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發企業管理——思想、方法、流程和工具
- 林銳 彭韌
- 3019字
- 2019-01-01 18:02:04
1.2 企業道德
1.2.1 企業需要道德約束
既然有了法律約束,為什么還要有道德約束?理由如下:
(1)以“不犯法”為道德底線,這個要求也太低了。很多事情不屬于犯法,但會傷害社會(如誤導消費者的廣告、劣質產品等),讓社會大眾痛恨。
(2)等到干壞事的人犯法了,再把他抓起來,懲罰他,已經太晚了。最好能夠預防人們干壞事,不要讓壞事積累到犯法的程度,這樣對社會傷害最小。
道德不能取代法律,法律也不能取代道德。自古以來,社會既需要法治,也需要道德約束。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實現法治,國力蒸蒸日上,最終一統天下。但是秦帝國滅亡也最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只有法治、沒有徳治。對付壞人靠法治,但管理人民還需要徳治。戰國時期最完善的德治是儒家學說,儒家的仁義道德是維系社會安定團結的好方法,但是秦始皇卻“焚書坑儒”。秦朝幾件民不聊生的大事例如修長城、修皇陵都不違法(法律是皇帝自己定的,怎么會違法),但是失徳、失人心,老百姓被逼造反了,秦朝自然就滅亡了。
明朝也實行嚴刑峻法,昏庸的皇帝很多,殺了很多進諫的言官。但是言官都不怕死,因為他們有道德支撐,批評皇帝和朝政是道德所提倡的,他們以死諫為榮,前赴后繼。可見道德的力量有多大。
道德比法律管得廣,而且人人可管(不限于執法人員)。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良好的企業道德可以預防企業干壞事,對企業健康長久地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2 理解企業道德
法律是全國標準化的,具有強制力。每個法律條款都寫得清清楚楚,可以鑒定是否違法。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道德無法標準化,你可以說某人道德高或道德低,但是無法定義什么是高、什么是低。道德不具有強制力,不能讓執法人員把他認為道德低的人抓起來。
我們根據做人的常識和社會主流價值觀來探討企業道德,可以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企業道德”,并且遵循之,推行之。
1.企業必須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業,再從社會增值中獲取屬于自己的利益
企業只有去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業,才能使社會不斷增值,企業再從社會增值中獲取自己的利益,自己發展的同時推動社會的進步,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基于上述理念,我們很容易理解“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投資”是先讓社會增值后再使自己獲益,而“投機”是把別人的錢賺到自己的口袋里。例如教育是投資行為,賭博是投機行為。
企業是人的集合不能做有損于社會公益的事業,這是做人起碼的良知。
但令人遺憾的是,IT行業有不少缺德的企業,專門利用人性缺點或無知來獲益。例如讓青少年沉迷于“搶劫、殺人”等暴力惡俗的游戲和網絡賭博等,不僅利用他人的無知賺了錢,而且“誘人墮落、誘人從惡”,毒害了無數人(尤其是青少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2.企業為客戶創造的收益必須高于客戶付出的成本
企業靠客戶而生存,而且人人都說“客戶是上帝”,但是這句口號稱得上是“地球上最泛濫的忽悠”。
一個人能夠把世上最親的父母當作上帝來伺候,都已經非常罕見了,他怎么會把所有客戶當上帝來伺候?世上有幾個人做得到?這不是明擺著胡扯嗎?
口號吹過頭了反而有害。一方面,客戶誤以為自己是上帝,產生了過高的期望而導致更多的失望;另一方面,人們面對惡劣的客戶,內心痛恨,非得裝作熱愛,豈非有病。為了伺候大客戶,企業浪費很多精力和錢財,給“上帝”提供了“貪污腐敗”的機會。
我很現實,從不鼓吹“客戶是上帝”。當我買東西的時候,我不會把自己當做上帝,我只要求貨真價實,值得就行。同樣,當我賣產品給客戶時,我也不希望客戶把自己當做上帝(否則我伺候不起),但是我必須做到讓客戶覺得“值”。如果買賣雙方都覺得值,就是共贏。
只有當企業為客戶創造的收益高于其付出的成本時,客戶才會覺得“值”,這是每個企業都應該具有的商業道德。
3.企業應當公平地對待商業過程的所有參與者,不欺負他人,不有意讓他人吃虧
企業要“公平地”對待商業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買方、賣方、外部合作伙伴、內部員工、企業投資方和競爭對手等”。不以任何手段欺負他人,不有意讓他人吃虧。我們雖然無法保證“結果”對每個人都公平(這和人的能力有關系),但是可以做到“發自內心的公平”。
讓買方(即客戶)吃虧的事情不能做。客戶得到的收益一定要高于其付出的成本,否則你讓買方吃虧了,他們會報復。如今互聯網很發達,壞事會很快傳播出去,別人不會再買你的東西。最終客戶吃虧了,自己也受損失。
讓賣方吃虧的事情不能做。你買東西的時候,如果你讓賣方無利可圖(吃虧了),那么賣方就不會用心去提升產品質量,當你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問題,賣方也不會誠心來幫你,受害的是你自己。
讓外部合作伙伴吃虧的事情不能做。如果你讓合作伙伴吃虧了,他們會懷恨在心,“合作”是假象,他們會在你困難的時候拋棄你,你孤家寡人能干什么事業?
讓內部員工吃虧的事情不能做。如果員工吃虧了,他們對企業沒有好感,就沒有凝聚力,哪個人會為“壞企業”勤奮工作?
讓投資方吃虧的事情不能做。投資方才是真正的老板,如果讓投資方吃虧了,那么投資方會想辦法“驅除不稱職的人”。
攻擊競爭對手的事情不能做。如果你攻擊競爭對手,那么對方也會攻擊你,你們相互揭短、砍殺,消費者看到的都是缺點,離你們而去。
不能以大欺小。小公司經常被大客戶欺負(我在創業過程中被欺負慣了),他們砍價極狠(甚至要求免費),常無理拖延付款,但索要的服務甚多,理由是“我們用你的產品,等于給你做了廣告,不收你廣告費已經夠客氣了”。遇到這樣自大無理的客戶,賣方不僅不會感恩,而且還容易記恨。
反之,也不能以小欺大。不要因為自己小,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大”客戶,就使勁地“宰”對方。
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臨終前給其子劉禪(阿斗)遺詔中的話,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
這也許是劉備說過的最有哲理的話: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可成大好事;壞事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成大壞事。這和自然辯證法中的“量變到質變”不謀而合。
阿斗顯然沒有理解和貫徹執行他老爹的教誨,葬送了蜀國。后人要引以為戒。
企業是集體,比個人的力量大得多,更加要遵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集體做好事,則對社會大有裨益;反之集體做惡事,將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
小結
國內不少企業很賺錢,但是道德水平不高,他們以不犯罪(或不被逮住)為底線,這樣的企業本身就不會健康長久地發展,不值得我們尊敬和效仿。
道德對個人和企業而言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守德”并不會讓企業付出額外代價,有好處沒有壞處,我深有感觸并且深信不疑。
正如我在2004年年初創建公司的時候,就寫下了“公司目標和價值觀(即企業道德)”,一直沒有變過。在公司艱難困苦的時候這樣做,在小富的時候也是這樣做,公司自然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大家的日子自然變得更好。
上海漫索公司的目標和價值觀
本公司的目標是不斷創作符合中國企業需求的管理方法論以及軟件工具,為客戶提供經濟實效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使公司成為該領域的領先者。
本公司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使公司和客戶共同獲益。公司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必須高于客戶付出的成本。我們永遠不做虛假偽劣的產品,永遠不做任何有損于客戶和社會公益的事情。
本公司所有成員必須敬業,共同努力、持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每個人將得到公正的報酬和發展機會。
本公司既要合法地獲取商業利益,亦要關心重視社會效益。公司及其成員應當具有社會責任心,在力所能及之際,盡可能地多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使個人、家庭、企業和社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