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禪林寶訓
  • 凈善
  • 2557字
  • 2015-11-10 18:05:02

密庵曰。應庵先師嘗言。賢不肖相返不得不擇。賢者持道德仁義以立身。不肖者專勢利詐佞以用事。賢者得志必行其所學。不肖者處位多擅私心。妒賢嫉能嗜欲茍財。靡所不至。是故得賢則叢林興。用不肖則廢。有一于斯必不能安靜(見岳和尚書)。

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辨。住持人達此三事。則不被外物所惑矣(慧侍者記聞)。

密庵曰。衲子履行。傾邪素有不善之跡者。叢林互知。此不足疾。惟眾人謂之賢。而內實不肖者。誡可疾也(與普慈書)。

密庵謂水庵曰。人有毀辱當順受之。詎可輕聽聲言妄陳管見。大率便佞有類邪巧多方。懷險诐者好逞私心。起猜忌者偏廢公議。蓋此輩趨尚狹促所見暗短。固以自異為不群。以沮議為出眾。然既知我所用終是而毀謗固自在彼。久而自明不須別白。亦不必主我之是而訐觸于人。則庶可以為林下人也(與水庵書)。

自得輝和尚曰。大凡衲子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大率林下人操心不正。雖有才能而終不可立矣(見簡堂書)。

自得曰。大智禪師特創清規。扶救末法比丘不正之弊。由是前賢遵承拳拳奉行。有教化。有條理。有始終。紹興之末。叢林尚有老成者。能守典刑。不敢斯須而去左右。近年以求失其宗緒。綱不綱紀不紀。雖有綱紀安得而正諸。故曰。舉一綱則眾目張。弛一機則萬事墮。殆乎綱紀不振叢林不興。惟古人體本以正末。但憂法度之不嚴。不憂學者之失所。其所正在于公。今諸方主者。以私混公以末正本。上者茍利不以道。下者賊利不以義。上下謬亂賓主混淆。安得衲子向正而叢林之興乎(與尤侍郎書)。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無異。名驥未馳駑駘相雜。逮其剖而瑩之馳而試之。則玉石駑驥分矣。夫衲子之賢德而未用也?;煊诔砣酥芯购伪鎰e。要在高明之士。以公論舉之。任以職事。驗以才能。責以成務。則與庸流迥然不同矣(與或庵書)。

或庵體和尚。初參此庵元布袋于天臺護國。因上堂。舉龐馬選佛頌。至此是選佛場之句。此庵喝之?;蜮执笪?。有投機頌曰。商量極處見題目。途路窮邊入試場。拈起毫端風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跡天臺。丞相錢公(象先)慕其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應世?;蜮致勚弧N也唤鈶已蝾^賣狗肉也。即宵遁去。

乾道初。瞎堂住國清。因見或庵贊圓通像曰。不依本分。惱亂眾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長安風月貫今昔。那個男兒摸壁行。瞎堂驚喜曰。不謂此庵有此兒。即遍索之。遂得于江心。固于稠人中。請克第一座(天臺野錄)。

或庵乾道初。翩然訪瞎堂于虎丘。姑蘇道俗聞其高風。即詣郡舉請住城中覺報?;蜮致勚?。此庵先師囑我。他日逢老壽止。今若合符契矣。遂忻然應命。蓋覺報舊名老壽庵也(虎丘記聞)。

或庵入院后。施主請小參。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變。昔江西南岳諸祖。若稽古為訓考其當否。持以中道務合人心。以悟為則。所以素風凌然逮今未泯。若約衲僧門下。言前薦得屈我宗風。句下分明沉埋佛祖。雖然如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由是緇素喜所未聞。歸者如市(語錄異此)。

或庵既領住持。士庶翕然來歸。衲子傳至虎丘。瞎堂曰。遮個山蠻杜拗子。放拍盲禪治爾那一隊野狐精。或庵聞之以偈答曰。山蠻杜拗得能憎。領眾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禪治野狐僧。瞎堂笑而已(記聞)。

或庵謂侍郎曾公逮曰。學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其平而已。偏重可乎。推前近后。其偏一也。明此可學道矣(見曾公書)。

或庵曰。道德乃叢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住持人棄厭衲子。是忘道德也。道德既忘。將何以修教化整叢林誘來學。古人體本以正末。憂道德之不行。不憂叢林之失所。故曰。叢林保于衲子。衲子保于道德。住持無道德則叢林廢矣(見簡堂書)。

或庵曰。夫為善知識要在知賢不在自賢。故傷賢者愚。蔽賢者暗。嫉賢者短。得一身之榮。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賢衲子。使后學有師叢林有主也(與圓極書)。

或庵遷焦山之三載。寔淳熙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微恙。即手書并硯一只。別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風。一物渾無布袋中。留下陶泓將底用。老夫無筆判虛空(行狀)。

瞎堂遠和尚謂或庵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誠不可教。故楮小者不可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鴟鵂夜撮蚤察秋毫。晝出嗔目之不見丘山。蓋分定也。昔靜南堂傳東山之道。穎悟幽奧深切著明。逮應世住持。所至不振。圓悟先師歸蜀。同范和尚訪之大隨。見靜率略凡百弛廢。先師終不問?;刂林新?。范曰。靜與公為同參道友。無一言啟迪之何也。先師曰。應世臨眾要在法令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與不能以其素分。豈可教也。范頷之(虎丘記聞)。

瞎堂曰。學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則萬物定矣。未聞心治而身亂者。佛祖之教由內及外。自近至遠。聲色惑于外。四肢之疾也。妄情發于內。心腹之疾也。未見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而不能化人。蓋一心為根本。萬物為枝葉。根本壯實枝葉榮茂。根本枯悴枝葉夭折。善學道者先治內以敵外。不貪外以害內。故導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己。心正己立。而萬物不從化者。未之有也(與顏侍郎書)。

簡堂機和尚。住番陽管山僅二十載。羹藜飯黍若絕意于榮達。嘗下山聞路旁哀泣聲。簡堂惻然逮詢之。一家寒疾僅亡兩口。貧無斂具。特就市貸棺葬之。鄉人感嘆不已。侍郎李公(椿年)謂士大夫曰。吾鄉機老有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管山安能久處乎。會樞密汪(明遠)宣撫諸路達于九江。郡守林公(叔達)虛圓通法席迎之。簡堂聞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忻然曳杖而來。登座說法。曰圓通不開生藥鋪。單單只賣死貓頭。不知那個無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緇素驚異。法席因茲大振(懶庵集)。

簡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則與人共其道。興事立業。則與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則與人共其名。所以道無不明功無不成名無不榮。今人則不然。專己之道。惟恐人之勝于己。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也。專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賢與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損。名不免于辱。此三者乃古今學者之大分也。

簡堂曰。學道猶如種樹。方榮而伐之。可以給樵薪。將盛而伐之??梢宰鏖凌?。稍壯而伐之??梢猿溟鸿省@洗蠖ブ?梢詾榱簵?。得非取功遠而其利大乎。所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狹。其志遠奧而不近。其言崇高而不卑。雖適時齟齬窮于饑寒殆亡丘壑。以其遺風余烈。亙百千年后人猶以為法而傳之。鄉使狹道茍容邇志求合卑言事勢。其利止榮于一身。安有余澤溥及于后世哉(與李侍郎二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尉氏县| 瑞安市| 罗甸县| 秦安县| 尚义县| 屏东县| 淄博市| 醴陵市| 滦平县| 民权县| 株洲县| 贵德县| 广州市| 赞皇县| 高邮市| 云霄县| 九江县| 雷山县| 晋宁县| 门源| 梁山县| 哈尔滨市| 乌海市| 许昌县| 霍山县| 阜新| 大余县| 永春县| 贵定县| 揭阳市| 云林县| 巴南区| 临沂市| 尚义县| 陆丰市| 泸溪县| 汤阴县| 宝兴县| 宜昌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