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3)

清輝聽完媽媽說的話,既沒有接媽媽的話,也沒有去打電話。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告訴媽媽沒留作業,所以這個電話是不能打的,但又不知道現在該怎么做。這時,媽媽對他說:“也許你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老師留了作業,這種情況在我上學的時候可是經常發生的。所以,你去問一下同學也無妨呀?!鼻遢x停頓了一下,拿起電話撥通了同學的號碼:“是嗎?你告訴我吧,好的,知道了?!鼻遢x在電話中含糊地問了作業,媽媽則假裝沒聽到他的含糊,繼續在廚房忙碌。

晚飯時,清輝不情愿地對媽媽說:“原來老師留了作業,我當時沒聽清楚,還以為今天可以輕松一點了呢。”媽媽聽清輝這樣說,表現出可惜的樣子說:“看來你今天也得寫作業,只能周末出去玩了,如果你周末特別想去游樂場的話,媽媽可以和你一起去。”清輝聽完媽媽的話后,很高興地跑回屋里寫作業。

家長愛面子,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留足面子,給孩子自我反省的機會,不讓他們在外人面前下不來臺,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容易犯一些錯誤,如用自己的期望值來衡量孩子的表現,所以總是去注意孩子不擅長的地方,一旦有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加以干涉,總覺得提醒和批評孩子是家長的責任,但讓他們不明白的是,他們越是批評,孩子的錯誤往往會越嚴重。其實這主要在于家長沒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感受,不分場合的批評恰巧是孩子最厭惡的一種方式。

家長對孩子的批評就類似于水和樹的關系。水本身對樹木來說是很有用的東西,可以讓樹木吸收養分。但若是不顧場合和時間澆水,再茁壯的樹木也一樣會腐爛。孩子也希望家長指出他們的錯誤和缺點,但孩子更希望家長能為他們留一些面子。

家長應該傳達給孩子這樣一種信息:爸爸媽媽是相信你有能力的,有時候你只是需要我們的幫忙而已。這些信息有助于幫孩子建立自信,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雖然犯了錯誤,但還有改正的機會。

在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并給他們留一些面子。沒有必要讓孩子立即承認自己錯了,因為承認錯誤對成年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況是孩子,所以家長要學會給孩子留一些時間,留一些面子!

表現出你的理解

10歲的凱特放學之后,怒氣沖天地回到家中,爸爸以為他受同學欺負了,但問及原因又不是,原來凱特所在的班級原計劃明天去野炊,但是天公不作美,下午的時候下起了小雨。如果是從前,凱特的爸爸會說:“天氣不好,也怪不了別人呀?你對我發火也沒有用,以后會有更多機會玩的?!钡沁@些話會使事情變得更糟。這次爸爸心想凱特對野炊反應這么強烈,一定是很失望,他向我發泄情緒是想讓我幫助他,就決定采用一種新的方式對凱特表示理解和尊重。

爸爸:“你看上去很失望是嗎?”

凱特:“當然是了!”

爸爸:“也是,你什么都準備好了,卻趕上這場不巧的雨?!?

凱特:“正是這樣,我才更加氣憤呢?!?

父子兩人沉默了一會。

凱特:“不過也沒有辦法了,只好以后再出去玩了?!?

如果孩子處于憤怒或感情波動比較大的時候,他們通常最需要的不是任何建議或安慰,而是家長能夠體會和理解他們此時的心情。

孩子通常不想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只會向家長透露一點點,其余的就希望家長能夠理解或猜出他們的遭遇。這就要求家長對此表示出同情或理解。

如果孩子對家長說:“我不喜歡學校和老師”,作為家長的你不必再問更多的細節,更不要追問孩子說:“你是不是做錯什么事情了”。孩子不喜歡老師和學校一定有他們的原因,否則是不會產生這種逆反心理的,家長只需要向孩子傳達出一種態度即可,即理解他們的痛楚、尷尬或氣憤。

9歲的小貝回家吃晚飯時顯得很不開心,還對媽媽抱怨說:“老師的體罰讓我們很難過?!贝藭r媽媽沒有發表任何評論和意見,更沒有追問事實或者對孩子提出疑問,她知道要想讓孩子消除怨氣,就必須理解他的心情,用同情的心態與孩子進行溝通。

媽媽:“你看起來很累。”

小貝:“兩個同學在教室里打鬧,老師不知道究竟是哪兩個,就讓全班同學在大廳內站了一上午。”

媽媽:“那你們就靜靜站在大廳站了一上午?難怪你看起來這么累。”

小貝:“但是我和老師說:‘您要找到吵鬧的那兩個學生,沒有必要懲罰我們所有的人?!?

媽媽:“天哪,9歲的小貝真是了不起,居然能夠幫助老師認識到用懲罰所有人的行為來懲罰兩個人的錯誤是不公平的!”

小貝:“不過我的話沒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老師倒是笑了一次,那是她發脾氣以來的第一次微笑?!?

媽媽:“雖然你沒有改變老師的主意,但是你卻改變了她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聆聽、理解孩子,認同他們的想法,并且對他們試圖解決問題的行為表示贊同,這樣才能消除孩子心中的怒火。

一旦孩子發生不當行為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批評教育,卻忽視了誘發不良行為的不安情緒,其實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在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前,應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李輝媽媽下班回到家之后,還沒來得及脫掉外衣,12歲的兒子就從臥室里跑出來,開始向媽媽抱怨老師留的作業太多了。

兒子說:“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就是寫一年也寫不完呀,我哪還有時間背誦古詩呢?我上周的作文還沒交呢,她今天還在全班同學面前向我嚷嚷,我想她一定不喜歡我了。”

媽媽立即失去了冷靜,向兒子大喊:“我的老板和你的老師一樣的可惡,那我向你抱怨過嗎?你從來不按時完成作業,難怪老師不喜歡你。你就是懶,以后不許向我抱怨了,有時間抱怨,怎么沒時間做作業呢?”

兒子怒氣沖沖地回到自己房間,把門牢牢鎖上,晚飯時怎么叫都不應聲,也不出來吃飯。媽媽此時的心情也糟透了,家里的每個人都很煩躁,氣氛也很壓抑。

當孩子向你抱怨時,心情一定處于沮喪、無望、心煩等狀態,既恐懼老師的批評,又無法集中精神完成作業。此時家長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或心情,而不是抱怨或者批評,雖然也許你不能幫助孩子,但是最少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

但不幸的是,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有養成向彼此敞開心扉的談話習慣,更不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這樣,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情緒通常會很低落,有時會遷怒于他人,這種做法常常激怒父母,進而責怪孩子,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所以,英明的家長在批評孩子之前,要先安撫在他們憤怒的外表下所隱藏的擔心、失望和無助,讓孩子知道,父母懂得他們的感受。

當孩子走進叛逆期

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很難管教的,這個階段的孩子似乎總讓家長感到頭疼。其實,每個父母也都是由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有些父母已經忘記了當時的感受,所以就無法理解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只要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他們就可以完成由孩子變成大人的過程,父母給予的尊重越多,孩子就越成熟。

十幾歲的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很正常,處于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不愛聽父母、師長的話,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從某些方面講,孩子的這種自我意識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時父母需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采取高壓政策對待他們。

有一天,小托尼和爸爸約好去游樂園,等他收拾完畢時發現爸爸還在寫論文,托尼催促爸爸:“快點走吧,回來再寫不行嗎?”爸爸用商量的口氣對他說:“托尼,這個論文很重要,我想我要把它寫完才能陪你去玩,你先自己找些事情做,等一會兒我寫完了一定陪你去玩,好嗎?”于是小托尼默許了爸爸的建議,自己出去了。當爸爸寫完論文去找托尼的時候,發現托尼正在看一本故事書,爸爸說:“好了,我寫完了,可以走了嗎?”托尼放下書,認真地對爸爸說:“請等一下,等我看完這個故事好嗎?”于是爸爸很有耐心地坐到沙發上等著托尼把故事看完,然后兩人高興地一起走向游樂園。

有些父母在生活中并不是這樣對待孩子的,他們總是讓孩子等待自己,自己卻從來不肯等待孩子。如果孩子的性子比較急,有時就會為此與家長爭論,結果常常是受到責罵,這往往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夠尊重自己,從而不愿意與父母相處。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是尊重他們的。在孩子得到尊重后,再和他們討論應該怎么做,而不是規定孩子怎么做。

心理學家曾經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做過一些研究,他們發現,越是被一些條條框框限制的孩子,逆反心理越嚴重。他們通常愛亂發脾氣,喜歡責怪別人,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父母放棄對他們的管制。

那些在家庭中能享受到自由的孩子則比較體諒和理解父母的苦心。成年人也許有過這樣的感覺,一件事情如果是自愿去做,要比別人強迫自己做的結果好得多。成年人這樣想,孩子也會如此想。當孩子感覺父母將他們的意愿強加在自己身上時,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而且壓得越有力,他們反彈得越高。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模式發展,所以總在不自覺中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頭上,并美其名曰“為孩子好”。父母怎么也不明白,為什么出發點是為孩子好,卻往往使孩子離自己更遠了呢?

每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希望父母拿他們當小孩子看,更不喜歡父母對自己管制過多。他們渴望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認可,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父母應該用尊重來和他們溝通。

根據孩子的特點,為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尊重孩子的建議。

(1)尊重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談話,并做出回應。

(2)對待孩子的任何提問都要認真回答,不要敷衍了事。

(3)不要嘲笑孩子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

(4)接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意識到他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

(5)只要孩子的行為不出現大的偏差,應該允許孩子去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

測試:你的孩子自尊心有多強

1.孩子有很強的洞察力.

A.YES→3

B.NO→2

2.孩子非常在意家人或他人的言行.

A.YES→4

B.NO→5

3.孩子在某個時候多少會有些任性、頑固.

A.YES→6

B.NO→5

4.孩子不是很喜歡觀看比賽.

A.YES→7

B.NO→8

5.孩子不喜歡把自己的東西借給朋友玩.

A.YES→9

B.NO→8

6.孩子做事比較認真,不會輕易服輸.

A.YES→10

B.NO→9

7.孩子生性較為靦腆,容易害羞,不善于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

A.YES→A

B.NO→B

8.孩子經常會用類似于“大家都有的”的理由,來得到喜歡的東西.

A.YES→A

B.NO→C

9.當你指出孩子的錯誤時,他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

A.YES→D

B.NO→B

10.跟小朋友做游戲時,孩子會覺得很安心.

A.YES→C B.NO→D

選擇A:過分貶低自己,不會找自身優點。孩子很缺乏自信,有時甚至妄自菲薄,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通常會說:“媽媽,我怕”,“這件事情我做不成”。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挖掘他們的長處,使孩子承認自己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但是也要正視缺點和彌補不足。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信心,可以暫時對孩子的缺點持視而不見的態度。

選擇B:有時候需要拿出勇氣才能承認缺點。孩子是自尊心很強的人,總是不承認自己比同齡人差,因此,也會出現不懂裝懂的情形。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有承認錯誤的勇氣。

選擇C:受到較強的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才會爆發。這類孩子基本上屬于沒有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人,開始的時候多半會跟隨他人的步伐走,沒有自己的主見。

選擇D:孩子的掌握能力很強,是很有自尊心的人。這類孩子通常很有信心,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愿失去自尊,所以能看見自己的長處,也能積極完善自身所欠缺的部分,能夠做到“揚長避短”,且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向上態度。

賞識教育專家周弘曾經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對冷言冷語非常排斥。如果家長總是用消極的辦法來對待孩子,那么結果往往是,小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會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宁强县| 霍邱县| 额尔古纳市| 皮山县| 泰宁县| 马关县| 兴海县| 新乡市| 肥乡县| 井研县| 固阳县| 通许县| 且末县| 临清市| 靖宇县| 罗源县| 台江县| 文昌市| 平昌县| 东城区| 乳源| 乌兰浩特市| 德州市| 新野县| 姜堰市| 延吉市| 保康县| 牟定县| 贵阳市| 乐昌市| 石嘴山市| 调兵山市| 孟州市| 静安区| 庆阳市| 边坝县| 富顺县| 诸城市| 沭阳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