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動曰驚風,誰知小兒驚則有之,而風則無。小兒純陽之體,不當有風,而狀若有風者故清白術(三分) 茯苓(三錢) 陳皮(一分) 梔子(三分) 白芍(一錢) 半夏(一此方健脾平肝之圣藥,肝平則火散,健脾則驚上。又加去火消痰之品,自然藥下咽而驚風定也膽南星 雄黃 朱砂 人參 茯苓 天竺黃 鉤藤 牛黃 麝香 郁金甘草 為細末,煎膏為丸,如綠豆大,真金一張為衣,陰干,勿泄氣,疳癥乃脾熱也,然亦因心熱而脾火旺極,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則脾火更旺,而濕熱上蒸,口涎正不能遽止。
蘆薈(一錢) 黃連(三分) 薄荷(三分) 茯苓(二錢) 甘草(一分) 桑白皮(一此方心脾兩清之圣藥,不專清脾,引火下行,則濕自去。濕熱去,則疳病自愈矣。吐癥雖胃氣之弱,亦脾氣之虛。蓋小兒恣意飽餐,遂至食而不化,久而停積于脾中,又久沖于胃中,又久之而大吐矣。故治吐必先治胃,治胃必先治脾。吾有奇方,止吐速效,方名定吐湯人參(一錢) 砂仁(一粒) 白術(五分) 茯苓(二錢) 陳皮(二分) 半夏(一分) 干姜(二分)〔水煎服〕,無不愈者。此方即六君子之變方,乃治脾胃之圣藥,脾然下行,不至上吐。況方中加減得宜,消積有法,有不奏功如神者乎?瀉癥則專責之脾矣。論理亦用湯可以取效,然而瀉有不同,有火瀉,有寒瀉,不可不分。
火瀉者,小兒必然身如火熱,口渴舌燥,喜冷凍飲料而不喜飲熱湯,若亦以前方投之,則益苦矣。
予另有奇方,名為瀉火止瀉湯,方用∶車前子(二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黃連(三分) 澤瀉(五分) 豬苓(三一劑即止瀉,車前、茯苓、澤瀉、豬苓,皆止瀉分水之圣藥;白芍以平肝,使不來克脾;黃連清心火,不來助脾之熱;用麥芽、枳殼消滯氣以通水道,不必止瀉,瀉自止矣。
寒瀉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干而舌滑,喜熱飲而不喜冷凍飲料,又不可用瀉火之湯,五苓散可人參不方用∶人參(一錢) 白術(二錢) 茯苓(二錢) 肉桂(二分) 甘草(一分) 干姜(二分) 砂仁(一粒) 神曲(五分) 水煎服此方參苓、白術,乃健脾補氣之神品,分濕利水之圣藥也。又加肉桂、干姜以祛寒,砂仁、小兒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熱也。蔥煎乳汁,令小兒服之亦妙,不若用黃連三分,煎湯一分,灌小兒數匙,即食乳矣,神效。
小兒初生,臍汁不干,用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之即干。
小兒肚臍突出半寸許,此氣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變為角弓反張,方用∶茯苓(一錢) 車前子(一錢) 甘草(二分) 陳皮(三分) 通草(三分)如無通草,〔用〕燈心一團,共煎湯,灌之,一劑即安,神方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岐天師傳治回毒方
回毒即消丹
金銀花(五錢) 甘草(一錢) 人參(二錢) 元參(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消大半,二劑痊愈,不須三劑也。畫符一道,焚在藥中,煎湯神效。凡服藥魔作祟遍,此銀花(五錢) 甘草(一錢) 人參(二錢) 元參(一錢) 水煎服(此方《方論》中無)。
此外,《兒科》中尚有“痘瘡壞證已黑者,人將棄之,藥下咽即活”,《方論》及《石室秘錄》均無∶人參(三錢) 陳皮(一錢) 蟬蛻(五分) 元參(二錢) 當歸(二錢) 荊芥(一錢) 水煎服此乃元氣虛而火不能發也,故用人參以補元氣,元參去浮游之火,陳皮去痰開胃,則三無礙而相得益彰。荊芥以發之,又能引火歸經;當歸生新去舊消瘀血,蟬蛻解毒除風,世人何知妙法。初起時不可服,必壞癥乃可服。
岐天師又傳治回毒歲久不愈方∶金銀花(一兩) 當歸(一兩) 白術(一兩) 黃 (二兩) 薏仁(三兩) 甘草(二其服藥之時,更須用藥洗之∶金銀花一兩、生甘草三錢、生蔥三條,煎二碗。
又傳疹方,治夏日發疹者神效∶蘇葉(一錢) 麥冬(二錢)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升麻(五分) 生地(二錢) 元參(三錢) 青蒿(三錢) 水煎服岐真人曰∶張真人〔方〕治四時之疹,余方治夏時熱疹也,切記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難治哉。
附張真人傳治四時疹方∶元參(三錢) 麥冬(二錢) 蘇葉(一錢) 升麻(八分) 天花粉(一錢) 金銀花(三水煎熱服,無不神效,惟夏天加青蒿三錢可也。小兒初數月,〔分量〕減半,一周〔歲〕外又傳治水痘方,亦治熱癥而有水氣也∶柴胡(一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甘草(五分) 黃芩(五分) 竹葉(十片) 燈心一撮 水煎服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麥芽三分;有火加黃連一分;余可不必。有此一方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痘治法
天師曰∶今人看痘為難治,不知得其法則無難也。初起之時,不論身弱身強,先以補氣補血助以回毒第一日方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則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黃 (三錢) 白術(一錢) 甘草(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二錢) 茯苓(三錢) 柴胡(一錢) 升麻(五分) 麥冬(二錢) 元參(三錢) 陳皮(五分) 荊芥(一錢) 金此方五歲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歲以下者減半,周歲內者又遽減之。服此藥自然神思清爽第二日方白術(二錢) 麥冬(三錢) 甘草(一錢) 桔梗(二錢) 當歸(五錢) 生地(五錢) 元參(二錢) 柴胡(一錢) 升麻(三分) 荊芥(一錢) 茯苓(二錢) 白(三錢) 白芥子(二錢) 金銀花(三錢)服此藥后,一身盡見點矣。其色必紅,而無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人參(五分) 白芍(三錢) 白術(二錢) 茯苓(二錢) 元參(二錢) 神曲(三服此方后,盡皆灌漿,無不氣血不足,永無退癥之虞矣。
第四日方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熟地(五錢) 茯苓(二錢) 金銀花(三錢) 陳皮(五煎服此方后,小兒必然口(脾)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頻與,亦不可食多也,第五方不必再第五日方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術(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有食加麥芽五分、山楂五粒,若不傷食,不必加(也),止加金銀花三錢。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本兒年歲,小者俱照第一方減之。如小兒已身熱〔見及《兒科》中有“治火丹方”二方,《石室秘錄》中則無。《方論》中尚有“洗胎毒方”、“口瘡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積食積方”,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怔忡不寐方
此心經血虛也,方用∶人參(三錢) 丹皮(二錢) 麥冬(三錢) 甘草(一錢) 茯神(三錢) 生棗仁(五錢) 熟棗仁(五錢) 菖蒲(一錢) 當歸(三錢) 五味子(二錢) 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生、熟棗仁,生使其日間不臥,熟使其夜間不醒,又以補心之藥為佐,而怔忡安矣。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心驚不安夜臥不睡方
此心病而實腎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人參(三兩) 茯苓(三兩) 茯神(三兩) 遠志(二兩) 生棗仁(一兩) 熟地(三芥煉蜜為丸,每日送下五錢,湯、酒俱可。
此方治心驚不安與不寐耳,只宜用人參、茯神、當歸、麥冬足矣;即為火起不寐,亦不過加不入桂以固是,肝,斯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心痛方
心痛之癥有二,一則寒氣侵心而痛,一則火氣焚心而痛。寒氣侵心者,手足反溫;火氣焚心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心痛方
治寒痛方
良姜(三錢) 肉桂(一錢) 白術(三錢) 草烏(一錢) 蒼術(三錢) 貫眾(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心痛方
治熱痛方
黑梔(三錢) 白芍(二兩) 半夏(一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脅痛方
此乃肝病也,故治脅痛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腎,腎水足而后肝氣有養,不治脅痛而脅痛自熟地(一兩) 白芍(二兩) 當歸(一兩) 白芥子(三錢) 黑梔(一錢) 山萸(五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水臌癥
此癥滿身皆腫,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從膀胱而出,則為死癥矣。
方用黑丑(二錢) 甘遂(二錢) 肉桂(三分) 車前子(一兩) 水煎服一劑而水流斗余,二劑而痊愈,斷不可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蓋牽牛、甘遂,最善利后,昔元鮮子伯機,記杭醫宋會之者,善治水臌,以干絲瓜一枚,去皮剪碎,入巴豆十四粒同炒之為末不用,藉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氣臌癥
此癥乃氣虛作腫,似水而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起,后漸腫至上身,于是頭方用白術(一兩) 薏米(一兩) 茯苓(一兩) 枳殼(五分) 蘿卜子(一錢) 人參(一煎初服若礙,久則竟有功效,不過卅劑而痊愈。忌食鹽三月,秋石亦不可用。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蟲臌癥
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腫,不十分之甚,面色紅而有白點,如蟲食之狀,眼下無臥蠶微腫之形雷丸(三錢) 當歸(一兩) 鱉甲(醋炙一兩) 地栗粉(一兩,鮮者取汁一盅)神曲(三錢)一劑下蟲無數,二劑蟲盡出而臌消,不用三劑。但病好〔后〕必用六君子湯調理,去甘草。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血臌癥
此癥或〔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憂郁而結血不行,或風邪而蓄血不發,留在腹中,致成血水,水蛭(炒黑,三錢) 當歸(二兩) 雷丸(三錢) 紅花(三錢) 枳實(三錢) 白芍(三錢) 牛膝(三錢) 桃仁(四十個,去皮尖研) 水煎服即(衍文)一劑血盡而愈,一劑之后,切勿與三(二)劑,即改用四物湯調理,于補血內加白術如鼓,而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水腫癥
水腫,土不能克水也。方用∶牽牛(三錢) 甘遂(三錢) 水煎服此癥治法雖多,獨此方奇妙;其次雞屎醴亦效,雞屎醴治血臌尤效。一說前方用牛、遂各三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呃逆方
此癥乃水氣凌心包絡也。心包為水氣所凌,呃逆不止,欲號召五臟之氣,救水氣之犯心也。法當利濕分水,而呃逆自除也。方用止呃湯∶茯神(一兩) 蒼術(三錢) 白術(三錢) 薏仁(一兩) 芡實(五錢) 半夏(制,一錢) 人參一劑而呃即止,二劑而呃即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水結膀胱
其癥目突口張,足腫氣喘,人以為不治之癥也,不知膀胱與腎相為表里,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也,特為通其腎氣,而膀胱自然通矣。方用通腎消水湯∶熟地(一兩) 山萸(錢半) 車前子(三錢) 肉桂(一錢) 牛膝(一錢) 山藥(一兩) 薏仁(一兩)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黃膽病
此癥外感之濕易治,內傷之濕難療。外感者,利水則愈。若內傷,瀉水則氣消,發汗則精泄,必健脾行氣而后可也。〔方用〕∶白術(一兩) 茯苓(一兩) 薏仁(一兩) 茵陳(三錢) 黑梔(三錢) 陳皮(五此乃治內傷之方也,如欲多服,去梔子。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痿癥
不能起床,已成廢人者,火盛內熾,腎水熬干矣。治法降胃火而補腎水可也,方用降補丹∶熟地(一兩) 元參(一兩) 麥冬(一兩) 甘菊(五錢) 車前子(二錢) 生地(五又有兩足無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飯,如少饑餓,即頭面背熱,咳嗽不已,此亦痿癥,方熟地(一兩) 元參(一兩) 山藥(一兩) 甘菊花(一兩) 人參(五錢) 當歸(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癉癥
雖因風寒濕而來,亦因身中元氣之虛,邪始得乘虛而入。倘攻邪而不補正氣,則病難全(痊)白術(五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一兩) 柴胡(一錢) 附子(一錢) 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厥癥
人有忽然發厥,閉眼撒手,喉中有聲,有一日死者,有二、三日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半夏(五錢) 人參(五錢) 菖蒲(二錢) 菟絲子(一兩) 茯神(三錢) 皂莢(一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倒飽中滿癥
氣虛不能食,食則倒滿。
人參(一錢) 白術(二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三分) 蘿卜子(一錢) 薏仁(五下喉雖則微脹,入腹漸覺爽快。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治疝氣
方用去鈴丸∶大茴香(一斤) 生姜(一斤)取姜汁盡入茴香內,浸一宿,〔焙干研末〕,入青鹽二兩,〔和勻,同炒〕,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送下。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腎子大痛方
澤瀉(一錢) 陳皮(一錢) 吳茱萸(五分) 丹皮(五分) 赤茯苓(一錢) 蒼術(五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腎子大痛方
又方
大茴香(酒炒) 小茴香(酒炒) 赤石脂( ) 廣木香(各等分 為末),烏梅肉搗爛為丸,梧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腎子大痛方
又治偏墜方
〔小〕茴香 豬苓等分,微炒為末,空心鹽湯調下。又〔熱〕鹽熨甚神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開郁方
如人頭痛身熱,傷風咳嗽,或心不爽而郁氣蘊于中懷;或氣不舒而怨氣留于脅下,不可用補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薄荷(一錢) 丹皮(一錢) 當歸(三錢) 半夏(二錢) 白術(二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如頭痛,加川芎一錢;目痛,加蒺藜一錢、甘菊花一錢;鼻塞,加蘇葉一錢;喉痛,加桔梗倍柴錢。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反胃大吐方
大吐之癥,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不知此乃腎水之虧也。(《傅青主男科》作以活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反胃大吐方
外治法
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滾(極)熱〔時〕,然后〔用〕附子一枚煎湯,用鵝翎掃之,隨干隨掃立止也。無如世醫以雜藥妄投而成噎隔矣,方用∶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北五味(二錢) 元參(一兩) 當歸(五錢) 牛膝(三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干而細,飲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反胃大吐方
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