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辨救誤上

手太陰本病。癥如前。初起咽燥無痰。七八日后忽痰聲漉漉。甚則喘促心煩。此必誤治或遷延日久。肺火熾盛。引水自救。吸聚五液而為痰。急用三 降龍丹主之。忌一切苦燥化痰藥。如牛黃膽星婁貝等味。尤不可用冰麝吹喉藥以助燥。初起即多痰涎。

挾有風(fēng)火者。不在此例。

此為白喉極重之候。人但知痰聲漉漉。乞靈于膽星牛黃。喘促不寧。取效于婁貝葶藶。一試不驗(yàn)。且重用之。卒至痰喘愈甚。束手無策。遂委之于病不可為。不知此證純系太陰燥火熾盛。肺液涸極。勢若燎原。吸聚周身陰液以自救。于是龍雷之火。隨腎水而上逆。遂驅(qū)一切陰濁。壅于喉嚨之間。悉化為痰。此痰實(shí)系陰火沖激而成。故非大清涼合甘咸寒大劑。不能下降。三 降龍丹導(dǎo)龍歸海之藥也。龜板牡蠣真珠母得至靜之精。介以潛陽。故名三 。冬地西洋參專保肺汁。阿膠白芍兼導(dǎo)龍雷。石膏直清燥火。墜一切之熱痰。犀角通利喉嚨。載諸藥以下行。旋復(fù)竹茹用以代水。使重而不滯。尤能疏通經(jīng)隧。蓋此癥為白喉。或經(jīng)誤治。或遷延日久必有之病。不明治法。最足誤事。余長女曾病此。咽干音啞。喘促心煩。痰聲漉漉如潮。

大便泄。張氏所列不治之候。已居其八。竟以此方日服三劑獲效。一劑而大便止。

喘促稍安。再劑而痰聲如失。世醫(yī)不知本源。每逢痰喘。悉以牛黃膽星為主。不知二味為足厥陰少陽消痰火專門之藥。與此癥風(fēng)馬無關(guān)。且苦能助燥。并在所忌。其他婁貝葶藶辛燥。更不可問矣。若初起即多痰涎。挾有少陽少陰風(fēng)火標(biāo)病。則消痰降火門法自在。陰藥不可亂投。此中竅會。亟宜領(lǐng)取。

三降龍丹

西洋參 生石膏 海浮石 牡蠣(生用) 阿膠(或用燕窩) 白芍 生地黃 敗龜板珍珠母 麥冬(去心) 犀角上藥十一味。以旋復(fù)花荊竹茹先煎代水。服時沖入荊竹瀝鮮萊菔汁。如痰涎壅盛。

藥不得下。加入白蘇子另煎沖入。待藥得下。即宜撤去。甚則微滴生姜汁數(shù)點(diǎn)為引。小兒數(shù)齡以內(nèi)。用藥雖當(dāng)酌量。然亦不可過輕。輕則不得沉降之性。轉(zhuǎn)足以助痰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大庆市| 文化| 盐池县| 蒙山县| 栾城县| 项城市| 乌苏市| 青田县| 修文县| 昌图县| 庐江县| 遵义市| 图片| 敦化市| 永顺县| 金溪县| 烟台市| 卫辉市| 通城县| 丰台区| 棋牌| 娱乐| 江城| 金塔县| 甘德县| 天柱县| 孝昌县| 文登市| 辽源市| 留坝县| 绵阳市| 宿州市| 横山县| 长沙县| 蓝山县| 无极县| 深圳市| 土默特左旗| 铁力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