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溫室的花朵怕風雨(1)

由于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從一出生就注定要受到父母加倍的寵愛,然而正是這種寵愛讓孩子變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一旦經歷失敗或者不被別人認同時,從這種教育方式下走出來的女孩往往就會變得過分自卑或者產生其他心理疾病。

作為父母,應該很清楚,我們不可能讓女兒永遠安全地待在溫室里,也不可能為女兒遮風擋雨一輩子。所以,我們要盡早培養女孩的獨立能力和生活能力,讓女孩能夠自如地面對以后的人生。

女孩的嬌氣并非天生,而是后養

許多父母總是無奈地說:“現在的女孩越來越嬌氣了,又打不得罵不得,真拿她們沒辦法……”父母們所說的嬌氣,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生活上好吃懶做,遇到好吃的東西眼里沒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穿衣服,不會疊被子,不會自己洗襪子,總之,她們在生活上過分地依賴父母,如果沒有父母照顧,她們一天也活不順心;其次,是在學校的學習和活動中,很多女孩都不能承受壓力,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怕苦怕累,哪怕是在體育課上跑步都會回家向父母訴苦。

女孩的嬌氣是天生的嗎?也許的確有一些天生的成分,如女孩天生很膽小,看到生人或進入陌生環境會害怕得哭鼻子;有些女孩天生自我控制情緒能力差,動不動就會生氣,當然,這樣的性格會比膽大的男孩更容易形成嬌氣的特性。

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嬌氣指的是遇到令人不舒適和困難的場合就情緒低落、止步不前,怕困難、怕吃苦的性格,然而,這種一貫怕吃苦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如果說不是,那么,一個本不嬌氣的女孩是怎樣變嬌氣的呢?對此,我們可以聽聽專家們說的一些具體事例。

中國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每天小學上學和放學時,校門口絕對是最熱鬧的地方,門口車水馬龍,接送孩子的父母們有的開車,有的騎車,有的步行,有爸爸媽媽接的,也有爺爺奶奶接的,這個壯觀的場景可以說是一道獨特的景觀。如果你仔細問問,大概有一多半每天被接送的孩子,無論從安全還是其他角度看都沒必要接送。國外雖然也有接送孩子的現象,多數是因為離家太遠,確實需要學校巴士或父母開車接送。

事實上,在這些父母的學生時代,開學第一天往往是跟著哥哥姐姐去的,自此以后,就要自己去上學。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般的孩子上小學時,第一天是由父母送去學校,而從第二天開始,就是孩子自己去上學,除非特殊的天氣,否則父母是不會再接送的,即使學生一定要經過馬路,父母也認為孩子有自己過馬路的能力,因為交通法規定,“年齡不滿7歲的孩子,過馬路必須有成人帶領”。而小學生已經超過7歲,他們自己完全會過馬路了。可是現在呢?即使學校離家只有幾百米的距離,只有幾分鐘的路程,雖然不用車接車送,但爺爺奶奶的保駕護航還是少不了的。

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好處也有,的確保證了孩子的安全,顯示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可是這么做突出的缺點就是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性,變得嬌氣。假如父母過分地渲染現在社會的不安定,年幼的孩子在每天被父母接送的過程中,就可能形成一種對社會上的人們普遍的警惕和懷疑態度,這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是不利的。

父母總覺得女孩的嬌氣是天生的,其實不然,怕吃苦、怕困難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每個孩子本來都是不怕遭遇失敗的。如同送孩子上學這件事,沒有父母護送的年代,女孩似乎也沒有那么嬌氣。

當然,女孩因為年齡還小,有些稚嫩和嬌氣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里,小女孩向父母充滿稚氣地撒點嬌、耍點賴,不算是大錯,反而讓父母感受到天倫之樂,增加幸福感,可是,凡事都有“度”,女孩一旦嬌過頭了,養成了太過嬌氣的毛病,就會影響她們的健康成長。現在的女孩太嬌氣的不少,常有的表現為:

(1)經不起表揚和批評。受點表揚,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受到批評就委屈,情緒低落,流眼淚,有時跟父母或師長強辭奪理。

(2)在生活中嬌氣,吃東西挑食,愛吃的可以一直吃,不愛吃的一點不吃,飯桌上父母要費許多口舌,有時嬌氣的女孩還會讓父母替她做這做那;在使用文具和物品時,喜歡的就用,不喜歡的就擱置,磨父母買了這個買那個;有一點不舒服就不想上學,要求父母幫助自己請假;很反感上體育課。

(3)在學習中嬌氣。做一會兒功課就嚷累;讓父母幫助整理書包和文具,支使父母伺候自己,學習一會兒就拿飲料、拿水果;有時作業沒完成好,不賴自己賴父母;考試沒考好,怪父母沒幫助自己復習好;學習遇到困難時喜歡發脾氣。

(4)在勞動中嬌氣,干些活就反感,做事時無精打采,喜歡應付了事,重活干不了,輕活不愛干;在學校還可能努力表現,回家一點兒活都不干。

其實,女孩出現這些嬌氣的表現,主要還是父母過于疼愛、過于嬌慣造成的。在家庭中,父母中如果有一個人不嬌慣孩子,他往往會成為失敗者,因為另一個家長可能跟女孩一起做他的反對派。要想避免女孩過于嬌氣,父母先要統一認識,認清嬌慣女孩將帶來惡果,害了女兒。有些父母總以“女孩還小”為嬌慣孩子的借口,這對女孩沒有好處,隨著女孩年齡的增長,她們的嬌氣只有越變越少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所以父母應該幫助女孩把嬌氣的習慣克服掉,對她們不要總是寵著慣著。

嬌慣只會培養出低能的女孩

一位報社記者在學校進行采訪時,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十幾歲的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甚至連鞋帶都不會系;一位上大一的同學在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城市中迷了路,不知道怎樣回家;某校大學生因和同學發生了幾句爭執,最后居然導致心理障礙而不得不退學……

這些孩子連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都不具備,又怎么談得上自強自立?在沒有父母呵護的時候,他們又將怎么辦?

許多孩子在父母給他們制造的安樂窩中,慢慢地成長為“低能兒”。

上小學二年級的王佳,在吃中午吃飯時突然大哭起來,老師急忙跑來看是怎么回事,當老師問王佳為什么哭時,王佳一邊抽泣著一邊說:“今天的雞蛋沒法吃,太硬了。”老師看看雞蛋,郁悶了,雞蛋沒什么不同,只是蛋殼上面有兩排清晰的牙印。原來,平時王佳每天帶的雞蛋都是她家人事先剝好皮的,而這次可能因為沒來得及或是忘記了,雞蛋沒剝皮就給她裝上了。

其實,出現上面的情景,也不能全怪孩子,在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獨生子女都太嬌慣了,不僅吃飯、穿衣樣樣都要父母操心,他們甚至連掃地、擦桌子等簡單家務活都不會做,幾乎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辦,現在許多父母都奉行:“你只管讀書,其他事情都由爸爸媽媽來做。”很多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于是孩子不可避免地過分依賴于父母,父母們也常會抱怨:“這孩子什么都不會……”可是抱怨的同時,卻是放任和代勞,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如何能夠健康成長呢?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不怪父母又能怪誰呢?

劉婧每天放學回家后,總是習慣性地把衣服一扔就出去玩。而每天早晨上學的時候,她不是因為衣服被壓得皺巴巴地不開心,就是為了尋找衣服浪費時間,她甚至還曾因為找衣服遲到過幾次。所以,爸爸給她定了一條規則:回家把衣服脫下來記得放到專門的地方,不然她亂扔的衣服只能被家長收起來,過兩周后才能再穿那件衣服。

有一天,媽媽給劉婧買了一件新衣服,愛漂亮的劉婧很高興地穿著它去學校了,看到同學們羨慕的眼光,劉婧更是對這件衣服愛不釋手。可是她放學回到家,卻忘了爸爸給她定的規定,又隨便把衣服扔到了客廳的角落。第二天起床吃過早飯,劉婧把東西都收拾好找衣服的時候,卻發現找不到了,于是她問媽媽:“媽媽,我的新衣服呢?”

媽媽問:“你放學后把衣服放哪了?”

“大概是放在客廳里了吧……”

“抱歉,孩子,按照我和你爸定下的規則,那件衣服你恐怕要等到兩周后穿了,現在你最好去衣櫥里再找一件別的衣服穿,否則你要遲到了。”

看媽媽認真的表情,劉婧也只好穿著舊衣服去學校了,不過從那以后,她改掉了亂扔衣服的毛病。

不嬌慣孩子不是一張空頭支票,它必須有具體的教養策略跟在后面,那就是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開始。父母除了關心子女的學習之外,更應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發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開手腳,注重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當家做主;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讓他們學會和別人交往、合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給予他們嘗試自己動手的機會,鍛煉他們將來能經得住風浪。

教育家陶行知告誡天下的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日本也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很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到外面參加勞動賺錢。現在許多國家都比較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而目前中國父母這方面的意識是較弱的。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乃至一生,自主、自理能力都比一張成績單重要,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長中最基本的素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這樣孩子才能擺脫對父母的種種依賴。

溫室中的女孩,經不住挫折

家長往往很難把家里的嬌嬌女和吃苦的精神統一在一起,事實上,父母不應該把女孩當做溫室的花朵一樣,不應該怕女孩被淋著、曬著,甚至應該刻意讓女孩吃些苦頭。因為溫室中的女孩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在某市的一所小學里,一個小女孩因為上體育課多跑了幾圈,太累,回家就向媽媽告老師的狀,這件事的結果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小女孩的媽媽當天下午就去學校和體育老師大吵了一架,說是體育老師是故意懲罰她女兒,才讓女兒跑那么長時間的。

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一種雙向的因果關系:父母的嬌慣,導致了孩子的嬌氣,孩子的嬌氣,又進一步導致了父母更錯誤的教育方式。雖然這樣的學生和家長并不能代表大多數情況,可是這件事卻非常典型,它足以說明女孩嬌氣確實與家庭教育有關系。

“嬌慣”孩子的主要表現除了疼愛外,還有放縱,父母對女孩往往過于寬,而缺少嚴,這樣的教育方法教出來的女孩十之八九是有“驕嬌二氣”的。所以,從女孩很小的時候起,父母就應該掌握好尺度,對孩子不嬌慣。不然,縱使女孩以后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縱然她讀了碩士、博士,如果只能在父母的協助下生活,那么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之下,她也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

中國某高校發生過一幕尷尬的情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在招聘現場四處奔波,在各個公司的攤位前忙個不停,一個小時填了二十多份應聘表,而且一邊填,一邊不斷地向有關方面咨詢。很多人開始以為是這位老人來找工作的,于是告訴他走錯了地方,這里是學生招聘現場。可是老人的回答讓人震驚了——他是在幫二十多歲的女兒找工作。

招聘人員開始關注這個女孩,問了女孩大學時的班主任一些她的情況,從班主任的口中,招聘人員又得到如下消息:現在的父母對子女的包辦太多了,使得一些學生考上大學,離開父母后基本不會獨立生活、不能自理自立。這個女孩就是前兩年考上本校的高材生,入學一個月就把自己的各種證件和財物等東西弄丟了,她無法處理簡單的日常生活,最后,學校只能要求女孩的父母來學校幫助其料理生活,后來這個女孩還是感覺不適應學校生活,就在家休學了一段時間。

這種父母急、子女不急,父母代子女求職的現象如今并不鮮見,父母陪讀的現象似乎也層出不窮。有些大學生入學后,在新生軍訓的第一天,學生場上訓練,父母旁邊拿水“伺候”。有的學生將自己換下來的臟衣服打成郵包寄回家,讓父母去洗……父母關心的往往只是分數,最后,雖然這些孩子分數是不錯,但是,如果父母只專注于注重培養考試精英孩子,那么成熟后的孩子則只能像溫室里嬌艷的花朵,不堪一擊。女孩通常比男孩要敏感、內斂一些,于是父母對她們的保護更甚,其實這種做法遠不如教導女孩走出敏感,面對挫折時變得堅強起來。

張萍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對此父母感到很欣慰,但讓媽媽感到操心的是,張萍太愛哭了,經常為一點小事就哭鼻子。有一天,她剛回家就對媽媽說:“我不要去學校了!”

媽媽放下手中的活兒問:“怎么了?”

“老師讓我讀課文,我讀錯了一個字,結果老師一指正,同學們都笑話我。”后來老師打來電話說張萍竟然因為讀錯一個字當場哭起來,老師想找她談話,她也只是哭。

媽媽問起張萍這件事的時候,她說:“在那么多人面前出丑了,我真是太失敗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佛坪县| 饶河县| 信宜市| 长垣县| 焦作市| 郑州市| 岢岚县| 福海县| 四川省| 永丰县| 泾源县| 德令哈市| 梁平县| 文昌市| 阳山县| 疏附县| 菏泽市| 东城区| 桑植县| 化德县| 中方县| 徐水县| 祥云县| 漳州市| 澄迈县| 博湖县| 宣武区| 同江市| 延寿县| 新昌县| 石城县| 庆云县| 洪江市| 楚雄市| 长宁县| 湖北省| 金门县| 新疆| 兴宁市| 琼结县|