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 宗密
- 2998字
- 2015-11-19 16:58:44
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于四對法無勝劣心。如佛于三念之境。故言同也。同之所由。經自征釋云。由一切覺故。故論云。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今則離前與求厭愛敬憎重輕等八念也。舉八境者。顯于心也。喻云光無憎愛。后云修習此心故。二喻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光即眼識現量所得。故無憎愛。首楞云。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于中次第標指。云其目者。意取眼識。云汝識者。即是意識。亦可但隨凡俗情見以目瞳為光。如法華云。梵王是眾生父。二見境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 近結八境安心。遠結觀行成就
于此無修亦無成就 泯前心跡起后依正。凡圣平等之文。若不泯之。則雖無憎敬。尚見持毀等。故須泯之。方同佛見。自此已下正顯其同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由自心已空但是覺照。寧有凡圣差別之二焉。冥一如之無心。即萬物之恒寂故。普照是用。寂滅是體。佛之所極極于寂照。故纓絡經說等覺照寂妙覺寂照。今云同佛。是等覺義。故云普照寂滅。金光明經攝大乘論皆說佛果無別色聲功德。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三種世間融無礙故。世界即器世間。眾生即有情世間。成佛即智正覺世間也
于中 即于寂照中也。圓無際故
百千萬億 此方下數
阿僧祇 此云無數。是華嚴十大數中之首。經論多用故此舉之。十者。謂阿僧祇。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也
不可說 大數第九
恒河沙 謂恒河中所有沙也。此河從阿耨池東面流出。初出象囗周四十里。金沙混流。沙細如面。細故數多也
諸佛世界 上僧祇等算此世界之數也。謂有百千萬億僧祇等數之河。一一河中一沙為一界。以顯世界如是多矣。然此中意者。直至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世界。不是算其數量。為欲引機造無邊境故。假增積多數爾。然凈穢等土皆佛統之。故云佛界
猶如空華 緣無自性全體即真。真性奪之無余。故得相皆虛幻。如前理奪事門中說。亦如善財求法。展轉至摩耶等處。會緣入實得愿智幻解脫門。見一切世界皆如幻住
亂起亂滅 此有三意。一者一切世界皆依妄念。念既剎那不住。界亦起滅不停。二者華嚴云。染污眾生住故。世界成染污。大福眾生住故成染凈。信解菩薩住故成凈染等。三者成壞相也。然成住壞空。各雖二十增減。而世界無量無數故。總觀起滅繽紛。問然佛化土許可如斯。自受用中如何起滅。答依實教所明。無形為凈土。生公云。佛有形累托土以居。佛是常住法身。何須國土。故華嚴云依真而住非國土。此經云。入于大光明藏。余義已如前辨。問法華云。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復云何通。答彼據理即事門。此約理奪事門。二皆無礙
不即不離 明此世界不即圓覺亦不離圓覺。如華與空。如金與器。由不離故覺性。奪之成空華。由不即故。世界不妨有起滅
無縛無脫 文通上下。上則由世界無凈穢故。下以眾生本成佛故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始知即始覺。觀行成就方能知故。本成即本覺。知與不知本是佛故。佛是究竟覺。始之與本非二覺故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亦無始覺之異。四相本來同一覺故。又寂滅無二。是自覺。世界及眾生。是覺他。成佛二字及生涅如夢。是覺滿。成就是滿義故。動寂雙亡方圓滿故。然說生本成佛。唯是圓覺華嚴。余成義含不的指注。但以語驚凡聽理越常情。佛既罕言。愚夫多謗。今詳教理略舉六門。一者小乘有部。唯悉達太子一生成佛。余皆無分。二者大乘始教。三無數劫行位滿足方得成佛。三者終教。相盡性顯名成正覺。四華嚴說。十信位滿初發心住即成正覺。五者頓教。一念悟時即名為佛。六者圓教。本來成佛。故華嚴云。如來成正覺時。于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又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正覺。今經文者。若約觀成方能知之。即當四五兩門。若約所知。眾生本來皆佛。則唯第六。三稱實同。稱法界真實性故
善男子。如昨夢故 躡前也。由見生死涅槃如夢。即稱圓覺實性同佛境也。此有二意。一但有能依之夢。必有所依之人。夢是人之神游。亦見聞之氣分。無別體故。二但了夢體空無。即證自身真實。迷自身者。由執夢故。大夢之境必有大覺之明故。當知下有四節。初總明稱實云
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迷時生死無起涅槃無滅。悟時非滅卻生死發起涅槃。稱體而觀都無起滅
無來無去 圣法非新來。凡心非滅去。又直言體。無起滅來去不約圣凡。二別指能所云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 所證之境非得真失妄舍粗取妙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 能證之心都無分別。離于四病。三雙泯能所云
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 故華嚴云。若有見正覺解脫離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證道眼。四總結稱實云
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可知四結牒問辭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可知偈中唯三。略于第一起行方便。故初諷觀行成就二。余二如次全同長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且標舉也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二空觀也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凈 不動遍法界
法界觀也長廣偈略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第二征釋迷悟始終文四初三今初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可知。二正陳辭句中三。一慶其所悟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凈大陀羅尼因地法行 此是一切行位根本。后必躡前故重指也
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敏枥嗜换勰壳鍍簟】芍?。二難其所疑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 躡前段文為此疑本
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疑謂真能生妄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疑謂說妄為真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后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牒而縱之。責無窮過也。此上三難者。意云。本來是佛煩惱何生。若無生中妄生起者。如來成佛同本無生。無生之中還應妄起。成佛義等生否應齊。齊生即果佛何尊。齊否即因違現事。進退不可。故有斯云。三結請通釋
惟愿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 據此三難諸典無文。唯佛了知登地方受。今乃請宣成教普示末世凡夫。故曰無遮。開秘密藏。秘謂非器不傳。密謂覆相而說
及為末世一切眾生 秘藏如不開柜。密藏則一法含多。今請不簡末世則開秘藏。顯了而談則開密藏
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 由此標于經目
永斷疑 通論疑者。于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信心善品為業。別顯則五蓋。中疑有三。一疑自。謂己不能入理。二疑師。謂彼不能善教。三疑法。謂于所學為令出離為不出離。如有病人疑自疑醫疑藥病終不愈。今三疑中即疑法也。此疑復有已起未起。今皆含之。剛藏為他請問令永斷故。然斷疑方便者。若疑境界令悟唯心。若疑法性令觀無得。余皆例知
悔 悔是不定之法?;谏苿t惡。悔惡則善故。今請永斷。即屬惡也。然入道人若未通決生佛同異。則或用功多時反自疑悔。下三唱仿前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于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 秘密有二。一如來之密藏。謂一乘如來知見。佛于漸教門中久默斯要故。故云究竟方便。下答云妙覺圓照離于華翳等是也。二如來即秘密。由證密藏能所無二故。三業業具皆秘密也。身密謂非色現色。如摩尼等。語密于一言中演無邊法海。如谷響等。意密無心成事等。二義之中經顯所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