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魔王波旬詣佛所品第二

爾時,復于魔王宮中,所有一切諸雜林樹、果實華葉、衣冠瓔珞莊嚴之物,皆悉變成半月而現,放大光明照魔王宮,內外明徹。琴瑟箜篌一切樂器,及非樂器寶莊嚴具,及余諸物,自然演出如是偈句:

“世間無等大導師, 于諸法中最自在,

今住佉羅帝迦山, 為眾顯示佛法海,

開說一道清凈法, 聞者必得勝菩提。

波旬獷戾你不如, 令汝魔界悉空無,

汝本曾作一邪善, 今得如是自在報,

汝今法應當退落, 何不速去見導師?

一切所來諸眾生, 曾作邪善千億數,

福藏大眾皆來集, 聽受最上無病法。

各各向佛心敬仰, 見尊導師修供養,

以其凈信滅煩惱, 更不重生于欲界。

專信禮拜尊導師, 滅三界苦煩惱縛,

億世受于勝妙報, 速與三界為親友。

又于三界作法王, 說真實法度眾生,

一切諸法如水泡, 有為相現猶如幻。

福報無常悉空無, 當疾舍離我見過,

速發無上菩提心, 以此定受勝妙福。”

爾時,魔王波旬及諸官屬,見聞是已,驚怖戰悚從床而墮,兩手掩耳而作是言:“當觀沙門作此幻惑,必奪我等諸魔勢力,令諸色像悉成半月,復出如是種種音聲。沙門瞿曇現大神力,盡攝欲界以為己有,可速擊鼓,集諸大眾皆到此處。”作是語已,于其宮中即便擊鼓。擊彼鼓時,于其鼓中,即出如是音聲偈句:

“諸法空寂風和合, 遠離所依眾色像,

于作無用誑眾生, 事相詐現猶如幻。

和合因緣故成字, 如書虛空字不住,

陰界空寂離眾色, 無常義現不自實。

聲塵入于耳根門, 無常義現不暫停,

其識如幻若分別, 顯現無我不自在。

眼根迅速故空寂, 是苦自性義相應,

鼻根香塵與舌味, 身根及與一切觸,

心法并與無常俱, 迷惑眾生無所覺。

如是六境生諸苦, 能令失壞涅槃道,

以是凡夫轉五趣, 不能離縛得解脫。

于諸境界除渴愛, 則能速到勝妙處,

此心自性清凈相, 觀是了知菩提道。

若己境界得自在, 則能悲愍一切眾,

于彼當得檀戒忍, 智慧功德自莊嚴,

得最無上菩提智, 能度無量諸眾生。”

說此偈時,魔之宮殿,一切眾生驚怖不安,男夫婦女、童男童女,迭共相喚,詣魔王所,住立其前。魔王以偈告彼眾言:

“汝等悉見此魔宮, 如是無量極丑惡,

諸聲不息生大苦, 定奪我等魔勢力。

沙門瞿曇作是聲, 欲滅魔力境界事,

可速往詣瞿曇所, 咸共贊嘆而歸依。”

爾時,魔子名鴦瞿羅歇,即以偈頌而白父言。

“我今嚴駕著鎧甲, 將諸勇健斗戰士,

弓刀鉾槊及刀輪, 刀面鼓面諸獸面,

魔軍夜叉龍修羅, 及諸眷屬滿虛空,

速詣惡心瞿曇所, 碎滅令彼如灰塵。”

爾時,魔王說偈答言:

“我從昔來于彼人, 曾作無量惡留難,

汝亦應見菩提樹, 瞿曇勝我及軍眾。

如是我等數惱亂, 瞿曇常勝于我等,

不見天龍阿修羅, 能動彼人一毛端。”

爾時,復有魔之大臣,名珊盧遮那,而說偈言:

“我等可速舍欲界, 但當自護己宮殿!

瞿曇昔來未至此, 今來拒之莫聽前!”

爾時,魔王甚大憂愁,默然不答。復有大臣,名起怖畏,而說偈言:

“唯有巧力可伏怨, 當以諂偽詐為親,

我等將眾往詣彼, 詭詐而嘆彼沙門。”

復有大臣,名毗闡陀行,而說偈言:

“昔此宮殿眾盈滿, 沙門侵奪今減少,

已歸彼者眾甚多, 我等亦可往歸依。”

爾時,魔王聞其所說,即瞋彼臣,瞋已默然。復有大臣,名曰老智,而說偈言:

“瞿曇力加諸宮殿, 出此種種異音聲,

我等若不疾詣彼, 沙門必速來到此!

此處無人能遮護, 以力止彼瞿曇仙,

我等寧可共一切, 速詣歸彼大沙門。”

爾時,于彼諸宮殿中,所居大眾男夫婦女眷屬大小,悉作一朋復作是言:“大王,今可將諸眷屬速詣彼所,我等今當守護此諸城邑宮殿。”

爾時,魔王即作是言:“如是,如是,我與他化自在天王及諸軍眾眷屬大小往詣彼所,并與化天、兜率陀天、須夜摩天、釋提桓因及其軍眾共詣彼所。復與毗沙門天王并諸軍眾,毗樓勒叉天王并鳩槃茶軍眾,提頭賴吒天王并乾闥婆、緊那羅軍眾,毗樓博叉天王及諸龍眾,往詣彼所。”

作是語時,復有魔王輔佐大臣,名珊遮羅拏,白言:“大王,今者所有諸天宮殿皆悉空寂,欲界諸天及諸天女一切眷屬,悉在瞿曇大沙門所聽法而住。如是緊那羅、龍、鬼、夜叉、伽樓羅、鳩槃茶,悉在彼處種種供養沙門瞿曇,聽受其法。”

爾時,魔王自觀察已,見諸欲界一切宮殿皆悉空寂,欲界之中所有諸天、人非人等,皆悉集在于瞿曇所而坐聽法,唯有阿修羅未到于彼,而作是言:“我今當與諸阿修羅俱詣彼所,令其會眾皆悉惑亂不得正信。勿使瞿曇教彼大眾諸法如幻,不去不來,不合不散,不生不滅,令我欲界皆悉空寂!”復作是言:“我今當共諸阿修羅并及軍眾疾詣彼所,遮諸眾生不令速得越度苦海到于彼岸,以沙門力速背死法,令我境界勢力減少。我今速往遮護彼諸人非人等!”

時,魔波旬即以魔之神通境界,念四阿修羅王及其軍眾一切眷屬,速來集在須彌山頂,然后相將共下詣彼瞿曇沙門所,詐設美言謙下贊嘆,示作歸依求見因緣,當以方便令諸大眾悉生怖畏斷其正信,又不令彼于瞿曇所生其尊敬,以是令彼沙門瞿曇厭患于世速入涅槃。如是魔王,數數希望阿修羅眾;然諸阿修羅,為佛神力之所加故,茫然不知魔之希望。其魔即時惡意于佛及一切阿修羅,便作是言:“觀瞿曇一人于我境界,已得解脫不可追回。我于欲界悉得自在,此凡賤畜生阿修羅不受我教,我當為其作大衰惱,令彼速舍所治宮殿。然后我當以神通力,將諸眷屬往見瞿曇。又復與諸大臣勇將、左右諸軍、男夫婦女營從圍繞,以第一最勝五音作樂調戲歌舞,一切衣服莊嚴之具,眾寶香華、幢幡寶蓋、音聲和合令速嚴辦,往見瞿曇。我今亦將夫人婇女及以男女大眾圍繞,以第一最勝魔之境界神通游戲五音和合,往見瞿曇。何以故?唯除瞿曇,諸余大眾天、龍、乾闥婆、人及阿修羅等,世間大眾悉令迷惑,當以堅牢欲網而羅網之,于生死大海不令速度,是故詣彼,余者留住守此宮殿。”

時,魔波旬即將九百六十萬頻婆羅眷屬、男夫婦女、童男童女、大臣左右,以魔境界神通加持,作第一最勝五音伎樂歌舞調戲,一切所有令人多喜生染著者悉具備之。時,魔波旬住彼諸宮告言:“悉出,往詣彼所。”而復合掌,說偈頌曰:

“唯佛盡除諸煩惱, 唯佛能化諸世間,

唯佛能燃正法燈, 三界中最我歸依!”

爾時,魔王既作如是魔之神通境界力已,從彼宮出以手散華,所散之華于四天下悉作華蓋在空而住,于一切處悉雨種種寶種種華如云而下。

當于爾時,世尊仍說住阿蘭若第一義諦。佛告大眾:“汝等一切守攝諸根,系心專念莫令馳散。此魔波旬,多將諸眾歌舞調戲,五音作樂眾伎和合,又與婦女眷屬大小圍繞而來。”

爾時,魔王與諸眷屬,尋即來到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到佛所已,即于佛上虛空之中化七寶蓋,縱廣七由旬而覆佛頂,復以無價真珠瓔珞嚴置佛上,復以種種眾寶、華香、涂香、末香、天鬘、幢幡寶蓋、金縷真珠、瓔珞及五音伎樂,供養世尊,右繞三匝,而說偈言:

“我今歸命佛世尊, 從是終不起惡心,

瞿曇心定容恕我, 我當守護佛正法!

于世更無如世尊, 憐愍利益眾生者,

自得解脫令他得, 是故我歸最勝尊。

唯佛慈愍一切眾, 已越生死煩惱山,

常慈樂度諸眾生, 今速歸依汝世尊。

能了有為及無為, 離二如蓮不著水,

積德梵行所依身, 是故我今歸依佛。

世無寂定無病法, 清凈常勝伏煩惱,

唯有正法及涅槃, 是故歸依無等法。

于世更無如僧眾, 和合解脫八丈夫,

能離一切煩惱縛, 是故歸依大德僧。

閑居靜默常一食, 第一義心恒相應,

慈悲愍念諸眾生, 我亦歸依于彼等。

于三寶種作熾然, 護養所有佛聲聞,

我勸一切諸眾生, 名衣上饌而供養。”

爾時,會中諸來大眾,若天、若人、乾闥婆等同聲贊言:“善哉!善哉!”

爾時,世尊告慧命憍陳如,而說偈言:

“我已告汝聲聞眾, 所有相應求解脫,

常樂所依四圣種, 以彼得滿菩提道。

如樹果繁速自害, 竹蘆結實亦如是,

如騾懷妊自喪身, 無智求利亦復然。

亦如盛夏惡雹雨, 傷害一切諸苗稼,

如是貪求利養者, 必當速失勝菩提。

又如諸樹華開敷, 而復為火所焚燒,

如是貪求利養者, 亦當退失菩提道。

若有比丘得供養, 樂求利養堅著者,

于世更無如此惡, 故令不得解脫道。

如是貪求利養者, 既得道已還復失!”

爾時,魔王聞說偈已,即自念言:“沙門瞿曇,知我虛偽詐現歸依。”羞愧默然,退坐一面聽法而住。魔諸婦女,諸根形貌容狀光色,皆悉枯悴變成惡色,背僂跛躄,丑陋弊惡。所有男夫,都不復能歌舞調戲,五音作樂皆悉閉塞不能出聲,卻坐一面,聽法而住。

諸阿修羅詣佛所品第三

爾時,月藏菩薩摩訶薩,為欲攝化諸眾生故,說月幢月咒句之時,于彼四大阿修羅王所治之處,一切所有草木華果、眾寶瓔珞莊嚴之事,衣服臥具皆悉變成半月而現。彼等諸事迭相掁觸出五音聲,所有鼓貝箜篌箏笛具足作樂。彼等音中,亦復演出如是偈句:

“唯佛化導以安隱, 并眾住在佉羅山,

于臭煩惱拔眾生, 為其說法永斷除。

凡夫悉墮生死海, 煩惱駛河起波浪,

三有更無哀愍者, 如牟尼尊慈善心。

多眾聚集一方所, 天人鳩槃龍夜叉,

悉依佉羅帝山所, 于諸苦畏求解脫。

我等俱時速詣彼, 為欲聽聞正法故,

魔王不久或來此, 而為我等作留難。

一心聽受勝妙法, 于彼凈心得大福,

以福長壽除諸怨, 于世常受威德樂。

若以此福求解脫, 斷諸煩惱得羅漢,

及斷諸緣作辟支, 亦能成佛具諸樂。

如是當得無有疑, 是故速舍諸緣縛,

一切當起清凈心, 速到佛所修供養。

從此賢劫初以來, 未有如是大眾集,

于后久遠彌勒興, 我等不得許時壽。”

爾時,于彼四阿修羅城邑宮殿有如是事,以菩薩力莊嚴加持故,聞是句義皆生信心,各各于其城邑宮殿云集一處,共相謂言:“今當于此欲有何事?所以者何?我等昔來未曾見者今得見之,昔未聞者今得聞之,無人知者。”

時,魔波旬從己宮下欲禮佛故而往散華,所散之華于四天下皆作華雨。當雨之時,于四阿修羅城邑宮殿,遍一切處皆悉變作最極臭穢,及惡煙塵、灰土蓬[火+孛]處處盈滿,蚊虻蛇蝎、諸惡毒蠅亦復悉滿,憂愁惱亂不可愛樂。當于爾時,諸阿修羅城邑宮殿皆悉黑闇,一切阿修羅男夫婦女、童男童女,悉懷最極憂愁惱亂不樂住彼,各于巷陌迭相云集,至己王所在前住立。阿修羅王,見諸衰害極增憂惱。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與諸眷屬及所治處一切阿修羅男夫婦女、童男童女;波羅陀阿修羅王,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與諸眷屬及所治處男夫婦女、童男童女,向羅睺羅阿修羅王所治城邑聚落宮殿。見彼如是諸惡惱亂蚊虻蛇蝎毒蠅等已,三阿修羅王俱至羅睺羅阿修羅王所,于前住立。毗摩質多阿修羅王,請問羅睺羅阿修羅王,而說偈言:

“一切修羅諸宮殿, 猶如地獄等無異,

熱風暴起來至此, 一切狀似火燒焚。

所有樹林諸果實, 悉皆墮落在于地,

諸有蓮華及浴池, 草苗眾華悉枯竭。

煙塵蓬[火+孛]于我等, 阿修羅城諸宮殿,

及有蚊虻蚤惡蠅, 無量諸惡毒蟲等。

今聞如是眾惡聲, 眾生多惱不喜樂,

諸阿修羅受此苦, 悉為饑渴所逼惱。

苦逼無所可歸依, 一切驚怖心焦枯,

生死畏等誰威力, 而不利益我天龍?

以何方便令休息, 如是種種怖畏事?

非是惡龍來至此, 降伏我等阿修羅?”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說偈答言:

“阿修羅輩汝諦聽, 我等昔日具安樂,

五欲所須皆稱意, 神通勇健有大力。

所持弓刀及箭槊, 罥索矛[矛+贊]劍輪等,

一切今當悉退落, 城邑巷陌盡茫然。

男夫婦女先兇健, 顏色端正有勢力,

悉與諸天共齊等, 于今時中定當盡。

命盡眾生白法盡, 羞恥慚愧解心盡,

及聰明人所知盡, 巧行與善圣智盡。

苗稼及諸華藥盡, 果味等盡諸戒盡,

所欲稱意音樂盡, 眾寶衣服飲食盡。

喜樂事盡人天盡, 夜叉乾闥修羅盡,

婆羅門種剎利盡, 并諸毗舍首陀盡。

唯共諸惡眾生等, 非圣諂曲殺盜淫,

妄語兩舌綺惡口, 貪恚膽佞癡邪見。

儉短增長及饑渴, 愛離怨會與捕獵,

見他得利生嫉忌, 割截斬斫諸破壞。

毒害刀槊劍輪增, 面目流淚憂悲苦,

蚊虻惡風及煙塵, 斯等并來為觸惱。

地獄畜生與餓鬼, 是等境界大苦海,

此非善行相應時, 念念退失于正見。

白業之人惡事增, 如是眾惡皆興盛,

是阿修羅盡時至, 唯無等乘能遮止。”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白羅睺羅阿修羅王,說偈問言:

“唯王為諸眾生故, 常勤精進修諸法,

具大福德神通力, 及以智慧莊嚴身,

此是何力誰所作, 欲滅我等阿修羅?

誰能救護于我等, 當禮敬彼而歸依?”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說偈答言:

“此非釋梵天王力, 亦非自在那羅延,

又非夜叉及龍神, 唯除魔王欲自在。

昔惱諸龍亦如是, 大仙瞿曇為斷除,

我等禮彼瞿曇仙, 能施我等安樂故!”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以偈問言:

“為是天人龍夜叉, 能施一切安樂者,

彼何神通精進力, 為當方便造幻惑?

于何法中得自在? 何誰能受彼教敕?

為于魔力得解脫, 而得何力使其然?”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以偈答言:

“昔見端正大沙門, 端坐菩提樹陰影,

魔將軍眾而詣彼, 以慈悲力速降伏。

于彼得成勝菩提, 超過一切諸天眾,

具大慈悲入涅槃, 故能枯竭眾苦海。

此諸仙中最勝幢, 具足十力眾生藥,

釋梵自在修羅仙, 欲自在魔那羅延,

悉禮于彼作歸處! 是人能示眾解脫,

于諸一切三界中, 超勝所有諸天眾,

調伏寂靜降諸根, 樂寂七圣財莊嚴,

安住涅槃到彼岸, 悉能枯竭煩惱海。

是故我等一切眾, 悉歸能滅諸苦者,

皆持種種妙香華, 各各合掌而求請。”

爾時,羅睺羅、毗摩質多羅、波羅陀、跋持毗盧遮那,四阿修羅王,及男夫婦女、童男童女,所有一切阿修羅眾皆悉云集。有以燒香供養禮佛而求請者;有持種種雜色妙華,有持種種摩尼寶珠,有持種種幢幡寶蓋、金縷真珠、瓔珞、衣服,以用奉佛而求請者;有持種種箏瑟箜篌簫笛鼓吹五音作樂,供養禮拜求請佛者。羅睺羅阿修羅王,以己神通境界之力,大身游戲兩手執持帝釋毗楞伽摩尼寶鬘,頭面禮拜遙奉世尊,說偈贊曰:

“佛為眾生樂, 久修諸苦行,

憐愍一切眾, 愿亦愍我等。

忍辱如大地, 悲愍諸眾生,

休息諸濁惡, 愍覆于我等。

佛度諸畏訖, 得于無上智,

等心于眾生, 愿愍阿修羅。

佛以八圣船, 度脫苦眾生,

涅槃味充飽, 慈念阿修羅。

佛于諸眾生, 不恥惡種姓,

一切如赤子, 是故歸依佛。”

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以兩手捧持一切諸天登祚所著摩尼寶鬘,頭面作禮以偈贊曰:

“勝過天龍眾, 修羅鳩槃茶,

盡除諸煩惱, 心意所作惡。

降伏業苦道, 而到于彼岸,

遠離于有想, 及無想眾生。

悲念眾生故, 不入于涅槃,

為諸眾生故, 能忍一切苦。

視于諸眾生, 如母念一子,

愿愍于此等, 苦處灑悲水。

休息苦惱觸, 煩惱水所溺,

起發堅勇者, 愿救眾生苦。

念今苦苦至, 為魔力所壞,

苦觸阿修羅, 愿灑大悲水。

眾生若于佛, 起于瞋惡心,

而不能動佛, 身心少分者。

若彼所有樂, 境界身心事,

佛常等慈悲, 于此更無異。

唯佛于天人, 能施一切樂,

我等為魔惱, 心孤無所依。

無有余眾生, 能滅于魔業,

唯佛速除遣, 盡壞無有余。

諸天龍證知, 夜叉阿修羅,

如佛眾生最, 能救一切苦。

魔欲速滅我, 修羅諸宮殿,

愿速放戒光, 施我滿足樂。”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兩手捧持梵天光幢摩尼寶珠和合天鬘,頭面作禮說偈贊曰:

“流轉獄所縛, 離諸一切樂,

極惡大巨海, 沒溺無所依。

唯佛精勤行, 于三阿僧祇,

自度到彼岸, 悉竭煩惱海。

為諸眾生故, 六年行苦行,

而得無上智, 滅除彼煩惱。

我等為魔嬈, 無力受諸苦,

愿除魔所加, 洗浴我等宮。

此等僧祇眾, 為諸苦所惱,

愿救此諸苦, 當往見世尊。”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兩手捧持梵天艷光摩尼寶鬘,頭面作禮以偈贊曰:

“今禮牟尼尊, 于法自在者,

超過釋梵王, 降魔及軍眾。

超過日月光, 及與四天王,

慈悲明日月, 普照諸眾生。

五日并出時, 海水悉枯竭,

若供佛功德, 無能枯竭者。

超度于三界, 而入無畏城,

大悲覆眾生, 諸苦悉除滅。

等心諸眾生, 如母視一子,

我等憂翳障, 慈風愿吹散。

更無余歸依, 可救我等苦,

如佛功德滿, 莫舍修羅宮。”

爾時,世尊以佛耳聞,以佛眼見諸阿修羅城邑宮殿,魔力所加,一切諸難皆悉周遍無有遺余俱受熱惱:“愿樂求我蔭覆救護,為歸為趣,我當救護諸阿修羅,今正是時。”于時,世尊以大悲威勢現一切樂,即入悲風光明三昧;三昧力故,令四阿修羅宮殿所有魔之神力所加苦事,一念之頃皆悉休息還復如故,亦如三十三天宮殿,于中即現第一妙樂可樂之事。

彼諸阿修羅見已,踴躍心生歡喜,口眼皆悅熙怡微笑,皆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作是語已,即以諸天勝妙寶鬘,向佛方所遙擲奉獻。其羅睺羅阿修羅王所擲寶鬘即到佛所,于佛頂上空中而住。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擲寶鬘,亦到佛所于虛空中住右肩上。波羅陀阿修羅王所擲寶鬘,亦到佛所于虛空中住左肩上。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所擲寶寶,亦到佛所住于佛前放光而照。其余所有諸阿修羅,復持種種眾寶香華幢幡寶蓋,及以金縷寶珠、天鬘真珠、瓔珞、種種衣服、涂香、末香,彼等一切悉向世尊遙擲奉獻而以供養。是時,于此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雨種種華乃至末香如降暴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求斷疑,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禮佛,以偈問曰:

“大仙世尊無量智, 于先已雨如是雨,

現諸神通變化瑞, 月藏菩薩來到此。

今復雨于種種寶, 誰當復來到于此?

為是大德諸菩薩? 為是他方諸佛使?”

爾時,佛告求斷疑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此是魔王波旬,于四阿修羅城邑宮殿,化作陰闇灰塵煙霧、蚊虻毒蠅及以種種毒蛇蜂蝎,于彼一切樹林草木華果泉池皆悉枯涸。一切阿修羅苦困欲死,彼等向我一心歸依合掌作禮,以種種華乃至末香,于彼阿修羅所住城邑,向我遙擲而作供養。羅睺羅阿修羅王所擲寶鬘,今我頂上者是也。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所擲寶鬘,今我右肩者是也。波羅陀阿修羅王所擲寶鬘,在我左肩者是也。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所擲寶鬘,今在我前者是也。”

爾時,魔王波旬從坐而起,向佛合掌,恭敬禮拜而作是言:“此諸阿修羅蒙佛恩福,我今亦令諸阿修羅還得具足饒益安樂。”

佛告波旬:“汝今不須作如是言,我已令其充足安樂。我諸阿修羅城邑宮殿,轉勝微妙,樂具悉有還復如故。何以故?彼等四大阿修羅王是我親舊,如是其余所有一切阿修羅等,于我得信敬仰尊重心生希有,今當不久來至于此為聽法故。”

魔王波旬復生惡心而作是念:“我是一切欲界之中最勝自在,于諸眾生能作苦樂。沙門是人,何能狡猾幻惑異端妖邪多語,敢共我競而欲與我校量比并?釋、梵、四王、摩醯首羅、那羅延天、轉輪圣王,一切眾生,無能與我校量比并作相違者。今此瞿曇,作幻誑惑一切眾生,遍四天下地及虛空一切盈滿,皆悉欲見瞿曇故來,今此下賤畜生之類諸阿修羅亦復蒙攝。我今當作魔之境界神通勢力游戲所加,更作幻惑惱亂于彼沙門瞿曇,及以降伏諸來會眾。”

時,魔波旬觀其眷屬而說偈言:

“諸魔各作念, 我常降伏怨,

及惱此會眾, 并禁阿修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等見我力, 昔于菩提樹,

天神為證明, 我修真正法。

隨汝所有力, 恣汝當現之,

若能惱我者, 我當作歸依。”

爾時,魔王波旬復增第一極重瞋恨,以一切魔力境界神通游戲所加,念于四方最熱之風,令其一切諸來大眾熱風觸惱而作降伏。于時,世尊即入摧伏魔力三昧,其三昧力,即于四方復起第一妙香涼風,觸其身分皆受快樂。魔王波旬知是事已,復于佛前化大火聚。世尊即于彼處化作清涼大池,水涌上出。魔王見已,復于空中降雨大石。佛即變其所雨之石,悉令化作種種天華而雨其處。魔王波旬及與眷屬,復以兩手捉佉羅帝山,而欲速疾震動三千大千世界。佛復以此三千地界加作金剛,尚不能動乃至一塵,況能多也!魔王復以瞋怒之力,向阿修羅所住之方,放口噓氣成黑氣云,令其城邑宮殿陰闇,使諸阿修羅重復迷惑不能去來。爾時,世尊即復變其所吹氣云,令作種種天妙華云,爾時于彼四阿修羅城邑宮殿,復雨種種天華之雨。其華雨中演出百千微妙法門,所謂佛聲、法聲、僧聲,檀那波羅蜜聲乃至般若波羅蜜聲,三善行聲、三歸依聲、三律儀聲、三不護聲、三依止聲、三種菩提聲、三乘聲、三修聲、三種善根聲、越度三界聲、三受聲、三解脫聲、三示現聲、四念處聲、四正勤聲、四如意足聲、四不壞信聲、四禪聲、四梵住聲、四攝聲、四無礙智聲、四無色定三摩跋提聲、四圣諦聲、五根聲、五力聲、五支三昧聲、五解脫入聲、顯示六根聲、六和敬聲、六念聲、六通聲、七圣財聲、七識住聲、七覺分聲、八圣道聲、九次第定聲、十圣處聲、佛十力聲、大慈聲、大悲聲、因緣生起聲、心不可壞聲、舍一切惡見聲、不忘菩提心聲、不退轉聲、忍聲、三昧聲、陀羅尼聲、授記登祚聲、無生忍聲、苦行聲、十地聲、十八不共佛法聲、到菩提聲、轉法輪聲、不可壞佛聲、舍聲、厭聲、解脫定聲、滅聲、成就眾生聲、攝受正法聲、辯才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無所作聲、寂靜聲、無生聲、如聲、實際聲、入法界聲,無眾生、無命、無養育、無受者、如如、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去不來、不住不行聲,大神通變化聲、加護三寶種聲乃至大般涅槃聲,地獄、畜生、餓鬼、人、天苦五陰重擔聲,數數流轉生死與愛別離聲,一切有為流轉之獄如幻、芭蕉、水月、響聲,信、念、精進、忍及智慧、十善業道護持聲,出彼流轉獄聲,于彼華雨出是無量百千種聲。彼諸音聲,能令無量阿僧祇等阿修羅,于三寶中深得敬信,尊重歸依生希有心,渴仰欲見釋迦牟尼,及欲聽法供奉眾僧,極甚驚怖流轉生死與愛別離,希望涅槃。

彼諸一切阿修羅等俱發聲言:“南無釋迦牟尼如來!南無釋迦牟尼如來!我等今往見于釋迦牟尼如來,禮拜供養故,聽法故,及供奉眾僧故,為看大集故,為求無上菩提乘故,為退落魔幢故,為建立法幢故,為三寶種不斷絕故,為聽第一義圣諦法門故,為休息煩惱道苦道故,為斷截魔縛故,為枯竭愛河故,為滿法海故,為入智海故,為成熟眾生海故,為供養諸佛海故,是故我等及諸眷屬往詣佛所,不為惡魔于我等中更得自在,我等從今不復重遭如是之苦!”

爾時,牟真鄰陀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婦妾宮人男女大小,諸阿修羅婦女眷屬八萬四千,一切皆悉著青衣服青色莊嚴,青傘、青蓋、青幢、青幡、青車、青華、青色摩尼琴瑟箜篌、青寶、青鼓。我今將諸五音作樂歌舞調戲第一莊嚴,及將眷屬而往見佛,恭敬禮拜聽受妙法,供奉眾僧故往詣佛所。”

爾時,須質多羅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婦妾宮人男女眷屬九十九百千阿修羅婦女,一切皆著黃衣莊嚴,乃至供奉眾僧故往詣佛所。”

爾時,睒婆羅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婦妾宮人男女眷屬百千億阿修羅婦女,一切皆悉著紺色衣瓔珞莊嚴,乃至供奉眾僧往詣佛所。”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婦妾宮人男女眷屬九十九頻婆羅阿修羅婦女,一切悉著朱色衣服瓔珞莊嚴,乃至往詣佛所。”

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婦妾宮人男女眷屬九十九惡初矣尼百千阿修羅婦女,一切悉著玻瓈色衣瓔珞莊嚴,乃至往詣佛所。”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復作是言:“我今亦與夫人婇女男女眷屬,及土田主、附庸王并及長者、臣將左右、城邑聚落所有人眾,如恒河沙等阿修羅婦女,一切悉著瑪瑙色衣瓔珞莊嚴。復持瑪瑙色衣,及與幢幡寶蓋、金縷真珠、瓔珞、摩尼寶珠、香華、涂香及所乘車,皆悉同是瑪瑙之色。并以鼓角琴瑟箜篌簫笛伎樂,如是等事皆瑪瑙色。相與作樂歌舞戲笑,最勝莊嚴在于虛空,為欲見佛禮拜供養,及為聽法供奉眾僧故,往詣佛所。”如前所說,皆悉嚴備彼諸色相,第一微妙希有未有,昔來未聞如是等大莊嚴事,從彼阿修羅所居處出住在空中。

爾時,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五音作樂歌舞戲笑,詣羅睺羅阿修羅王于前而引。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及與眷屬皆大嚴持,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右廂而引。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并與眷屬亦復如是具大莊嚴,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左廂而引。

爾時,睒婆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亦悉嚴持,詣羅睺羅阿修羅王于后而引。

爾時,牟真鄰陀阿修羅王,及與眷屬亦大嚴駕,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上而引。

爾時,須質多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如是莊嚴,亦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下而引。

爾時,于中羅睺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如是色相以大莊嚴,五音伎樂一時俱作,歌舞戲笑音聲和合而詣佛所。復以兩手持種種寶華天鬘涂香,向佛方所遙散奉獻,到佉羅帝山上變作大云空中而住。其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雨種種寶種種華、種種天鬘、種種涂香。

爾時,會中有諸眾生作如是念:“欲有何事?是何等力先作此瑞?”

爾時,世尊告慧命耶舍言:“汝等比丘當自正念,系心而住勿得散亂。”世尊復告慧命耶舍:“汝等比丘當以精勤系念而住,勿得散亂!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則能休息煩惱之道及除苦道,能住第一義諦,能滿六波羅蜜,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是諸阿修羅及與一切眷屬妓女而今欲來,并作五音妓樂和合而作莊嚴,為禮拜我供養聽法。是故汝等,勿得散亂,系念而住。”

爾時,一切阿修羅及與眷屬,尋即來到佉羅帝山,到已即時右繞其山,三匝訖已,將諸眷屬詣世尊所。

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向世尊頭面作禮,右繞三匝,于前住立,持梵天髻上光明艷色摩尼寶珠置于佛前,復用種種寶華、末香、幢幡寶蓋及以金縷真珠、瓔珞,復以種種歌舞作樂而用供養,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心調士中最, 能施一切樂,

法燈常法施, 增長法智慧。

世尊燃法炬, 天人皆悉知,

了達希望法, 安住涅槃道。

唯佛蔭諸眾, 如蓋覆一切,

摧伏諸陰魔, 死魔煩惱魔。

降魔及軍眾, 并及惡心意,

稽首于世尊, 勇健愍諸有。

是魔極惡心, 常行諸惡事,

此是彼戲笑, 欲得眾生苦。

此諸修羅宮, 苦云悉彌覆,

佛即起悲心, 觸我諸修羅。

佛為眾生故, 修諸苦行訖,

多劫修檀戒, 行忍及智慧。

世尊更不作, 諸余惡行事,

佛以如是事, 足令我得樂。

唯佛精進士, 三界無等雙,

離諸煩惱縛, 解脫于三有。

佛仍于眾生, 慈悲而常轉,

禮佛不動山, 慈心正安住。”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及與眷屬,頭面接足禮拜世尊,右繞三匝,佛前住立,即以千斤閻浮檀金置于佛前,復以日愛寶摩尼珠置在佛上,如是種種寶、種種香華乃至種種歌舞伎樂而作供養,合掌恭敬說偈贊曰:

“釋梵大自在, 輪王那羅延,

護世及波旬, 悉無如是力。

天龍夜叉等, 人及阿修羅,

亦無如世尊, 慈悲大勢力。

唯佛眾生最, 如地不瞋喜,

能忍一切惡, 并作惡業者。

等視諸眾生, 如母愛其子,

心平于一切, 是故禮佛足。

愿護此一法, 勿使魔更來,

不令彼得勝, 作此惡惱害。

一切惡瞋怒, 及以最極惡,

實語愿說咒, 降伏諸魔軍。

如人身無病, 不求諸醫師,

如是阿修羅, 無事不想佛。

我今甚歡喜, 來詣于佛所,

愿說清凈法, 令到菩提道。

顯示諸賢圣, 寂定如虛空,

遠離于諸惡, 及離我我所。

速知于實際, 能除諸煩惱,

速斷一切縛, 得知最上道。”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及與眷屬,頂禮佛足右繞三匝,持眾雜色種種寶樹,狀如波吒羅七寶之樹置于佛后,種種寶葉華果、金縷真珠、瓔珞、天生寶鬘、天瓔衣服、指印環玔、寶蓋幢幡、手瓔珞、腳瓔珞、臂瓔珞寶莊嚴具,于佛頭上空中垂下,乃至種種歌舞作樂而供養佛,一心合掌說偈贊曰:

“眾生常為彼, 煩惱火所燒,

求樂恒不得, 不遇施樂者,

一切住惡道; 唯佛眾生藥,

安住解脫道, 能救一切苦。

唯佛賞人主, 三有中更無,

愍進智慧水, 眾德滿如海。

為盲失道者, 安住于正路,

導引諸眾生, 住勝涅槃道。

凡夫饑無厭, 唯佛能充飽,

常為煩惱溺, 唯佛能救拔。

遭溺之病苦, 苦逼失其念,

如此苦苦者, 導師為親救。

惡心眾生等, 龍鬼諸羅剎,

見佛得正念, 安住大悲心。

唯佛于三界, 能作救護者,

我等已孤獨, 悉為眾苦溺。

我等皆一心, 一切樂法住,

愿說最上義, 令我得菩提。

以得于佛眼, 最上諸佛智,

速伏諸魔怨, 愿降正法雨。”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將諸眷屬,頂禮佛足右繞三匝,于佛右左積閻浮檀金,復以種種寶、種種華、種種末香、寶蓋幢幡,及以金縷真珠、瓔珞、歌舞作樂,合掌供養說偈贊曰:

“福田福德水, 福種福德牙,

福樹福德枝, 福條福德葉,

福華福味果, 最上福味漿,

福色福陰影, 福德子成就,

佛福善堅固, 福勇能伏他,

福色勇健士, 福德不動山,

福華覆蓋土, 福藥所依身,

福山最上頂, 放福智慧水,

福德海甚深, 福德眾生依,

妙福眾寶磺, 福味如巨海,

福器盛甘露, 福愿皆盛滿,

福商恒將向, 無漏寶國土,

我等眾福盡, 是故歸依佛!

福德賢寶瓶, 愿愍施我等!”

爾時,復有阿修羅仙,名一切菩提鬘,具有大福、大威德、大智慧、大苦行,以菩提心而作莊嚴,得五神通離諸塵垢,安住成就一切眾生,常化一切阿修羅等堪受彼供,是諸阿修羅無上導師,與九萬五千具足五通阿修羅仙,前后圍繞來詣佛所頂禮佛足,以真金瓶盛八功德水,置于佛前并獻寶杖。復與九萬五千眷屬各各執持異種寶蓋,以奉世尊右繞三匝,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忍辱如大地, 忍水常盈滿,

安住于凈忍, 寧心無所失。

煩惱渴愛盡, 安處于信財,

佛住慈悲心, 置眾菩提道。

說法猶如水, 若聞如是法,

愛樂菩提心, 能成第一義。

大悲愿調伏, 此諸下劣行,

愿受我修羅, 所獻眾寶物。

三界所有供, 棄舍不求染,

唯佛無煩惱, 堪受世供養。

佛以大菩提, 嚴三有眾生,

愿說第一義, 為得菩提故。

我于拘留孫, 曾聞第一義,

拘那含牟尼, 迦葉佛亦然。

我以自愿力, 應現阿修羅,

為化修羅故, 修行菩提道。

聞法獲德藏, 復能轉示他,

降魔惡徒黨, 熾然正法朋。

于此濁惡世, 難有功德人,

現佛境界事, 是佛妙神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波密县| 怀仁县| 万荣县| 大悟县| 基隆市| 元朗区| 南开区| 永丰县| 衡东县| 崇仁县| 隆昌县| 剑川县| 永昌县| 洛浦县| 饶阳县| 调兵山市| 宝山区| 鸡西市| 屯留县| 荔波县| 松滋市| 陈巴尔虎旗| 聊城市| 浦江县| 大港区| 鄂尔多斯市| 平和县| 喀喇沁旗| 宣武区| 广饶县| 巴楚县| 巩义市| 景泰县| 本溪市| 正阳县| 和田市| 永年县| 化州市| 西藏|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