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諸持戒諸活  諸梵活諸養全

若得若當得者。已得持陰入故曰若得。若當得者。不得持陰入必當得。故曰若當得。二塵雜俱散者。二塵欲嗔恚愚癡彼散云多散。故曰二塵雜俱散。異學戒者。學彼從彼故曰異學戒。諸學者。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彼凈脫出諸學象頸馬脊車弓地。鉤強諸輦出入。故曰諸學也。諸持戒者。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彼凈脫出若持牛戒守狗戒鹿戒象戒禿梟戒裸形戒。故曰諸持戒也。諸活者。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彼多活久活。若洗人泉不人泉上人泉。恒門三藕泉。故曰活。諸梵活者。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彼凈脫出諸兩。兩梵行改往等愛。故曰諸梵活。諸養全者。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彼凈脫出。若事火日月星宿藥嚴飾宮。故曰諸養全。此一邊無作作緣。此戒盜苦諦斷也。諸眾生如是見如是語。好欲凈欲食欲。充根欲欲中無事。此二邊以穢法盜為最。此見盜苦諦斷。此二邊不知戒盜見盜。如實不知如實不見。彼取彼受彼走見起眼成見。彼眼成者。謂之佛世尊彼見取時受時走時。見起故曰眼成見。彼此二邊知戒盜見盜。如實知如實見。不取彼不受彼不走彼見不起。眼成見彼眼成者。謂之佛世尊。彼見不取時不受時不走時不起時。故曰眼成見。彼此非染非穢非愚。彼不欲凈解脫出。彼不復輪轉。輪轉謂無量生死。彼非不盡非有余故。故曰不復輪轉。此邊我說苦苦者五盛陰。彼此邊后邊最后邊。故曰此邊我說苦也。

見品第四十三竟(梵本二百七十六首盧秦三千三百七言)。

阿毗曇見犍度中偈跋渠第六

見婆羅門二母盡灑若負一。不信三十六惡見。無望沫講堂墮皮。

視者視時視  不視時亦視

不視者亦視  不視視亦視

視者視時視。視謂之諸已見苦習盡道。視時視謂之諸余見苦習盡道彼亦見此見苦習盡道。故曰視者視時視。不視時亦視者。謂之諸余不見苦習盡道。彼視此不見苦習盡道。故曰不視時亦視。不視者亦視不視。謂之不見苦習盡道視謂之諸見苦習盡道。故曰不視者亦視不視視亦視。彼見苦習盡道此不見苦習盡道。故曰不視視亦視(見竟)。

不應捶婆羅門  亦不放婆羅門

不是捶婆羅門  亦不是放婆羅門

不應捶婆羅門者。婆羅門者謂之阿羅漢。彼不捶若手若石若刀若杖。故曰不應捶婆羅門。亦不放婆羅門者。彼阿羅漢不放不敬。衣食臥具病瘦醫藥。故曰亦不放婆羅門。不是捶婆羅門者。彼不是弊丑。諸捶阿羅漢若手若石若刀若杖。故曰不是捶婆羅門。亦不是放婆羅門者。彼不是弊丑。諸放阿羅漢不敬衣食臥具病瘦醫藥。故曰亦不是放婆羅門(二竟)。

捐舍于父母  亦王及二學

舍邦土翼從  無礙過梵志

捐舍于父母者。母謂之愛生故也。如說。愛為生士。彼心馳走。人因生死。彼苦大畏。父謂之有漏行。有彼當舍離斷。故曰捐舍于父母也。亦王及二學者。王謂之有漏心意識。如說。六增上王。染著諸塵。非染無污。染謂之愚。二學謂之戒盜見盜。故曰亦王及二學也。舍邦土翼從者。邦土謂之垢。翼從謂之彼相應有覺有觀彼當舍離斷。故曰舍邦土翼從。無礙過梵志者。三礙貪欲嗔恚愚癡。彼盡于欲界中過出要。色無色界過出要。梵志者于此見盡要。故曰無礙過梵志也(三竟)。

捐舍于父母  亦王及二學

已害于五虎  彼謂之清凈

捐舍于父母者。母謂之愛生故也。如說。

愛為生士  彼心馳走  人因生死

彼苦大畏

父謂之有漏行。有彼當舍離斷。故曰捐舍于父母也。

亦王及二學者。王謂之有漏心意識。如說。

六增上王  染著諸塵  非染無污

染謂之愚

二學謂之戒盜見盜。故曰亦王及二學也。已害于五虎者。世尊現嗔恚。如彼虎兇惡無慈。如是嗔恚纏。眾生兇惡無慈。彼世尊現當盡。云何五。答曰。數為五。五蓋中五。五下分結中五。彼當舍離斷。故曰已害于五虎也。彼謂之清凈者。盡欲清凈。嗔恚愚癡已盡謂之清凈。彼故謂之清凈也(四竟)。

若已盡不生  已盡不將隨

彼佛無量行  無跡何跡將

若已盡不生者。結盡無余謂之盡。或生或不生誰生。答曰。若彼結盡退。此生誰不生。答曰。若彼結盡不退此不生。故曰若已盡不生也。已盡不將隨者。此結不盡有余以二事將隨。于現法中樂色聲香味細滑。若身壞有苦生。彼盡無余不將隨。故曰已盡不將隨也。彼佛無量行者。云何佛。答曰。如彼如來無余智見明覺思惟。已得度成就謂之佛。二邊有著常斷此非佛世尊行也。四意止無量無邊無限此佛世尊行。故曰彼佛無量行也。無跡何跡將者。跡謂之垢。彼垢無一可將。若染若穢若愚。故曰無跡何跡將(五竟)。

若叢染枝灑  無愛可將隨

彼佛無量行  無跡何跡將

若叢染枝灑者。叢謂之愛。如說。比丘我今當說愛叢水枝灑。若彼諸眾生覆隱沒蔭蓋纏。云何灑。答曰。此愛不盡有余灑。若生五趣過去未來現在也。彼盡無余不灑。故曰若叢染枝灑也。無愛可將隨者愛盡無余也。此愛不盡有余二事將隨。于現法中樂色聲香味細滑法。若身壞有苦生。彼盡無余不將隨。故曰無愛可將隨也。彼佛無量行者。云何佛。答曰。若彼如來無余智見明覺思惟。已得度成就謂之佛。二邊斷滅有常。彼非佛世尊行也。四意止無邊無限無量此佛世尊行。故曰彼佛無量行也。無跡何跡將者。跡謂之垢。彼垢無一可將。若染若穢若愚。故曰無跡何跡將(六竟)。

已截繩束高  亦意等相依

覺為已度塹  彼是世梵志

已截繩束高者。世尊現高慢繩愛。譬如車載現高繩系。如是眾生高慢愛系。彼世尊現當滅。故曰已截繩束高。亦意等相依者。三意欲嗔恚愚癡也。等相依謂之彼相應覺觀。故曰亦意等相依也。覺為已度塹者。佛世尊現當斷無明。如說。云何比丘已度岸。答曰。無明塹盡無余。故曰覺為已度塹也。彼是世梵志者。梵志現已滅惡法。故曰彼是世梵志也(七竟)。

一本二展轉  三垢五彌廣

諸海十二轉  文尼度沃焦

一本二展轉者。世尊現無明是本。如說。

諸余惡趣  今世后世  彼無明本

慳貪等生

二展轉謂之名色。故曰一本二展轉也。三垢五彌廣者。三垢貪淫嗔恚愚癡五彌廣也。謂之五趣地獄畜生餓鬼天人。故曰三垢五彌廣也。諸海十二轉者。世尊現海六入是海也。如說。海海比丘愚凡人說語此非圣典海。大水處大水聚數。眼入為海。波色回使若忍彼色使。不度眼海俱回使俱神俱羅剎。耳鼻舌身意入海。彼法回使若忍彼法使。彼不度意海俱回使。俱神俱羅剎。十二轉者謂之十二入。若眼色中回色眼中回。乃至意法中回法意中回。故曰諸海十二轉也。文尼度沃焦。沃焦者。無限生死彼無學文尼已度。學文尼方度。故曰文尼度沃焦(八竟)。

不信不往知  若那羅斷際

害淫舍離淫  彼是無上士

不信不往知者。世尊弟子已實見四諦。謂之不信。何故。答曰。彼不信余。若佛若法若僧若苦習盡道也。不往知者。謂之泥洹。如說。有比丘不生不往不有。無為于此長久遠。不得今得因道因跡。故曰不信不往知也。若那羅斷際者。彼斷一切三界際。若那羅者名也。如說。眾生謂之那羅。磨[少/兔]舍三磨納婆四富樓沙五福伽羅六祁披七禪豆(八人名字也)。故曰若那羅斷際也。害淫舍離淫者。害淫現形盡。舍離淫現命淫盡。故曰害淫舍離淫也。彼是無上士者。彼第一士大士妙士高士無上士。故曰彼是無上士(九竟)。

諸三十六水  意流有倍  順流二見

由淫覺出

諸三十六水者。水謂之三十六愛種也。故曰諸三十六水也。意流有倍者。意生意首意所縛著。倍者極增上滿。故曰意流有倍。順流二見者。二見謂之斷滅見有常見。彼流至地獄畜生餓鬼。故曰順流二見。由淫覺出者。三覺欲覺嗔恚覺害覺。欲生欲首欲所縛著。故曰由淫覺出也(十竟)。

棄身惡行  及口惡行  棄意惡行

諸穢雜想

棄身惡行者。現滅身三惡行。故曰棄身惡行也。及口惡行者。現滅口四惡行。故曰及口惡行也。棄意惡行者。現滅意三惡行也。故曰棄意惡行也。諸穢雜想者。若知諸余雜想亦當滅。故曰諸穢雜想(十一也)。

如鬘童子。見見有足聞聞足知知足識識足如非此。如非此者如非彼。如非彼者。如非下非上非兩中間。此是苦邊。或鬘童子見見有足。或無誰有。答曰。若眼見色不起垢。是謂有。誰無。答曰。若眼見色起垢。是謂無。聞聞足知知足識識足亦如是。如彼鬘童子。見見有足聞聞足知知足識識足如非此。若染若穢若愚若非此。若染若穢若愚者如是非彼取縛。若如非彼取縛者。如是如非下。欲界非上。無色界非兩中間。色界此是苦邊苦。謂之五盛陰。彼是邊后邊最后邊。故曰此是苦邊(十二竟)。

磨舍(一)兜舍(二)僧貰磨(三)薩披多羅毗比栗多(四)此是苦邊。

磨舍者。不悕望。若欲若恚若愚故曰磨舍也。兜舍者。喜佛道喜善說法。順圣憎別苦習盡道。色無常痛想行識無常。故曰兜舍也。僧貰磨者。欲生制息之。嗔恚愚癡生制息之。故曰僧貰磨也。薩披多羅毗比栗多者(曇蜜羅國語也)。一切欲界心脫離。一切色無色界心脫離。故曰薩披多羅毗比栗多也。此是苦邊者。苦謂之五盛陰。彼是邊后邊最后邊。故曰此是苦邊也(十三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巴彦淖尔市| 罗源县| 中江县| 临沭县| 庆安县| 瓮安县| 固始县| 巫溪县| 襄汾县| 白玉县| 邢台市| 信阳市| 永州市| 江安县| 城固县| 晋中市| 牡丹江市| 淳安县| 洪泽县| 谷城县| 永顺县| 花垣县| 云霄县| 灵璧县| 松阳县| 卢龙县| 时尚| 东城区| 拜城县| 千阳县| 通江县| 广宁县| 屯留县| 金乡县| 神农架林区| 含山县| 恭城| 合江县| 康平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