法以不見故。遂不名此為那洛迦。見蜇毒等能斷命根。此亦但是呈其廣見。巧識俗途非關所論。契理之事。若云但據趣之相似。是彼趣收于斯宗處。即彼趣中見有不受彼趣之苦。顯他宗有不定過者。此亦未解我成立義。當趣所有決定之苦。彼不共受是前作用能立義故。然非人畜在彼趣生。準彼法式須定受者。而不受之。所云羊等遭蝎毒時。有斷命苦。或被熱足所生之痛。若全不受彼趣苦故。非彼趣性可有斯愆。有異執云。然而獄卒由自他業增上所生不被害故。互相苦刻。他不許也。我今謂汝。而于自見樂著昏心。設在虛空步步顛蹶。奈洛迦波羅非他所害故。他逼所生所有苦痛必定不受。是其所許。然而執云不受彼處形害苦者。與誰助力。此轉難曰。雖復有斯更互相害。由作用別致使位殊。猶如所縛能縛之異。爾者還將自語返破己宗。由匪同時能縛所縛。更互容為系絆之事。若言彼二次第而為。此亦非理。由非受系名為被縛。及其縛彼為能縛者。然而此二縱令苦次。于那洛迦亦不能立。若受墋毒極苦之時非那洛迦。若被他害。遭彼惱時是那洛迦。是不應許。一相續形有生有死。成大過故。同在一時更互相害。不容成故。由非一念是卒還非能為此計。若救轉計雖同一趣。由作用別名號便異。一名那洛迦。一號獄卒。猶如人趣非典獄者有被枷者。此亦非理。不托彼故。由非仗托作用差別說那洛迦如被縛者。然此但由趣為因故。斯乃如何舍其獄卒。是故定知位有差別。由非趣同作斯緣緒。能所縛殊由作用別之所為故。理應隨彼而作分位。誠無有違。若時許樂階位別者。應須共許諸那洛迦非獄卒也。于我所宗唯爾是要。由此與前能立之義。善符順故。若許實有那洛迦性。由作用別。有時名作掌獄者故。斯之執見所有階位便。成無失然。則許有階級殊途如。有頌云。
多嗔為墋業 好行罪惡事
見苦心歡悅 當生琰摩卒
由非此相那洛迦有。若此伽他是實義者。如何輒爾作如是言。其獄卒等非有情數。隨那洛迦所見之相。作如斯說。理復何違。諸近見者。由睹于他舉動差別。為所量故測度彼心。然本在識種子熟時。隨有如是相狀差別。而起分別。隨彼所見佛作斯說。欲令波跛惡業有情斷除罪見。于奈洛迦極惡之處。彰顯惡業所生苦報。隨彼情見。于其識外說非愛事。礭論實理咸是內緣似相而現。固無違也。
有異執云。雖復更相俱為苦害。此等階級不越常途。由非此時有其定位。被害之者名那洛迦。能害之人號波羅矣。是故定知。諸那洛迦正被害時。無有便成獄卒之過。
執此計時于我所成獄卒事用。曾無片許令愛樂耶。有說此由業力有斯異狀。隨逐有情還非一準。由此先曾更相惱害。復于獄處共為刑戮。彼此逼害遭諸痛苦。若有生命自無身力。能害于他但知忍苦。更無余暇。由彼有情先共為怨。故使今時更相苦害。彼皆是此那洛迦者。而彼展轉共相害事。非他所許。隨其自業識相生故。而云非是獄卒性故。彼非能害此出過言。全無意況。若被害者許是那洛迦。然能害者即不受。斯苦有說于同一趣諸獄卒類未必要須同形量等然與彼卒墋毒可畏。見便生怖。高大形軀非常威壯。設有形量可容相似。然彼身形含毒可畏。如篾戾車。見便悚懼。是能害者。設使此類軀貌矬[坐*委]。由其稟性是猛利故。縱令敵者形狀偉大。情不比數事同草芥。陵篾彼徒力有容裕。此亦未能閑他意趣幽邃深義。然彼失。我且恕之。諸那洛迦更互相害事亦不殊。形量力等必須相似。有時雖復作如斯說。乘茲語勢遂即難言。未必要須形量相似。此欲共誰而為擊難。諸有忖度自身勇力。于他決勝便無怖心。如是許時。由其墋害或復威嚴者。斯乃誠為無義言也。由切逼迫生極怖故。非能害者。作成立時道其極怖。作便成過。方便顯斯差別之相。仁今更復成立墋害。及以威嚴。此則便成大為恩造。能為善伴增我光輝。如上所言。得差別體。地獄器苦不同受之。或諸猛火由業力故便無燒苦。斯則自非。善友誰能輒作斯說。凡是密友性善之人。不論夷險常為恩益。為欲顯其不受燒苦故致斯言。然于此時助成立義。即是顯出善友之意。由其不受彼之苦故。意欲成立非那洛迦。今復更云。由其業力說有大火。言不燒者。斯則真成立唯識義。由無實火但唯業力能壞自性。既定不受如斯苦故。便成此火自性元無。然有實性。是宗所許。若也許其是識現相事體元無。此由業力故無實火。斯成應理。由其先業為限齊故。若異此者。彼增上業所招之果既現在。彼如何不見。如無智者欲求火滅更復澆酥。令唯識宗轉益光熾。由斯眾理。證此非成那洛迦類。
設爾不成。那洛迦類是鬼是畜。理亦何傷。爾者既非那洛迦。如何生惡處。由非得余趣生于奈洛迦。若爾既生彼處已應同那洛迦。又復如何而許彼處得有生理。若生于彼當趣同分。彼初生時必應非有。有情數性非所許故。復由于彼同趣有情。無不定故。若執此見名為生者。諸大威神亦有于茲奈洛迦處為救有情應濟之苦。此則雖非那洛迦類。亦見有故便成不定。非即據斯恒決定見作斯說故。此意欲論。唯于惡趣奈洛迦中而見有故。當爾之時諸琰摩王侍從使者。王若出行此必隨逐。是時彼王并及侍從不出于界。若其彼界無差別類。云何天上亦有傍生。如天象等雖非天趣而生彼故。如是琰摩王界諸獄卒類。及狗烏等然非彼類亦生其中。由此道理同那洛迦。諸獄卒等生地獄時。即彼趣攝。何以故。同處生故。即由斯理能成決定。應受彼苦。此救不然。雖生地獄非那洛迦。何以故。不同受故。如天上傍生地獄中不爾者。諸有傍生及諸天等處不差別。如那洛迦等自業能感差別不同。彼所作業隨自業力而受彼苦。是故定知天上傍生必有能感天上樂業。方乃生天同受彼樂。由順樂業之所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