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好的習慣便于孩子形成優秀的性格,使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不良的言行則會讓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媽媽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因此,想要做一個優秀的媽媽,首先就要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和缺點,做孩子的好榜樣。
改變孩子從改變媽媽開始
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父母的問題。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將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響。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作為媽媽應該問問自己,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是不是該從自己身上找。作為媽媽應該意識到,不管孩子做出了什么讓自己感到憤怒、失望和傷心的行為,都和父母對他們的期待有關系。因為孩子總是在有意無意地迎合家長對他的評價,所以在媽媽想改變自己的孩子之前,應該先試著改變自己。
首先,媽媽應該改變自己平時面對孩子時的態度。
你有什么不良情緒時,都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反應。當你感覺到生氣、傷心和失望的時候,不要輕易表達出這種負面情緒。把自己當成一個局外人看待孩子的行為,這樣可以看清孩子需要什么。
其次,媽媽要改變平時處理孩子的問題的方法。
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這樣他們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更讓你生氣。只有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會積極主動地改正自己的毛病。具體做法如下:
(1)如果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為了引起媽媽的關注,最好的做法就是忽視他的行為,讓孩子自討沒趣,這樣孩子自然不會繼續這種無聊的行為了。
(2)如果媽媽已經看出孩子的不良行為是想逃避一些事情,就應該立即采取一些措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關心和重視的,這樣就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們有勇氣面對生活。
最后,媽媽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媽媽就會有“糾正”他的沖動。這會讓孩子覺得只有當他們表現得很出色時,媽媽才會在家中給他們留一個位置。媽媽應該讓孩子意識到,他本身就是屬于這個家的,而不是他必須做得很優秀才屬于這個家。
還有的媽媽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因此經常批評孩子。媽媽的這種行為等于在暗示孩子:我對你沒有信心,你沒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這是媽媽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孩子努力的過程。這樣做會讓孩子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由于缺乏信心,他們不敢選擇,也不敢行動。據調查,孩子讓媽媽頭疼的程度和他們信心的缺乏程度成正比。如果媽媽能讓孩子自由地選擇一些東西,并把犯錯誤的權力還給孩子,那么孩子將會在生活中嘗試到更多東西。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能夠做一個成功的人?,F實中有不少媽媽雖然為孩子的成長操碎了心,卻因為教育方法不當而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教育方法不當不僅不能讓孩子成才,有時候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沒有優劣之分,問題的關鍵在媽媽身上。孩子就好像一張白紙一樣,不同的媽媽可以畫出不同的圖畫,塑造出孩子不同的性格。正像教育專家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會教和不會教的父母。”由此可見,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媽媽的角色是最為重要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教育孩子:
1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模仿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媽媽是他們最??吹降娜?,所以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自己所有的舉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受著媽媽的影響。只懂得教訓孩子的媽媽除了會增加孩子的抵觸情緒外,往往一無所獲。正所謂身教勝于言傳,對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會批評自己的媽媽,而是一個能做自己榜樣的媽媽。
2教會孩子做人
教會孩子做人是媽媽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媽媽,很難培養出懂得孝敬長輩的孩子,更不會培養出國家的棟梁之材。許多媽媽教孩子學做人的時候,大多只看重怎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里的“有用”其實是一些實用的技巧。這些媽媽僅僅在知識和技能上幫助了孩子,根本不會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方面有任何影響,所以孩子會缺乏主人翁的意識。
真正會教孩子做人的媽媽不應該只關注在“有用”上,須知,正直和善良才是做人的基礎。只有培養出具有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孩子,他才有可能在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首先,當一個人為別人付出時,別人會很容易接受他,這使他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不論哪種人際關系都是成功的保障。
其次,品德高尚的人胸懷都很寬廣,也很樂觀,這種積極的態度有助于他們的成功。
最后,喜歡幫助別人的人最容易有成就感,因為他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得到了對自我的肯定,這種成就感會成為他們努力的動力。
3讓孩子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孩子將來面對的是社會的挑戰和機遇,這就要求他們不但要有很強的生活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這一切都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媽媽在讓孩子學習之前,應該注重激發他的求知欲,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把孩子的一切都推給學校。還要注意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
如果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參天大樹,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應該把他放到廣闊的天地里去。孩子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愛好和求知欲望,這些都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為媽媽要保護他們這種求知欲并培養他們的創造力,這首先需要給他們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行為的干預,會讓孩子的求知欲減退,還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對孩子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所以媽媽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讓他學會獨立,并且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弱”媽媽教出“強”孩子
在孩子們的心中,父母就像神一樣,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媽媽更是神通廣大,想要什么都能從媽媽那里得到。但是這些“強”媽媽教出來的往往是“弱”孩子。媽媽太能干了,孩子往往就會無能。而媽媽表現得相對“弱”一點,孩子就會“強”一點,他們會比其他孩子體貼別人,照顧別人,有責任心。
一個“弱”媽媽與六歲的女兒這樣度過周末的一天:早晨,媽媽醒了,女兒也已經醒了。這時媽媽故意裝出難受的樣子,對女兒說:“我的手很疼,起不了床了,你幫媽媽一下好不好?”于是女兒跑過來用力把媽媽扶起來,然后還像個小大人一樣,安慰媽媽。
當媽媽收拾完畢,帶女兒上街的時候,媽媽對女兒說:“寶貝不要亂跑呀,看不到你,媽媽會哭的?!庇谑桥畠夯剡^頭對媽媽說:“放心吧,媽媽,有我看著你,不會走丟的,你可不要哭啊?!?
回到家,她們需要爬上五樓,以前進入樓梯的時候,她總會和媽媽說:“媽媽,我走不動,你背我好不好!”但這次,媽媽先說話了:“媽媽走不動了,好孩子,你背著媽媽好不好?”這時女兒努力表現出堅強的樣子,對媽媽說:“媽媽,我拉著你的手走好不好,堅持一下就上去了!”當然,這時媽媽裝成確實需要幫助的樣子。等到上樓的時候,媽媽也沒有忘記真誠地向女兒說一聲“謝謝”。
自那以后,女兒再也沒讓媽媽背著上過樓梯,每次都是她主動牽著媽媽的手“幫助”媽媽上樓。
故事中的這位媽媽做了一個示弱的媽媽,她讓女兒變得很堅強。如果媽媽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無所不能,就會使孩子缺少成長的動力,而且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別人的心理,在他們長大后會有許多的障礙無法跨越。有時,媽媽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示你需要孩子的幫助。被別人需要時,孩子內心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當媽媽適度地表現出自己沒有孩子想象的那么能干的時候,反而會加快孩子成長的腳步,讓他們變得堅強。有時媽媽不妨讓孩子為自己遮風擋雨,做個弱勢的媽媽,你的孩子會比你想象得更堅強。
在媽媽得到孩子“幫助”的時候,要懂得夸獎孩子。生活中的許多媽媽對孩子的態度是批評多于表揚的,即使孩子做得很好,她們也很吝嗇自己的表揚,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在意父母的評價,當媽媽稱贊或表示需要他們時,他們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信?,F在有許多孩子都缺乏成就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媽媽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重視培養孩子的愛好和特長
有一個小男孩獨自在家里照顧妹妹,當妹妹睡著后,他覺得很無聊,就開始到處亂翻。在無意中,他發現了幾瓶不同顏色的墨水。媽媽不在家,這些墨水對他形成了很大的誘惑。小男孩終于忍不住把那些墨水瓶打開了,并開始認真地在地板上畫起妹妹的相貌。結果他把客廳弄得狼狽不堪,到處都有墨水的痕跡。當他畫完畫像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但已經來不及收拾了,他只有等著媽媽回來的責備。
當媽媽回到家時,看到狼狽不堪的客廳,剛要發火,但看到地上的畫像時,她決定忽視滿屋的狼藉,并高興地對孩子說:“是你畫的畫像嗎?非常漂亮?!比缓?,她低下頭來親吻了一下這個男孩。
上面這個男孩就是著名的畫家本杰明。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總是驕傲地說:“是媽媽的親吻讓我成了一個出色的畫家?!?
有個年輕的媽媽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她幾歲的小兒子一個人在后院玩耍。過了一會兒,年輕的媽媽聽不到孩子玩耍的聲音,覺得很奇怪,于是大聲喊著孩子的名字,當得到孩子的回答時,她問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道:“媽媽,我正準備跳到月球上面去?!边@個媽媽并沒有像其他媽媽那樣責怪孩子的天馬行空,而是笑著對他說:“可以,不過你一定要記得回來看望媽媽呀?!?
這個孩子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人——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他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
對一些充滿想象力的孩子,你永遠都不能預測他們將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不能預測他們將通過什么途徑獲得成功。這時,媽媽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鼓勵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只要他們做的事情是積極向上的,就要鼓勵,而將來的結果如何,則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往往會給你意外的驚喜,能在你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現實中有些媽媽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為了怕孩子因為愛好而耽誤學習,不讓他們參加任何活動,有的甚至把孩子關在屋里,采取不讓接觸、不讓參與、不給予支持的三種政策,她們認為這樣才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的做法。但她們忽略了這樣會限制孩子的個性成長,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還會讓孩子產生不敢接觸社會的膽怯心理。作為一個媽媽,不應該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愛好,否則只會阻止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對于孩子的愛好,媽媽應該重視起來,并改變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
首先,媽媽要認識到孩子的任務不只是學習,要讓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孩子以學習為主是應該提倡的,但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一個只懂得書本知識的人是不會被社會所接納的。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媽媽改變自己的心態,讓孩子走到社會的大課堂中去鍛煉,這才是媽媽培養孩子的正確方向。
其次,媽媽要意識到孩子的愛好、特長并不和學習沖突。
許多媽媽由于忙著工作,很少有時間顧及到孩子的想法,從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她們只重視孩子的學習,一切都以學習為本。她們會認為:孩子的愛好會使他們的學習受到影響。實際上,這樣更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而事實證明一些有興趣愛好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更理想。媽媽不應該阻止孩子的自由發展,而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