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鼓勵比責罰更有作用(2)

有一天,陶行知看見學生王友正用泥塊砸同學,于是,他便立即前去制止,并讓王友放學后到校長辦公室來一趟。放學之后,王友如約來到校長室等著挨訓。當陶行知來到辦公室門口時,隨意掏出一塊糖遞給王友,并說:“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按時到了,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奇地接過校長手中的糖果。隨即,陶行知又拿出一塊糖放到他的手中,并解釋道:“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叫你停止追打時,你就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被校長的兩塊糖果弄得迷惑不解。此時,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塊糖果,并且說道:“我經調查得知,你砸人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所以你是位見義勇為的好同學,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

說到這時,王友感動得哭了,他懺悔地說:“陶校長,您批評我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

此時,陶行知滿意地笑了笑,繼而又拿出第四塊糖,說:“為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待王友接過糖果,陶行知說,“我的糖發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面對學生王友的錯誤,陶行知既沒有批評,更沒有嚴加懲治,而是換另一種方式和角度,用充滿欣賞的眼光和心態,善于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如誠實守信、尊師重道、敢于承認錯誤、為人正直等,并針對這些優點及時給予了稱贊。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喚醒了孩子的良知,還讓他主動承認錯誤,自覺地接受教育,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完善自我、糾正錯誤的愿望。

這個經典案例告訴我們:賞識加正確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都喜歡被人賞識,更何況是孩子呢!

有一次,教語文的朱老師在做課堂延伸時,問道:“同學們,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此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上次老師夸我們班學習認真時,同學們都很高興,我聽了就非常幸福。”

由此可見,贊賞會讓學生更有學習的信心,也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煊澤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為此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但是,絲毫不見煊澤有悔過之意。煊澤調皮歸調皮,但是人很機靈,在一次校運動會上,作為全能運動員的他,為班級贏得了很多塊獎牌。看到煊澤從跑道下來時,老師贊賞他說:“煊澤,你的表現實在太出色了!”

“太出色”三個字,讓他一發不可收拾。從那以后,他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積極,從未及格的英語,連著幾次都考到60分以上,還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

由此可見,鼓勵的話語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當然,賞識孩子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還應通過行動讓孩子們感受到,這樣才更具有激勵作用。

賞識要恰到好處,不能濫用、過度。要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根據真實需要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這不僅對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會影響周圍的孩子,讓他們感覺到賞識的虛偽性,同時失去對教師和家長的信任度。同樣,賞識不能過度,否則會導致孩子對自己認識不足,會產生自滿自傲的心態,稍遇不順就會一蹶不振。此外,賞識要因人的性格而適當操作。比如:對膽小的孩子要多肯定、鼓勵,對調皮、好動的孩子,要適當賞識,同時要多提出新要求,幫助其克服不良習慣。

發現孩子的錯誤并不難,難的是在錯誤中找到孩子的優點,并且用賞識的態度和充滿愛心的語言來感動他們,從而將錯誤化解在賞識和鼓勵中。但是,很多家長見不得孩子犯錯誤,通常會采取某種方式責備孩子,如責罵、體罰、威脅等,這些方法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

反之,如果家長善于從錯誤中發現孩子隱藏的優點或長處,然后從賞識的角度鼓勵他們,這樣一來,孩子不僅能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還能繼續保持這個優點,從而養成良好的對待錯誤的習慣。

此外,孩子犯錯誤一定有其原因,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一下事情的全過程,在批評中適當地給予表揚或是鼓勵;如果孩子積極主動地承認錯誤,家長也應該適當地給予表揚,千萬不要對錯誤窮追不舍,或是念念不忘,算老賬。

多數家長都把賞識等同于贊揚,以為賞識就是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其實則不然,賞識孩子遠遠不止說一句“你是最棒的”這么簡單。賞識是一種欣賞孩子的心態,而贊揚只是一種賞識的手段,只有將兩者完美地結合,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賞識的力量和效用。

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一書中這樣寫道:“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聲音,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講出的話產生共鳴,你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

很多家長、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學習成績將他們劃分成三六九等,這是極端片面、錯誤的方法。

嘉銘讀高中時成績一直平平,屬于中下等生,在老師眼里根本就沒有高考資格。他的作文曾被語文老師當成反面教材,并且在全年級公開示眾。班主任也曾暗示過嘉銘的媽媽,讓嘉銘放棄今年參加高考的機會,來年再考。

對于兒子的實力,媽媽一直都沒懷疑過。于是,她鼓勵嘉銘說:“老師說‘你高考還是有希望的,但是必須努力,否則希望非常渺小’。兒子,媽媽一直沒有懷疑過你的實力。”

“知恥而后勇”。從此之后,嘉銘暗地里鉚足了勁,拼命地學習,將高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有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勵,嘉銘一直堅持不懈地在努力。出乎眾人所料,他竟考了全校第一名,被某重點高校錄取。

高考成績出來之后,語文老師一見嘉銘的面就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學習平常不是不好嗎?這次倒是一鳴驚人!”嘉銘笑著回答道:“碰著運氣了唄。”老師之所以對嘉銘說出這樣的話,就是因為他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依舊拿著從前的成績作參照物,以此來判斷學生的成長趨向。嘉銘的成功絕非偶然,這是他長期勤奮努力的結果,只不過沒被老師注意罷了。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而在我們的頭腦中,經常會有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以第一印象決定一個人的好壞,第一印象覺得這個人不好,如果沒有被特殊的事件沖擊,那么,這個印象是很難改變的,這種固定不變的看法被稱為“成見”。

“成見”無論是對學生本人,還是對家長、教師來講都是極為不利的。當家長對孩子感到厭煩,覺得孩子無藥可救時,經常會做出這樣的評價:“你這個孩子,真沒出息!”多年之后,再遙想當年的預言往往不準確。

在教師節前幾天,孫老師接到了學生張小海的電話,他是一個看起來普通卻很有潛能的小男孩。小海個子不高,相貌一般,在老師、同學的印象中他的模樣很滑稽,口中常常出現冷幽默,屬于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剛入學時,小海的學習成績很差,常常拖班級的后腿,而且還有很多壞習慣。起初,孫老師并不喜歡他,甚至有些討厭這個孩子,因為他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還總是走神,屬于那種屢教不改的孩子。

有一次,小海犯了錯誤,孫老師要見他的家長,但是一連3天都沒見到小海的父母。于是,孫老師決定做一次家訪。在得知小海的家庭情況后,孫老師徹底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小海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在他3歲時,媽媽因受不了爸爸的暴打而拋下他遠走他鄉,爸爸常常喝得爛醉如泥,有時還會把他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只有奶奶對他最好,祖孫兩人相依為命。

小海的身世感動了孫老師,他決定不拋棄這個苦命的孩子,也對最初的大意深感內疚。有一次,孫老師看見小海滿臉都是傷,就問起緣由,小海平靜地說:“是昨天晚上爸爸打的。”孫老師很驚訝,驚訝于一個10歲的孩子會這么冷靜和不動聲色。

小海屬于那種好動的學生,上課不能安靜地聽講,手里總會拿一點東西擺弄。孫老師認為這樣會分散他的注意力,所以就以課后輔導的名義將他留下來。小海本以為老師會批評他,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孫老師和他談起的卻是他的媽媽,問他想不想媽媽。那一刻,這個調皮的小男孩突然變得安靜、靦腆起來,認真地點點頭說想,并且和孫老師說:“我媽媽給我打過電話,她說她會回來看我的。”

孫老師因勢利導,對他說:“你要好好努力學習,做個好孩子,這樣媽媽才會更喜歡你。”小海一臉稚氣地問:“是真的嗎?”老師也學著他的樣子,認真地點點頭,那一刻,小海笑得特別甜。

在孫老師的引導下,小海漸漸喜歡上學習,而且上課能認真地聽講,也不再做小動作了。因為小海之前的基礎很差,所以學起來非常吃力,以前他很害怕老師給他補課,而現在,他卻主動問老師課后有沒有時間。看著他的變化,孫老師很欣慰。

小海的進步很快,他的作文寫得非常好,常常能夠別出新意,在字里行間流露出自己的向往、期盼,讀來讓人深思。有一次,他還自編了一首名為《我想》的詩,更讓老師、同學們刮目相看,大家都為他的進步感到高興,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小海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后來他主動向校園廣播電視臺投稿,而且多次被選中。

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是的,世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等待家長和老師發現、挖掘,漠視孩子的優點無異于抹殺他們的潛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孩子,他們都是值得雕琢的藝術品。

家長一定不要以固有的眼光看待孩子,有些孩子雖然當時在學習上默默無聞,但是有朝一日則會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

銘順的父母都是外地進城的打工者,剛進城時銘順的普通話講得很差,只要他一說話,頓時同學們就哄堂大笑,所以他總是羞于和同學打招呼、做游戲。上課時老師提問問題,他也從來不積極主動回答,有時候老師點到他,他也總是低著頭說不會,漸漸地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

因為銘順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所以在拼音學習上有很大困難,聲母、韻母怎么都記不住,更不要說拼讀了。每次作業都是最后一個交上去,而且總是擦了又寫,本子都有明顯的破損。所以,老師就將銘順的媽媽請到學校,希望銘順重讀一年級。

對此,銘順的媽媽極其反對,他很了解自己的兒子,認為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媽媽就和老師協商,如果銘順這次考試能進前20名,就讓他繼續讀二年級。

老師認為以銘順現在的成績來看,他肯定沒希望進前20名,所以就漸漸地放棄了他。但是,從此之后,媽媽卻始終如一日地堅持鼓勵他,并且每天下班后會抽出兩小時陪銘順學習,教他練習說普通話,并且專門請了輔導老師。

一個學期后,銘順的成績突飛猛進,不僅會讀拼音了,而且字寫得也很好,作業幾乎沒有錯誤,成績也躍進前十名。當初那個動不動就臉紅、靦腆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自信的男孩。

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這就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多元智力的、發展的人,更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而已。作為家長,不應該用定勢思維去衡量判斷孩子,應該堅信每個孩子都可以積極地成長,是有培養價值的,是可以獲取成功的,是能夠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所以,家長應對孩子充滿信心,按照他們不同的個性特征,加以引導、激發、培養,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使他們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無數個事實告訴我們,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所以家長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包容孩子的缺點,善待他們的不聰明,多看他們的長處,不要吝惜你的鼓勵和肯定,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切忌因孩子的一時落后而放棄教育的信心。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長就會留心孩子的缺點和不足,以便教育孩子防微杜漸;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長就不會斤斤計較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是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長眼中就全是可塑性強的孩子,因為他們會因材施教,培養出多元化的人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長才會正確處理量的積累與質的飛躍,最終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賞識孩子才能造就英才

他被稱為“中國最牛的班主任”,2003年,他所在的班級有49個學生參加高考,其中37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10名考入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國外名校。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他將沒有考上高中的女兒送入了北大。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副校長兼網校校長王金戰。那么,他是如何造就英才,當好家長的呢?

家長會后需要“備課”

很多孩子都害怕父母去參加家長會,不少父母開完家長會后主要有兩種態度:孩子受表揚,家長往往一臉笑容;孩子受批評,家長往往氣不打一處來,回家之后會將火氣發泄到孩子身上。

在王金戰看來,開完家長會后父母有必要認真“備課”,特別是在家長會上挨批評孩子的家長,更要好好地準備怎樣鼓勵孩子。比如,家長會上老師說了孩子的缺點和毛病,家長最好先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然后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好好談一下。切忌對孩子大吼大叫,更不要質問孩子:“為什么老師總是批評你?”這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芜湖县| 梨树县| 东至县| 达孜县| 五大连池市| 绥滨县| 区。| 六安市| 英吉沙县| 夏津县| 梁河县| 丽水市| 化州市| 红河县| 阜康市| 平利县| 大宁县| 无锡市| 青阳县| 宜都市| 襄城县| 常宁市| 扶沟县| 惠来县| 瑞金市| 池州市| 白山市| 南涧| 皋兰县| 忻州市| 山西省| 中宁县| 砀山县| 蒙自县| 广昌县| 衡东县| 陵水| 重庆市| 利津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