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不尊重使教育打折(2)

男孩害怕遭到野獸的襲擊,便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這時,男孩的父親找來了,原來他見孩子很晚還沒回來,就沿著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

父親到了那一片樹林?借著微弱的星光,他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上。父親并沒有馬上喊兒子,而是假裝沒有看見。

他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的不遠處溜達了一會兒,然后吹了吹口哨。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非常開心,但是他并沒有立刻喊爸爸,因為他怕爸爸笑話他膽小,便偷偷地從大樹上溜下來,然后摸到爸爸身邊,吃驚地問:“爸爸,您怎么知道我在這里呢?”

“哦,我獨自散步到這里,沒想到你也在這里。走,我們一起回家吧!”父親若無其事地說。

男孩聽父親并沒有責備與嘲笑自己的意思,心中的大石頭就放了下來,高高興興地跟著父親回家了。

男孩貪玩而忘了回家,原本是應該受到責備的,但這位父親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巧妙地幫助孩子掩蓋了恐懼心理,維護了他的自尊,真可謂明智之舉。

俗話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是需要尊重與愛護的。

多年前,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有一次為使考試成績“一鳴驚人”,竟趁黃昏破窗跳入老師辦公室盜取試卷。

正當他尋找試卷時,老師進來了,那個孩子立刻抱頭縮在辦公桌下,但還是被老師發現了。

老師并沒有立刻把他抓出來,而是靜靜地站了一會兒,然后說:“你不要露出你的臉,也不要說話。你要回答我的問題,只點頭或搖頭就行。你來這兒是為了找一件你想要的東西嗎?”

孩子聽了,點了點頭。

“記住我的話,明天你來上學的時候依然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你走吧。”

那個孩子聽了,低頭慢慢走出了辦公室,突然,他的眼淚奪眶而出。也許是因為感激或是愧疚,自此,那個男孩發奮學習,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不尊重孩子,教育就要打折扣。

當然,尊重孩子也不等于完全任憑孩子做主,一味地遷就孩子,而是適時適當地引導孩子。

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為,也沒有權利去侵犯孩子的個人空間。家長要明白,在孩子以后的成長過程中,你不可能一直代替他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去選擇,因此,你要讓孩子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不要總把自己當家長

盡管在教育方法上,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但一些大原則卻是一致的,比如相對平等、相互尊重。事實上,互相尊重也就是平等相處。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能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就能得到被尊重的感覺,從而與父母更加和諧地相處。

然而,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有不少父母始終不能做到與孩子平等相處,以至于雙方的關系鬧得很僵,甚至產生嚴重的后果。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屈尊降貴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害怕以后孩子會不服從管教。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在那些沒有得到平等對待的孩子的眼中,沒有父母的威信,卻有恐懼或仇恨。長期面對父母的“家長式”權威,他們很可能形成怯懦的性格,造就冰冷的內心。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父母想要的。

許多父母不愿與孩子平等相處,是因為對平等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其實,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相對的。

平等不是讓大人跟孩子一樣生活,而是讓大人做好自己應做的事。父母和孩子所處的地位不同,但彼此之間卻是平等的,大人沒有特權。

當然,平等的范圍很廣,比如大人在孩子面前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就要道歉,這也是平等。事實上,大人勇于向孩子道歉,不僅能讓孩子明白對錯,更能讓他真切地感受到平等與尊重,孩子就會明白,無論是誰做錯了事都要改正。

在家庭教育中,平等的態度非常重要。當你尊重孩子,給孩子以平等交流的機會時,他往往能夠更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和錯誤。

有個男孩上小學5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后,他氣呼呼地對媽媽說起學校的事情:在課堂上,后面的同學用手捅他,他反手將同學的書扔到地上,結果兩人打了起來,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們,讓他們寫檢討書。對此,男孩覺得很委屈,因為這一切并不是他惹起來的。

男孩說得很激動,指手畫腳,大聲嚷嚷。媽媽在一邊聽了一會兒,有些不耐煩了,很想批評他,但正好那天她咽喉痛,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于是,只好把那些批評的話收了回去。

沒想到,孩子滔滔不絕地說完之后對母親說:“謝謝您,媽媽,難得您能像今天一樣讓我把話說完。”

第二天,孩子交了檢討書,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并向對方道了歉。

雖然這個男孩得到的尊重是出于意外,但是這個“意外”卻讓男孩感受到了平等與尊重。

父母不要總把自己當家長,當你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長者模樣時,孩子或許會敬重你,但你可能永遠都聽不到孩子的心里話,因為你很難理解孩子。

如果你想成為孩子的知心人,如果你想讓家庭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如果你想讓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那就不要總是把自己當成家長,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吧!只要家長改變態度,把孩子當朋友,尊重孩子,給孩子以平等的對待,孩子自然就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父母不是家里的統治者

4歲的兒子正在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母親哈蒂妮看著兒子一副惱怒的樣子,便來到他的身邊,蹲下來握住兒子的雙手,目光正視孩子,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有那么重要嗎?”

羅艾姆聽了,低頭想了想,會意地搖了搖頭,然后鉆進了汽車,挨著姐姐坐下來。

哈蒂妮勸說孩子很有一套,她每次都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話,而不需要責備他。為此,有人便向她請教教子方法,她微微一笑說:“其實很簡單,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說話的。孩子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蹲著和孩子說話,這也許會讓很多父母感到詫異,難道僅僅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明白事理、變得更乖嗎?

事實上的確如此。家長愿意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與認真又親切的態度。

家長要記住,教育孩子不是自上而下的統治,用不著居高臨下地大聲呵斥。孩子同成年人一樣,是需要平等與尊重的人。

多數家長不愿意低姿態地與孩子交流,往往是害怕失去做家長的威信。其實,家長的威信并不是源于孩子的絕對服從,或者對孩子的支配,而是一種相互配合的親密關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理解、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并給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不拿父母的權威去指責或呵斥孩子。

有人說:家庭權威害人不淺。其實,家庭權威并沒有害人之心,每位做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利用家長權威壓制孩子,用自己的思想去統治孩子,不僅會葬送孩子的前途,也會害了自己。

曾經轟動一時的“徐力殺母”事件,給了傳統的家庭教育沉重的一擊。

17歲的徐力原本過著“吃穿全包,一心讀書”的幸福生活,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這種幸福的生活卻讓他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的母親要求他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要排在班級前10名,有一次他考了第18名,母親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他喜歡踢足球,但母親警告他,以后要再去踢球就把他的腿打斷;他看電視的時候,母親就指責他:“還看電視,還不用功點!”

母親的權威統治在徐力的心中產生了陰影,導致徐力心理扭曲。最終,徐力竟然將母親殺死。據監管人員反映,徐力進看守所后沒有流過眼淚,他甚至還說:“媽媽活得太累,我打死她是讓她解脫。”

從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家長權威教育的害處。父母都想孩子一路成功,然而,有不少父母對孩子需要的東西并不了解,以至于教育孩子時不得其法,最終釀成惡果。

孩子終究要長大,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如果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左右孩子,用自己的權威限制孩子的自由,就會給孩子的內心播下“不幸”的種子。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庭專制的陰影就會讓“不幸”的種子發芽,等悲劇發生后,惋惜和后悔已然無用。

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替孩子作出選擇。當孩子有抵觸情緒時,不能利用自己的權威一味地打壓,只有溫和地引導才是正道。

請不要用家庭權威去統治孩子,家庭專制的教育方式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會給孩子帶來美好的未來。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

總之,放低姿態,蹲下來傾聽,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親子關系,你與孩子的關系就會更進一步。

感情用事換不來好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會感情用事,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孩子身上,沒有讓他們做自己。

生活中常見的父母感情用事主要有以下表現:把孩子看成討人喜歡的天真無邪的寵物;回避生活中的問題,空口許諾等。

感情用事無害,卻有可能因為對孩子期望過高而造成負擔,使孩子感到沮喪。當孩子把大人的感情用事當成一種習慣時,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比如家長出差時一向都會給孩子買禮物,一旦忘記了,不僅你會有愧疚感,孩子也會受到感情上的打擊。因此如果成人與孩子之間沒有把握好感情的尺度,教育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有個孩子頭腦比較靈敏,記憶力也不錯,但是好動坐不住,上課的時候不太認真,容易走神。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他的眼睛又直直的,也不知在想什么事,老師也沒有呵斥,只是裝作無意間踱過去,用書本拍一下他的頭。他回過神來,歉意地一笑,坐正了姿勢。但等到下一節課時,他又發呆了,老師還是用書拍了一下他的頭以提醒他。

不料,這次他不干了:“你怎么可以打我的頭呢?這樣容易被打笨的!”

“那樣容易被打笨嗎?”

“這可是敏感部位。教育法明確規定不能體罰學生。”

“這也算體罰?”老師氣急了,臉有點漲紅。

于是,二人的言語開始升級,一堂課就這樣被攪得七零八落。

教育是一件理智的事情,感情用事是換不來好教育的。在教育過程中,有點感情色彩并非壞事,但如果總是以感性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變得不理性,一旦遇到一些狀況,他們就很容易陷入情緒化的陷阱中,這對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父母的喜怒哀樂會直接對孩子產生感染作用。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就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如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家長若是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子女受其影響也會緊張起來;相反,如果家長處變不驚、沉穩堅定,子女也會變得遇事沉著冷靜。

除了情感上的問題,平時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也要避免情緒化。一般情況下,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時,無須大人參與就能夠自行解決,家長最好不要橫加干預。

當然,如果雙方發生打斗,則應該迅速地勸開孩子。千萬不要生硬地將自己的孩子拉回家,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感情用事地責罵自己的孩子或對方,因為這樣很容易混淆孩子頭腦中的是非界限,也會讓孩子變得不好相處。

當出現孩子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父母應該弄清楚情況,向孩子講道理,并引導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

在教育中,感情用事的實質是愛的極端情形,即把孩子當成了幻想中的產物,不尊重孩子真實的天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給予孩子自身發展的空間太少,最終很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走入不健康發展的軌道。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認識到感情用事是換不來好教育的,只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才能使其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男兒臉上有黃金

在一輛公交車上,兩位母親正在聊自己的兒子,其中一位母親說:“我家的孩子平時不看著他,根本不知道學習,只知道玩……”而另一位母親說:“我家的孩子也一樣,學習什么也不是……”

當這兩位母親口惹懸河地數落各自的孩子時,站在一旁的兩個孩子按捺不住了,一個孩子一直媽媽長、媽媽短地叫個不停,另一個則露出厭惡的眼神,兩個孩子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著自己的不滿。但是,這兩位母親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還在繼續數落著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面子。

不管孩子年紀多小,他也有自尊,當面被人數落,只會使他感到顏面無存。孩子正處于成長階段,自尊心很強,一旦他沒有得到尊重,內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一蹶不振。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就會使孩子變得自暴自棄,而不去改正。相反,如果家長能夠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對待,多一些贊美、鼓勵,從正面引導他,這樣孩子不僅能夠收獲自信心,還能夠因此主動地克服身上的缺點。所以,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要照顧到孩子的面子。

有一位母親常常批評孩子,她經常以質問的口氣對孩子說:“你為什么這么不爭氣?你瞧瞧人家小強又考了第一,人家學習好也守紀律,你呢?”

孩子聽得多了,就有些厭煩了。有一次,他終于受不了了,便反駁道:“他是他,我是我,你既然那么喜歡他,干脆認他做兒子好了!”

“你……好,那你就給我站著!”媽媽說完,一下子坐到了沙發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大洼县| 平凉市| 横峰县| 惠州市| 南康市| 新化县| 远安县| 旌德县| 资溪县| 体育| 丰原市| 济阳县| 繁昌县| 银川市| 宝丰县| 沙河市| 娄底市| 平罗县| 苍山县| 博乐市| 江源县| 白河县| 三门县| 德庆县| 丰都县| 景东| 胶州市| 利川市| 上犹县| 金山区| 普兰店市| 米易县| 武宣县| 南部县| 楚雄市| 许昌市| 荔浦县| 忻州市| 泰安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